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現(xiàn)狀調查與分析——以廣西興業(yè)縣高峰鎮(zhèn)為例

作者:孫雯雯,潘攀來源:《視聽》日期:2015-01-20人氣:1233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及農村產業(yè)結構的調整,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涌向城市。由于長期流動、不穩(wěn)定的工作性質,以及各種限制政策,使得這些農民工的子女大多數(shù)留在農村,由父母單方或其他的長輩、親戚、朋友或鄰居等人撫養(yǎng)和監(jiān)管,這些小孩就是本研究的對象,它區(qū)別于那些隨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的“流動兒童”。全國婦聯(lián)根據(jù)《中國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資料》樣本數(shù)據(jù)推算,截至2012年底,全國農村留守兒童人數(shù)已超過6102.55萬人,平均每4個農村兒童中就有一個留守兒童。這一比例仍在擴大中。由于缺少親情溝通,相當多的留守兒童性格自閉、孤僻,迷戀媒介。在留守兒童身心快速發(fā)展、道德觀念和知識結構尚未成熟,人生觀、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關鍵時期,如何培養(yǎng)他們合理地利用媒介,學會通過大眾傳媒獲取學習和生活必需的信息,以及理性地解讀媒介信息,是教育學者和傳媒學者面臨的一個現(xiàn)實課題。

根據(jù)傳播學的“知溝理論”,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地位低者更快地獲得信息,因此,大眾媒介傳遞的信息越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越有擴大的趨勢。農村留守兒童,作為經濟地位低者,與城市兒童相比,在信息的獲取、利用,媒介的接觸、使用方面都處于劣勢,如何縮小知識鴻溝,如何縮小城鄉(xiāng)市民在媒介素養(yǎng)教育方面的差距,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本研究主要通過問卷調查法和深度訪談法,意在考察農村留守兒童的媒介使用情況,評價他們的媒介素養(yǎng)水平,在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提高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yǎng)的對策和方法。

二、研究設計

廣西是留守兒童現(xiàn)象較有代表性的地區(qū),此次調查選擇了外出務工人數(shù)比例較大的廣西興業(yè)縣高峰鎮(zhèn)為調查點。據(jù)高峰鎮(zhèn)提供的資料,全鎮(zhèn)共有1.1萬戶人家,52361人,其中外出務工的有15316人,約7000戶家庭有兒童留守,近64%。按照平均每戶有1-2名留守兒童算,高峰鎮(zhèn)上的留守兒童有14000人。就高峰小學而言,平均每個班半數(shù)以上都是留守兒童。

根據(jù)認知發(fā)展理論,7-11歲兒童處于“具體運算階段”,這種運算能力是構成邏輯思維最為基礎的內在心理活動系統(tǒng)。自7歲之后兒童便進入了發(fā)育人類理性的萌芽期。①鑒于此,本次研究的問卷發(fā)放對象確定為6歲以上的兒童,年齡段主要集中在7-13歲。此次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99份,樣本有效率為99%。99名留守兒童中,其中男童56名,女童43名。深度訪談主要采用開放式訪談,共訪談留守兒童4名,監(jiān)護人3名,當?shù)匦W教師2名。對留守兒童的訪談主要涉及媒介接觸和媒介使用;對監(jiān)護人的訪談主要涉及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溝通情況,以及他們是否干預或指導過留守兒童的媒介接觸和使用;對教師的訪談主要涉及學校教育在留守兒童媒介接觸和媒介使用中扮演的角色。相關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采用SPSS16.0軟件分析得出。

三、研究發(fā)現(xiàn)

(一)電視是留守兒童接觸的核心媒介

電視媒介在留守兒童日常生活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在問卷調查中,當被問及“你平時接觸最多的媒介”時,75%的留守兒童選擇了電視,選網絡的占16%。通過深度訪談,我們了解到,這些留守兒童課外知識十分有限,除了課堂和學校增訂的輔助教材外,家人給他們購買的多半是作文選、練習冊等,這些書本并不受孩子們的歡迎。高峰鎮(zhèn)除了政府等行政部門征訂報紙外,訂閱報紙的家庭并不多,孩子們幾乎很少接觸和使用報紙,他們對廣播也缺乏清晰的認識。村里喇叭是他們理解的廣播,平時幾乎不使用。個別家庭有收音機的,多為老年人閑暇時收聽戲曲類節(jié)目或天氣預報所用。這是當?shù)孛浇榉植几窬值拇篌w狀況。

隨著“村村通”工程以及“家電下鄉(xiāng)”等政策的實施,現(xiàn)在高峰鎮(zhèn)幾乎每家都有一臺電視機,電視機成為留守兒童最容易接觸和使用的媒介。為了進一步了解留守兒童的電視接觸和使用情況,我們考察了他們的使用動機和內容偏好,統(tǒng)計如下:

表1表明“消遣娛樂”是留守兒童接觸電視最為重要的目的。有學者這樣定義農村留守兒童的群體特征:農村留守兒童與同齡其他兒童的境遇迥然不同。他們大多缺少溫情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很少給予深切的關懷,與監(jiān)護人之間存在溝通困難等問題。相較城里的孩子,他們寂寞和孤獨的時間更多,因而需要情緒的宣泄口。訪談中,留守兒童梁某這樣說道:“不喜歡和大人們講話,也不想出去和小伙伴玩,最喜歡看電視,看電視的時候最開心。”這種想法在接收采訪的其他留守兒童中多有體現(xiàn)。從中可以看到,電視內容的娛樂性和輕松性恰好符合留守兒童的心理需求,電視成為留守兒童接觸的核心媒介。

在電視內容偏好上,81.1%的留守兒童更為喜歡輕松、幽默、搞笑的動畫片、青春偶像劇和綜藝選秀節(jié)目,對新聞和實用資訊的關注很少。留守兒童對電視內容的偏好與他們追求消遣娛樂的使用動機是一致的,即他們通過追求愉悅性,借此轉移注意力,以便短暫性忘卻生活中的一些不快和煩惱。

(二)留守兒童的媒介評價能力與監(jiān)護人的引導關系密切

監(jiān)護人是否有意識引導媒介信息直接影響留守兒童對媒介的認知和評價。在回答“監(jiān)護人會對電視內容進行評價嗎?”時,只有11.1%的監(jiān)護人會對電視內容進行引導評價;“偶爾會”甚至“從不”占比為88.9%。在深度訪談中了解到,所謂的“偶爾會引導”多數(shù)只是簡單地控制看電視的時間,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對電視內容的解釋和評價。

當問及孩子們對信息的評估能力時,結果讓人意外,如“電視上關于違法犯罪的內容很多,你怎么看”,43.4%的孩子選擇“那是社會上真實的一面,社會充滿了邪惡。”當問到“當看到一個好人用暴力對付壞人時你會怎么做時”,40.5%的孩子認同這種做法,選擇以暴制暴。留守兒童對虛擬影像和社會現(xiàn)實的辨識能力和對媒介信息的評估認知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些7-13歲年齡層次的留守兒童,看到電視上的違法犯罪行為時有43.4%的認為那是社會上真實的一面,社會充滿邪惡。這種認知如果沒人指出和糾正,其影響令人擔憂。反之,只要監(jiān)護人稍加引導,情況就大為不同。深度采訪中,留守兒童凌某的爺爺有點文化,平時總和小凌某一起看電視,在看電視時,爺爺會就一些新聞事件給小凌某剖析正義是非觀念。問及小凌某對電視播放的違法內容怎么看時,他回答道:“那些都是電視上放的,并不是真實的?!碑攩査翱吹揭粋€好人打壞人時你會怎么辦?”時,小凌某說:“打人就是不對的,爺爺告訴過我,壞人應該由警察叔叔來懲罰?!睆闹锌梢哉凵涑?,家長在孩子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中起非常關鍵的作用。

(三)留守兒童對廣告缺乏了解,不易被勸服

留守兒童普遍對廣告缺乏信任,表現(xiàn)出很難被勸服的傾向。當問到“是否相信廣告并購買廣告介紹的產品時”,42.4%的孩子選擇“不怎么相信,覺得廣告很假”,31.3%的孩子選擇“影響較小,主要考慮商品的價格”,只有12.1%的孩子表示會購買。廣告對超過八成的留守學生影響較小,甚至沒有影響,廣告的勸服效果也由此可見。

留守兒童之所以對廣告不信任,基于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是經濟條件,一般的留守兒童從小就開始“當家”了,去超市或便利店買東西,他們主要看商品的價格和質量,至于是不是電視上所講的廣告產品,他們并不太在意,經濟實惠和理性是他們購物的首選;二是接觸機會少。農村留守兒童生活的地方偏僻,接觸的廣告商品并不多,難有大型的超市和便利店,鄉(xiāng)村的小賣部里商品很多是“三無”商品,這些農村留守兒童對廣告的認知并不清晰;三是周圍人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環(huán)境單純,沒有所謂的名牌攀比,監(jiān)護人自身對廣告也不甚了解,這樣環(huán)境大大降低了廣告的滲透率。

(四)留守兒童有“電視人”趨向

“電視人”指的是伴隨著電視的普及,受眾在電視畫面和音響的感官刺激環(huán)境中長大,他們的內心漸漸變成罐狀的容器,這個容器是孤立的、封閉的。②“電視人”概念建立在“媒介依存癥”的基礎之上,其后果有:過度沉溺于媒介接觸不能自拔;價值和行為選擇必須從媒介中尋找依據(jù);滿足于媒介中的虛擬互動而回避現(xiàn)實的社會互動;孤獨、自閉的社會性格等。調查的“當你心情不好時會選擇哪種方式排解”,只有15.2%的孩子選擇與人溝通,其余的選擇媒介或者選擇一個人呆著。

社會學研究指出,完整的家庭結構和正常的親子關系對于兒童的成長發(fā)育很重要,正處于成長發(fā)育關鍵時期的留守兒童缺失了父母的監(jiān)護、關愛和教育,父母長時間“不在場”帶來了監(jiān)管缺位和情感空白,在無所不在的電視媒介的包圍和誘惑下,留守兒童往往將大量的課余時間交給了形形色色的電視節(jié)目,依賴電視排遣宣泄情感,這些依賴媒介漸漸地使留守兒童易變得孤僻和不善交際。

(五)留守兒童媒介運用能力偏差

留守兒童對媒介運用能力與其他同齡兒童相比,顯得較弱。當問及“是否會用手機等媒介進行拍照寫作評論等活動”時,45.5%的孩子表示“從不”,僅有21.2%的孩子表示“經?!?。訪談中得知,小朋友們均表示不知道什么叫智能手機,他們見過的手機只能打電話和玩游戲,他們從沒聽過蘋果、IPAD,他們只會偶爾用長輩的手機玩一下小游戲。留守兒童梁某說:“如果手機多玩一會兒,或者不小心弄不好了,就會被奶奶罵的 ?!?/p>

農村留守兒童媒介使用的能力有較大局限性,依據(jù)有二:一是缺乏對手機等新媒介的接觸。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手機只要能用就不會去考慮更換智能手機,多數(shù)孩子幾乎沒使用過智能手機。網絡普及度在當?shù)匾膊皇呛芨撸?zhèn)上擁有電腦的家庭十分稀少。其二,缺乏指導和操作方面的技能教育。限于監(jiān)護人的知識水平,他們多數(shù)不懂新型媒體的操作方法,更不會教孩子如何使用新媒介。在這點上,與城里孩子相比較,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軟件條件,農村留守兒童都處于劣勢。這啟示我們,要注重加強對農村媒介素養(yǎng)的“硬件設施”投入以及“軟件設施”的建設。所謂“硬件設施”建設,此處主要指通過價格優(yōu)惠的方法,推進新媒體在當?shù)剞r村的普及程度,或者在小學教學中設置電腦教學課程,讓農村留守兒童有機會接觸新媒介。所謂的“軟件設施”,此處指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媒介素養(yǎng)知識,例如通過講座、課程安排等傳遞給孩子們媒介使用和操作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城鄉(xiāng)兒童間在媒介信息獲取方面的差距。

四、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yǎng)的對策

通過以上的調查和分析,留守兒童的媒介素養(yǎng)教育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如何對這些缺少親情溝通的孩子進行有效干預,培養(yǎng)他們正確地利用媒介獲取生活和學習必需的信息,并學會理性對待和評價媒介信息,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四方面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媒介素養(yǎng):

(一)教師要提升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

對于這些留守兒童,教師是他們成長中最重要的依靠。教師的言與行,對他們的成長有著最直接的影響。在深度訪談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shù)乩蠋煄缀鯖]有引導孩子們選擇媒介。在媒介使用方面,老師只是偶爾跟他們講天氣預報。老師對學生的媒介接觸和使用情況無法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指導。先對農村中小學教師進行媒介培訓,然后由他們指導和影響留守兒童,這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

(二)監(jiān)護人或父母要做好引導工作

外出務工的父母,無論多忙,都要抽出固定時間與孩子進行溝通,可以利用書信和電話的形式。通過書信、電話,父母可以將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辨別力傳遞給自己的孩子。采訪中獲悉,小朋友梁某的爸爸媽媽堅持每天中午給他打電話,教育他為人處世等道理,并在電話里訓練他的口算能力。父母的關心造就了小梁某開朗、樂觀的性格。他對媒介的選擇、辨別、判斷能力也相應高于其他小伙伴。

(三)政府做好宣傳動員工作

農村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自身的媒介素養(yǎng)知識也很不平衡,他們不清楚該怎么引導孩子,對孩子媒介接觸上的管教較為放縱和溺愛,這是農村留守兒童“隔代教育”的正?,F(xiàn)象。其實,在媒介素養(yǎng)教育問題上,政府應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如對地方網吧進行嚴格管理,在鎮(zhèn)委宣傳欄、主頁網站等平臺做好媒介素養(yǎng)的宣傳等。通過這些方式,動員社會各界關心留守兒童的媒介素養(yǎng),從而對其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四)媒體要做好“把關”和審查工作

留守兒童對媒介信息的接受有限,對電視上的許多內容難以辨識。因而,電視媒體自身在內容上要嚴格把關。選擇高尚的、積極上進的有利于兒童成長的內容,淘汰掉低俗、庸俗、消極的內容,建構一個健康的傳媒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可根據(jù)兒童成長的心智特點,在相應的黃金時間安排適合兒童觀看的節(jié)目。

“議程設置”理論告訴我們,大眾傳播在較長時間跨度的一系列報道活動會產生長期的、綜合的、宏觀的社會效果,③傳播媒介對外部世界不是“鏡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種有目的的取舍選擇活動。這意味著,媒介有責任為孩子們營造一個健康的擬態(tài)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可以影響孩子們的“三觀”形成,因而在傳播媒介內容的選擇上,要慎之又慎。

“培養(yǎng)理論”告訴我們,媒介可以通過內容的宣傳,讓受眾對客觀存在的事物以及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產生大體一致或接近的認識。④這表明,媒體可以通過宣傳上進的、積極的、健康的、美好的內容來傳遞和諧、幸福、滿足、奮斗的精神。要言之,大眾傳媒應明白傳播的重大影響力,在報道宣傳過程中要時刻盡到其應擔負的社會責任。

總之,要想真正提升農村留守兒童的媒介素養(yǎng)水平,為未來的農村建設培養(yǎng)合格的人才,媒介素養(yǎng)教育必不可少。媒介素養(yǎng)教育需要全社會多方的關注和參與才能取得積極的成效。

注釋:

①皮亞杰.發(fā)生認識論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②③④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51,224,229.

參考文獻

[1]楊靖、黃京華.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yǎng)教育四階梯的構建與實踐路徑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1-06.

[2]鄭素俠.農村留守兒童媒介素養(yǎng)使用與媒介素養(yǎng)現(xiàn)狀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2012(3).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