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內篇》中州三地稱謂考析——中州學刊
作者:賈學鴻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7-20人氣:1379
上古時代,夏王朝創(chuàng)始人大禹隨山刊木,劃定九州。豫州因位于九州的中央,故又稱中州。據《尚書·禹貢》記載:“荊河惟豫州?!薄秴问洗呵铩酚终f:“河漢之間為豫州?!闭f明中州南界是荊山、漢水,北界是黃河,即今天河南省黃河以南、湖北省北部、山東省西南隅和安徽省西北部。
莊子故里宋地,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帶,這已成為當下學者的共識。宋地正處于中州境內,因此《莊子》中反復出現(xiàn)與中州地域密切相關的事象,其中《內篇》就有多處。例如:《逍遙游》中“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的寓言、“宋人有為不龜手之藥”的寓言,《人間世》中“南伯子綦游商丘見大木”和“宋荊氏植楸柏?!钡脑⒀?,都是以宋國為背景。《逍遙游》中“魏王貽我大瓠之種”中的“魏王”、《養(yǎng)生主》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公文軒見右?guī)煛敝械摹肮能帯保际撬螄?。此外,《人間世》中“顏回將之衛(wèi)”、“顏闔將傅衛(wèi)太子”、“衛(wèi)有惡人哀駘它”和“闉跂支離無脤說衛(wèi)靈公”四則寓言,是以衛(wèi)國為背景;《人間世》中“申徒嘉與鄭子產同師伯昏無人”和《應帝王》篇“壺子應對神巫季咸”兩則寓言,是以鄭國為背景。衛(wèi)國是殷商故地,衛(wèi)都朝歌在今河南省淇縣,鄭國都城新鄭即今天河南的新鄭縣,都屬于中州范圍。上述這些與中州相關的事象,在《莊子·內篇》中很容易被識別,有的甚至一目了然。但是,《內篇》中有些與中州相關的地名,不是以原有的名稱出現(xiàn),而是經過了《莊子》作者的改造,變得虛實難辨。比如,《人間世》中出現(xiàn)的曲轅、《應帝王》篇提到的殷陽、蓼水,就屬于這類地理名稱,它們亦真亦幻,顯得撲朔迷離。對這些地名加以考證、辨析,不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對《莊子·內篇》進行歷史還原,還有利于進一步揭示相關寓言的生成機制和風格特征。
一、曲轅
關于曲轅,《莊子·人間世》有這樣的表述: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
成玄英疏曰:“祀封土曰社。”①社,即土地廟。匠石所見的櫟社樹,是一棵生長在土地廟中的大櫟樹。
作者借助匠石與弟子討論櫟樹奇大無比緣由的對話,闡述了全生于世的秘訣。文章簡短的幾句話,從樹冠之大、樹干之粗、樹身之高三個維度刻畫了櫟樹的奇異:樹冠能為數千頭牛遮蔭,樹干粗達百圍(約十丈),樹干高過山頂的部分就有十仞(約十八米),再算上山體,全樹高度可想而知,就連樹冠的分枝,能造木舟的都有幾十枝。如此神奇之樹,其生長之地也一定神奇,《莊子》作者把這個地方稱為曲轅。
關于曲轅,陸德明《經典釋文》引用司馬彪的注:“曲轅,曲道也?!币簿褪钦f,曲轅指彎曲的道路。唐代成玄英疏曰:“曲轅,地名也。其道屈曲,猶如嵩山西有轘轅之道,即斯類也?!雹诔墒险J為曲轅是地名,那里的道路呈屈曲之貌。這和司馬彪的解釋有一致之處,而成氏又以現(xiàn)實中的轘轅之道作比照。成氏所說的轘轅,指的是關口名,在嵩山西麓,即今天河南偃師東南,那里道路異常險要。成氏認為曲轅就是這類險關的名稱,但關于曲轅的具體地域,他卻沒有說出。
自成玄英之后,注釋《莊子》的學者基本都把曲轅理解為地名,只是在認定這一地名的真實性上存在分歧。陸永品先生稱:“曲轅,虛構的地名?!雹凼钦f曲轅不是實有之地,只是《莊子》的虛構。而曹礎基先生卻說:“曲轅,地名。”④即認為曲轅是實有其地。
《莊子·人間世》在敘述“匠石之齊”的過程時提及曲轅,因此如果把匠石所屬的地域確定下來,曲轅的具體方位也就有線索可尋了。成玄英疏中寫道:
匠是工人之通稱,石乃巧者之私名。其人自魯適齊,途經曲道,覩茲異木,擁腫不材。欲明處涉人間,必須以無用為用也。⑤
成玄英斷定匠石是由魯國前往齊國,途中經過曲轅,見到這棵巨樹。照此說法,曲轅位于齊魯之間??墒牵呈欠窬佑隰數?,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成玄英的說法無法得到落實。成玄英把匠石說成魯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工巧匠公輸班是魯人,又稱魯班。
關于匠石,《莊子·徐無鬼》也提到他: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這則寓言中的匠石斫堊故事,是以楚國郢都為背景。宣穎稱:“鐘期死,伯牙不復彈。郢人死,匠石不復斫?!雹藿呈哇耸且粚δ鹾献鞯幕锇椋呈幼≡谯?,至少是楚國人。文中又提到宋元君召匠石之事。宋元君即宋元王,約公元前299年為宋國之君。宋元君召匠石,當是把楚人召到宋國。從《徐無鬼》篇的記載可以推斷,匠石是楚國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工匠,他的技藝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有關他的傳說應當流播很廣,以至《莊子》一書兩處提到他。這樣看來,《莊子·人間世》所說的“匠石之齊”的傳說,很可能發(fā)生在這位巧匠從楚國到齊國的途中。齊、楚作為春秋時期的兩個大諸侯國,文化交流、人員往來不會太少。《莊子·人間世》是以春秋時期的政治版圖為基礎,匠石前往齊國,途經曲轅見到大樹而論道的寓言,就是在此基礎上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度碎g世》的另一則寓言“葉公子高將使于齊”,同樣是以春秋時期齊、楚兩國的交往為題材,可以與匠石之齊寓言相互印證。
春秋及戰(zhàn)國前期楚國的郢都在今湖北江陵,楚國的北部屏障是方城山,楚國與中原的人員往來,一般來說都要取道方城山?!蹲髠鳌べ夜哪辍酚涊d,楚國大臣屈完面對齊桓公率領的伐楚聯(lián)軍,不卑不亢地陳辭應對,警告對方:“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标P于方城山,姚鼐《補注》曰:“楚所指方城,據地甚遠,居淮之南,江、漢之北,西踰桐柏,東越光、黃,止是一山,其間通南北道之大者,惟有羲陽三關,故定四年《傳》之城口?!雹咭ω镜恼f法是有根據的。據《水經注》“潕水”條目的注解,方城南北綿綿數百里,又叫長城或長山。傳說南陽葉邑方城西的黃城山,是長沮、桀溺耦耕之所。由此可知,今天的桐柏山、大別山,楚國統(tǒng)稱方城。方城是楚國的北方屏障,其間有南北交通要道,那里地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左傳·定公四年》這樣寫道:
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子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
魯定公四年,吳國進犯楚國。楚將左司馬戌計劃先率領方城山以外的軍隊毀壞吳軍停泊在淮河彎曲處的舟船,然后封鎖方城山的三個險關,即大隧、直轅、冥阨,以使吳軍進退無據,陷于困境。對于他提到的三個關口,楊伯峻先生有如下解釋:
今豫鄂交界三關,東為九奎關,即古之大隧;中為武勝關,即直轅;西有平靖關,即冥阨。冥阨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極為險隘。冥阨亦名黽塞。⑧
方城山有三個主要關口,居中間者為直轅,與《莊子·人間世》提到的曲轅表現(xiàn)出一定的關聯(lián)。二者都以轅命名,但有曲直之別。如前所述,匠石是楚人,他要前往齊地,方城山是必經之路,莊子所說的曲轅,其原型當是方城山的直轅,即武勝關。方城山的直轅作為關隘,兩邊山勢險峻?!度碎g世》中沒有對曲轅的地形加以描述,然而根據奇大無比的櫟社樹推斷,那里絕非平常之地。櫟社樹“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說明櫟社樹臨山而生,而且山勢很高。方城山的關口稱為直轅,匠石由楚之齊必須經過方城山;他途經的生長櫟社樹的曲轅,當是以方城山的直轅為原型而創(chuàng)造的特殊地標,具有典型意義。
直轅和曲轅,只有一字之差,看似含義相反,實則意蘊相通。轅,本指車轅。先秦時期的車均為獨轅,一根曲木由車身中央伸向前方,是車身前進的關鍵所在。先秦時期的車轅是屈曲之形,因此,對于曲折險要的關口,其名稱往往有轅字。《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記載,晉國欒盈流亡到洛陽被劫掠,向周王朝進行申訴。于是,周靈王下令:“時司徒禁掠欒氏者,歸所取焉,使候出請轘轅。”楊伯峻先生注:“轘轅,山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北三十里,又跨鞏縣西南,險道也?!雹徂S轅是中岳嵩山的關口名,那里山路險阻,凡十二曲,循環(huán)往復,故稱轘轅,兩字均表曲折之義。轘轅,有時還泛指險要的道路?!豆茏印さ貓D》篇寫道:“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轘轅之險,濫車之水,名山通谷、經川、陵陸、丘阜之所在?!边@里的轘轅,指形同車轅般彎曲的險要之處。這樣看來,方城山的險關以轅命名,是突出其在交通上的關鍵作用。或稱曲轅,或稱直轅,與道路的形貌有關,也透視出道家的某些理念。
通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莊子·人間世》中出現(xiàn)的曲轅之地,其現(xiàn)實原型是方城山的險關直轅,那里是匠石由楚入齊的必經關口。莊子是楚人,應當熟知方城山的關口名稱,可是,他在選擇這個地理原型時卻變換了稱謂,變直轅為曲轅,采用亦實亦虛的恍惚筆法,使后人難以追尋曲轅的地理方位。不過,他還是留下一絲線索,地名仍有轅字,再加上《徐無鬼》篇透露的匠石為楚人的信息,使得曲轅之謎得以破解。
莊子故里宋地,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帶,這已成為當下學者的共識。宋地正處于中州境內,因此《莊子》中反復出現(xiàn)與中州地域密切相關的事象,其中《內篇》就有多處。例如:《逍遙游》中“宋人資章甫而適諸越”的寓言、“宋人有為不龜手之藥”的寓言,《人間世》中“南伯子綦游商丘見大木”和“宋荊氏植楸柏?!钡脑⒀?,都是以宋國為背景。《逍遙游》中“魏王貽我大瓠之種”中的“魏王”、《養(yǎng)生主》篇“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中的“文惠君”、“公文軒見右?guī)煛敝械摹肮能帯保际撬螄?。此外,《人間世》中“顏回將之衛(wèi)”、“顏闔將傅衛(wèi)太子”、“衛(wèi)有惡人哀駘它”和“闉跂支離無脤說衛(wèi)靈公”四則寓言,是以衛(wèi)國為背景;《人間世》中“申徒嘉與鄭子產同師伯昏無人”和《應帝王》篇“壺子應對神巫季咸”兩則寓言,是以鄭國為背景。衛(wèi)國是殷商故地,衛(wèi)都朝歌在今河南省淇縣,鄭國都城新鄭即今天河南的新鄭縣,都屬于中州范圍。上述這些與中州相關的事象,在《莊子·內篇》中很容易被識別,有的甚至一目了然。但是,《內篇》中有些與中州相關的地名,不是以原有的名稱出現(xiàn),而是經過了《莊子》作者的改造,變得虛實難辨。比如,《人間世》中出現(xiàn)的曲轅、《應帝王》篇提到的殷陽、蓼水,就屬于這類地理名稱,它們亦真亦幻,顯得撲朔迷離。對這些地名加以考證、辨析,不僅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對《莊子·內篇》進行歷史還原,還有利于進一步揭示相關寓言的生成機制和風格特征。
一、曲轅
關于曲轅,《莊子·人間世》有這樣的表述:
匠石之齊,至于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為舟者旁十數。
成玄英疏曰:“祀封土曰社。”①社,即土地廟。匠石所見的櫟社樹,是一棵生長在土地廟中的大櫟樹。
作者借助匠石與弟子討論櫟樹奇大無比緣由的對話,闡述了全生于世的秘訣。文章簡短的幾句話,從樹冠之大、樹干之粗、樹身之高三個維度刻畫了櫟樹的奇異:樹冠能為數千頭牛遮蔭,樹干粗達百圍(約十丈),樹干高過山頂的部分就有十仞(約十八米),再算上山體,全樹高度可想而知,就連樹冠的分枝,能造木舟的都有幾十枝。如此神奇之樹,其生長之地也一定神奇,《莊子》作者把這個地方稱為曲轅。
關于曲轅,陸德明《經典釋文》引用司馬彪的注:“曲轅,曲道也?!币簿褪钦f,曲轅指彎曲的道路。唐代成玄英疏曰:“曲轅,地名也。其道屈曲,猶如嵩山西有轘轅之道,即斯類也?!雹诔墒险J為曲轅是地名,那里的道路呈屈曲之貌。這和司馬彪的解釋有一致之處,而成氏又以現(xiàn)實中的轘轅之道作比照。成氏所說的轘轅,指的是關口名,在嵩山西麓,即今天河南偃師東南,那里道路異常險要。成氏認為曲轅就是這類險關的名稱,但關于曲轅的具體地域,他卻沒有說出。
自成玄英之后,注釋《莊子》的學者基本都把曲轅理解為地名,只是在認定這一地名的真實性上存在分歧。陸永品先生稱:“曲轅,虛構的地名?!雹凼钦f曲轅不是實有之地,只是《莊子》的虛構。而曹礎基先生卻說:“曲轅,地名。”④即認為曲轅是實有其地。
《莊子·人間世》在敘述“匠石之齊”的過程時提及曲轅,因此如果把匠石所屬的地域確定下來,曲轅的具體方位也就有線索可尋了。成玄英疏中寫道:
匠是工人之通稱,石乃巧者之私名。其人自魯適齊,途經曲道,覩茲異木,擁腫不材。欲明處涉人間,必須以無用為用也。⑤
成玄英斷定匠石是由魯國前往齊國,途中經過曲轅,見到這棵巨樹。照此說法,曲轅位于齊魯之間??墒牵呈欠窬佑隰數?,史書沒有任何記載,成玄英的說法無法得到落實。成玄英把匠石說成魯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能工巧匠公輸班是魯人,又稱魯班。
關于匠石,《莊子·徐無鬼》也提到他: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無以為質矣,吾無與言之矣。”
這則寓言中的匠石斫堊故事,是以楚國郢都為背景。宣穎稱:“鐘期死,伯牙不復彈。郢人死,匠石不復斫?!雹藿呈哇耸且粚δ鹾献鞯幕锇椋呈幼≡谯?,至少是楚國人。文中又提到宋元君召匠石之事。宋元君即宋元王,約公元前299年為宋國之君。宋元君召匠石,當是把楚人召到宋國。從《徐無鬼》篇的記載可以推斷,匠石是楚國一位帶有傳奇色彩的工匠,他的技藝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有關他的傳說應當流播很廣,以至《莊子》一書兩處提到他。這樣看來,《莊子·人間世》所說的“匠石之齊”的傳說,很可能發(fā)生在這位巧匠從楚國到齊國的途中。齊、楚作為春秋時期的兩個大諸侯國,文化交流、人員往來不會太少。《莊子·人間世》是以春秋時期的政治版圖為基礎,匠石前往齊國,途經曲轅見到大樹而論道的寓言,就是在此基礎上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度碎g世》的另一則寓言“葉公子高將使于齊”,同樣是以春秋時期齊、楚兩國的交往為題材,可以與匠石之齊寓言相互印證。
春秋及戰(zhàn)國前期楚國的郢都在今湖北江陵,楚國的北部屏障是方城山,楚國與中原的人員往來,一般來說都要取道方城山?!蹲髠鳌べ夜哪辍酚涊d,楚國大臣屈完面對齊桓公率領的伐楚聯(lián)軍,不卑不亢地陳辭應對,警告對方:“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标P于方城山,姚鼐《補注》曰:“楚所指方城,據地甚遠,居淮之南,江、漢之北,西踰桐柏,東越光、黃,止是一山,其間通南北道之大者,惟有羲陽三關,故定四年《傳》之城口?!雹咭ω镜恼f法是有根據的。據《水經注》“潕水”條目的注解,方城南北綿綿數百里,又叫長城或長山。傳說南陽葉邑方城西的黃城山,是長沮、桀溺耦耕之所。由此可知,今天的桐柏山、大別山,楚國統(tǒng)稱方城。方城是楚國的北方屏障,其間有南北交通要道,那里地形險要,是兵家必爭之地。《左傳·定公四年》這樣寫道:
冬,蔡侯、吳子、唐侯伐楚。舍舟子淮汭,自豫章與楚夾漢。左司馬戌謂子常曰:“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阨,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后擊之,必大敗之。”
魯定公四年,吳國進犯楚國。楚將左司馬戌計劃先率領方城山以外的軍隊毀壞吳軍停泊在淮河彎曲處的舟船,然后封鎖方城山的三個險關,即大隧、直轅、冥阨,以使吳軍進退無據,陷于困境。對于他提到的三個關口,楊伯峻先生有如下解釋:
今豫鄂交界三關,東為九奎關,即古之大隧;中為武勝關,即直轅;西有平靖關,即冥阨。冥阨有大小石門鑿山通道,極為險隘。冥阨亦名黽塞。⑧
方城山有三個主要關口,居中間者為直轅,與《莊子·人間世》提到的曲轅表現(xiàn)出一定的關聯(lián)。二者都以轅命名,但有曲直之別。如前所述,匠石是楚人,他要前往齊地,方城山是必經之路,莊子所說的曲轅,其原型當是方城山的直轅,即武勝關。方城山的直轅作為關隘,兩邊山勢險峻?!度碎g世》中沒有對曲轅的地形加以描述,然而根據奇大無比的櫟社樹推斷,那里絕非平常之地。櫟社樹“其高臨山,十仞而后有枝”,說明櫟社樹臨山而生,而且山勢很高。方城山的關口稱為直轅,匠石由楚之齊必須經過方城山;他途經的生長櫟社樹的曲轅,當是以方城山的直轅為原型而創(chuàng)造的特殊地標,具有典型意義。
直轅和曲轅,只有一字之差,看似含義相反,實則意蘊相通。轅,本指車轅。先秦時期的車均為獨轅,一根曲木由車身中央伸向前方,是車身前進的關鍵所在。先秦時期的車轅是屈曲之形,因此,對于曲折險要的關口,其名稱往往有轅字。《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記載,晉國欒盈流亡到洛陽被劫掠,向周王朝進行申訴。于是,周靈王下令:“時司徒禁掠欒氏者,歸所取焉,使候出請轘轅。”楊伯峻先生注:“轘轅,山名,在今河南登封西北三十里,又跨鞏縣西南,險道也?!雹徂S轅是中岳嵩山的關口名,那里山路險阻,凡十二曲,循環(huán)往復,故稱轘轅,兩字均表曲折之義。轘轅,有時還泛指險要的道路?!豆茏印さ貓D》篇寫道:“凡兵主者,必先審知地圖。轘轅之險,濫車之水,名山通谷、經川、陵陸、丘阜之所在?!边@里的轘轅,指形同車轅般彎曲的險要之處。這樣看來,方城山的險關以轅命名,是突出其在交通上的關鍵作用。或稱曲轅,或稱直轅,與道路的形貌有關,也透視出道家的某些理念。
通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莊子·人間世》中出現(xiàn)的曲轅之地,其現(xiàn)實原型是方城山的險關直轅,那里是匠石由楚入齊的必經關口。莊子是楚人,應當熟知方城山的關口名稱,可是,他在選擇這個地理原型時卻變換了稱謂,變直轅為曲轅,采用亦實亦虛的恍惚筆法,使后人難以追尋曲轅的地理方位。不過,他還是留下一絲線索,地名仍有轅字,再加上《徐無鬼》篇透露的匠石為楚人的信息,使得曲轅之謎得以破解。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 徐州蘇軾紀念館數字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與產業(yè)鏈研究
- 互聯(lián)網下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
- 復興與困境:“互聯(lián)網+”時代漫畫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意義生成
- 基于環(huán)境育人的高職院校教學環(huán)境設計提升的路徑探索 ——以設計專業(yè)教學樓空間改造為例
- 理性與詩性的交融:富蘭克林·布斯鋼筆墨繪畫風格的形成與影響
- AIGC技術助力藝術設計類職業(yè)人才“專精特新”培養(yǎng)路徑研究
- 定格動畫在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中的應用——以石頭畫為例
- 由藝造記憶談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
- 基于審美素養(yǎng)提升的美術鑒賞路徑探索
- 民間非遺工藝美術的現(xiàn)代化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