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劉天華二胡曲的理解-音樂論文
一
劉天華二胡曲自20世紀二三十年代流傳至今,一直保持著旺盛的藝術生命力,它不僅是今天專業(yè)二胡教學和業(yè)余二胡愛好者學習的必備曲目,而且也是二胡演家們經(jīng)常演奏的保留曲目,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深厚的群眾基礎。
劉天華的十首二胡曲基本上都是出于他自己對現(xiàn)實生活的感受有感而發(fā)的音樂,而不是以第三者的角度去客觀地描述。由于他的音樂是發(fā)自內心的,所以有著強烈的感染力,這正是劉天華二胡曲的一個特點?,F(xiàn)從以下幾首樂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天華先生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來看他的音樂與現(xiàn)實生活的關系。
?。保梗保蹦晷梁ジ锩『?,天華先生由于家境貧寒無法繼續(xù)升學,隨其兄劉半農先生赴上海參加了“開明劇社”的工作,同時學習鋼琴、小提琴和西洋銅管樂器。兩年后的1914年劇社解散,他返回家鄉(xiāng)在江陰華澄小學任教,由于不善于逢迎,半年后即被解聘。緊接著1915年春,父親又不幸病逝,年僅20歲的劉天華在貧困失業(yè)和喪失父親的雙重打擊之下陷于憂愁痛苦之中。偶然有一天在集市上買了一把竹筒二胡,憑著拉過小提琴的經(jīng)驗,開始自學摸索,在每天反復拉奏的過程中,結合自己的心境,漸漸孕育了《病中吟》的旋律音調,后經(jīng)過多年加工,最后于1923年正式定稿。天華先生在這首樂曲中,傾訴了內心苦悶與彷徨的情緒,表現(xiàn)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欲擺脫困境而掙扎奮斗的意志。
?。保梗保的昵?,天華先生謀得常州第五中學音樂教師的職位,這份工作不僅使他生活上得以安定,同時還滿足了他對音樂的興趣。他在校內成立了數(shù)十人的軍樂隊和絲竹樂隊,在當時的常州頗有影響。此外,他每逢暑假都去外地學習二胡和琵琶,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演奏水準有了很大提高,因此精神上得到了安慰。此值1918年前后,天華先生在愉快的心境之下,醞釀創(chuàng)作了《月夜》、《空山鳥語》的初稿。
?。保梗保改辏冈绿烊A先生在暑假即將結束時,從外地學習返回江陰家中,在夏夜的星空之下拉著二胡,心情極為舒暢,此時情景交融,創(chuàng)作了《月夜》這首描繪月白風清、繁星點點之景色和熱愛自然景物、向往美好理想的樂曲,后于1924年正式定稿。同期創(chuàng)作的《空山鳥語》則是為了擴大二胡的表現(xiàn)力,運用了中國民間音樂(如《百鳥朝鳳》)和大擂拉戲的模擬手法,但它并不是單純的模擬,而是將模擬的鳥聲融合在音樂之中,描繪出空山幽谷、鳥語花香的意境,表達了熱愛祖國山川和歡快喜悅的情緒。此曲經(jīng)過十年之久在演奏和教學實踐中不斷加工修改,直到1928年才正式定稿。
1922年天華先生被聘為北京大學附屬音樂傳習所國樂導師,這個職位符合他進一步投身民族音樂事業(yè)的愿望,于是他立即接受邀請趕赴北京。在當時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年代,反動政府對音樂藝術不僅不重視,更施以壓制和摧殘,北大音樂傳習所連薪金都不能照常發(fā)放,學校月月欠薪,給天華先生的生活帶來困難。他在工作中更是阻礙重重,歷盡艱辛,當時文化界被崇洋復古的思潮所籠罩,音樂界普遍存在盲目崇洋和輕視國樂的思想,不少人主張用西洋音樂代替國樂,再加上文人相輕,勾心斗角,他的工作不僅得不到支持,反而受到各方面的歧視,天華先生雖身處逆境卻并沒有氣餒,他為改進國樂做了大量工作。雖然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距離實現(xiàn)改進國樂使其與世界音樂并駕齊驅的理想仍十分遙遠,他感到前途渺茫,因此精神上經(jīng)常陷于苦悶和焦慮之中。在這樣的心境之下,天華先生于1926年8月創(chuàng)作了《苦悶之謳》,傾訴了他對黑暗現(xiàn)實的不滿和苦悶,憤慨的情感表現(xiàn)了不屈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而奮力抗爭的堅強意志。
1927年7月,奉系軍閥張作霖政府的教育總長劉哲大肆摧殘音樂教育,他們?yōu)榱怂压诬娰M,以“音樂有傷風化,無關社會人心”為借口,勒令停辦北大音樂傳習所和北京藝術??茖W校音樂系。面對這種動亂的局勢和音樂教育事業(yè)的遭遇,天華先生的心情十分沉重,為改進國樂的前途擔憂,他在國樂改進社出版的《音樂雜志》上寫到:“目睹藝專音樂系及北大音樂??频耐^k,凡我同人無不疾首痛心?!保保梗玻纺甓烊A先生創(chuàng)作了《悲歌》,抒發(fā)了憤懣、掙扎、焦慮、隱痛的情緒,表現(xiàn)出要求擺脫困境的迫切愿望。
從以上幾首樂曲的產(chǎn)生可以清楚地看出天華先生的二胡曲是出于對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歷的有感而發(fā),經(jīng)過不斷加工修改,最后定稿成為二胡藝術的經(jīng)典。
二
劉天華二胡曲的另一個特點是,絕大多數(shù)樂曲均有鮮明的標題,他對選擇曲名非常認真而審慎,總是盡可能力求使曲名與樂曲內容相一致,以避免引起誤會。比如:《病中吟》又名《安適》,亦名《胡適》,即“人生向何處去”的意思。由于《安適》容易被人誤解為舒適、安逸;《胡適》又與著名文學家胡適的名字偶合,所以這兩個名字漸漸被《病中吟》所取代。但是,《病中吟》又有可能被人誤解為病中呻吟,所以,天華先生對“病”字的含義曾做過解釋,他說:“《病中吟》不是生病的意思,而是心中苦悶如病?!北热纭读枷肥牵保梗玻改辏痹拢玻踩粘σ雇恚烊A先生邀請國樂改進社的幾位學生到家中過年,在節(jié)日歡聚的愉快氣氛之下,即興創(chuàng)作的一首輕快流暢的二胡小品。天華先生讓同學們幫他為樂曲取名,幾天后他從幾個名字中選定了《除夜小唱》,后來又覺得這個曲名似乎缺乏感情色彩,經(jīng)過反復考慮,最后定名為《良宵》,并將《除夜小唱》作為又名。再比如:1931年1月創(chuàng)作的《獨弦操》,天華先生受德國古典音樂家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啟發(fā),根據(jù)二胡樂器的性能,利用二胡內弦醇厚、深沉而又豐滿的音色,創(chuàng)作了這首全曲都用內弦演奏的二胡曲,最初取名《獨弦操》,后考慮到讓大家從曲名直接了解樂曲的內容,又增加了又名《憂心曲》。此外,還有一個例子也可以看出,劉天華力求使曲名與樂曲內容相一致的重視程度,前述《苦悶之謳》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天華先生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他在當時面臨崇洋復古的思潮,改進國樂的工作經(jīng)常受到多方指責和歧視。在現(xiàn)實面前,他采取了潔身自好的態(tài)度,平日他雖然不擅長書法,此時卻書寫了“搶補含真,陶然自樂”八個字,可以看出他在逆境之下,并沒有氣餒。為了改進國樂,展開了更加廣泛而深入的學習,一方面向民間藝人學習三弦拉戲和昆曲、京劇、佛曲,另一方面努力學習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論(如和聲、作曲法等),他在刻苦學習、埋頭事業(yè)之中,獲得了另一番樂趣。所以,天華先生為《苦悶之謳》取了又名《苦中樂》。
三
經(jīng)過“十年浩劫”,撥亂反正,學術界對劉天華創(chuàng)作思想和作品的思想內容有了較正確的認識,大家對劉天華二胡曲的理解也基本上有所共識,加之劉天華二胡曲有極其鮮明的標題性,所以一般不會引起什么誤解。但令人遺憾的是,《燭影搖紅》長期以來卻被某些專家學者和權威出版機構乃至著名樂團在樂曲內容簡介中誤解為是一首“輕松愉快的舞曲”。據(jù)我所知,這種錯誤的解釋已經(jīng)延續(xù)了三十年之久。為了避免這種以訛傳訛的樂曲內容簡介繼續(xù)蔓延和擴散下去,在此談談個人看法,同時也希望引起討論,通過不同意見的爭論,從中獲得教益。
《燭影搖紅》是天華先生最后創(chuàng)作的一首二胡曲,作于1932年5月11日,即天華先生同年6月8日逝世前的28天,才將此曲修改完畢正式定稿。樂曲的標題原是中國古代詞牌的名字,據(jù)記載宋代詞家有近十人曾經(jīng)用過?眼燭影搖紅?演詞牌,近代廣東小曲也用過“燭影搖紅”作曲名。天華先生自幼酷愛古典詩詞,他早在第一首創(chuàng)作的二胡曲《病中吟》取名時就采用了古代詩歌行體中的“吟”字,此時他以新穎的3/8、12/8節(jié)拍和富于東方古典色彩的優(yōu)美旋律創(chuàng)作的這首別具一格的二胡曲,借用古代詞牌?眼燭影搖紅?演作為曲名,不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也是相當貼切的??赡苁怯捎谔烊A先生突然病逝,沒有來得急對此曲做出文字或留下口頭的解釋,再加上樂曲采用了一貫用來描繪舞姿的三拍子節(jié)奏,所以才讓人產(chǎn)生誤解。筆者與天華先生的女兒劉育和(原中央音樂學院教授,2004年2月19日因病去世),曾經(jīng)多次交流對《燭影搖紅》及其他二胡曲的理解和看法,她表示非常贊同,并希望我做宣傳和解釋工作。因此,我從1991年應邀到香港學藝學院工作后,先后在數(shù)十次二胡示范講座和二胡音樂會中講述(有些是邊講邊拉奏)我對劉天華二胡曲,特別是對《燭影搖紅》的理解。
天華先生在最后創(chuàng)作的這首二胡曲中,在作曲技巧方面比以前有更多的探索,他刻意采用了民族器樂歷來極少使用的三拍子節(jié)奏,巧妙地將西洋變奏曲式的結構與中國民間音樂傳統(tǒng)的加花變奏手法相結合,這些無疑為民族器樂樹立了光輝的典范。盡管如此,他并沒有忽略樂曲思想內容的表達,更有人評論劉天華晚年創(chuàng)作的《燭影搖紅》只是“寫作技巧更加成熟,而內容卻相對空泛”。這種看法是毫無根據(jù)的主觀意測。當我們從音樂的角度去研究這首作品時,即會清楚地看到從樂曲的引子一開始,就以強奏的八度音程大跳立刻給人以情緒十分激昂的感覺,由此引出的兩個連續(xù)下行的三連音樂句和節(jié)奏自由的散板樂句,內含剛毅、挺拔,抒發(fā)了憤懣、激動的情緒。其后又能以平穩(wěn)的四分音符和兩個升Sol(#5)變化音,將郁悶的情緒蒙上一層悲涼而陰暗的氣氛,使音樂富于感嘆的意味。緊接著以三拍子的節(jié)奏引出了第一段優(yōu)美、典雅而富于舞蹈性的主題旋律,它所描繪的并非輕松愉快的舞姿,而是在古樸而雍容端莊的形象之中,略帶憂郁、傷感的情調。隨著主題旋律的變奏和展開,情緒逐漸轉為激昂,特別是樂曲的第三段,無論從旋律線的走向和節(jié)奏、節(jié)拍的性格,都不難看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激越、奮進的情感和頑強的意志,音樂之中仿佛表現(xiàn)出一種不屈于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束縛而奮力抗爭的精神。樂曲的第四段,在主題旋律變奏的基礎上,進而引申出一段緩慢、深沉而憂傷的旋律,使人從中感受到作者流露出的內心凄楚、哀怨惆悵的情緒。這正反映出天華先生在當時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國家處在四分五裂,內憂外患的苦難年代,他一生懷著改進國樂的理想在逆境中艱苦奮斗,但卻無法實現(xiàn)的那種難以擺脫的痛苦心情,這是他音樂中的內涵。從他的處女作《病中吟》到最后創(chuàng)作的《燭影搖紅》,一直貫穿著這種既要奮力抗爭而又無法擺脫困境的情緒,這正是天華先生最真實的核心思想,也是他音樂創(chuàng)作思想的本質。
我認為,對《燭影搖紅》的理解不只是對一首二胡作品的正確與錯誤的解釋問題,同時也關系到對劉天華的評價。天華先生為了實現(xiàn)改進國樂以期與世界音樂并駕齊驅的理想,歷盡艱辛,奮力開拓,大膽革新、創(chuàng)造,并以超人的毅力、不懈地奮斗,終于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如今中國音樂已經(jīng)走向世界,為世人所矚目,實現(xiàn)了天華先生的宏愿,但要使中國音樂走在世界音樂的前列,更加科學化、系統(tǒng)化,仍有許多工作要做。在紀念劉天華逝世80周年之際,學習和繼承他為民族音樂事業(yè)而卓絕奮斗的精神,具有更為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