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魯濱遜漂流記》中的殖民主義特點

作者:王宏波來源:《芒種》日期:2015-07-11人氣:11338

    小說《魯濱遜漂流記》中的主人公魯濱遜,其實的當時殖民主義者的縮影,他的身上有著濃厚的殖民主義動機、殖民主義條件、殖民者形象特點以及在文化上的殖民主義改造。 

1、魯濱遜的殖民動機 

    魯濱遜出生于1632年,于1659年流落荒島。在他18歲的時候,他的父親要求他過一種平靜的生活,但他卻一直想要去海上冒險。當時他腦子里那些關于海上冒險、發(fā)財致富的想法并不是空穴來風,這種想法正是英國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殖民擴張的原始動力。在這種動力的驅(qū)使下,英國的貿(mào)易范圍擴張到海外那些擁有豐富資源而又沒開化的地區(qū)。這在小說中也有表現(xiàn),魯濱遜第一次航海歷經(jīng)艱險回到英國東部的雅木斯港岸時,當?shù)厝藶樗麄儨蕚淞顺渥愕穆觅M可以到倫敦護著自己的故鄉(xiāng),但魯濱遜卻沒有知難而退,而是義無反顧地到了另一艘準備去往非洲的輪船上。這次遠征使他學到了一些航海知識,并且還賺到了300英鎊。小說中關于魯濱遜航海不僅反映了當時殖民者的原始動力,還反映了當時的史實,魯濱遜的兩次航海,一次去巴西,另一次去加勒比海。這在英國歷史上都有跡可循。 

2、魯濱遜的殖民條件 

    魯濱遜兩次航海的經(jīng)歷,使他學到一些航海知識,他在巴西成為種植園主后,對于種植技能的掌握。但這樣安逸的生活不能使他滿足,因為這樣的生活和他父親要求的如出一轍,在巴西和在故鄉(xiāng)沒什么區(qū)別,于是他再一次想到冒險。
 
    從笛福的創(chuàng)作目的來看,魯濱遜前兩次的冒險為以后在荒島求生打下了基礎,首先是對航海知識的掌握,使他在荒島上轉(zhuǎn)移沉船上的物品時,是按照生活必需品、防身武器和工具的順序來轉(zhuǎn)移的。而在荒島上種植、建造房屋這些技能都是在做種植園主培養(yǎng)出來的。他先描述魯濱遜這一段的冒險經(jīng)歷,使后來在荒島的作為不顯得突兀。  

    魯濱遜之所以能夠在荒島上求生,與他的生活經(jīng)驗有密切的關系,同時與他擁有當時文明的象征--火槍,也有關系,若不是有這把火槍,他早已被荒島附近土著居民當做美餐了。同時,火槍也成為他獲取食物的主要工具。其實作者看似漫不經(jīng)心地描寫魯濱遜擁有的生存必需品和裝備,其實正是殖民主義者在殖民過程中的原始積累過程。魯濱遜在荒島上的挖鑿山洞、搭建帳篷、狩獵、制造工具、種植和圈養(yǎng)動物,看上去是在改善生活,其實這是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相對應的,正是人類進化演變的過程。作者在暗示,只要擁有知識、掌握技能,即使孤身一人也能生存,而這種知識、科學和理性,正是英國殖民者引以為傲的資本。 

3、魯濱遜的殖民者形象 

    在魯濱遜身上有著英國早期殖民者的形象特征,這些特征表現(xiàn)在他們具有堅韌不拔的精神,這點從魯濱遜兩次冒險可以看出,他不滿足于安穩(wěn)的生活,總是充滿著挑戰(zhàn)精神。在荒島上,為了生存,他從事著各種生產(chǎn)勞動。他幾乎從來不休息,后來星期五加入后,他也沒有松懈。他這種忘我勞動、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當時殖民主義者的形象特征之一。 

    魯濱遜另一個殖民形象就是對基督文明的傳播,以及用殖民者的方法來管理。開始他是無神論者,流落荒島之后,他成為了基督徒,他每天閱讀圣經(jīng),鄙視土著居民的種種行為,這和殖民者所到之處就開始興建教堂,傳播基督教,培植信徒相似。  

    他的這個特點表現(xiàn)在對星期五的改造上,他打死追趕星期五的土著是為了獲得一個仆人,星期五得救后就發(fā)誓要成為他的奴隸,并被他培養(yǎng)成一個虔誠的基督徒。后來他又幫助船長制服了水手,對大船有了指揮權,他成為小島上的事實總督后,采用殖民主義的治邦方法,漂泊在土著部落的16個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想歸順魯濱遜,魯濱遜就讓他們用《圣經(jīng)》來起誓;對于反叛的水手,他采取英國對待囚徒的方式,讓他們流放在荒島上。 

    魯濱遜身上另一個殖民者形象的特點就是什么都用金錢計算,有著極強的占有欲。魯濱遜的敢于冒險,四處經(jīng)商,從巴西的種植園主到去非洲販賣黑奴,他始終對金錢有著超常的熱情。即使到了荒島上,面對險惡的生存條件,魯濱遜一點不氣餒,反而充滿欣喜。他把荒島看做是自己的王國,這里的一切都屬于他,“這一切現(xiàn)在都是我的,我是這個地方無可爭辯的君王,對這兒擁有所有權,如果可以轉(zhuǎn)讓的話,我可以把這塊地方傳給子孫后代,像英國采邑的領主那樣?!闭沁@種瘋狂的占有欲才使他不要命地進行經(jīng)營。 

4、魯濱遜的殖民文化改造 

    殖民者最大的特點就是無視殖民的文化,總是用自己的文化對殖民地文化進行強制性改造,這一點反映在《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對星期五的文化改造正是殖民者文化改造的縮影。 

    在魯濱遜救下星期五之后,根本不問他的名字,就強行將他命名為“星期五”。此后又在生活上對星期五進行改造,讓他穿麻紗短褲、羊皮背心、喝羊奶,改掉吃人肉的習慣。后來又讓星期五接受基督教,學英語,將星期五自身的民族印記統(tǒng)統(tǒng)摧毀,之后還洋洋得意。 

5、笛福身上的殖民主義思想 

    笛福在小說中塑造的人物具有強烈的殖民主義特點,而他自身也有強烈的殖民主義特點,那就是過分強調(diào)自己民族文化的優(yōu)越,而極力將殖民地進行妖魔化。這從他書中多次出現(xiàn)非洲人吃人,美洲人吃人這些描寫可以看出。歷史上有食人部落,但也不是笛福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到處都是。就是食人部落食人,有時也是祭祀的需要,他這樣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了自己民族的優(yōu)越,這種歪曲其實是殖民者將文明和野蠻二元對立的話語習慣,是一種殖民者的思維定式。殖民者總是將有色人種視作落后、野蠻的象征,笛福本人也具有這種思想。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