隆德縣農村人飲工程建設管理中存在問題及解決途徑
作者:郜寶軍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11-16人氣:1122
1 隆德縣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管理現狀
隆德縣地處寧夏最南部、六盤山西麓,地勢東高西低。全縣地貌類型屬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地形復雜、溝壑縱橫,是全區(qū)海拔最高、氣溫最低、人口密度最大、地形最復雜和水資源較貧乏的縣之一。全縣總面積985km2,轄3鎮(zhèn)10鄉(xiāng)1個街道辦事處,118個行政村,人口18.6萬人,農業(yè)人口17.1萬人。多年平均降水量502毫米,但時空分布不均,工程型缺水、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并存。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隆德縣搶抓國家實施“飲水解困”、“氟砷病改水”、“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縣”和“農村自來水入戶改造”等工程項目建設的歷史機遇,科學規(guī)劃,精心實施,強化管理,大、中、小并舉,調、引、提結合,井、窖、泉聯(lián)用,共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39處,解決了全縣15.5萬人的飲水困難和不安全問題,13個鄉(xiāng)鎮(zhèn)118個行政村602個自然村通上了自來水,農村飲水安全率達到92.8%。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方面發(fā)揮的經濟社會效益非常顯著,為全縣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2 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2.1 工程點多面廣線路長,管理難度大,運行費用成本高。由山區(qū)農村供水工程點多面廣線路長,供水管線穿溝過梁,道路崎嶇甚至不通、群眾居住分散等原因,上門收繳一次水費或者維修一處水毀工程,來去一趟就是幾十公里,耗費半天時間,有時,一戶用水戶水費收繳需要上門多次才能完成,造成工程運行管理成本高,管理難度大。
2.2 收繳率偏低,影響工程效益的長久發(fā)揮。造成水費收繳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現在的農村在冊人口多,而實際居住人口少,屬“有戶無人”現狀,據我們統(tǒng)計,能占農村人口的30%,而這些人常年在外打工,只是在逢年過節(jié)時間回來,但他們又不申報停水,由于當前仍然是上門抄表收費的管理條件,連進家門抄表檢查都很困難,收繳水費更是難上加難。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口是貧困戶、低保戶,家庭生活特別困難,能占農村人口的5%左右,屬無能力繳費人口。二是工程由于水源供水保證率不高或不可預見因素,造成停水問題引起的少數群眾不理解,從而不愿繳費的行為,這部分人能占5%左右,而且呈上升趨勢,造成管理的惡性循環(huán),維修養(yǎng)護經費的不足,嚴重制約著工程效益的長效發(fā)揮。
2.3 農村供水工程缺少水質凈化處理和監(jiān)測設備,存在水質安全隱患。目前隆德縣建成并投入運行的39處農村供水工程,共有水源地27處,這些工程水源地內不同程度的存在耕作、種植等人類活動,存在水質污染安全隱患。而所有工程中除黃家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有水質凈化處理廠外,剩余工程均沒有水質監(jiān)測和處理設施,存在著水質安全隱患。
2.4 推行村級管理難度大,水管單位工作量大,包袱重。目前隆德縣農村供水工程管理的模式是“縣總站+專業(yè)化管理所+村級管理員”,這種管理模式的優(yōu)點克服了原來水務部門管理鞭長莫及,維修收費困難,管理難度大,也克服了鄉(xiāng)村組管理技術力量薄弱等缺點。但在工程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村級管理員工資低,主要靠收繳來的水費提成,但各村村級管理人員管理的范圍大小不一,各村組戶數不均,管理員的年收入在800元到3000元不等,工資標準低,工作積極性不高,也由于村級管理人員無編無檔,素質又不高,僅靠合同很難對其制約管理。
2.5 工程只建供水,未建排水,水毀事件多。隨著農村自來水的普及,工程運行年限的增加,造成的群眾墻體或房屋地基沉陷、墻體裂縫、淹沒土地等漏水事件也逐年增加。這些事件一旦發(fā)生,群眾損失嚴重,超出了群眾能接受的能力范圍,處理起來相當麻煩。管理單位雖然和用水戶簽訂了管理合同,劃分清了各方的責任,但群眾還是上訪鬧事。據對發(fā)生房屋地基沉陷及裂縫等非常嚴重的事件進行統(tǒng)計,2009年至2012年共發(fā)生38起,維護及賠償費用約127萬元。其他比較小的水毀事件不計其數,而且管道滲漏前期不易察覺,隱患排除困難。
3 解決問題的途徑
3.1 完善管理體制,創(chuàng)造管理條件 針對農村供水工程管理困難的問題,我們積極探索,多措并舉。一是繼續(xù)推行我縣獨有的“縣總站+專業(yè)管理站+村級管理員”的管理模式,通過吸收村級管理員參與工程管理,應對專業(yè)管理人員少的現狀,減輕管理難度。二是多方籌措資金,創(chuàng)造管理條件,我們用3年的時間,先后給17所水管單位配備皮卡車或面包車,方便工程日常檢查維修,確保農村供水工程正常運轉。三是積極申請立項建設全縣農村飲水工程自動化管理平臺,實現工程的自動化遠程檢測和遠程控制,以降低工程運行成本。
3.2 加強水費收繳 針對收繳率偏低,影響工程效益的長久發(fā)揮問題,一是建議適當提高水費收繳標準,增加水費收入,保證必須的運行費用。二是積極申請縣財政設立大修理維修養(yǎng)護基金,保障工程大修資金。三是加強管理,及時摸底排查、對不用水的農戶督促報停并征收基礎水價。四是建議上級業(yè)務主管部門在強降雨導致山體滑坡或者惡劣氣候導致凍脹嚴重的季節(jié),撥付一定的工程運行管理費用,以保證水毀事件能及時搶修,減輕水管單位負擔,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利益。
3.3 加強日常檢測,積極爭取水廠項目建設 對于水質不安全問題,一是我們不能只滿足衛(wèi)生部門在豐枯期進行的定期水質監(jiān)測,還要充分發(fā)揮我局水質化驗室功能,根據每個工程,在不同時期做好水質常規(guī)檢測。二是積極爭取上級業(yè)務部門的大力扶持,在全縣五大供水流域建設凈化水廠,同時安裝水質自動檢測設備。
3.4 進一步探索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 針推行村級管困難問題,我們嘗試了新的管理模式:一是試行了村級承包管理模式,把受益存的支線連同村內的入戶管道及附屬設施承包給村委會或村里的個人管理,水管單位在支線上安裝水表收費,但在實行一年后出現“有人收費,無人維修”的局面,無法保障供水。在群眾的強烈要求下,又收回歸水務部門管理。二是試行走企業(yè)化經營的路子,探索不同類型的管理方式和效果,先后成立了羅家峽、紅堡兩個小型供水公司,分別對兩個水源獨立,設施齊全的工程實行企業(yè)化承包管理,管理人員全部為自收自支人員,自主管理,自負盈虧。經過2年來的運行,由于水費收不抵支,這種管理模式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3.5 建議及早建設農村排水工程建設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只建供水,未建排水,水毀事件多,經濟損失大,對這個問題,我們一是建議上級主管部門在審批工程項目立項和設計時,充分考慮農村排水工程建設,最好供水工程與排水設施同步建設,徹底解決這一難題。二是在工程建設時,供水管道布線盡可能遠離村莊、群眾院落和房屋,杜絕主管道漏水直接危及群眾房屋和院落。三是加強檢查排查工作等,對隱患早發(fā)現、早處理。
總之,農村人飲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群眾對用水要求必將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勤于學習,勤于總結,踏實工作,更好的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隆德縣地處寧夏最南部、六盤山西麓,地勢東高西低。全縣地貌類型屬黃土丘陵溝壑區(qū),地形復雜、溝壑縱橫,是全區(qū)海拔最高、氣溫最低、人口密度最大、地形最復雜和水資源較貧乏的縣之一。全縣總面積985km2,轄3鎮(zhèn)10鄉(xiāng)1個街道辦事處,118個行政村,人口18.6萬人,農業(yè)人口17.1萬人。多年平均降水量502毫米,但時空分布不均,工程型缺水、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并存。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隆德縣搶抓國家實施“飲水解困”、“氟砷病改水”、“全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示范縣”和“農村自來水入戶改造”等工程項目建設的歷史機遇,科學規(guī)劃,精心實施,強化管理,大、中、小并舉,調、引、提結合,井、窖、泉聯(lián)用,共建成農村集中供水工程39處,解決了全縣15.5萬人的飲水困難和不安全問題,13個鄉(xiāng)鎮(zhèn)118個行政村602個自然村通上了自來水,農村飲水安全率達到92.8%。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保障民生、服務民生、改善民生方面發(fā)揮的經濟社會效益非常顯著,為全縣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堅實保障。
2 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2.1 工程點多面廣線路長,管理難度大,運行費用成本高。由山區(qū)農村供水工程點多面廣線路長,供水管線穿溝過梁,道路崎嶇甚至不通、群眾居住分散等原因,上門收繳一次水費或者維修一處水毀工程,來去一趟就是幾十公里,耗費半天時間,有時,一戶用水戶水費收繳需要上門多次才能完成,造成工程運行管理成本高,管理難度大。
2.2 收繳率偏低,影響工程效益的長久發(fā)揮。造成水費收繳率不高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現在的農村在冊人口多,而實際居住人口少,屬“有戶無人”現狀,據我們統(tǒng)計,能占農村人口的30%,而這些人常年在外打工,只是在逢年過節(jié)時間回來,但他們又不申報停水,由于當前仍然是上門抄表收費的管理條件,連進家門抄表檢查都很困難,收繳水費更是難上加難。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口是貧困戶、低保戶,家庭生活特別困難,能占農村人口的5%左右,屬無能力繳費人口。二是工程由于水源供水保證率不高或不可預見因素,造成停水問題引起的少數群眾不理解,從而不愿繳費的行為,這部分人能占5%左右,而且呈上升趨勢,造成管理的惡性循環(huán),維修養(yǎng)護經費的不足,嚴重制約著工程效益的長效發(fā)揮。
2.3 農村供水工程缺少水質凈化處理和監(jiān)測設備,存在水質安全隱患。目前隆德縣建成并投入運行的39處農村供水工程,共有水源地27處,這些工程水源地內不同程度的存在耕作、種植等人類活動,存在水質污染安全隱患。而所有工程中除黃家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有水質凈化處理廠外,剩余工程均沒有水質監(jiān)測和處理設施,存在著水質安全隱患。
2.4 推行村級管理難度大,水管單位工作量大,包袱重。目前隆德縣農村供水工程管理的模式是“縣總站+專業(yè)化管理所+村級管理員”,這種管理模式的優(yōu)點克服了原來水務部門管理鞭長莫及,維修收費困難,管理難度大,也克服了鄉(xiāng)村組管理技術力量薄弱等缺點。但在工程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村級管理員工資低,主要靠收繳來的水費提成,但各村村級管理人員管理的范圍大小不一,各村組戶數不均,管理員的年收入在800元到3000元不等,工資標準低,工作積極性不高,也由于村級管理人員無編無檔,素質又不高,僅靠合同很難對其制約管理。
2.5 工程只建供水,未建排水,水毀事件多。隨著農村自來水的普及,工程運行年限的增加,造成的群眾墻體或房屋地基沉陷、墻體裂縫、淹沒土地等漏水事件也逐年增加。這些事件一旦發(fā)生,群眾損失嚴重,超出了群眾能接受的能力范圍,處理起來相當麻煩。管理單位雖然和用水戶簽訂了管理合同,劃分清了各方的責任,但群眾還是上訪鬧事。據對發(fā)生房屋地基沉陷及裂縫等非常嚴重的事件進行統(tǒng)計,2009年至2012年共發(fā)生38起,維護及賠償費用約127萬元。其他比較小的水毀事件不計其數,而且管道滲漏前期不易察覺,隱患排除困難。
3 解決問題的途徑
3.1 完善管理體制,創(chuàng)造管理條件 針對農村供水工程管理困難的問題,我們積極探索,多措并舉。一是繼續(xù)推行我縣獨有的“縣總站+專業(yè)管理站+村級管理員”的管理模式,通過吸收村級管理員參與工程管理,應對專業(yè)管理人員少的現狀,減輕管理難度。二是多方籌措資金,創(chuàng)造管理條件,我們用3年的時間,先后給17所水管單位配備皮卡車或面包車,方便工程日常檢查維修,確保農村供水工程正常運轉。三是積極申請立項建設全縣農村飲水工程自動化管理平臺,實現工程的自動化遠程檢測和遠程控制,以降低工程運行成本。
3.2 加強水費收繳 針對收繳率偏低,影響工程效益的長久發(fā)揮問題,一是建議適當提高水費收繳標準,增加水費收入,保證必須的運行費用。二是積極申請縣財政設立大修理維修養(yǎng)護基金,保障工程大修資金。三是加強管理,及時摸底排查、對不用水的農戶督促報停并征收基礎水價。四是建議上級業(yè)務主管部門在強降雨導致山體滑坡或者惡劣氣候導致凍脹嚴重的季節(jié),撥付一定的工程運行管理費用,以保證水毀事件能及時搶修,減輕水管單位負擔,最大限度保障群眾利益。
3.3 加強日常檢測,積極爭取水廠項目建設 對于水質不安全問題,一是我們不能只滿足衛(wèi)生部門在豐枯期進行的定期水質監(jiān)測,還要充分發(fā)揮我局水質化驗室功能,根據每個工程,在不同時期做好水質常規(guī)檢測。二是積極爭取上級業(yè)務部門的大力扶持,在全縣五大供水流域建設凈化水廠,同時安裝水質自動檢測設備。
3.4 進一步探索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 針推行村級管困難問題,我們嘗試了新的管理模式:一是試行了村級承包管理模式,把受益存的支線連同村內的入戶管道及附屬設施承包給村委會或村里的個人管理,水管單位在支線上安裝水表收費,但在實行一年后出現“有人收費,無人維修”的局面,無法保障供水。在群眾的強烈要求下,又收回歸水務部門管理。二是試行走企業(yè)化經營的路子,探索不同類型的管理方式和效果,先后成立了羅家峽、紅堡兩個小型供水公司,分別對兩個水源獨立,設施齊全的工程實行企業(yè)化承包管理,管理人員全部為自收自支人員,自主管理,自負盈虧。經過2年來的運行,由于水費收不抵支,這種管理模式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3.5 建議及早建設農村排水工程建設 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只建供水,未建排水,水毀事件多,經濟損失大,對這個問題,我們一是建議上級主管部門在審批工程項目立項和設計時,充分考慮農村排水工程建設,最好供水工程與排水設施同步建設,徹底解決這一難題。二是在工程建設時,供水管道布線盡可能遠離村莊、群眾院落和房屋,杜絕主管道漏水直接危及群眾房屋和院落。三是加強檢查排查工作等,對隱患早發(fā)現、早處理。
總之,農村人飲工程建設管理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民群眾對用水要求必將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勤于學習,勤于總結,踏實工作,更好的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