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唱練耳在基礎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及教學中的階段性-音樂論文
一、視唱練耳在基礎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視唱練耳課是音樂院校為各專業(yè)學生設置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它是為那些徜徉在音樂海洋里的學生導航的一盞航標燈。同時,視唱練耳也是專業(yè)音樂院校入學考試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我們也提倡將視唱練耳(樂理)視為音樂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由于近年來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缺乏一定的深度,使得尖端音樂人才的培養(yǎng)失去了原有的根基。一些從事音樂培訓的機構或個人只注重既得利益,從根本上并沒有認識到音樂基礎知識、技能的掌握對于習樂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而音樂特長生往往就成了這種現(xiàn)象的犧牲品,最嚴重的已經(jīng)到了當一些學生意識到業(yè)余學習音樂并不能(或沒把握)使他們考上“一本”大學而再轉念,欲利用他們的音樂特長報考文化課分數(shù)要求較低的專業(yè)音樂院校的時候,居然仍有人不知“視唱練耳”為何物。而當這樣的一批學生,在經(jīng)過短期的臨時抱佛腳式的“視唱練耳”和“樂理”的應試突擊培訓后,邁過了這兩道門檻而艱難地進入專業(yè)音樂學府繼續(xù)深造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他們與經(jīng)過了音樂學院附小、附中6—9年嚴格的專業(yè)化(或業(yè)余經(jīng)受過專業(yè)化)訓練的學生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在這里提到音樂學院附小、附中(或業(yè)余經(jīng)受專業(yè)化訓練)的目的,是要強調視唱練耳和音樂理論的學習是需要過程的,打好基礎才是最重要的。短期的應試培訓只是一種手段而已,對真正提高這方面的能力,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實質上,有一大批人已經(jīng)“輸在了起跑線上”。
二、視唱練耳在教學中的階段性
各類知識的學習都需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音樂亦是如此。不管我們從事的是專業(yè)教學或業(yè)余培訓,都應該本著對藝術負責的態(tài)度,什么階段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要十分明確。就視唱練耳教學而言,有著其明顯的階段性——技術性訓練階段和音樂性訓練階段。這兩個階段均作用于“視唱”和“練耳”。在實際教學中,不同的階段既有著各自的學習重點,又是密切結合、互相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高質量的教學,就是要把握好、處理好教學的階段性。曾有業(yè)外人士問我:什么是視唱練耳?我說:“視唱”就是把認識的音符和節(jié)奏唱出來,使之轉化成音樂;“練耳”就是把聽到的音樂(音響)記下來,使之轉化成音符和節(jié)奏。我想這也許是對“視唱練耳”最通俗易懂的解釋了。當然,與業(yè)外人解釋是一回事,而當我們更深入地去理解和挖掘“視唱練耳”時,就遠遠沒那么簡單了。
1.視唱的階段性訓練。視唱應盡可能準確地把握音高和節(jié)奏,在這方面必須進行大量嚴格的技術性訓練。同時還要注意樂譜上所標注的速度、力度、表情等記號以及旋律線條走向中所蘊涵的音樂情感和語言,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將這一切表達出來,要從一首視唱曲中得到藝術的享受。只有做到了這些,我們才會在不斷的視唱練習中豐富自身的音樂修養(yǎng),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當然,想要唱好視唱,我們?yōu)橹冻龅呐€有很多。這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要打好基礎,扎實的技術性階段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我們知道,一首視唱曲是由無數(shù)個旋律音程及節(jié)奏組成的,那么,加強旋律音程訓練和節(jié)奏訓練就是唱好視唱的關鍵所在。反之,如果沒有良好的音程感和節(jié)奏感基礎做后盾,就根本談不上對一首視唱曲本身所要表達的音樂情感和語言做出準確的詮釋,也就無法順利進入視唱訓練的另一個階段——音樂性訓練階段。
從事視唱練耳教學的人們幾乎都有一個共性,在教學中最大的難點在于教授管樂、打擊樂專業(yè)的學生,這類學生的特點是音高概念不強,因此,唱起視唱來就顯得不那么悅耳。而往往正是這類學生,學習音樂的資歷也比較淺,學習樂理及視唱練耳的時間都相對比較短,加之他們在演奏時,是用手指控制音高(打擊樂器則多數(shù)無音高),只要按照譜子上的音高、節(jié)奏去演奏就是了,只要手指不按錯,音就是對的,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不去思考音高的不良習慣。由于不習慣去思考音高,所以唱視唱時,當遇到稍有難度的音程關系時就無從把握了。對于這類學生,在教學時如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就會使他們逐步失去了學好視唱練耳的信心,因此也就談不上提高對視唱練耳的興趣了。針對這類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首先需要的是耐心,其次是方法。一味地進行為了完成教學大綱計劃而教學的教學方式是事倍功半的。
為了使這類學生不斷地提高視唱練耳學習的興趣從而逐步樹立信心,在進行視唱教學時不妨采取無樂譜視唱的方式。所謂無樂譜視唱,就是讓學生演唱一些他們自己最熟悉的、簡單的歌曲,演唱之后再讓學生把剛才演唱過的歌曲記錄下來,并檢驗自己記錄得是否正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一首《我和你》可謂家喻戶曉,奧運會結束后,正值9月1日開學,我在課堂上就采用了集體演唱并默寫《我和你》樂譜的方法,但在默寫時增加了難度,要求學生第一個音必須從降si開始寫,完成后讓每個學生到鋼琴上彈奏自己所默寫的譜子。最后統(tǒng)計出來的結果一共有8個版本,之后再對每個錯誤版本進行綜合分析,最后歸納出四類錯誤:1.節(jié)奏(節(jié)拍)正確,個別音程關系的錯誤;2.音程關系正確,節(jié)奏(節(jié)拍)錯誤;3.節(jié)奏(節(jié)拍)正確,多個音程關系錯誤而最終導致的調性錯誤;4. 節(jié)奏(節(jié)拍)錯誤以及多個音程關系錯誤而最終導致的調性錯誤。那么,為什么能夠唱對的音樂卻偏偏寫不對呢?問題是顯而易見的:第一類錯誤多數(shù)屬于理性錯誤,知道自己唱的音程是什么關系,只是在寫譜子的時候把某些音之間的關系算錯了(或馬虎)。這類錯誤比較容易解決,只要平時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就可以了。第二類錯誤屬于節(jié)奏(節(jié)拍)感的意識不強所導致的感性錯誤,他們只是會唱這首歌,但大都從未考慮過歌曲的節(jié)拍是什么類型的,音與音之間的節(jié)奏時值是什么樣子的。此類錯誤也較易解決,要在日常的學習中,加強默譜練習,提高節(jié)奏型與節(jié)拍類型的認知能力。此外,教師也應在教學中,將視唱作品中的常用的速度術語、表情術語、力度標記及變化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以增強學生準確把握音樂作品的能力。第三類錯誤相對前兩類錯誤而言屬于比較嚴重的錯誤。此類學生幾乎不知道自己唱的音程是什么關系,基本屬于對調式音級及音程關系沒有概念的一類。通常這類學生的新譜視唱能力都較弱,因此,需要從“起跑線”上的知識點開始彌補。第四類錯誤較第三類錯誤而言則更嚴重些。為此,除學生自身要建立起“奮起直追”的信心之外,教師應督促此類學生在加強基礎理論知識補習的同時,多花些時間練習基礎視唱,提高調式感、音級感以及音程的距離感和色彩感,從而彌補自身的不足。教師更應不斷地啟發(fā)、開導,對此類學生不排斥、不放棄,使學生樹立學好視唱練耳的決心。
?。玻毝碾A段性訓練。較初級的練耳訓練,是從聽辨單音、單音組、旋律音程以及和聲音程的性質開始的,出問題也多數(shù)出在聽辨和聲音程的性質上。很多學生在聽辨和聲音程性質時,習慣用先模唱再數(shù)音級數(shù)的方法。這種方法不是不可取,但絕對不是最好的方法。在教學中,我認為教師更注重加強學生對音程距離感、色彩感以及協(xié)和度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進行八度內(nèi)自然音程性質的聽辨時,除純一度和純八度不易出錯之外,其他都有出錯的可能性。因此,自然音程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小二度—大七度這個范圍。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知道,該范圍內(nèi)音程的協(xié)和度是有區(qū)別的,哪些音程聽上去是協(xié)和(舒服)的,哪些音程聽起來是不協(xié)和(不舒服)的。這一點對于聽辨音程性質來說非常重要。經(jīng)常有學生對我說,老師,“我耳朵不好使,聽不出來”,我說,“只要我說話你能聽得到,那就說明你的耳朵沒有一點問題”。一個聲音是否悅耳,答案并不是耳朵告訴你的,而是大腦對聲音進行了判斷后得出的結論。在對學生進行純四度、純五度以及三全音(增四減五度)性質聽辨的專項訓練時,若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協(xié)和度的意識,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不會再將三全音寫成純四或純五度了。反之,該類錯誤極易出現(xiàn)。說到“意識”,人們都知道它并不是由耳朵來決定的,靠的是大腦。而由于音樂是用耳朵來聽的,所以才有了“視唱練耳”這一詞匯。但我常對學生講,我們這門課叫“視唱練腦”,原因就是,我希望學生對聽到的聲音先思考再回答,或進行先給一個音,經(jīng)過思考后再唱出另一個或兩個、三個音的音程、和弦構唱練習。當學生們習慣了這種模式后,漸漸地就對每個音程、和弦的音響形成了獨立的記憶,進而逐步地提高了內(nèi)心聽覺能力,循序漸進地朝著更高的級別邁進。說到內(nèi)心聽覺,這里不得不提一下貝多芬,他是在全聾的狀態(tài)下為我們這個世界奉獻出了最偉大的《歡樂頌》,他靠的是什么?是耳朵嗎?不!他靠得是內(nèi)心聽覺。他所具備的良好的內(nèi)心聽覺,可以說已經(jīng)達到了視唱練耳的最高境界。
練耳是逐步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聽覺能力(含內(nèi)心聽覺)、音樂記憶能力、音樂感知能力以及音樂綜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扎實的技術性訓練是順利進入音樂性訓練階段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充分運用其豐富的理論知識將授課內(nèi)容以技術性的(理性)方式和音樂性的(感性)方式準確地教授給學生,以使學生逐步具備對各類音程、和弦、節(jié)奏、調式、調性在音高、結構上的理性分析、識別能力和它們各自在色彩感、聲部感、協(xié)和度以及調式感、旋律線條感、節(jié)拍感、速度感等方面的感性認識能力。由于人與人之間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個體差異(包括心理差異),因此,在接受聽覺訓練時,對音樂(音響)的感知能力也會各不相同。在教學中,教師若能夠正確地引導學生學會將上述兩種認識能力相互轉換,做到優(yōu)勢互補,把技術性階段訓練與音樂性階段訓練進行有機地融合,才能更好地將學生的音樂天賦以及學習視唱練耳的積極性充分地調動和挖掘出來。
三、視唱練耳教學的雙重性
在當今的視唱練耳教學實踐中,大多數(shù)教師已經(jīng)清楚地認識到,僅僅靠純技術性地訓練學生聽辨音的高低、節(jié)拍、調式、調性以及讀譜、唱譜等這一視唱練耳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在枯燥的聽、記、唱等過程中逐漸喪失對視唱練耳課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甚至遏制了學生在音樂感覺方面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我們不應該單純地把學生的耳朵訓練成“校音器”和“節(jié)拍機”,而是應該讓學生用心(腦)來指揮他們的聽覺,準確地感覺出聽到的“音”是什么,“樂”是什么。只有這樣,他們才是真正地感覺到了音樂,從而達到了提高音樂感的目的,即學習視唱練耳的目的。
1.技術性訓練與音樂性訓練是相輔相成的。在對不同層次的習樂者進行音樂聽覺訓練的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樂齡”相仿的學生對音樂(音響)的感知能力有著很大的個體差異。就拿聽辨三和弦性質來說,如:題目是大三和弦(降mi sol降si?雪,但有些學生的答案卻是小三或減三和弦。這是什么問題呢?錯誤的根源在哪里呢?當然,出錯的原因有很多種,錯誤A:聽出了唱名,驗算的時候出錯(理性錯誤);錯誤B:聽出了唱名,但忽略了個別音可能出現(xiàn)的升降記號,導致驗算出錯(不良習慣、理性錯誤);錯誤C:不具備聽出唱名的能力,同時還忽略了對和弦色彩的判斷,模唱時又對大、小音程的概念模糊(音程、和弦色彩意識不強或無意識,感性錯誤)。當然還有因受能力問題影響而對視唱練耳產(chǎn)生恐懼心理導致錯誤的現(xiàn)象,在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在以上所例舉的三種錯誤中,前兩種錯誤屬于對唱名的過分依賴(鋼琴、小提琴專業(yè)學生居多),從根本上不去考慮和弦的色彩及協(xié)和度,只強調了“音感”,而拋棄了“樂感”,對于這類學生,教師應對其在音樂性(感性)上加強訓練和引導,要使其明白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只靠技術而忽略音樂本身是行不通的;后一種錯誤則屬于“音感”、“樂感”均欠佳的錯誤,對于這類學生,教師首先應進行耐心地引導,鼓勵其克服不良心理,不斷提高音樂理論意識,在打好技術性(理性)基礎的同時,加強音樂性(感性)訓練,使其明白不同性質的音程、和弦,聽上去的色彩、協(xié)和度是不同的,同時多聽、多寫、多唱,逐步積累音樂(音響)感知能力的經(jīng)驗。由此可見,技術能力的問題與音樂感覺的問題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在教學中,既從整體上把握,又分清重點,就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玻ㄟ^技術性訓練的手段達到音樂性訓練的目的。視唱練耳教學的終極目標并不僅僅是讓學生單純地具備聽辨音的高低、節(jié)拍、調式、調性以及讀譜、唱譜能力,而是通過對上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更進一步地感受和理解音樂(音響)本身帶給他們的那些技術性之外的諸多因素。當然,不同形式和規(guī)模的音樂(音響)帶給人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對于一個從未經(jīng)受過視唱練耳訓練的人來說,如果讓他對一段音樂在聽完兩、三遍之后做出評價,他的答案也許就是“歡快的、挺高興的或憂郁的、有點傷感”??伤⒉磺宄J為的“歡快”或“憂郁”是由哪些因素構成的,到底是什么成分可以讓音樂“歡快”或“憂郁”起來。而對于一個經(jīng)受過系統(tǒng)的視唱練耳訓練及音樂理論學習的人來說,他可能就會對剛才聽到的音樂做出如下的判斷:是什么調式的;是什么調性的;是幾拍子的;什么速度以及力度上的變化;旋律聲部是由哪種樂器奏出的;和聲進行和布局是怎樣的,甚至說出這段音樂大致上的情感表現(xiàn)以及審美體驗等等。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因為人們接受音樂教育的程度不同,理解和分析音樂的能力也會大不相同。前者只是從音樂的表面現(xiàn)象上說出了自己的一點點感悟而已,而后者卻可以運用他所掌握的視唱練耳技能以及相關音樂理論知識,通過準確的技術性手段以及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鑒賞能力,從現(xiàn)象到本質,對音樂進行了綜合性的判斷和分析,使自身的“音感”和“樂感”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到達了視唱練耳學習的最高境界。當前,結合實際音樂作品進行視唱練耳訓練,已經(jīng)成為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這也充分體現(xiàn)出了教學中技術性訓練與音樂性訓練的有機融合。
綜上所述,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扎實的技術性基礎訓練和全面的音樂性訓練熏陶是提高和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知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鑒賞能力以及充分發(fā)揮音樂想象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該將視唱練耳教學中的技術性(理性)訓練與音樂性(感性)訓練視為一對相互依存的共同體。要使學生在接受技術性訓練的同時,感受音樂(音響)本身帶給他們的那些技術性之外的諸多因素,從而體現(xiàn)出學好視唱練耳對于從事音樂教育、創(chuàng)作、表演和研究者至關重要的意義以及無可替代的作用。對于基礎音樂教育而言,這更是重中之重!
文章來源于《人民音樂》雜志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