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性反問應答銜接語的話語功能
一 引言
反問句中一些虛化程度非常高的小句,如“哪里/兒呀”、“可不是”、“誰說的”等都可以看作是主觀語法化的結果。它們已經約定俗成為固化的應答銜接語,成為主觀性的表達成分,主要起到銜接連貫作用。這些反問結構具有整體格式意義,可以看作是話語——語用標記,主要用來表達人際意義。本文主要討論比較常見的“可不是嗎”、“誰說不是呢”和“那還用說”這三種肯定性反問應答銜接語。周利芳(2005)在討論表達肯定的銜接成分時指出:“肯定中帶有理所當然的口氣,并引出進一步的申說,既可用‘當然啦、那當然’等陳述的方式,更常用‘那還用說、誰說不是呢、可不、可不是嘛’等反問的方式?!?
二 肯定性反問應答銜接語的話語功能分析
“可不是嗎”,“誰說不是呢”和“那還用說”在會話中只能充當應答語,或者說具有話語應答功能,承上啟下兩個話輪。它們都發(fā)生了語義泛化,意思大致相當于“是”、“是啊”,但具有獨特的話語功能或語用功能,具體說來可以表示贊同、確認、話語反饋以及接受應允。
1 表示贊同
當這些應答銜接語表示贊同時,引發(fā)語往往表示說話者的主觀看法、觀點、推斷或評價,而說話者通過“可不是嗎”、“誰說不是呢”或“那還用說”表示贊同或認可,并且認同程度比較高,有時甚至蘊含“理所當然”的意義,滲透了說話者的情感態(tài)度,是主觀性較強的應答銜接語,相當于“那當然”或“是啊”等。一般情況下,這種明確、肯定性的主觀態(tài)度標記語表明了說話人對會話積極地參與和投入,對會話另一方的尊重。同時幫助確立自己積極的形象身份(李成團,2008)。例如:
(1)牛大娘說:“你爸這老家伙,還沉不住氣了?!?/p>
牛繼紅說:“可不是,我剛才也故意跟他裝糊涂,看我爸急赤白臉的,像小孩兒似的。”(《東北一家人》)
(2)“這么教育孩子不見得對她好,總有捂不住的那一天?!?/p>
“誰說不是?我也為難,讓她老在夢里吧,她老長不大,……”(《我是你爸爸》)
(3)“誰要是能把小混蛋收拾了,誰就名聲大噪,份兒算是拔到家了。”
“這還用說?明擺著的嘛?!保ā堆寺罚?/p>
上面例子中的引發(fā)語都是說話者的一些主觀看法、觀點,而反問應答銜接語均表示贊成、認可。它們體現(xiàn)了說話者對會話積極的回應,是語氣強烈的認同,體現(xiàn)了應答者與發(fā)問者之間的互動。
2 表示確認
當這些應答銜接語表示確認時,引發(fā)語一般都是疑問句,主要是是非問句。一般說來,是非問要求聽話者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朱曉亞,1995)。根據語料,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應答銜接語的引發(fā)語大多數是弱發(fā)問或者是猜測問,信息探詢功能弱化,說話人發(fā)問只是為了證實、認定、補足(許小純、徐盛桓,1999),因此“可不是嗎”等并非簡單表示肯定判斷或者答復,而更多是主觀上表示確認和認同。例如:
(4)李冬寶:哎呀,謝謝。謝謝您的支持?!?/p>
戈玲:唉,是咱們那篇文章嗎?
李冬寶:那還用說。(《編輯部的故事》)
(5)甲:您臉色不太好,是貧血吧?
乙:誰說不是呢?最近正想補補呢!
(6)甲:你說我們應該團結同事,對不對?
乙:可不是嘛!
以上三例的引發(fā)語分別為“嗎”問句、“吧”問句和附加問。劉月華(1988)指出“嗎”字是非問可以對答案有一定的傾向。胡明揚(1981)指出以語氣詞“吧”結尾的是非問句多帶有說話人的主觀推測,一般對事、對人、對物都有所了解才會用“吧”問句進行提問。就附加問來說,當一方說出了自己個人的主張和看法,并且希望能夠當即得到對方的認同時,往往就會在話語表述完畢時,附加問句,以期獲得對方的當即認同(冉永平、莫愛屏、王寅,2006)??偠灾?,根據上述觀點,這些是非問都是帶有一定傾向的猜測問,詢問是希望聽話者予以確認或證實。而作為應答銜接語的“可不是嗎”、“誰說不是呢”和“那還用說”則表示確認或認同。例(4)中戈玲猜測可能是他們的文章,但不太確定,于是向李冬寶求證,李東寶通過“那還用說”表示確認、肯定。例(5)中甲猜測乙臉色不好的原因是貧血,詢問并期待得到乙的證實,乙通過“誰說不是呢”進行了確認。例(6)中甲說出了自己的主張或看法,并且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認同,蘊含了主觀傾向和期望,“可不是嘛”體現(xiàn)了說話者對會話積極的回應,是語氣較為強烈的確認或認同。
3 表示反饋
當反問應答銜接語表示贊同和確認時都是對引發(fā)語積極的應答或者應對。但當它們充當反饋語,發(fā)揮言語反饋功能時則不同。對話中的反饋項目一般是向對話方表示“我在聽呢”、“你繼續(xù)說吧”、“我同意你的觀點”、“原來這樣”等意義(劉虹,2004)。于天昱(2007)指出“可不是”、“那可不”、“誰說不是呢”、“那還用說”等可以做反饋語,表現(xiàn)出對話語的順應,可以幫助話題沿著說話人預想的方向發(fā)展。在會話過程中穿插進這樣的應對句,是對對方的話語表示關注,起到鼓勵對方保持說話權,附和對方言談的作用。
我們認為,如果聽話方僅表示對信息的接收,則會選擇“嗯”、“啊”等來反饋,認同程度高的“可不是嗎”等主要是表態(tài)度反應,即對對方的話語表示贊同或者支持的態(tài)度,體現(xiàn)了應答者對會話的積極參與,屬于支持性言語反饋。另外,根據黃衍(1987)的分類,“可不是嗎”、“誰說不是呢”和“那還用說”等屬于習語性反饋項目。例如:
(7)甲:喲!今晚可來了不少人。
乙:可不是嗎!
甲:人來的不少,我很欣慰。
乙:瞧這領導慈祥的。(相聲《我要成名》)
(8)甲:昨晚可把我累壞了。
乙:怎么啦?
甲:背臺詞啊,我懸梁刺股去。
乙:得來個狠段子。
甲:可是說相聲對咱們這種正面人物來說還真困難。
乙:可不是嘛。
甲:剛才他們唱歌多熱鬧,輪到咱倆往這兒一站,大伙就“嗡”一聲,閃了,掌聲也沒有。
乙:真沒面子。(相聲《我要成名》)
上面例子中的“可不是嗎”也可以換為“誰說不是呢”或者“那還用說”。作為反饋語,“可不是嗎”表示同意對方的話,標示對會話的參與,傳達了“我同意你的觀點,你繼續(xù)說吧”的意思,從而支持或幫助對方將會話延續(xù)。它不以取得話輪為目的,客觀上不打斷說話者的話輪,內容上也沒有提供新信息,符合反饋語的特征。
4 表示接受/應允
與“可不是嗎”、“誰說不是呢”不同的是,“那還用說”(或者“這還用說”)還可以表示對某一指令表示贊同,我們可以稱之為接受或者應允功能。這時引發(fā)語往往是一些指示、要求或者請求、邀請等?!澳沁€用說”則表示接受、應允甚至承諾。例如:
(9)甲:以后這種事別讓我再幫你問了。
乙:那還用說?絕對不會了。
(10)米萊:“我要那兩居的,能洗澡能睡覺就成?!?/p>
何翠鳳接口道:“那還用說,沒問題……”(《奮斗》)
(11)甲:我們想請您來參加我們的討論會,不知道您有時間嗎?
乙:這還用說?沒問題!
例(9)中,甲的話語是一種祈使的語氣,向乙提出了要求,乙通過“那還用說”表示接受和應允,并傳遞了甲的要求是合情合理的,自己完全接受這層含義。例(10)中米萊對想要租的房子提出了條件要求,何翠鳳通過“那還用說”爽快地接受了這些條件。例(11)中甲提出了邀請,而“這還用說”表示乙接受邀請,甚至是一種承諾。值得注意的是,當“那還用說”表示對要求、邀請等的接受時,因為體現(xiàn)的接受程度高,更傾向是一種承諾,往往表達了讓對方“放心”的意思。陳瑩瑩(2006)指出“那還用說”這樣的簡練句式體現(xiàn)了應答的“心理活動瞬間完成,回擊速度快的特點”。
三 結語
我們討論了一些常見的意義泛化,僅起到銜接連貫作用、充當應答銜接語的固化反問結構及其話語功能?!翱刹皇菃帷薄ⅰ罢l說不是呢”、“那還用說”可以表示贊同、確認、話語反饋以及接受應允,與“嗯、啊、是”等更為虛化的應答詞相比,它們的認同程度較高,承載一定的信息量,主觀性較強。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