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經(jīng)》對《遠大前程》人物塑造的影響
1. 文學作品與《圣經(jīng)》的密切關系
作為基督教的圣書(the holy bible),《圣經(jīng)》不但是一部文化經(jīng)典,也是一部文學經(jīng)典。自中世紀以來,就有“唯一的書”和“書中之書”(book of the books)的稱號。從世界文化史來看,一千多年《圣經(jīng)》不僅以其深邃的思想影響著西方文化的發(fā)展,而且也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作家,乃至世界各國作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
中世紀末的意大利詩人但丁,被恩格斯喻為“中世紀的最后一個詩人,同時又是新時期的最初一位詩人”。他的名著《神曲》對于打擊中世紀的世界觀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但其中關于地獄、煉獄、天堂、懲罰、贖罪、來世等觀念,無不顯示出《圣經(jīng)》對作者的深刻影響。 彌爾頓《失樂園》是《圣經(jīng)》中最重要的題材之一,即人類如何失去了上帝的寵愛而墮落。歌德的《浮士德》也在很大程度上模仿了宗教神秘劇的形式。海明威的《太陽照常升起》和??思{的《押沙龍押沙龍》其標題或故事情節(jié)也都取自《圣經(jīng)》。據(jù)美國學者桑戴克教授統(tǒng)計,莎士比亞的每出戲平均引用《圣經(jīng)》十四次之多。從人物原型來看,“基督—替罪羊”這一《圣經(jīng)》中最為典型的人物原型多次出現(xiàn)于莎士比亞的戲劇人物塑造中。許多悲劇主人公,“都是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走向觀眾的”,“他們運載著世人的罪惡,犧牲自己來達到救贖的目的,顯示出一種崇高之美”?!?】
而以《圣經(jīng)》作為創(chuàng)作原型的文學作品也不勝枚舉。如海明威在《老人與?!分袑τ谥魅斯L醽喐缗c厄運相抗爭的描寫就與《圣經(jīng)》中耶穌的經(jīng)歷相似。耶穌曾被引到不毛的曠野中受到魔鬼的烤羊,忍受饑餓的折磨,繼而又遭受各種苦難。作者把老人的厄運與拼搏寫成耶穌基督的受難與復活一樣,暗示著在經(jīng)歷巨大災難之后的人民終將獲得精神上的再生。T.S.艾略特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的“死亡與再生”、“尋找圣杯”、“火與水”、“贖罪與救難”等故事、??思{的《喧嘩與騷動》、貝克特的《等待戈多》等等都是以《圣經(jīng)》或基督為創(chuàng)作原型,使作品更具深層含義并保持永恒的藝術(shù)魅力。
正如我們上面講過的,《圣經(jīng)》對西方文學影響之大是難以估量的。當代加拿大著名文藝理論家諾思洛普·弗萊(U型結(jié)構(gòu)的提出者)出版的一本研究《圣經(jīng)》和文學的專著以《巨大的密碼》為題,意在表明《圣經(jīng)》是解開西方文學的“巨大密碼”,這是很有見地的。可以說,離開了《圣經(jīng)》,就無法了解西方文學。
2.《圣經(jīng)》對《遠大前程》中人物塑造的影響
查理·狄更斯(1812—1870)是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一個多世紀以來他的作品一直暢銷不衰,是排在《圣經(jīng)》、莎士比亞作品之后在西方世界傳播最廣的。狄更斯是一個堅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本人曾經(jīng)說過“我對上帝的崇拜并不是停留在口頭上,也不是在形式上,而是發(fā)自一種內(nèi)心的崇拜?!盵2]
與其他的作家不同,生活在維多利亞時期的狄更斯,目睹了工業(yè)革命所帶來的兩極分化——獲得極大財富的資本家和辛勤勞作仍然食不果腹的勞動者。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總能出其樸素的宗教思想。狄更斯總是從貧苦勞動者的角度出發(fā),表達他對于勞動者的同情和想幫助牢固大眾擺脫生活困苦的思想。正如一位美國的作家提到:“在我們能說出名字的所有作家中,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讓我們看到,經(jīng)過純粹的基督教精神的洗禮后,人的想象力在促成人與人之間的和解時能取得怎樣的成果。同時,通過我們所認識到的兄弟般的關愛,這種想象力還能使我們擁有的對上帝的敬仰和愛戴變得更純,雖然我們并未見過上帝?!盵3]《圣經(jīng)》的思想及基督教的觀念,一方面是狄更斯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感來源,同時也是解讀其作品的鑰匙,而這也無疑體現(xiàn)在了《遠大前程》這部小說的中心和幾個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小說以自傳式手法講述了主人公孤兒皮普(Pip)從7歲開始的三個人生階段。小說一開始描寫的皮普是一個窮人家的孩子,由他粗俗潑辣的姐姐一手帶大。生活雖然貧苦,但是誠實厚道而又性格溫和的姐夫喬卻真心地關懷著皮普。而這時單純善良的皮普也把成為姐夫的學徒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滿足于此。
但是故事不斷的發(fā)展,也是皮普不斷改變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命運也隨之變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皮普先是在沼澤地里偶遇逃犯,并在極不情愿的前提下,偷了家中的食品與銼刀解救了逃犯。而后更深層的精神世界的影響則來自于當?shù)刭F族郝薇香小姐的養(yǎng)女——艾絲黛拉小姐。艾絲黛拉的刻薄無理與無情嘲弄深深刺痛了皮普的自尊心,使他的人生理想發(fā)生了徹底的變化。他開始不再希望成為一個鐵匠,不能滿足于樸素誠實的生活,他下定決心要成為有教養(yǎng)的紳士,娶艾絲黛拉小姐為妻。
而突然有一天,一位律師的通知終于使他有機會朝著自己新的人生理想邁進,實現(xiàn)他的“遠大前程”——有位恩人要出錢資助他去倫敦學習,培養(yǎng)他成為一位體面的紳土。但后來他到倫敦接受上層階級的教育之后,逐漸失去了辨別是非的能力。他只注重物質(zhì)財富及所謂的紳士行為,而不是善意和友情,飽食終日,游手好閑,揮金如土,開始變得輕浮、虛榮、自私。
不久他心中的疑團終于解開,這位恩人正是當年他幫助解救的那個叫做馬格維奇的逃犯,而他深愛的艾絲黛拉小姐就是這個罪犯和一個女殺人犯所生的。他心中的“遠大前程”隨之也遭受重創(chuàng)。他自以為的心目中的庇護人郝薇香小姐卻是一個冷酷無情的復仇者。她邀他去家中,也并非要栽培他來成全他與艾絲黛拉結(jié)成美滿姻緣,相反只是為了培養(yǎng)艾絲黛拉使男人心碎的本領,以解心中積怨。
隨著恩人被捕、艾絲黛拉小姐另嫁他人,他對“遠大前程”的希望徹底破滅了。于是他逐漸清醒,痛悟前非,開始認真的審視自己。在經(jīng)歷了一系列的挫折和苦難,皮普最終意識到自己所犯的錯誤,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重又找回過去美好的品德,恢復到他善良的本質(zhì),也變得更加成熟,開始了嶄新的生活。
作為一個普通人,皮普在編織美夢時,不幸迷失了,他的名字(Pip) “象征著‘我’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追尋的一個過程,即本性的純樸善良,迷惘,回歸” ?!?】“負罪而不自知—— 知罪而悔改—— 獲得救贖”的過程正好體現(xiàn)出與《圣經(jīng)》的教義。而根據(jù)諾思洛普·弗萊(Northrop Frye)的分析,整部《圣經(jīng)》從《創(chuàng)世紀》到《啟示錄》其敘事結(jié)構(gòu)均可概括為U型故事結(jié)構(gòu),即人類由于背叛了上帝的律法而墮落受難,繼而由于發(fā)現(xiàn)了自身的罪孽而懺悔,最終重新皈依了上帝而獲得了拯救。英文字母U則形象地體現(xiàn)了這種敘事模式,所敘述的故事開頭和結(jié)尾同處于一個水平線,分別代表墮落之前和被拯救之后的狀態(tài),中間從下降到上升的變化則體現(xiàn)了人類由于罪孽背離真理,不斷墮落,在經(jīng)歷磨難之后,重新尋回真理獲得救贖的過程。這樣的敘事結(jié)構(gòu)印證了小說主人公皮普的一生,也貫穿了整部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
皮普從一個單純善良的青年,歷經(jīng)夢起夢滅到小說結(jié)尾成為一名成熟、穩(wěn)重的成年人,并在十一年后與最初的愛人埃絲黛拉再次重逢,牽手走出了塞提斯莊園。這預示著兩人真正幸福美滿生活的開始,也是作者本人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而當我們讀完小說后,就會發(fā)現(xiàn)小說談到的“遠大前程”其實一直都擺在主人公面前,并非是在他獲得恩人的資助,過上所謂的“上流社會”的紳士生活之后。皮普一直都在追尋的“遠大前程”其實是精神層面而非物質(zhì)上的極大豐富。
而作為皮普姐夫的喬,代表的是整部小說中所要弘揚的精神的人物代表。他是一個善良、偉大、有著自我犧牲精神的人。對于皮普,他一直都是照顧幫助有加。在皮普與他們同住的時候,喬曾許諾說他們永遠都是朋友。而喬也一直信守這個諾言,即使在皮普去了倫敦迷失了自我而對喬態(tài)度傲慢,有所疏遠甚至鄙夷的時候,喬仍然沒有放棄關心皮普,相反還對他表現(xiàn)出一種擔心。而后,在皮普的“遠大前程”之夢破滅之后,他不僅欠了一大筆錢,還生了重病,此時恰恰是喬給予了皮普溫暖與關懷。不僅幫他還清了債務,還從精神上對皮普加以鼓勵與慰藉。
喬是一個靈魂高尚、行為坦蕩的人,是一個真正的“紳士”。他的這種以德報怨正如《圣經(jīng)》中《馬太福音》所記述的:“那時彼得近前來,對耶穌說: ‘主啊,我的兄弟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到七次可以嗎?’耶穌說: ‘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5]正如在耶穌即將要死的時候,他仍然為殺害他的人祈禱,希望他不要受到懲罰。耶穌愛世人,即使他們有罪。《圣經(jīng)》教導人們要愛敵人,要為那些迫害他們的人而祈禱。基督教教義也告訴世人要以善報惡,而不是以惡報善。狄更斯希望通過喬這個人物形象來教育人們,對他人始終要有一顆感恩的心而不要總是滿懷抱怨。
在這部小說中,狄更斯成功地引用了許多圣經(jīng)神話原型進行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塑造,貫徹了狄更斯文以載道的風格,透過對劇中主人公命運跌宕起落的巧妙設計,表達了他對生命和人性的看法,宣揚了“圣經(jīng)中體現(xiàn)的宿命論以及作者本人的“善惡終有報”的社會價值觀” [6]。同時對皮普的“金錢萬能論”加以駁斥,號召讀者做靈魂高尚、行為坦蕩的喬所代表的的紳士。小說巧妙地將圣經(jīng)中所將圣經(jīng)的教義故事化,呈現(xiàn)出濃厚的說教意味,使得《遠大前程》成為“成長小說”的典范,故事版的《圣經(jīng)》。
3. 結(jié)語
文學和宗教這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tài)在人類文化的發(fā)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密切的關系。黑格爾說,宗教往往利用藝術(shù)來使我們更好地感受到宗教的真理。宗教對于文學作品的利用,宗教對于文學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影響,以及文學運動中反宗教的傾向、文學作品中的反宗教主題正是文學與宗教關系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而同時,文學作品的傳播也離不開宗教。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m.xwlcp.cn/w/wy/63.html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廣西民族文化的“出圈”傳播
- 鄂南文化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應用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gòu)與意義衍生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gòu)與意義衍生
- 文化自信自強視域下推進縣域文化建設研究
- 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 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浙學與當代浙江精神發(fā)展路徑探索
- 從“三蘇”文化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表現(xiàn)形式
- 從湘西苗繡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知識產(chǎn)權(quán)保護的難題 ——— 一種社科法學的視角
- 民族文化元素在國際時尚市場中的再利用與轉(zhuǎn)化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