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媒時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實審視與創(chuàng)新途徑研究
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抖音、微博等微媒體的開發(fā),使學生的交流方式與認知能力得以調整,智媒技術的更新迭代為思政教育的現實審視與創(chuàng)新途徑提供了條件。教師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核心觀念,探究當前智媒時代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機遇,詳細闡述豐富化的教育內容與智能化的教育形式等,分析思政教育工作在智媒時代的開展現狀,提出深化教師思政涵養(yǎng)、構建高效思政教育平臺等手段,推動思政教育工作提質增效。
一、智媒時代思政教育現實審視與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機遇
“智能媒體”“智慧媒體”被稱為智媒,即指傳統(tǒng)信息生產過程滲透的人工智能新一代技術。而與傳統(tǒng)思政課程采用總結經驗以及誘導學生推演邏輯的形式探究與歸納思政教育、思政內涵以及思政規(guī)律不同,智媒時代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量化評價角度與準確的數據分析結論。從實際生活中分析,創(chuàng)新思政課程與調整思維模式受智媒時代的影響,智媒時代是推動思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動力,是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與實現現實審視的發(fā)展機遇。
1.教育對象精準化
智媒時代發(fā)展之迅猛,新媒體與人工智能相互滲透,對大學生行為與思維方式產生影響,推動學生加強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學生可以準確的從新事物中挖掘核心內涵。相比于面對面交流形式,多數大學生更加傾向于通過智媒移動終端表達觀念與想法,盲目化、情緒化、快捷化以及個性化成為校園信息傳播特征,學生在網絡平臺傳播信息不會受到任何因素的局限,因而學生通常在網絡暢所欲言?;诋斍暗闹敲綍r代現狀,教師為了高效開展思政教育課程,就必須精準了解與深度認知大學生的思想變化狀態(tài),利用智媒時代的先進技術全面采集學生相關數據、完成數據反饋等,掌握學生的思想情緒、情感認知、行為方式特點等情況,設計針對性強的思政教育。傳統(tǒng)的思政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抽樣紙質數據或者面對面溝通等形式了解學生個性愛好,但獲得的數據時效性較差,且存在片面化,對發(fā)揮思政教學的實際價值造成影響,智媒技術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形式被社會淘汰。大數據技術為教師精準了解學生提供了科學工具,利用智媒技術采取可視化跟蹤、整合化數據、智能化檢測與實時化反饋,進而實現精準化了解教育對象的相關特征。
2.教育形式智能化
思政教材固定統(tǒng)一,往往采用班級授課制為學生集中講解內容,單一化與枯燥的教學手段很難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需求,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智媒時代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如創(chuàng)設針對性與趣味性較強的線上教學,網絡平臺管理體系更加成熟,越來越多的課程開始在線上嘗試教學,為學生帶來新穎的學習體驗,體現智媒技術獨特優(yōu)勢。教師利用線上教育平臺開展直播教學,利用大數據信息分析學生學習行為與思想品行,全面實現教書育人。教師圍繞學生具體需求優(yōu)化課程內容,開展可視化教育,推動全體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教師通過信息平臺創(chuàng)設線上教育,在形式多樣的內容中突出思政內涵,提升思政教育質量。教師基于智媒時代構建思政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內容、設計生動形象的教學過程以及多元手段完成目標,學生產生多種學習感悟,拓展認知視野的同時,還能促進學生思政素養(yǎng)的有效發(fā)展。教師實時監(jiān)控學生的課堂表現,融入信息技術管理課程,實現精準反饋教學,科學安排教學重難點,推動課程的有序性,從而達到高效智能化開展教育的目的。
3.教育評價全面化
智媒時代,科學性調整高校思政課程評價體系,提高思政課程評價的有效性,突出評價及時性、全面化的特征。教師可以跟蹤分析學生的成長狀況與發(fā)展規(guī)律,圍繞學生思想動態(tài)變化設計完整的預測模型,設計高效的教育計劃與教育模式,學生長時間在具有思政素養(yǎng)的濃厚氛圍中,耳濡目染的加強思政內涵全面發(fā)展,教師分析學生當前的思政觀全面化、客觀化給予評價。同時,學校綜合性評估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針對性引入思政教育內容。利用智媒時代優(yōu)勢完整地表現出思政課程中具有潛隱性質的道德變化量,并以具體的情緒形式體現出來,利用掌握的分析與解讀能力將支撐思政行為的數據通過存儲、轉化以及篩選等進行數據共享,實現綜合性與全面性評估。
4.教學內容豐富化
思政是大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是推動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渠道之一,具備培養(yǎng)合格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現實意義,其蘊含的重大理論有利于樹立學生正確價值觀,提升文化修養(yǎng)與道德素養(yǎng)。教師在思政課程中利用網絡平臺開放性特征,甄選引進教學實踐內容,使學生學習視野圍繞課本知識不斷向外延伸,擴大接受的知識信息量,教師準確識別網絡上的輿論信息,緊跟輿論變動,持續(xù)優(yōu)化與完善思政教育內容,推動學生思政觀念緊跟時事,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師在思政課程教會學生從海量信息的網絡環(huán)境下正確辨別有價值的數據,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掌握獨立探究思政內涵技巧,從而堅定理想信念。
二、探究智媒時代思政教育現實審視與創(chuàng)新的現狀
從辨證觀角度分析,智媒是科技時代的必然產物,為思政教育現實審視與創(chuàng)新帶來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改變了教育實踐的時空環(huán)境,對教育內容、教育管理者能力、教育模式等提出更高要求,思政教育工作具備挑戰(zhàn)性。
1.教師媒介素養(yǎng)有待提升
智媒時代,教師作為思政教育的主要指導者必須優(yōu)化教育觀,從海量的網絡信息中篩選有價值的信息,這對教師當前的職業(yè)能力來說具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思想教育過程中,必須積極淘汰傳統(tǒng)教育模式與教學內容,發(fā)揮新媒體的獨特優(yōu)勢及時更新教育觀。教師缺乏媒介素養(yǎng)導致思政教育無法基于智媒時代創(chuàng)新開展,實現現實審視,實際教學中,多數教師并未及時更新課程課件與教案內容,簡單地完成教學任務,沒有全面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與思想發(fā)展,因此,學生接受的思政信息不具備先進性與趣味性,無法達到預期的傳播效果,教師與學生的無效溝通,導致學生徹底喪失學習思政內容、提升思政內涵的積極性。一些教師很難憑借自身系統(tǒng)性邏輯思維與思政內涵將理論與日常生活進行結合,難以突出思政教育的主要特征與時代發(fā)展優(yōu)勢,自然無法實現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的目的。
2.加深思政教育模式難度
理論灌輸、動手實踐以及榜樣示范等均是思政課程采用的傳統(tǒng)教育手段,智媒時代的發(fā)展,使傳統(tǒng)固守的教育模式產生了很大危機。特別是在當前的時代模式中,缺失把關人的現狀導致大量良莠不齊的信息混入。算法精準推送技術與整合網絡信息為智媒時代的發(fā)展帶來“信息繭房”效應,促進學生在虛擬環(huán)境下加速群體分化,不斷激化矛盾進而誘發(fā)群體事件。從當前教育發(fā)展形勢分析,教師怎樣才能利用不同時空條件,根據學生接收信息與提取信息的能力,通過呈現音頻、視頻、圖文結合等形式循循誘導學生,凝聚所有教育資源的力量。智媒時代,向學生認知過程提供的政治教育內容不足,無法滿足學生政治參與意識,多數學生難以通過智媒時代優(yōu)勢整合信息、表達對政治事件的看法,不夠客觀而又不夠準確的觀念導致學生政治素養(yǎng)停滯不前。
3.海量信息干擾學生觀念
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學生可以自主通過電腦、手機等移動設備從虛擬的網絡世界獲取知識信息,拓展學生接收知識的渠道。豐富的渠道使學生全面掌握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加強探究與分析信息的能力,深度理解信息蘊含的內涵與真正含義,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時,推動學生快速發(fā)展。智媒時代的開放性特征與虛擬性質導致信息“魚龍混雜”,各類信息充斥著平臺,一些不良平臺更是沒有加強甄別信息能力,導致享樂主義、利己主義、拜金主義涌現出來,甚至搜索信息時還會彈出色情、暴力等非法內容。而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正在發(fā)展階段,甄別與抵抗非法信息的能力各不相同,學生之間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就此形成。教師在思政課程中為學生呈現的知識內容基本具備統(tǒng)一性,學生基本的價值觀參差不齊,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的難度驟然增大,甚至會花費大量時間糾正一些學生價值觀念,堅定學生信念,避免學生在海量信息中迷失自我。
三、智媒時代思政教育的現實審視與創(chuàng)新途徑
智媒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政教育的開展模式造成影響,教師必須重新引進新內容、設計新形式,才能推動學生成為時代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使思政教育工作切實轉變。同時,這樣的發(fā)展環(huán)境也為思政教育拓展了路徑,新的發(fā)展機遇與社會條件的變化,使得教師基于新媒體技術與智媒時代特征重新梳理思政教育工作,積極創(chuàng)新加強學生思政素養(yǎng)。
1.構建高效思政教育平臺
學校挖掘新媒體平臺的資源,突出新媒體的應用優(yōu)勢,構建高效思政教育平臺,將新媒體賦予思政教育的時代特征充分顯現。高校本身具備一些新媒體平臺與大量新媒體資源,但管理者的思想陳舊或者管理制度不夠精細,始終難以發(fā)揮新媒體的最大價值,無法通過整合與呈現新媒體資源的形式達到預期目標。當前高校的思政教育質量并不可觀,應創(chuàng)新思政教育模式,引入新媒體平臺,如申請抖音官方賬號、管理學校貼吧、創(chuàng)設微信公眾號等,制定合理規(guī)章制度管理媒介,為學生提供高效思政教育平臺,將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僅僅將媒介邊緣化而被動開展思政工作的模式淘汰,采用科學手段積極運營與管理媒體技術,利用新媒體的多種技術功能為學生呈現思政理論內容、相關案例以及一些有效的學習技巧等,真正凸顯網絡技術的滲透性與趣味性特征,深化學生知識掌握,培養(yǎng)學生思政素養(yǎng)。
2.培養(yǎng)學生正確媒介觀念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下,學生有較強接受新事物與先進觀念的能力,對新媒體大環(huán)境衍生的網絡技術與信息技術存在一定依賴性。教師在思政教學過程中,應推動學生理解智媒時代的典型特征,探究現實生活與網絡環(huán)境的正確關聯,挖掘生活的思政元素,形成思政思維。學??梢蚤_設選修課程、組織知識講座以及專題活動促進學生了解智媒時代的發(fā)展歷程,理清智媒時代為思政教育帶來的現實審視與創(chuàng)新機遇,使學生在理解思政內容時以理性思維看待網絡媒介,學會正確發(fā)揮智媒時代優(yōu)勢與網絡技術特征為認知過程與日常生活提供幫助。盡可能避免使用激進語言與強制性的措施強迫學生完全脫離網絡世界,以防止學生產生反抗心理與抵觸情緒。教師將國家對于智媒時代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滲透在思政教學,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媒介觀念,有利于學生在正能量的時代環(huán)境中自主探究思政內涵,培養(yǎng)文化意識,提升思政素養(yǎng)。
3.調動學生探究思政動機
傳統(tǒng)媒介的根深蒂固,使學生思政觀念受到影響,以固化形式傳播思政內涵與拓展思政內容,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手段導致學生只能在課堂封閉的空間內機械式加強對思政理論內容的理解,教師還會組織會議、講座等活動促進學生深度掌握思政知識。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并未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創(chuàng)設思政教學,沒有基于學生的日常生活舉出具體實例,提出與生活有關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解決,思政教育工作形式化,教師無法從細節(jié)方面與細微角度培養(yǎng)學生的思政內涵。多數學生被動獲取理論知識很少自主發(fā)表觀念,難免對學生認知能動性產生消極影響,學生學習動機被消磨。而智媒時代的到來,開展高校思政教育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手段,發(fā)揮信息技術多種功能實現知識互通、思維共享等,拓展思政教學內涵,實現便捷性傳播理論內容與先進科技,優(yōu)化思政教育工作。智媒時代包含的優(yōu)質內容,為向學生傳播科學文化內涵以及推動學生順利發(fā)展提供可能性,使學生前進的方向更具廣泛性。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技術與學生實時溝通,滲透圖文結合、視頻等信息表現形式豐富課程資源,在雙方互相溝通與相互配合的模式下向無障礙交流形式轉變,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思政課程與掌握思政內涵的能動性,從而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融入智媒技術,發(fā)揮智媒技術優(yōu)勢與應用價值,采用合理的滲透形式,解決智媒時代給思政教育工作帶來的沖擊,緊抓新時代思政教育的發(fā)展機遇,進一步優(yōu)化思政教育模式、思政教學觀以及思政素養(yǎng)等,擴大網絡技術為思政教育的賦能,深化理論實踐,突出思政工作特征,以信息技術為發(fā)展支撐,不斷開辟與創(chuàng)新新途徑,有利于學生在理論與實踐的雙向互動中向綜合性人才方向發(fā)展,提升國家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本文來源:《人生與伴侶》http://m.xwlcp.cn/w/xf/31052.html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