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中“?!钡囊庀蠓治?/h1>
作者:胡文娟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2-07人氣:3921
一
《覺醒》是十九世紀女性主義先驅凱特肖邦的代表作品,小說以對通奸同情的筆調解釋女主人公性意識的覺醒,大膽表露了她追求婚外情的愛情觀。由于小說對女性不貞事件以及性欲感受的直白描寫,使得小說剛剛出版就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一片嘩然,震驚了全美的書評人和讀者。有的人指責該小說是一個“性感女人甘于墮落的故事”。由于與當時男權當道的社會主流相抵觸,該書曾經一度被列為禁書甚至被稱為是“毒品”。
但是隨著20世紀50年代女權運動的興起以及女性思想的轉變與發(fā)展,在時隔半個多世紀后,該小說被女權主義評論家大力提倡并在社會中引起了一股研究《覺醒》的熱潮。對于肖邦來說,也許基于以下幾點她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首先是19世紀的社會背景,即象征主義的來臨和女權運動。在1886年至1896年期間,《覺醒》的出版恰巧正值法國象征詩歌的盛行。作為一個新的文學流派和寫作手法,象征主義在浪漫主義正流行的時候出現(xiàn)了。并且符號的流行是在象征主義出現(xiàn)之前。作為一大類別,象征主義自1891年開始被分解研究。但是作為一個老的藝術風格和文學類別,它對后面的時代和世界其他地方仍然有著深遠的影響。 另外十九世紀社會對新女性的反對和壓迫使得一大批女性作家通過象征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凱特肖邦在小說中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來隱晦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她們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反映那個時候女性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發(fā)展。與此同時,當時全社會都在質疑婦女的解放運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男性代表著思想,女性代表著肉體,男性是制定規(guī)則,女性是遵守規(guī)則,男性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女性使得文化趨于成熟。在當時,女性的圈子還是限于家庭。任何想要踏出屋子的女人都會遇到巨大的障礙,如受到男性的責罵和冷淡以及傳統(tǒng)女性的說教和批評。由于該故事的發(fā)生正值傳統(tǒng)的男權社會中,當時男性在婚姻和愛情中仍然占主導地位,而凱特本人雖然從來沒有批評過傳統(tǒng)文化也沒有公開支持過婦女解放運動,但從該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深處對男權社會的傳統(tǒng)和女性的束縛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小說中作者生動的描寫了女主人公艾德娜的生活環(huán)境,強調了自然環(huán)境對建構人的精神世界和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小說的發(fā)展情節(jié)以及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成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她的一步一步內心的覺醒與大海息息相關。通過大海,艾德娜獲得了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并最終以自殺的方式在蔚藍的大海中完成了自我價值的肯定。因此本文將運用原型理論,通過分析小說中“大海”這一意象來探尋艾琳娜的“覺醒”過程。
二
原型被稱為普遍的象征,它包括意象和母題。象征手法在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作者總是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抽象的思想,使讀者能夠有更為直觀的認識。象征是一個復雜的概念,他可以用于多個領域中。從廣義上來說,他指的是代表了別的事物。在文學上,他是指通過某種特定的具體意象來表達特定的含義與感情。他非常直觀和具體的反映了人類的思想并且能夠更好的傳達作品中的內在含義。正如菲利普威爾萊特在《隱喻與事實》一書中所說的那樣,象征是“指在指代大部分事物中有著相同或相似的含義。人們發(fā)現(xiàn)一些特定的象征,如天父,地母,光,血,輪軸等象征一次又一次的出現(xiàn)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地方。沒有什么比他們更具有歷史影響力和因果關系的了。”肖邦在小說《覺醒》中也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房子,陸地,鳥兒,大海等。盡管她的小說內容在當時受到了評論家們的強烈抨擊,但是人們仍然十分欣賞她大量運用象征的藝術手法。《覺醒》中,她運用了大量的意象,但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大海這一意象,因為大海貫穿了整個故事的始末,并總在關鍵的時候引導著艾德娜的思想。可以說,大海引導著艾德娜一步一步走向覺醒。
在文學作品中,“水”這一意象十分常見,水代表著神秘的造物主,出生-死亡-復活,靈魂的凈化和贖罪還有孕育和成長。榮格曾經說,水是最常見的無意識象征。比較常見的水意象有河流和大海。河流往往代表著死亡和重生,時間的永恒,生命不同的變化過程等。關于河流意象的典型代表作品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在該小說中,男主人公與黑奴同伴沿著密西西比河逃亡。密西西比河與尼羅河和恒河一樣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T.S Eliot曾經在他的詩中曾經寫到密西西比河是“一個強大的褐色的神”(The Dry Salvages詩的第二行)。在小說中,密西西比河是神秘生活的原型象征,同時也是誕生,時間流逝至永恒以及重生的造物者。從另一方面說,密西西比河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天堂。由于哈克在岸上經歷了地獄般的遭遇和殘忍的對待,密西西比河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因此密西西比河在該小說中代表著靈魂的凈化和上帝的懲罰。
另一個比較常見的水意象是大海,大海是孕育萬物的母親,代表著精神的神秘和永恒,死亡和重生,時間的無止盡以及人的無意識。如在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分?,大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她是老人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為他準備了大量的魚,同時大海也是他精神力量的源泉,鍛煉了他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小說中寫道海是“仁慈的,十分美麗的,但是她有時竟會這樣地殘忍,又是來得這樣的突然,那些在海面上飛翔的鳥兒,不得不一面點水搜尋,一現(xiàn)發(fā)出微細而凄慘的叫喊……”,同時海又是“為什么盜賊鳥和強大的鳥把像海燕一樣的鳥兒弄得那樣柔弱、那樣纖細,海洋有時竟能夠如此殘忍呢?”小說中的大海對于海明威來說指的是當時他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強大的鳥指的是反共人士,而海燕等弱小的鳥指的是當時的共產黨人和民主進步人士。海明威質疑社會中同時存在的對立面,同情弱者,揭露社會的黑暗面。比如他又描述到大海一律都是“暗黑的”,“黑漆漆的”或是其它黑暗的色調,仿佛大海是一個穿著黑衣,帶著黑色的面紗,海洋又是“如此的殘忍”。這正象征著麥卡錫主義把美國搞得天昏地暗的社會現(xiàn)實。 同時海明威又賦予大海女性的身體和靈魂。海的女性,讓她自身蘊含著大量的生殖力和可能性,所以才能為老人準備好一個巨大無比的魚,她的寬廣足以使老人駛入體驗不可知的和未知的現(xiàn)實奧秘的領域,她的浩大足以允許老人生活的永恒之中。圣地亞哥與自然的關系也主要體現(xiàn)在他與大海的依存又斗爭的關系之上,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文化的海洋上匯合并經由海洋而輸入美國,美國文化的源頭也必須追溯至歐洲文化的愛琴海文化。這也是海明威選擇“大?!弊鳛闈O夫圣地亞哥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原因,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非“仁慈、善良”的女性才可容納。 海洋的仁慈給了圣地亞哥一條比小船還長的大馬林魚,海洋的殘忍使成群結隊的鯊魚奪走了他辛苦捕來的魚,粉碎了他的光榮。老人與大海的關系是既依存于大海又要與大海斗爭。他不僅僅從大海獲得生存條件、生存技巧,還從大海獲得朋友和對手。大海是他的生活場所和戰(zhàn)斗場所,也將成為他的最后歸宿。在《覺醒》中,大海也是與女主人公相互依存的,但是他們的依存關系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精神層面上。在下一小節(jié)中將詳細分析小說中的大海意象及其與艾德娜覺醒的緊密關系。
三
在《覺醒》中,小說的開頭和結尾處都提到了大海。與艾德娜生活的陸地相比,大海是柔軟,浩大并且不受社會教條約束的。更確切的說,大海能夠讓人直面靈魂,并讓艾德娜意識到她生活的局限性。大海連接著人們生活的陸地,她是連接生與死,威脅與誘惑,乏味與高尚,時間與永恒的紐帶。它既可以看做是開始,也可以看做結束,或是看做一個自由的地方和一個獨立的過渡場所。Ferber曾說“我們生活在陸地上,大海對于我們是遙遠和危險的。而那些能夠將大海視作第二故鄉(xiāng)的人們則可以從大海學到特殊的技能”。在《覺醒》中,大海象征著前人為追求自由,脫離束縛而開拓的旅程。
由于艾德娜不愿像賢妻良母一樣聽丈夫講一些無意義的話而受到丈夫的職責,于是她第一次尋求大海的陪伴,“大海的海浪聲在晚上就像呢喃的搖籃曲”,就像同情她悲慘的遭遇。與此同時,她開始半意識到自己的情況,“一種難以形容的苦惱從她意識中某個不熟悉的部分鉆了出來,讓她陷入到一種難以名狀的痛苦中。”面對著占有欲極強的丈夫和死板的拉蒂諾爾夫人以及她的懦夫情人,艾德娜感到極端的孤獨。這讓她更加意識到她在經濟和情感上不獨立的處境,并且意識到自我和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只有獨立的自我發(fā)展才能最終擺脫無聊和孤獨的生活。她只有在海邊的時候才會覺得有了真正的陪伴:“ 大海的聲音是富有誘惑力的。它在低語, 在呼喚,呢喃不息, 吸引人的心靈在其孤獨的深淵里徘徊; 在其深思的迷宮中忘卻自我。大海的濤聲在對靈魂訴說, 大海的撫摸是性感的,把人的身體緊緊環(huán)抱在它溫柔的臂彎里?!蓖瑯邮窃诖蠛@铮履茸穼ぶ杂?。在整個夏天,艾德娜一直試著在海里學游泳。這意味著她想擺脫那些緊緊束縛住她的社會角色的鏈條。她得到了不同男女甚至兒童的指導,但這一切對于她都沒有用。最終,通過她自己的努力和領會,她學會了游泳的技巧。盡管在開始的時候,她非常害怕獨自游泳:“除非有人在她游泳時站在她旁邊確保她的安全,否則她總會在水里不自覺的恐懼著?!北M管如此,她依然逐步克服了恐懼并能夠自如地游泳:“一股狂喜之情淹沒了她,她就像有了一股能夠控制她身體和靈魂的力量”。這是通過在無邊的大海自由的游泳,她才嘗到了自由的喜悅并且意識到自己被社會的規(guī)則所束縛。她從練習游泳的過程中獲得了自信和力量,這使得她在自我覺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勇敢。
但是作為一個如此適應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女人,無論是少女時代的家庭關系,或是丈夫的控制,或是母親的角色,艾德娜不可能完全戰(zhàn)勝,贏得她這場與自己的斗爭。正如同她很難克服她在水里的障礙一樣,無論她外表看起來多么勇敢,她的內心深處總有著對獨自戰(zhàn)斗的恐懼。在意識到她自己不可能在社會中得到她想要的目標以后艾德娜最終在大海的懷抱中去追尋她要的自由,她在海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大海恰恰就是一個廣袤無垠,同時擁有著希望與危險的一個地方?!爱斔诖蠛_厱r,她已是完全的孤身一人,她褪去了討厭,扎人的衣衫。生平第一次赤身裸體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沐浴在溫煦的陽光和暖暖的海風中; 茫茫的大海在召喚著她。”艾德娜扔掉衣服喻示著她拋棄了傳統(tǒng)的女性社會角色并且決定去在一個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地方去實現(xiàn)自我。大海的神秘與變幻莫測象征著女性在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仍將遇到很多困難。
小說的結尾處,死成了艾德娜的唯一選擇。因為水是清潔與洗禮的時候所用,因此大海象征著重生。艾德娜追尋自我的過程是所有新女性精神覺醒的嘗試和開端,因此她的犧牲有著神圣的含義。另外,艾德娜的死亡也預示著肖邦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新女性的命運。那就是女性很難在男權社會中實現(xiàn)自我。畢竟男性主導的思想已經深深植入了歷史之中,這種觀念不會一天就被消除。所以新女性的完全覺醒還受到社會背景的限制。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m.xwlcp.cn/w/wy/63.html
一
《覺醒》是十九世紀女性主義先驅凱特肖邦的代表作品,小說以對通奸同情的筆調解釋女主人公性意識的覺醒,大膽表露了她追求婚外情的愛情觀。由于小說對女性不貞事件以及性欲感受的直白描寫,使得小說剛剛出版就在當時的社會引起了一片嘩然,震驚了全美的書評人和讀者。有的人指責該小說是一個“性感女人甘于墮落的故事”。由于與當時男權當道的社會主流相抵觸,該書曾經一度被列為禁書甚至被稱為是“毒品”。
但是隨著20世紀50年代女權運動的興起以及女性思想的轉變與發(fā)展,在時隔半個多世紀后,該小說被女權主義評論家大力提倡并在社會中引起了一股研究《覺醒》的熱潮。對于肖邦來說,也許基于以下幾點她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首先是19世紀的社會背景,即象征主義的來臨和女權運動。在1886年至1896年期間,《覺醒》的出版恰巧正值法國象征詩歌的盛行。作為一個新的文學流派和寫作手法,象征主義在浪漫主義正流行的時候出現(xiàn)了。并且符號的流行是在象征主義出現(xiàn)之前。作為一大類別,象征主義自1891年開始被分解研究。但是作為一個老的藝術風格和文學類別,它對后面的時代和世界其他地方仍然有著深遠的影響。 另外十九世紀社會對新女性的反對和壓迫使得一大批女性作家通過象征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凱特肖邦在小說中運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來隱晦的表達自己的思想。她們通過自己的作品來反映那個時候女性的自我覺醒和自我發(fā)展。與此同時,當時全社會都在質疑婦女的解放運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男性代表著思想,女性代表著肉體,男性是制定規(guī)則,女性是遵守規(guī)則,男性是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女性使得文化趨于成熟。在當時,女性的圈子還是限于家庭。任何想要踏出屋子的女人都會遇到巨大的障礙,如受到男性的責罵和冷淡以及傳統(tǒng)女性的說教和批評。由于該故事的發(fā)生正值傳統(tǒng)的男權社會中,當時男性在婚姻和愛情中仍然占主導地位,而凱特本人雖然從來沒有批評過傳統(tǒng)文化也沒有公開支持過婦女解放運動,但從該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內心深處對男權社會的傳統(tǒng)和女性的束縛提出了強烈的抗議。
小說中作者生動的描寫了女主人公艾德娜的生活環(huán)境,強調了自然環(huán)境對建構人的精神世界和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從小說的發(fā)展情節(jié)以及女主人公艾德娜的成長過程中發(fā)現(xiàn)她的一步一步內心的覺醒與大海息息相關。通過大海,艾德娜獲得了肉體和精神上的雙重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并最終以自殺的方式在蔚藍的大海中完成了自我價值的肯定。因此本文將運用原型理論,通過分析小說中“大海”這一意象來探尋艾琳娜的“覺醒”過程。
二
原型被稱為普遍的象征,它包括意象和母題。象征手法在文學作品中十分常見,作者總是通過意象來表達自己抽象的思想,使讀者能夠有更為直觀的認識。象征是一個復雜的概念,他可以用于多個領域中。從廣義上來說,他指的是代表了別的事物。在文學上,他是指通過某種特定的具體意象來表達特定的含義與感情。他非常直觀和具體的反映了人類的思想并且能夠更好的傳達作品中的內在含義。正如菲利普威爾萊特在《隱喻與事實》一書中所說的那樣,象征是“指在指代大部分事物中有著相同或相似的含義。人們發(fā)現(xiàn)一些特定的象征,如天父,地母,光,血,輪軸等象征一次又一次的出現(xiàn)在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地方。沒有什么比他們更具有歷史影響力和因果關系的了。”肖邦在小說《覺醒》中也運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房子,陸地,鳥兒,大海等。盡管她的小說內容在當時受到了評論家們的強烈抨擊,但是人們仍然十分欣賞她大量運用象征的藝術手法。《覺醒》中,她運用了大量的意象,但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大海這一意象,因為大海貫穿了整個故事的始末,并總在關鍵的時候引導著艾德娜的思想。可以說,大海引導著艾德娜一步一步走向覺醒。
在文學作品中,“水”這一意象十分常見,水代表著神秘的造物主,出生-死亡-復活,靈魂的凈化和贖罪還有孕育和成長。榮格曾經說,水是最常見的無意識象征。比較常見的水意象有河流和大海。河流往往代表著死亡和重生,時間的永恒,生命不同的變化過程等。關于河流意象的典型代表作品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在該小說中,男主人公與黑奴同伴沿著密西西比河逃亡。密西西比河與尼羅河和恒河一樣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象征。T.S Eliot曾經在他的詩中曾經寫到密西西比河是“一個強大的褐色的神”(The Dry Salvages詩的第二行)。在小說中,密西西比河是神秘生活的原型象征,同時也是誕生,時間流逝至永恒以及重生的造物者。從另一方面說,密西西比河也是某種意義上的天堂。由于哈克在岸上經歷了地獄般的遭遇和殘忍的對待,密西西比河對于他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地方”。因此密西西比河在該小說中代表著靈魂的凈化和上帝的懲罰。
另一個比較常見的水意象是大海,大海是孕育萬物的母親,代表著精神的神秘和永恒,死亡和重生,時間的無止盡以及人的無意識。如在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分?,大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她是老人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為他準備了大量的魚,同時大海也是他精神力量的源泉,鍛煉了他無比的勇氣和毅力。小說中寫道海是“仁慈的,十分美麗的,但是她有時竟會這樣地殘忍,又是來得這樣的突然,那些在海面上飛翔的鳥兒,不得不一面點水搜尋,一現(xiàn)發(fā)出微細而凄慘的叫喊……”,同時海又是“為什么盜賊鳥和強大的鳥把像海燕一樣的鳥兒弄得那樣柔弱、那樣纖細,海洋有時竟能夠如此殘忍呢?”小說中的大海對于海明威來說指的是當時他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強大的鳥指的是反共人士,而海燕等弱小的鳥指的是當時的共產黨人和民主進步人士。海明威質疑社會中同時存在的對立面,同情弱者,揭露社會的黑暗面。比如他又描述到大海一律都是“暗黑的”,“黑漆漆的”或是其它黑暗的色調,仿佛大海是一個穿著黑衣,帶著黑色的面紗,海洋又是“如此的殘忍”。這正象征著麥卡錫主義把美國搞得天昏地暗的社會現(xiàn)實。 同時海明威又賦予大海女性的身體和靈魂。海的女性,讓她自身蘊含著大量的生殖力和可能性,所以才能為老人準備好一個巨大無比的魚,她的寬廣足以使老人駛入體驗不可知的和未知的現(xiàn)實奧秘的領域,她的浩大足以允許老人生活的永恒之中。圣地亞哥與自然的關系也主要體現(xiàn)在他與大海的依存又斗爭的關系之上,美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文化的海洋上匯合并經由海洋而輸入美國,美國文化的源頭也必須追溯至歐洲文化的愛琴海文化。這也是海明威選擇“大?!弊鳛闈O夫圣地亞哥生存環(huán)境的重要原因,而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非“仁慈、善良”的女性才可容納。 海洋的仁慈給了圣地亞哥一條比小船還長的大馬林魚,海洋的殘忍使成群結隊的鯊魚奪走了他辛苦捕來的魚,粉碎了他的光榮。老人與大海的關系是既依存于大海又要與大海斗爭。他不僅僅從大海獲得生存條件、生存技巧,還從大海獲得朋友和對手。大海是他的生活場所和戰(zhàn)斗場所,也將成為他的最后歸宿。在《覺醒》中,大海也是與女主人公相互依存的,但是他們的依存關系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精神層面上。在下一小節(jié)中將詳細分析小說中的大海意象及其與艾德娜覺醒的緊密關系。
三
在《覺醒》中,小說的開頭和結尾處都提到了大海。與艾德娜生活的陸地相比,大海是柔軟,浩大并且不受社會教條約束的。更確切的說,大海能夠讓人直面靈魂,并讓艾德娜意識到她生活的局限性。大海連接著人們生活的陸地,她是連接生與死,威脅與誘惑,乏味與高尚,時間與永恒的紐帶。它既可以看做是開始,也可以看做結束,或是看做一個自由的地方和一個獨立的過渡場所。Ferber曾說“我們生活在陸地上,大海對于我們是遙遠和危險的。而那些能夠將大海視作第二故鄉(xiāng)的人們則可以從大海學到特殊的技能”。在《覺醒》中,大海象征著前人為追求自由,脫離束縛而開拓的旅程。
由于艾德娜不愿像賢妻良母一樣聽丈夫講一些無意義的話而受到丈夫的職責,于是她第一次尋求大海的陪伴,“大海的海浪聲在晚上就像呢喃的搖籃曲”,就像同情她悲慘的遭遇。與此同時,她開始半意識到自己的情況,“一種難以形容的苦惱從她意識中某個不熟悉的部分鉆了出來,讓她陷入到一種難以名狀的痛苦中。”面對著占有欲極強的丈夫和死板的拉蒂諾爾夫人以及她的懦夫情人,艾德娜感到極端的孤獨。這讓她更加意識到她在經濟和情感上不獨立的處境,并且意識到自我和自我發(fā)展的重要。只有獨立的自我發(fā)展才能最終擺脫無聊和孤獨的生活。她只有在海邊的時候才會覺得有了真正的陪伴:“ 大海的聲音是富有誘惑力的。它在低語, 在呼喚,呢喃不息, 吸引人的心靈在其孤獨的深淵里徘徊; 在其深思的迷宮中忘卻自我。大海的濤聲在對靈魂訴說, 大海的撫摸是性感的,把人的身體緊緊環(huán)抱在它溫柔的臂彎里?!蓖瑯邮窃诖蠛@铮履茸穼ぶ杂?。在整個夏天,艾德娜一直試著在海里學游泳。這意味著她想擺脫那些緊緊束縛住她的社會角色的鏈條。她得到了不同男女甚至兒童的指導,但這一切對于她都沒有用。最終,通過她自己的努力和領會,她學會了游泳的技巧。盡管在開始的時候,她非常害怕獨自游泳:“除非有人在她游泳時站在她旁邊確保她的安全,否則她總會在水里不自覺的恐懼著?!北M管如此,她依然逐步克服了恐懼并能夠自如地游泳:“一股狂喜之情淹沒了她,她就像有了一股能夠控制她身體和靈魂的力量”。這是通過在無邊的大海自由的游泳,她才嘗到了自由的喜悅并且意識到自己被社會的規(guī)則所束縛。她從練習游泳的過程中獲得了自信和力量,這使得她在自我覺醒的過程中變得更加勇敢。
但是作為一個如此適應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的女人,無論是少女時代的家庭關系,或是丈夫的控制,或是母親的角色,艾德娜不可能完全戰(zhàn)勝,贏得她這場與自己的斗爭。正如同她很難克服她在水里的障礙一樣,無論她外表看起來多么勇敢,她的內心深處總有著對獨自戰(zhàn)斗的恐懼。在意識到她自己不可能在社會中得到她想要的目標以后艾德娜最終在大海的懷抱中去追尋她要的自由,她在海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大海恰恰就是一個廣袤無垠,同時擁有著希望與危險的一個地方?!爱斔诖蠛_厱r,她已是完全的孤身一人,她褪去了討厭,扎人的衣衫。生平第一次赤身裸體地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她沐浴在溫煦的陽光和暖暖的海風中; 茫茫的大海在召喚著她。”艾德娜扔掉衣服喻示著她拋棄了傳統(tǒng)的女性社會角色并且決定去在一個超越現(xiàn)實世界的地方去實現(xiàn)自我。大海的神秘與變幻莫測象征著女性在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仍將遇到很多困難。
小說的結尾處,死成了艾德娜的唯一選擇。因為水是清潔與洗禮的時候所用,因此大海象征著重生。艾德娜追尋自我的過程是所有新女性精神覺醒的嘗試和開端,因此她的犧牲有著神圣的含義。另外,艾德娜的死亡也預示著肖邦所處的那個時代的新女性的命運。那就是女性很難在男權社會中實現(xiàn)自我。畢竟男性主導的思想已經深深植入了歷史之中,這種觀念不會一天就被消除。所以新女性的完全覺醒還受到社會背景的限制。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m.xwlcp.cn/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