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學派人文精神及當代意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在中國文化史上掀起了一股人文主義思潮,特別是儒家學派的人文精神,對塑造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文化中,“人文”概念起源得相當早,最早見于《周易·賁卦》:“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關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明以止,人文也”,意思是說到人創(chuàng)立了各種人倫規(guī)范、典章制度之時,人文就產(chǎn)生了。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及其傳承人孟子、荀子都是儒家思想的一個集大成者。他們在人文理念方面都有各自獨到的見解,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奠基者。
一、孔子的人文理念
1、“仁”彰顯了孔子深厚博大的人文情懷
孔子認為“天地之性人為貴”(《孝經(jīng)·圣治章》),可見孔子十分重視人的價值??鬃铀鶆?chuàng)造的哲學思想體系是把“仁”作為核心思想。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保?nbsp;《論語·鄉(xiāng)黨》)體現(xiàn)了孔子的仁愛之心。孔子提倡的“仁”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其實簡單地說就是“仁者,愛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雍也》)是仁德的表現(xiàn)。如果說孔子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恕”的基本內(nèi)涵,而在“恕”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人生境界,這就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這是“為人盡己”的境界,是“大仁德”??梢?,孔子把“仁愛”作為自己一生的理想追求,彰顯了他博大深厚的人文情懷。
孔子“從‘仁愛’的思想出發(fā),主張實行‘德政’,反對暴政。”他主張統(tǒng)治者在道德修養(yǎng)方面要給老百姓起表率帶頭作用。孔子的“仁”的精神,即是人的精神,是對人文精神的弘揚。
孔子思想中的一些東西幾千年來都起著作用,而且能超出民族、地域的界限。據(jù)說世界紐約聯(lián)合國大廈就矗立著一個鐫刻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石碑。目前,世界各地區(qū)爭端不斷,如果人類能用孔子的這一道德理念來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國與國之間的事情,那么,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應該是一個美好、和諧的太平世界。
2、“君子”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人格
什么是“君子”? “《孔子家語·五儀解》解釋說:“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義在身而色無伐,思慮通明而辭不專,篤行信道,自強不息。油然若將可越,,而終不可及者,此
則君子也?!?nbsp;君子即德才兼?zhèn)涞娜?。“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nbsp;這就是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與小人的區(qū)別還在于君子對物質與精神追求的關注程度不同。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熬邮碂o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熬又\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鬃又畼罚瑯吩谧非蟮懒x??鬃诱J為人的精神價值要高于物質價值。今天我們的生活水平已有了較大的提高,物質生活越來越豐裕,但仍有相當多的人過于追求物質享受,輕視精神追求。我們是不是應該好好學學兩千年前的孔子,做個孔子所說的那樣的君子?
3、“信”是孔子立身處世之本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保ā墩撜Z·為政》)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在孔子看來,誠實守信是一個的人立身處世之本,治國最根本的就是取信于民,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據(jù)2012年中國社會藍皮書調查顯示:中國人的信任指標已跌破了及格線。如今社會狀況是人生價值錯位、誠信缺失、道德滑坡等人文素質到了令人堪憂的地步。那么,如何提高國民的人文素質呢?首先是學會做人,做人的基本原則是誠實守信。誠信是一個國家公民道德,是社會規(guī)范,也是社會資源。
二、孟子的人文理念
1、“性善說”是孟子對人性美好的歌頌
孟子認為“人之初,性本善”。孟子認為人生來就是善良的,這是人與禽獸的區(qū)別。他認為人類本性中存在的善,一旦得到培養(yǎng),便成長為基本的美德,即仁、義、禮、智。仁義禮智既為人所固有,所以說人性是善的。
孟子所推崇的仁義禮智是指人的社會道德屬性,肯定善是人的基本價值追求。假如仁義禮智四德為人們所共有,“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告子上》)孟子講的性善實際上是肯定人有善的本性,只要好好珍惜、引導、教育,任何人都可成為道德高尚的人,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 孟子的“性善論”啟發(fā)我們后天教育的重要意義。因為每一個人生來都有善良的本質,只要好好培養(yǎng),都會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2、“仁政論”是孟子“民本”思想的體現(xiàn)
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孟子·公孫丑上》)做國君行仁政而平治天下。還說:“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保ā睹献印るx婁上》)“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保ā睹献印す珜O丑上》)。最為難能可貴的是孟子提出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保ā睹献印けM心下》)在權衡百姓、社稷和國君三者的輕重上,兩千多年前的孟子把“百姓”置于首位?!傲悦駷橘F” ,“政在得民”是孟子“仁政”的核心思想。
孟子與齊宣王討論的有關音樂的對話,就正面闡述了孟子的“與民同樂”的“仁政”思想。為了實現(xiàn)這一理想,他主張通過“仁政”的實施,“憂民之憂”為老百姓解憂,為老百姓解困。為了解決老百姓的生計問題,孟子主張讓老百姓擁有土地,以便安定民心。
孟子的“仁政論”和“民本”思想就是到今天都是極為先進的思想。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依法治國的決定,體現(xiàn)了新一屆政府的民主、公平的治國理念。當今以習近平總書記的執(zhí)政風格更為務實,反對鋪張浪費,反腐倡廉的舉措,贏得了人民的稱贊。如果我們的政府官員都能做到“與民同樂”,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就一定能實現(xiàn)。
3、“浩然之氣”是孟子追求的完美人格
孟子把自己的養(yǎng)氣作為自己的人生志向:“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薄捌錇闅庖玻链笾羷?,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池之間?!保ā睹献印じ孀由稀罚┟献拥摹昂迫恢畾狻笔且环N不可侵犯的凜然正氣,孟子“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構成其獨特的人格,這種高貴的人格表現(xiàn)在精神狀態(tài)上是與眾不同的。有了“浩然之氣”就能“富貴不能淫,貧踐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予·滕文公下》)這就是孟子響當當?shù)拇笳煞驓夤?jié)。
孟子的人文理念對后世產(chǎn)生了及其深遠的影響。中華民族有浩然之氣的從古至今大有人在,就拿當今來說,就有毛澤東、周恩來老一輩革命家;有焦裕祿、孔繁森等一批優(yōu)秀干部。但也同樣有在利欲熏心面前沒有抵擋住誘惑而喪失了黨性人格的人,這些人就沒有做到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鑄成終身遺憾。
三、荀子的人文理念
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與孟子齊名的儒家大師,他繼承和發(fā)展了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使儒家人文理念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1、“化性起偽”是荀子的完美人格修養(yǎng)的根本途徑
荀子認為人的本性雖是“惡”的,但可以經(jīng)過后天的修養(yǎng)而達到人格美的境界。那么,人怎樣修養(yǎng)才能達到人格美的境界呢?荀子認為用“起禮儀、制法度”來約束人的行為,對人進行教化。他認為人不同于水火、草木、禽獸,而為“天下貴”。荀子把放縱情欲、無節(jié)制的人視為小人,甚至是禽獸。在個人品質修養(yǎng)方面,荀子認為“古之學者為己”,“君子之學,以美其。”(《荀子·勸學》)荀子“化性起偽”的人格修養(yǎng)理論主張通過修養(yǎng)來達到人格的完善,并在人格的完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人格美,表現(xiàn)了先秦儒家人文主義精神。
荀子的“化性起偽”的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有極大的啟發(fā)教育意義。人怎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呢?這不能不引發(fā)我們對教育的反思,我們到底是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我們當然是要培養(yǎng)有知識、有道德、有修養(yǎng),身心健康和諧發(fā)展的人。
2、“人定勝天”是荀子對人的價值的發(fā)現(xiàn)和肯定
荀子否定了莊子的“人勿勝天”的觀點,進而大膽地提出“人定勝天”的口號。他認為人可以不完全受控于自然,人可以發(fā)揮自己的智慧去控制自然、改變自然、戰(zhàn)勝自然。他認為大自然有自己的運行規(guī)律,國家存亡皆與天無關,而是取決于人的做法,國有治則呈現(xiàn)吉祥,無道則導致動亂,也就是肯定了人的作用,肯定人的行為價值?!霸谲髯幽抢锟床坏娇酌系木刺?、畏天、事天之觀念,認為人與天相互獨立,相對存在,只有人才可以主宰世界,靈活處理各種事物,這與古典的‘人應順天,成事在天’的思想完全不同”。[2] 這是對傳統(tǒng)人命觀的否定,是對人的價值的充分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是荀子人文精神重要體現(xiàn)。
3、“平政愛民”是荀子的政治理想
荀子繼承發(fā)揚了孔子和孟子的“德政”、“仁政”思想學說,提出了“平政愛民”觀點。荀子說,“故君人者欲安,則莫若平政愛民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保ā盾髯印ね踔啤奋髯犹岢赖赂谢?推行禮義規(guī)范。因為荀子清楚地認識到統(tǒng)治者只有得到老百姓的擁護,才能鞏固統(tǒng)治者的地位,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荀子說:“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避髯犹嵝呀y(tǒng)治者要讓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把“平政愛民”的理論落實到實處。
先秦儒家思想中“仁愛”造就了世代中國人愛好和平,與人為善的性格品質。當今的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但我們也清楚地看到國民素質,特別是人文素質狀況不容樂觀。為此,我們有必要回顧總結先秦儒家優(yōu)秀的人文傳統(tǒng),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必將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欄目分類
- 壯族非遺文化融入高職美術教育的路徑探索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廣西民族文化的“出圈”傳播
- 鄂南文化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應用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與意義衍生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與意義衍生
- 文化自信自強視域下推進縣域文化建設研究
- 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 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浙學與當代浙江精神發(fā)展路徑探索
- 從“三蘇”文化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表現(xiàn)形式
- 從湘西苗繡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難題 ——— 一種社科法學的視角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