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透視唯英語教育 反思大學英語教育

作者:王月露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6-10-22人氣:923

一、 唯英語教育的背景及內容

   19世紀末,美國國會頒布了著名的《道斯法案》,共11條款。主要內容是解散印第安部落,重新分配土地,對印第安人進行改良教育與開化。主要目的是消滅印第安部落間的聯(lián)系和原有文化,通過強制同化,使印第安人步入美國社會文化,更好的為中產階級美國人服務。由此,改良運動者提出通過學校教育對印第安孩童的知識,人生觀,價值觀,生活習慣等開始強制同化。建立了針對印第安人的教育學校,并執(zhí)行了唯英語教育政策,強制印第安人只用英語表達交流。最終由于種種原因,強化教育時期的唯英語教育政策宣布失敗[4]。

二、 對唯英語教育的透視

這種針對印第安人的學校教育內容也十分豐富,包括各種文理學科的知識,但是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貫徹執(zhí)行唯英語教育政策,強制印第安人運用英語聽,說,讀,寫,使他們放棄白人認為的“野蠻”語言,只使用英語。才能實現(xiàn)文明的傳遞。為了使唯英語教育計劃更加有效,改良運動者也對其經過幾次調查研究,統(tǒng)一教學大綱,修訂了教材,將白人培養(yǎng)以英語為母語的孩子的教育體系引入到對印第安人的教育教學中,指導教師放棄死記硬背的教學法,開展二語教育,重視語言習得。直到20世紀初,印第安教育學校中出現(xiàn)大量問題,印第安學生備受身心煎熬,生活不適應,語言效果不佳。

美國在強制同化時期的唯英語教育上予以很多的重視和關注,這些努力卻以失敗告終。逐漸地,許多教育者開始意識到,這種實施唯英語教育政策,針對印第安人的強制同化是一個錯誤。這種對印第安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的訓練是不切實際的。

印第安孩子的家庭希望孩子能通過學習英語,能運用這種工具學習一定技能,融入白人世界;然而教育者卻疏忽了這些需求,他們所設計的大綱和教法沒有使學生掌握運用英語的一些職業(yè)技能,又使其錯過了印第安人自身文化的技能培養(yǎng),結果,這些孩子既不屬于印第安部落,也不屬于美國白人社會。

教育學校的學習和生活氛圍乏味,印第安孩子既不適應生活方式的改變,也不適應語言上的溝通交流,這使孩子們難以在幾年之內學會白人孩子十幾年學會的英語語言運用。而且學科的課程也缺乏科學性,加之良莠不齊的教師,使得印第安孩子們沒有實現(xiàn)由語言習得,到運用知識,最后到掌握職業(yè)技能的轉變。所有這些都導致了唯英語教育政策的失敗。

三、 大學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

1、效果差強人意

正如美國政府出處大量心血去執(zhí)行唯英語教育一樣,我國千余所高校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在大學英語教育上。幾十年來,我們的目標也是希望孩子們能習得英語,并可以熟練的運用,能將英語實際應用于各種職業(yè)技能[5]。雖然我們還談不上失敗,可是結果是多數(shù)孩子還是只擅長考試,去應付四級,六級,考研等各類應試考試。至于熟練的運用都較難,很多孩子連一份簡單的英文簡歷和自我介紹都難以表達,更不用說了解和實際運用于其他職業(yè)了[1]。

2、教師主體性或缺

在大部分英語課堂上,如對印第安人的唯英語教育一樣,教師占有絕對的主導性??墒沁@種主導體現(xiàn)在以教材和教參為主導的教學方式上,并未靈活開展語言運用和知識的融會貫通。教師更多是按照統(tǒng)一教學目的和內容直接傳授教材和教參所述,缺少創(chuàng)新性,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興趣相脫離[2]。

3、學生積極性較弱

教師主體性或缺直接導致的便是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減弱,學生在課堂上只是聽講和做筆記,偶爾讀讀課文,很少有說,寫,譯和綜合運用的機會。因為教師變成知識的灌輸者,而不是對課程的研究者和學生知識結構的促進者,長此以往,學生的思想也只局限于課文和答案的學習,創(chuàng)造性被束縛,探索性被禁錮,應用性更無從談起[1]。既然處于被動的位置,加之學生迫于過級和就業(yè)的外部壓力,便以“雞肋”的狀態(tài)參加英語課堂學習,并沒有真正轉化為內心動力,進行自主學習。

4、文化培養(yǎng)缺失

學生經過中學階段的灌輸應試教育后,缺少一定的文化知識,尤其是跨文化意識。這種文化培養(yǎng)上的缺失直接導致學生缺少文化底蘊,對很多文化知識一知半解,進而對英語語言的理解便很片面。實現(xiàn)不了真正意義上的運用語言于實踐和跨文化交流。

5、工具性偏差

部分課堂呈現(xiàn)出的大學英語教育基本延續(xù)了中學的教育模式,依舊是應試教育[4]?,F(xiàn)狀是學生迫于考試,過級,獲證,求職等壓力將英語學習看作是考試工具;教師迫于考評,成績等壓力將英語教學看作是灌輸工具;學校迫于招生,就業(yè),排名等壓力將英語看作是應試工具。種種方面導致,本應是實踐運用于溝通交流的工具出現(xiàn)偏差,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應試考試工具。

四、反思與建議

透視歷史,對現(xiàn)在引以為鑒。通過透視唯英語教育的特點和弊端,總結大學英語教育的現(xiàn)狀,認真反思一下顯得格外重要。我們當然不會失敗,但是教師應減少對教材,教參的依賴,減少對文章逐字逐句的解釋,實現(xiàn)評價性課堂,對課程內容進行評價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傳授。立足于實踐,穿插生活語境,給出獨特見解,將灌輸知識轉變?yōu)闃嫿ㄖR,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想,,擴展其知識層面和認知領域[6]。構建有意義的課堂學習,大學英語教育不應是使學生局限于書本,反復練習和強化記憶的死記硬背,而應是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靈活性,充分,深層次的理解語言,并將語言知識技能運用于生活中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傳統(tǒng)固有的教學模式,在深層次上加強英語知識的訓練[7]。教學活動應根據(jù)特有的情景,循序漸進的開展。  

    唯英語教育的失敗之一在于,強迫學生只用英語交流,卻沒有傳授將語言應用于實踐技能中。如今的大學英語教育之下的很多學生,只能用英語考證過級,卻很難與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更別提聽懂英文廣播,看懂英文電影和運用于職業(yè)交流了。為了避免這種狀況,我們必須經過一番努力,采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方式,使學生主動確定學習目標,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有自主學習的動力。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創(chuàng)造,想象和發(fā)展空間。更好的理解語言,運用語言于實踐中。

唯英語教育還失利于缺失文化教育,人文關懷,使學生在自身印第安文化和白人文化中產生斷層。對英語語言的理解和真正運用,是需要大量文化底蘊和跨文化意識的。以此,在英語教育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關心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便值得實踐。教學中教師應更多的滲透文化知識的傳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文化理解能力,是學生能更好的運用語言精心跨文化交流。

唯英語教育政策的目的是使印第安人掌握英語語言,將語言變成為白人服務的工具。我們的大學英語教育也出現(xiàn)偏差,將本應是用于跨文化交流的工具變成了應試考試工具。要改變這一現(xiàn)象,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改變課堂教學模式,經常自我反思,提高對課程的評價性和創(chuàng)造性傳授,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功能,啟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注意文化知識傳授和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應樹立遠期和近期的規(guī)劃目標,將自身的學習與人生觀和價值觀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提升對英語的理解和運用。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