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社科論文 > 正文

女博士媒介形象建構與受眾認知的偏差與彌合--以新華網為例

作者:劉國慧,葛璐梅來源:《視聽》日期:2019-12-13人氣:1984

一、新華網女博士的媒介形象建構

(一)樣本說明

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通過SPSS24.0分析軟件對新華網近五年內(2014年7月-2019年7月)"女博士"的相關報道進行統(tǒng)計分類,主要從報道主題、報道傾向及新聞來源三個方面進行分析,找到相關新聞340條,剔除不相關報道,有效數(shù)據(jù)107條。

(二)樣本分析

1.報道主題與報道傾向分析

筆者將新華網關于"女博士"的報道分為感情婚姻、工作就業(yè)、自殺及犯罪、人身安全、社會貢獻、日常生活等六大主題。如下圖所示,占比最高的日常生活類報道主要涉及女博士的日常行為、生活現(xiàn)狀、思想狀態(tài)等內容??梢钥闯鲂氯A網對女博士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感情婚姻狀況以及她們作出的社會貢獻極為關注。

報道主題

次數(shù) 百分比 有效的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有效 感情婚姻 22 20.6 20.6 20.6

工作就業(yè) 11 10.3 10.3 30.8

自殺及犯罪 9 8.4 8.4 39.3

人身安全 11 10.3 10.3 49.5

社會貢獻 16 15.0 15.0 64.5

日常生活 38 35.5 35.5 100.0

總計 107 100.0 100.0

交叉分析報道主題與報道傾向,發(fā)現(xiàn)新華網關于女博士日常生活方面的報道以中立態(tài)度居多。對女博士婚戀方面的關注以負面為主;關于女博士"自殺"、"犯罪"和人身安全方面的報道均為負面報道。就業(yè)方面的正面報道有8例,負面僅1例,報道立場比較客觀。綜上,如果說網絡媒體是一個看臺,那么女博士正在成為這個看臺上供人觀賞、娛樂、"說三道四"的群體。

報道主題*報道傾向交叉列表

計數(shù)

報道傾向 總計

正面 負面 中立

報道主題 感情婚姻 2 15 5 22

工作就業(yè) 8 1 2 11

自殺及犯罪 0 9 0 9

人身安全 0 10 1 11

社會貢獻 16 0 0 16

日常生活 4 5 29 38

總計 30 40 37 107

2.報道主題與新聞來源分析

作為中央媒體,新華網是為數(shù)不多擁有采訪權的網絡媒體,本文的107例有效樣本中新華網自采新聞有2例,其余105篇報道均為轉載新聞。通過對報道主題與新聞來源進行交叉分析發(fā)現(xiàn):地方媒體多關注以女博士婚戀、犯罪為主要報道內容的負面議題,探討女博士就業(yè)擇業(yè)難、婚戀難的問題。而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媒體對女博士的報道比較客觀,正面報道和負面報道持平,主要以女博士的社會貢獻為報道內容,總體上正面報道多于負面報道。

新聞來源*報道主題交叉列表

計數(shù)

報道主題 總計

感情婚姻 工作就業(yè) 自殺及犯罪 人身安全 社會貢獻 日常生活

新聞來源 中央媒體 0 2 3 4 8 4 21

地方媒體 22 9 6 7 8 34 86

總計 22 11 9 11 16 38 107

(三)結論與討論

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新華網對女博士的報道主題廣泛,內容全面,但報道立場不夠客觀。過多關注女博士婚戀和日常生活議題,突出負面報道,存在污名化現(xiàn)象。隨著女性獨立自主觀念的加深,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的優(yōu)秀女性對長期以自我為中心的男性及"男權社會"造成了巨大沖擊,女博士第三性的說法由此產生。網絡媒體"眼中"的女博士,婚姻不幸、就業(yè)堪憂、身體素質差、極易受騙、有犯罪、自殺傾向,除了高智商、高學歷對社會作出不可否認的貢獻外,她們是一群情商低、缺乏判斷力和安全感的弱女子。有些媒體甚至對她們微不足道的花邊新聞進行謠傳,以期全社會對這樣一群"第三類人"產生恐懼。

二.基于問卷調查與訪談的女博士現(xiàn)實形象分析

(一)女博士現(xiàn)實形象的問卷調查

本研究采取網絡問卷調查形式,起止時間為2019年6月1日至6月3日,共發(fā)放問卷138份,收回問卷138份,有效問卷138份。參與問卷調查的21-25歲的103名青年學生占比最大,調查對象多為單身,且以女性居多。

據(jù)上表顯示,86份有效問卷中,認同女博士學識淵博的人最多,關于女博士的正面評價還有工作能力強、獨立自主、勤奮努力等。也有人認為女博士清高孤傲、終日埋頭于學術研究,對自身形象不夠重視,身體素質日漸下降,由此形成"大齡剩女"的社會現(xiàn)實。關于"你會不會選擇女博士為婚戀對象"的問題,52位有效問卷中有29位選擇回答"是",23位認為"女方的高學歷會在婚戀過程中對對方產生壓力,甚至會影響家庭生活。與網絡媒體"眼中"的女博士形象相比,受眾眼中的女博士形象光鮮、正面得多,參與問卷調查的大多數(shù)人對女博士群體表示認同。顯然,網絡媒體對女博士群體確實存在"污名化"。

(二)女博士現(xiàn)實形象的自我認知分析

筆者通過電話訪談、當面訪談兩種方式對7名在高校任教的女博士進行采訪,得出以下結論。

1.對"男人女人女博士"的看法

受訪者均不認同網絡媒體上的部分報道,她們認為"這是一種對女博士的不理解和偏見"。這樣的說法"是一種跟社會實踐脫節(jié)的結論,是一種笑話、調侃而已。"現(xiàn)在的女博士"時尚、新潮","沒有所謂第三種人那么異類的感覺"。

2.對網絡媒體上女博士負面報道的看法

對于網絡媒體上的部分報道,女博士們有強烈的抵觸心理,她們認這些報道"相當片面","不光是網絡媒體,整個媒體對女博士群體的關注是偏少的,對女博士群體的深入了解也是欠缺的,很多新聞報道是為了博人眼球,增加閱讀量和點擊率,所以它反映出來的這些形象必定會與現(xiàn)實形象有不小的差異"。

3.女博士工作壓力與家庭協(xié)調問題

在高校工作的女博士普遍感覺壓力較大,她們對協(xié)調家庭與工作的問題有著不同的看法,部分老師認為工作和家庭很好協(xié)調,不存在矛盾,"除非特別緊的事兒,晚上不會把工作帶回家"。但更多老師表示工作和家庭不好協(xié)調,高校的"科研壓力大,課時量多,心理壓力大,比如說失眠,很正常"。

4.擇偶時是否對對方學歷有所要求

普遍老師都表示"在談戀愛前對學歷有一個要求,真正碰見對的人也無所謂了"。

至于自己的另一半,大多數(shù)老師表示對方會有輿論壓力,但就目前來看對生活、感情沒有造成任何影響。女博士婚戀難并不絕對,學歷未成為影響婚姻生活的因素。

據(jù)網絡調查問卷及訪談的結論,女博士的刻板印象確實存在,新華網建構的女博士媒介形象與現(xiàn)實形象存在巨大偏差。

三.女博士媒介形象與受眾認知的偏差

(一)女博士媒介形象與現(xiàn)實形象的偏差

1.婚戀形象偏差

網絡媒介故意將女博士的婚戀問題重點關注,顯然是為了吸引眼球,增加點擊率。事實上,本文受訪的7位老師中,6位已婚,且生活幸福,這說明女博士婚戀難的問題只是個案,雖然部分老師表示讀博可能會導致晚婚晚育,但并不代表一定會"婚戀難"。網絡媒體在塑造女博士形象時以偏概全,刻意塑造女博士婚戀難的形象,有失偏頗。

2.健康形象偏差

幾年前,復旦女博士于娟患癌引起媒體關注,女博士健康問題引發(fā)人們的思考,受眾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多數(shù)人認為女博士同時面臨學業(yè)、工作、家庭多重壓力,身體能耗入不敷出,健康堪憂。但本文訪談的7位老師均表示身體狀況良好,工作壓力雖大,但對身體健康并沒有造成很大影響,于娟老師只能算個例。網絡媒體上塑造的女博士健康形象是不堪重壓,體弱多病的,但現(xiàn)實中的大多數(shù)女博士擁有健康的體魄,承受重壓卻身心健康。

3.負面形象偏差

數(shù)據(jù)顯示,網絡媒體在塑造女博士形象時,過分夸大其高學歷身份,將女博士"污名化"為與普通人不一樣的群體,而女博士們表示對"第三種人"的說法十分不認同。筆者長期與女博士群體共同生活、工作,親身體會到"女博士"是一個熱情、活躍且積極向上的群體,與普通人并無不同。網絡媒體的"妖魔化"是對女博士群體的誤判。

(二)女博士媒介形象與現(xiàn)實形象產生偏差的原因

1.男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心理

五千年的歷史使我國社會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以男性為主導的思想,大眾對女性存在歧視心理。從生理學角度看,女性處于相對劣勢地位。而女博士這樣一個高學歷群體異軍突起,與男性爭奪各個領域的話語權,這樣的危機感使女博士"被妖魔化",網絡媒體將這種現(xiàn)象夸大,為女博士冠以"第三性人"的頭銜,是這種歧視與污名化的直接體現(xiàn)。

2.媒體的選擇性誤讀

媒體在選擇發(fā)布內容時,受眾的需求是最主要考慮因素。使用與滿足理論認為,媒介信息的傳播是為了滿足大眾心理上和行為上的需求。網絡媒體關于女博士的報道顯然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目的是賺取點擊率,贏得利潤。致使女博士群體被設置成為男人女人以外的第三性人,現(xiàn)實形象被弱化甚至歪曲化。

3.受眾媒介素養(yǎng)偏低

為了吸引讀者眼球,追求商業(yè)利潤,網絡媒體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對女博士的報道千奇百怪,而受眾批判、質疑和思辨的能力不夠,很容易輕信媒體上"把關"不足的信息內容,誤將網絡媒體上塑造的女博士形象當作真實的群體形象。對女博士群體產生嚴重的誤解和區(qū)別對待。

四.女博士媒介形象與受眾認知偏差的彌合

(一)重新制定媒體的受眾策略

受眾是媒體發(fā)展的主力軍,一些媒體為迎合受眾心理將女博士污名化。媒體應通過重塑內容價值增加受眾粘性,培育忠誠的受眾群體,而不是采用標題黨或引導性內容的方式吸引眼球,追求一時的利益。

(二)加強網絡媒體傳播隊伍建設

加強網絡媒體的傳播隊伍建設,就要進一步做好媒體融合,與傳統(tǒng)媒體進行線上線下的全面合作,嚴格遵守新聞從業(yè)人員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作為黨和人民的喉舌,本著全心全意為黨和人民服務的信念去工作。

(三)提高"把關人"監(jiān)管力度

媒體作為發(fā)布信息的機構,應該進行事先審查,提高"把關人"監(jiān)管力度。傳播積極向上的思想,對所要報道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核,客觀公正地報道新聞事實,不應一概而論,還女博士一個客觀真實的媒介形象。

(四)女博士努力展示自身真實形象

女博士本身也應在形象傳播方面作出努力。通過在自媒體平臺上展現(xiàn)新一代知識女性青春靚麗、時尚活潑的一面,發(fā)表自己對學術知識的真知灼見和對社會現(xiàn)象的批判性認識,重構新時代知識型、開放型"女神"的媒介形象。


本文來源:《視聽》:http://m.xwlcp.cn/w/xf/9501.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