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解讀《愛蓮說》的現(xiàn)代反思——文學論文

作者:黃曉輝來源:《名作欣賞》日期:2014-12-27人氣:2987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號濂溪,漢族,北宗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著名哲學家,是學術界公認的宋明理學開山鼻祖。“兩漢而下,儒學幾至大壞。千有余載,至宋中葉,周敦頤處于舂陵,乃至圣賢不傳之學,作《太極圖書》、《通書》,推明陰陽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氏·道學轉》將周子創(chuàng)立理學學派提高了極高的地位。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不管是水里還是陸地上,惹人喜愛的草木開出來的花朵都太多太多了。百合的嬌羞,玫瑰的艷麗,水仙的小巧,映山紅的艷麗,梅花的堅韌,等等。但是世間,不可愛者也是甚蕃。如不誠信的品德,黑心的坑騙,以及黑暗的人心。

    晉陶淵明獨愛菊。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唯獨只愛菊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寄情于田園“帶月荷鋤歸”的生活里他愛的是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的氣節(jié)。林花春紅,愛的是爭芳斗艷,菊不愛爭艷,唯愛的不過是在秋天,一個春花夏繁都不鐘愛的季節(jié),卻可以跟紅彤彤的果實微笑與田地里稻香的香甜竊竊私語。隱逸是一種簡單的日子,就那現(xiàn)在來說,多少人都想過簡單的生活,可是想過一個簡單的生活本來就不容易。什么拿得起,什么該放棄,什么事情不需要計較,什么東西需要一個寬容,這些在隱逸的生活中都處理得會處理得恰如其分,惟其如此才可以過一個隱逸的生活,隱逸,隱蔽而安逸。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李唐迎來的是盛世,李氏掌權者普遍愛牡丹,是的,牡丹大氣,雍容華貴,對盛世最好的代表莫過于牡丹。就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玉環(huán)也愛極了牡丹。統(tǒng)治者愛牡丹,就會有人想要討好統(tǒng)治者附和愛牡丹,下層就可以靠種牡丹,賣牡丹來養(yǎng)家糊口。所以下層也愛牡丹,養(yǎng)家糊口是大事,沒有比生存更加重要,所以靠牡丹而來金錢,總是可以借你無數的歡愉,有誰能不愛呢?況且盛世唐朝經濟高度繁榮,道不拾遺,一片富貴的景象,所以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而我卻唯獨喜歡蓮花,在淤泥之中生長卻絲毫沒有被淤泥的污濁所沾染,出水后得到清漣的洗濯卻絲毫不妖艷。就像你一腳踩進了淤泥里,你的腿上也會是被淤泥沾染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一般,生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中大多就會被這個環(huán)境所左右,就像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富人家的孩子成熟晚一樣。環(huán)境就像一個大熔爐,把人送進去不停的錘煉,進去時的瘦弱,出來時不準是肥胖。進去是光鮮亮麗,出來不準是衣不蔽體。環(huán)境才是改變人的最大激流,能把人變成鵝卵石。蓮花在淤泥之中生長,沒有像淤泥一樣,它臟臟的從淤泥中冒出來,沒有開出黑糊糊的花反倒是高貴冷艷,她的氣質驚艷了群花,她的芬芳將夏天的風里帶來了清涼。在清漣的洗濯下卻絲毫不妖艷。沒有像麻雀變鳳凰的欣喜,沒有玫瑰不勝涼風的嬌羞,她像涅盤一般從淤泥中出來得到了清漣的洗濯,卻也依舊不驕不躁,不偏不倚,冷艷沉穩(wěn)得恰到好處。跟飛上枝頭當鳳凰的不一樣,跟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一樣,她都沒有炫耀的意思。有人說,有一種人,她從來不炫耀自己穿什么品牌的衣服,從來不炫耀自己會多少種樂器,從來不炫耀自己一個人生活費有多少錢,因為,她從來不覺得自卑。荷花就是這樣,她不卑不亢,因為從來不自卑。

    自古以來,文人大多都清高,寧愿不事權貴,也不愿意放低自己的尊嚴,有莊子垂釣,樂在逍遙;有嵇康撫琴,廣陵絕散;有王冕不羈,窮極快樂。他們的氣節(jié)是絕對不允許他們向權貴低頭的。本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是為了同流合污而換取金錢是他們不一樣的,他們跟牡丹不一樣,不愛富貴,但愛尊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大家都見過荷花的樣子,一根長長的根莖支撐著一朵白色或紅色的花朵,內心通達外表正直,沒有多余的枝蔓。樹是不能長得中通外直的,它從土里拔地而起的時候就已經像麻雀一樣,雖小卻五臟俱全,他在環(huán)境的變換中改變著自己,試圖以長久的方式久久的存活于世,事實上也是這樣,雖內心不通達,外表不正直卻可以久久的存活于世,能夠順勢而變,才能久久存活于世。在這個存活的過程中,它也依靠著它的枝蔓,來擴充自己的勢力,讓自己越來越高,越來越大,最后以一種龐大魁梧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人的眼中。就像古代通用的家族勢力,家族連親,勢力蔓延,然后穩(wěn)固。但荷花卻不,不管環(huán)境是多么惡劣,都不要曲意逢迎來,卑躬屈膝來降低自己的尊嚴去屈從。沒有什么環(huán)境是需要用自己放低一切氣節(jié)來適應的,不愿意被外在的事物左右,不愿意被環(huán)境打敗,君子之交淡如水,沒有什么勢力是需要改變自己來擴充的,于是當冷風來,樹可以舍棄枝繁葉茂來撐過一個嚴寒的冬,但荷卻因不愿意屈服改變而犧牲了自己,犧牲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犧牲氣節(jié)。

    莎士比亞說: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你在下雨的時候打傘;你說你喜歡太陽,但是你在陽光明媚的時候躲在陰涼的地方,你說你喜歡風,但是在刮風的時候你卻光上了窗戶??墒沁@算是內外一致嗎?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荷花的芳香飄得越遠就越是能讓人感到清新,筆直潔凈的佇立在水面上。亭亭非婷婷,就說明荷花并不是以一種姑娘嬌羞的姿態(tài)在水中佇立,而是筆直的,像一個君子一般。試問,世上有幾種花,香遠益清更亭亭凈植呢,能如此的除荷花而已。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梢赃h遠的觀賞荷花的美麗卻不能夠在近處輕曼的玩弄它?;ū旧硎怯脕砉┤擞^賞的,一旦變得可以讓人很輕浮的去接近,就變成了一種討好的方式。所以荷花選擇生活在池塘里,獨自與滿塘的田田的葉子作伴,絕不輕易的討好觀賞的人。它本來也可以做到,像養(yǎng)在家里的小花朵一樣,在睜眼伸懶腰之間就對主人萬般討好,是君子,所以,做不到。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在我看來,菊花是屬于花中最隱逸的。之所以說菊花是隱逸的,一來不與群花爭艷,二來不在顯眼處開放,三來此花沒有與其他花一樣的芬芳清香,四來開盡便無花。它更像一個種地的農民,在春天里播種沒有心情去在意爭芳斗艷,在夏天里耕耘,沒有時間去觀察美好的綠樹紅花,唯有在收獲的秋天,才見臉上欣慰的喜悅。它樸實,美好,與世無爭,卻很難被人記起。沒有多少人是在意農民的,就像菊花生長在田野里,山坡上,卻不起眼不惹人注意。所以說菊花,是花中的隱逸者。

    牡丹者,花之富貴者也。牡丹代表的是雍容華貴,唐朝迎來盛世,經濟高度發(fā)達。所以唐朝的每個人都愛它。我想人始終逃不過的不過就是世俗,每一個人都在為了爭奪一份糧食,爭奪一份金錢而變得世俗,買得起牡丹養(yǎng)得起牡丹的人令人羨慕,物質是人們的財主。買不起,種不起的卻也爭著去觀賞,企圖每一次觀賞都能像牡丹本身帶便富貴一樣可以給人帶來富貴的兆頭。能夠支撐人活下去的往往大多數并不是因為有一個信念,而是有活下去能夠果腹的食物而已。

    蓮,花之君子者也。蓮花卻像君子一樣。昔有屈原身著荷依,自比即使“世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依舊不愿意與同流合污。中國有句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絕對不是你我就可以說得清的。沒有幾個人可以像荷花一樣中通外直,內外一致。官場深深深幾許,要的不是蓮花的氣節(jié),而是樹的龐大生枝。商場要的不是君子,而是爾虞我詐的能力。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世人對于菊花的喜愛,從陶淵明以后便很少聽說了。菊沒有高貴冷艷的氣質,沒有雍容華貴的容貌,僅有的是山間閑情逸致的隨意。想要討得人的歡心那有這么容易呢?陶淵明不也是在回歸田園才得以發(fā)現(xiàn)菊花的隱逸嗎?估計陶淵明在回歸的時候,就已經領悟到這世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矣。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對于牡丹的喜愛,似乎才是最適合大眾的。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有富貴夢,而牡丹卻恰如其分的表現(xiàn)出世人對于富貴的喜愛,我想是人都是愿意愛牡丹的,就像沒有人原意拒絕富貴一樣。世人對富貴的追求是從古至今都是沒有放棄的,每個人都在用力讓自己有一個好日子過,對于金錢的追求吹毛求疵。上面的因為一點小錢坑下面的,下面的為了漲點小錢一直與上面抗拒。他們都是想別人能夠過一個好日子。即使牡丹僅僅只是一個富貴的一個象征,但是誰都不愿意拒絕富貴。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與陶淵明愛菊花不一樣,我愛的是蓮花的氣度與節(jié)操;與蘇軾“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不一樣,我愛蓮花的不蔓不枝;與世人甚愛牡丹的雍容華貴不一樣,我愛的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但是世間像我這么喜愛蓮花的,又有幾個人呢?

    文章首先從世間萬物之中選取了菊花、牡丹、蓮花三個事物,從人們對著三者的喜愛與贊美得出了,愛菊者,陶后鮮有聞;牡丹者,宜乎眾矣;愛蓮者,同予者何人的結論。最后一句,跟我一樣欣賞蓮花的又有幾個人呢?蓮花比喻君子,也許是作者對自己人生的氣節(jié)的一個最高的要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那么在現(xiàn)代這個社會,這篇文章能夠給我們帶來一些什么樣的思考與反思呢。

    時代的進步讓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不是那么那么純潔,他們也許在表面上對你嘻嘻哈哈,畢恭畢敬,但是背地里卻時常暗地重傷你。是什么時候,我們的人心竟然變得如此的復雜,遇見單純的就使勁騙,難道僅僅是為了追求金錢就能夠把自己的本性給忘記嗎?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鄙鐣拇笕蹱t難道就可以把我們最初的善良磨得一點不剩嗎?人已經許久許久不能像蓮花一樣,那么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那么今天再一次讀到周敦頤的《愛蓮說》的時候,我就想起了帕斯卡爾說的:“人是一顆會思考的蘆葦”那么我們是不是應該思考與反思一下呢?

參考文獻

[1] 郭初陽. 《愛蓮說》:出水妙善[J]. 教師博覽(科研版). 2011(01) 

[2] 張發(fā)祥,田晗.  蓮說“心”語[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9)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