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對生命法益有無處分權的初步回答

作者:張進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3-26人氣:2477
    關于生命法益的被害人承諾問題,個人主義派認為社會的發(fā)展以追求社會主體的最大限度的自由為目標,這種自由包括生的自由,也應包括死的自由。所以,從終極意義上來說,將生命權排除在可以承諾的權利范圍之外,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追求。對于社會本位派認為生命權不僅屬于個人,而且屬于國家和社會的觀點,個人本位派提出了責難:對所有的自殺行為,除非自殺既遂而無法對行為人追究刑事責任外,否則都是對國家和社會利益的侵害,都具有社會危害性,從而應當追究自殺者的刑事責任,但是在刑法中為什么沒有自殺未遂的罪名呢?

     社會本位派站在國家和社會的立場上,認為刑法作為公民權益保護法的實質是對全體社會公民人身、財產權利的保護和正常社會秩序的維護,這實際上是國家主義刑法觀的體現。具體而言,社會本位派認為,刑法所保護的法益是基于社會生活秩序、道德倫理而對各種權益進行理性的權衡、取舍的結果。一旦看似屬于個人權利行使處分權,其實質是對社會整體利益造成侵害的行為,刑法將會強制其承諾無效。例如對于諸如同性戀、賭博、墮胎等無被害人犯罪,吸食毒品、買賣麻醉藥品等自己是被害人的犯罪,社會本位要求刑法對這些行為積極規(guī)制,因為這些行為具有對社會秩序破壞的危險。

     在對生命權的處分上,社會本位派認為個人是國家和社會的組成部分,個人的生命價值對于國家和社會具有重要意義,毀滅他人生命即使有被害人的承諾其造成的社會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另一方面在是否存在被害人有效承諾的證明問題上,有可能出現“死無對證”的情況,導致輕縱犯罪。

     綜上所述,社會本位派和個人本位派對生命法益可否處分的問題給出了不同的回答:社會本位派認為個人對生命法益無處分權限,個人本位派認為個人對生命法益有處分權限。筆者認為雖然社會本位派無法解釋為何自殺未遂無罪的問題,但在中國的國情下仍不宜采用激進的個人本位立場,即仍應采用社會本位下否認個人對生命法益有處分權的立場。
1、對生命法益處分權限的進一步研究——區(qū)分自殺與冒險

     根據以上的分析,就本案來講我們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乘客關于自己生命的被害人承諾無效,船夫明知自己渡船過河的行為可能造成乘客死亡的結果,而放任這種結果的發(fā)生,成立間接故意殺人(或者在主觀上是過于自信的過失,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但是得出這樣的結論后,筆者的心情又久久不能平靜,因為反復揣摩案情,我發(fā)現這樣的結論有悖常理:擺渡工反復勸阻乘客,乘客卻執(zhí)意過河,在擺渡過程中擺渡工又無故意過失,最后發(fā)生的不幸卻要由擺渡工來承擔責任,似乎顯失公平。根據張明楷老師的教導:“心中永遠充滿正義,目光不斷往返于刑法規(guī)范與生活事實之間”③我認為需要對生命法益的處分進行新的闡釋。

     我們可以將此案例與一般的幫助自殺的案例做一比較:典型的幫助自殺是,A想自殺讓B將其推下懸崖,B告知其這樣必死無疑,但A堅持,B推A下山崖。這樣無論是根據刑法理論還是正義觀念都應認定B的行為為故意殺人行為。但是與上例基本相似的本案卻出現了刑法理論與正義觀念相悖的情況。那么究竟這兩個案例有什么區(qū)別導致我們內心正義觀念對其的評價大相徑庭呢?我認為兩案例的本質區(qū)別在于:推下懸崖的行為是一種必死無疑的行為,即對生命的真正處分行為,因而幫助其推下懸崖的行為是幫助自殺的行為;而暴風雨渡河的行為是一種冒險行為,并非只要過河就必死,而是雖然有很大的遇險的可能性但是生還的可能性也很大,這種行為其實不是真正的處分生命的自殺行為。因此我認為可以根據社會正當性理論對被害人的承諾中對生命承諾的范圍進行闡釋,對生命權的絕對的處分,即自殺是一般的社會倫理觀念所不允許的,因此被害人絕對放棄生命權的承諾也是無效的,基于這樣的承諾而侵害他人生命的行為不存在違法阻卻事由,因而成立犯罪;而對生命權的冒險行為則是社會一般觀念允許的,個人可以對自己的生命冒險行為進行處分和承諾,而他人基于這樣的承諾而實施了對他人的冒險行為,如果發(fā)生死亡結果則不對其承擔責任。因此按照這樣的理論,擺渡工經過乘客的承諾而冒險渡河致其死亡,應該不負責任,醫(yī)生經過病人同意而進行非常規(guī)的高風險手術,手術失敗而死亡也不成立犯罪。

     我認為在承認個人對于冒險行為處分權的同時,也要對冒險進行嚴格的限制以防止其與自殺發(fā)生混同。就被害人承諾的冒險行為來講,至少要具備一下幾點要素:首先冒險行為必須有正當的理由。比如個人為了執(zhí)行重要公務而要求冒險過河,病人為了治好病而要求進行危險手術。倘若認為冒險不需要理由則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某人為了自殺而逢暴雨天就要求船夫將其渡過河,這樣看似是冒險的行為,但終有一天會發(fā)生翻船而使其自殺既遂。顯然,如果認為冒險不需要正當的理由那么將使自殺與冒險無從區(qū)分;其次個人在進行冒險承諾時必須對行為的風險有清楚的認識。如果是風險很大的行為而行為人誤以為是小小的冒險則承諾不生效,因此這可能就需要幫助冒險者事前要對風險有說明義務。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