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失“度”與合“度”-音樂論文

作者:周曉瑩來源:《人民音樂》日期:2012-09-17人氣:821

  一、“度”的深描:高校多元文化

  音樂教育的本質追問

  “度”,是指“掌握分寸”和“恰到好處”,是一種本體性的永恒動態(tài)的存在。②由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無論是作為形式,還是作為觀念,都是“人”在“度”的本體性存在層面外化的結果。因此,要了解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什么”,首先有必要了解這個“度”的本體性存在是什么。

  “度”的本體性存在,從宏觀層面來看,是人的實踐,是一個歷史地建構的、表現(xiàn)在“當下”并及影響未來的“存在”。就當下而言,它是在信息時代多種觀念影響下的不同人的多樣性實踐生活。從具體層面來看,其在不同的國家民族或地區(qū),以及不同的時間中,表現(xiàn)出豐富復雜的狀態(tài)。譬如,非洲、澳洲揮之難去的種族偏見與歧視、印度烙印于民族心靈的“殖民統(tǒng)治”、加拿大和美國異彩紛呈的綜合文化等。存在決定著意識。正因為有這樣的存在,所以各國多元文化教育個性鮮明。對此,國內有不少文章進行了介紹。其中張曉霞③指出,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以注重文化嵌合為傳統(tǒng)”;英國多元文化教育注重“各民族研討機會的均等,保持和維護各民族文化的個性”;澳大利亞多元文化教育更多“注重與偏見和歧視作斗爭”;印度多元文化教育則“反對殖民統(tǒng)治的歷史需要,要求在文化教育上的民主化”等。由此可見,多元文化教育從具體層面來看是一個內涵復雜的觀念,是不同國家民族地區(qū)都從自身問題出發(fā),并積極有力地回應“現(xiàn)實”的結果。

  然而,如果說,任何具體層面的不同和紛雜,并不等于其在宏觀層面的無法抽象,從特殊性走向普遍性的言語邏輯是提升認識的要旨,那么,多元文化教育可以從“地方觀”走向“世界觀”,因為它們有可提取的“公分母”。由此而觀,多元文化教育是在回應現(xiàn)實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倡導不同人種、人群文化價值平等并及多樣并存的新型文化教育,其既是教育的理念,也是一種政治策略,既是新一輪國際教育運動,也是新一輪國際文化運動。

  毫無疑問,音樂,作為具有鮮明的區(qū)域性的文化形態(tài),從來都包容于多元文化之中,成為展示多元文化最為亮麗的“風景線”。多元文化教育,自然包括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因此前者的本體性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后者在“度”的本體性層面的存在。

  當然,要全面把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本質,還有必要了解其理論根源。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從超越“地方觀”而成就的“世界觀”,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吸取相關哲學資源的結果。這些理論主要是文化價值相對論和相關建設性的后現(xiàn)代理論,以及多元化理論。這是因為它們有共同基礎,即政治、經濟和文化一體化互動的深刻社會結構,同時,兩者有鮮明的共同點,即強調價值的多元性、多樣性和平等性。同時,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還有不可忽視的“全球化”理論。一定程度上,全球化理論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也形成了一種互構機制。

  可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在回應現(xiàn)實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倡導不同人種、人群文化音樂價值平等并及多樣并存的新型音樂教育,是與當代相關哲學理論互構的結果。中國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為對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觀念的回應,兩者在“度”的本體性層面應該是一致的。當然,作為有“中國”屬性的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呈現(xiàn)出“一元多樣”的圖景,其根本上是要建設中國特色的音樂文化,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

  二、失“度”掃描:高校多元文化

  音樂教育中的人文問題

  “人文”,根據(jù)新編《辭?!肥恰爸溉祟惿鐣母鞣N文化現(xiàn)象。”④但其根本應是尊重人、愛護人、關心人,是以人為中心的個體生命關懷和人類的終極關懷,這是人作為“人”在人文層面的“度”的本體性存在。由此而觀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人文問題,主要表現(xiàn)如下:

 ?。ㄒ唬┲黧w性人文問題

  第一,主體的“原子”化。這是指一切皆以“我”為中心的個體主體性的極端化?!霸印被黧w,作為西方人文精神建設中的問題,曾遭到許多人文學者的批判,并在不同角度上對主體性進行有力解構或重構。諸如,哈貝馬斯批評它為無視他者的“獨白式”理性⑤,福柯在“權力”語境中宣布“人死了”,海德格爾則建設性地給出“人詩意地棲居”等。我國沒有經歷這樣一個人文精神的實踐建構過程,個體主體性的建構有待發(fā)展。正因此,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堅守尊重主體、注重差異、高揚個性,應繼續(xù)得到深入廣泛的響應。然而,隨著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對個體主體的進一步尊重,也易使高校個體主體性在不斷得到解蔽和建構中,出現(xiàn)個體主體的“原子”化現(xiàn)象,從而形成高校音樂教育中個體主體“原子”化的人文問題。當前,類似例子不少見。

  第二,精英的去魅化。“精英”,是在豐富的音樂生活實踐中產生的,他(她)代表著一定階段的音樂文化的水平,同時也代表著特定歷史階段的人文精神的高度,譬如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肖邦等這些矗立于人類音樂史上的音樂大師,他們不僅以頑強的生命意志力,更以其藝術精品,表現(xiàn)著人的本體層面上的問題,以超時空的普世性,讓人文精神之光燦爛輝煌。然而,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倡導不同種族、群體、區(qū)域音樂文化平等的實踐過程中,容易使高校學生主體的“我”(包括屬于“我”的個體、群體、自我文化等)膨脹,迷失于“我”的受尊重之中,導致精英的去魅化,從而使“精英”失范,人文精神深處的“尊重”在“我”的“受尊重”中被遮蔽。

  第三,主體的消解化。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著重個體主體的實踐過程,以求在實踐中培養(yǎng)個性化、創(chuàng)新性人才,這是合規(guī)律的。然而,這種實踐在失“度”時,會出現(xiàn)娛樂化傾向。在這種情況下,個體主體平面化地去感受自身所能感受到的他者音樂文化的趣味性形式,消解個體主體應在音樂文化中建立的人文關懷,從而使個體人文素養(yǎng)的內化建構受到影響。諸如,一些綜合少數(shù)民族音樂文化的多樣化教育,形式大于內容,娛樂大于人文,教育給學生留下的多為獵奇心理的滿足,而少有或沒有對不同民族文化音樂中蘊涵的生命、生存的人文精神的關注等。

 ?。ǘ﹥r值觀人文問題

  第一,價值觀的利益化。以追求經濟利益為主的價值觀,是當前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最普遍也是影響最大的人文問題。盡管這不是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本身的問題,而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特別是自教育產業(yè)化后出現(xiàn)并走向深層的問題,但是對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而言,必須直接面對。當前,高校存在少數(shù)音樂教師正課時間不盡心授業(yè)、在學生自費的小課上才精心傳授的現(xiàn)象,招生考試中各潛規(guī)則屢見不鮮等,都是價值觀經濟利益化,導致在人文層面失“度”的表現(xiàn)。

  第二,價值觀的平面化。在倡導平等、多樣化音樂教育的當前,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教師主體與學生主體價值觀的平面化。價值觀的平面化,致使主體價值觀模糊混亂,從而與關系性、層級性的系統(tǒng)機制的合“度”的人文精神不相一致。眾所周知,人文精神需要平等、相互關心、尊重,然而,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而是應該建立在深度人文精神基礎上的,是建構在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的基礎上。因此,價值觀的平面化,是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應該重視的人文問題。

  第三,價值觀的職業(yè)化。在市場經濟競爭機制的影響下,高校音樂個體主體的就業(yè)和發(fā)展問題,使得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價值觀念深受“職業(yè)”的牽制。李澤厚說:“教育面臨的最關鍵的乃是能否把人培育成為一種超機器、超生物、超工具的社會存在物,而不是機器的奴隸和僅使用的工具的存在物?!雹揎@然,如果以“職業(yè)”為個體主體的價值追求,必然使其中的“人文關懷”受到制約。目前,高校音樂教育重技能、重表演等問題,一定程度也是價值觀職業(yè)化的反映。

 ?。ㄈ┲R性人文問題

  第一,音樂知識教育囿于知識論觀念中,使知識在人文層面失“度”,產生人文問題。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文化現(xiàn)象,有與之相符合的知識體系。管建華就曾指出:“高等音樂教育中必須開設音樂人類學、音樂社會學、后現(xiàn)代音樂教育學以及人類學、教育學、社會學、歷史學、哲學等方面的人文學科課程?!薄H欢?,要掌握這些知識,必須把其結構化、清晰化、條理化,而這會造成知識分科越來越精細,導致失“度”,從而使知識吞噬思想,遮蔽精神,淹沒關懷情感的培育,最終解構人文內涵。

  第二,教師現(xiàn)有知識水平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要求不相符。新時期以來,高校音樂教師隊伍整體水平得到了極大提高,這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所有音樂教育者努力的結果。當然,應該客觀地看到,當前高校不少音樂教育者是在專業(yè)知識結構和專業(yè)技術觀念影響下培養(yǎng)起來的,有很好的專業(yè)基礎,但這與全面推開高校多元文化教育時,合理面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知識,駕馭不同語境中含融著生命意味的音樂,存在不同程度的矛盾。

  第三,音樂知識中人文內涵轉化的問題。這主要包括傳統(tǒng)音樂知識中的人文性實現(xiàn)當代轉化問題,不同音樂文化知識中的人文性如何獲得“我”認同性轉化的問題,技能性音樂知識中的人文性如何在實踐中滲透轉化的問題等。

  三、合“度”建構:高校多元文化

  音樂教育人文問題的對策

  “教育的第一目的是提高人的生命質量,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性,而不僅是鍛造生存技能和職業(yè)技能(這只是第二目的)。”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為提升高校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形式,應該在主體性人文問題、價值觀人文問題和知識性人文問題等方面進行合“度”的人文建構。

 ?。ㄒ唬┥罨瘑⒚桑簭膫€體主體性到關系主體性

  康德說:“啟蒙就是人從他自己造成的未成年狀態(tài)中走出?!敝袊咝€體主體性的人文問題,根本上就是“人未從成年狀態(tài)中走出”。要解構它,應該從個體主體到關系主體性的理路去構建。

  一方面,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能營造平等的價值語境、更加寬容的人文情境和多樣性的文化環(huán)境,注重學生參與音樂教育實踐活動,所以,更有利于保證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教育者應發(fā)揮其中所長,進一步多角度多層面加強教師與學生個體主體性的建構。對此,周曉瑩指出“從主體藝術實踐中建構主體的主體性、在以人為本中敞開人的主體性、在合理利益價值觀中完善主體性。”

  不僅如此,個體主體性失“度”的經驗告訴我們,高校音樂教育者應更加充分發(fā)揮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語境中的“更加寬容的人文情懷,多樣化實踐行為”,走向主體性深層的關系共在,構建共同可接受的實踐方式。因為,從存在本體論看,人的本體存在是合“度”的關系性存在。正如李澤厚說:“(人)不是在孤獨荒野中呼喊超驗的‘上帝’——耶穌,而是就在這無所憑依的物質世界和人際關系的艱難跋涉中去創(chuàng)造形式,尋得家園?!薄叭穗H關系是無所逃于天地之間的,這是人的本真宿命?!眥11}因此,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關注教師和學生個體主體性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主體關系的建構。使個體主體在實踐中、在具體的情景和語境中,在“面對面”的行為中,關注彼此的“他者”,時刻以“我”的幸福鑰匙掌握在“他”手里的原則來對待音樂文化實踐。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有效地解決關于個體主體性的人文問題。

  (二)層構價值:從物質合規(guī)律性到精神合目的性

  價值觀問題,無論是價值觀的利益化、平面性多元化,還是價值觀的職業(yè)化,都是由于其對自身“度”的超越而彰顯。要解決這些問題,對于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而言,應該高度注意層構綜合性價值觀。

  層級建構價值觀,應該以合度的物質利益觀為基本。合度的物質利益,是人作為人存在的本質要求,這是合規(guī)律性的。對于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面對的合度的物質利益觀而言,如果說存在一個大家認同的大致的“度”的話,那就是符合市場勞動價值規(guī)律的“度”。作為音樂教育者,就是要把握好這個本體性存在的“度”,并把其滲透融入音樂教育之中。

  同時,還應建立更高層次的價值觀,即對人的終極關懷。這種價值觀的建立,能使人超越“自身”,能使人性真正獲得偉大。要培育這種價值觀念,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應該充分發(fā)揮典型示范作用,進行滲透性引導教育。如為自由而抗爭的天才莫扎特、為人類和平而歡呼的貝多芬、為民族生存而戰(zhàn)斗的冼星海等等,都是能為層構合目的性人文精神價值觀發(fā)揮重要作用的典范。在教學中,用他們來提升主體精神,從而解構價值觀人文層面的精神合目的性的問題。

 ?。ㄈ┥A內涵:從真理性到幸福性

  解決“純粹性知識教育”、“人文內涵的轉化”等知識性人文問題,關鍵在于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知識教育,無論是基礎性的音樂專業(yè)知識教育、還是相關人文學科的理論性知識教育,教師都應先驗性地關注其中人文思想和精神,注重從“真理性”教育走向“真理性”與“幸福性”有機結合的教育。

  “幸福性”是當代人文的本質內涵,是“人文關懷”在倫理層面的集中表現(xiàn)。正如趙汀陽所指出的:“人文知識在本質上只是某種建議、策略、對話、交往和誘導,因此,人文知識的基本問題不是真理問題,而是幸福問題?!倍靶腋J撬私o的,愛、友誼、承認、成功……所有幸福都在他人手里,如果他人不給,你就沒有。”{12}因此,我們應以“幸福”為指向,充分發(fā)揮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多樣性特點,在傳授各人文知識(真理之事)時,也關注學生主體的幸福之事。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知識教育的真理性與幸福性并舉,形成真理性為幸福性奠基、幸福性引領真理性的互動結構,從而有效解決其中人文失“度”問題。而這實際上,只要我們重視了,踐行不難。因為,知識的形成都是以往人們經驗總結提升的結果,都是個體主體的情感、能力、觀念等的外化,所以,大多知識都含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只要教師在教學中注重挖掘,并有機融合,長此以往,必將顯效。

  綜上所述,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作為一種回應當今現(xiàn)實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倡導不同人種、人群文化音樂價值平等并及多樣并存的新型音樂教育,其面臨著已有的和自身可能帶來的諸多人文問題,包括主體性人文問題、價值觀人文問題、知識性人文問題等。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從個體主體性到關系主體性,深化啟蒙;從物質合規(guī)律性到精神合目的性,層構價值觀;從知識教育的真理性到幸福性,升華人文內涵。應該說,盡管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人文問題在當今全球化時代錯綜復雜,但是,只要我們希望生活越來越幸福,越來越充滿人文關懷,那么,高校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人文問題就一定會得到更好的解決,人作為人的本體性存在一定會越來越合乎人文的向“度”。

文章來源于《人民音樂》雜志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