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客文學:日常與隱私的審美新形態(tài)
微博客文學以大眾審美消費為其創(chuàng)作前提,描寫日常個人欲望和民間世俗原生態(tài),展示生活理想和內心情感。是普通網民書寫自我,與世界對話的主要話語形態(tài)。微博客寫作崇尚凡俗的游戲化態(tài)度,真實性藝術表達追求,自由平等的民間立場等文化品質體現,使其本身的文化底蘊充滿了詩意特征與藝術魅力。
一.日常生活的快意抒寫
首先,以大眾消費文化為審美主導。自攜帶方便的移動智能手機實現無線聯(lián)網后,文學活動順利實現人機解放擺脫電腦的依賴,可隨時隨地用手機聯(lián)網創(chuàng)作發(fā)布微博文學,供其他網友用手機即時同步參與互動。這使文學的關注視野從網絡空間中的狂歡式大眾表達,轉為敘述私人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jié),主體和敘述上都顯得更繁復。"人生的所謂‘生趣’全都在那些不相關的事"微博客文學將普通民眾的世俗生活反映在文學活動中,讓那些類似于聚會聊天,商店閑逛,看露天電影,玩紙牌游戲,甚至吵嘴圍觀之類的市井瑣碎具有了不同以往的意義附著,于嘰嘰歪歪嘮嘮叨叨的旨趣中網羅了一切生活世象。如新浪微博"典雅傾鑫SHERO"的博文:"每天早晨,我都再一次提醒自己,生命短暫而美好,沒時間糾結,沒時間計較。只有放下那些無謂的負擔,我們才能一路瀟灑前行。在心里種一棵有夢的樹,讓它伴我們一起成長。如果沒有云,天空會不會寂寞。如果沒有天空,云到哪里停泊。吸口氣,抬起頭,我愿面向光明,不負青春的恩澤。"微博客文學日常凡俗化寫作的興起,把文學變成了親切自由的快意書寫,使大眾意識到文學原來是可以隨時隨地信手拈來的,從中激發(fā)了大多數人的創(chuàng)作欲望,寫作變成了輕松愜意的日常審美習慣。
第二,描寫日常欲望和民間生態(tài)。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事件本身是獨立的,以片段化的形態(tài)存在于線性的時間發(fā)展流程之中,事件發(fā)生也具有偶然性,不同的事件之間不一定會有必然的聯(lián)系。這種偶然性與片段性符合微博客文學的書寫方式,對單個事件的即時展現具有較大優(yōu)勢,寫作上不需要考慮對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邏輯和完整性,只需以最快速度傳達事件的勢態(tài)。其次,過多關注了日常生活中的意義虛無化,以平庸瑣碎代替深沉哲思。網民在寫作中直接表達對生活見聞的感受,達到宣泄情感的欲求,而極少在意為何要寫作,寫作有什么用等意義價值。這種寫作無疑是一種給生活思想減負的良藥,其輕松寬容的表達方式因此深受歡迎,但也把創(chuàng)作引入一種沒有意義追求的空洞表述當中,容易失去更為普遍和持久的吸引力。微博客寫手過多以凡俗思維進入文本以求真實還原生活本色,以本真狀態(tài)揭露來確立自我在虛擬世界的價值存在,以尋求審美認同最大限度的獲得,但過度崇拜凡俗的結果往往會導致理性思考能力的喪失,對日常生活意義的放棄最終也將導致文學性的喪失,這是值得關注和思考的。
第三,展示生活理想和內心情感。日常生活的復雜多樣化決定了微博客文學寫作的多角度多層次表現方式,片段式的日常生活圖景經過微博客歷時性的展示,由許多個文本構成了文學的整體性呈現,形成個人的日常生活史記。不同寫手的現實社會身份、體驗生活、情感閱歷、文化素養(yǎng)等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審美體驗和藝術思維,也決定文本題材內容風格等的不同,使微博客文學寫作呈現出包羅萬象的狀態(tài)。網民們意識到寫作就是寫自己,生活中的任何所見所聞都可以"下筆"成文,不分伯仲,雅俗共賞,寫作變得親切而盡顯天然清新的日常親近感。大眾生活的精神趣味在這些充滿泥土氣息的生活圖景書寫中得到充分顯現,網民們通過在網絡虛擬世界描繪豐富的日常生活狀貌,很好的延續(xù)了文學的生存空間。也許這些看似平淡庸俗的寫作一時間還不能為文學界所稱道,但文學所追求的真實質樸的寫作狀態(tài),以及平等自由的人文價值情懷在此得到了鮮明生動的體現,這是不可忽視的事實存在。
二.個人隱私的恣意撒播
第一,虛擬世界的本真表達。微博客文學寫作的私人化表達是其審美價值取向基礎,微博虛擬空間中,主體身份的隱匿狀態(tài)相對性地消除了現實社會的各種文化禁忌,使各種私密的話語言說、真實的心理活動從壓抑狀態(tài)中獲得釋放,各種本真直露的原生狀態(tài)文化充斥了微博文學的審美空間。微博客文學對那些在現實中長期遭受壓抑的私人生活狀態(tài)、情感欲望和身體隱私進行了充分的宣揚和表現。網民們肆無忌憚的將個人隱私當成談資公開分享,發(fā)布到微博曝曬見光而樂此不彼。于是有人說:"我就是愛曬,隨便什么都想往微博上發(fā),還要圖文并茂,我喜歡這樣展示自己。"
借助網絡虛擬真實的技術,微博客創(chuàng)造了一個與現實社會類似的審美空間,使創(chuàng)作主體具有了另一種真實性的身份,并通過以個人隱私寫作方式來展現個體的真實性存在。網絡虛擬世界的主體沒有確定身份,沒有明確性別,也沒有確切的年齡體現,在這種狀態(tài)下參與文學寫作活動,顯得輕松自在,由現實身份涉及的文化形象顧慮被徹底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心靈敞開之后的大膽抒寫,展露了最為本真的自我。那些原本不便在公眾面前公開的生活經歷,以及難以啟齒的內心活動和情感體驗,此時都可以暢快淋漓的表達出來。網民們積極熱情地參與微博上的各種文化活動,相互組成各種門類的微博圈子互動交流,以此實現自我在擬真世界中的價值存在。
第二,自我展示的話語自信。大眾普遍存在的窺探心理在參與個人隱私寫作和審美交互活動中得到滿足?,F實生活中許多被認為是絕對隱私的個人事件,在微博中普遍成為一種談論和展示的對象。從傳統(tǒng)文化觀念來看,不論是談論本人還是他人的隱私都被看作一種社會禁忌而約定俗成。而從心理學上看,人們的窺探心態(tài)皆是由禁忌生發(fā),故意暴露自我或者窺視他人成為普遍的心理欲求。微博客私人空間話語的自由無序狀態(tài)讓窺視欲求更為膨脹,也為過度釋放了主體私欲情感。匿名的主體身份不存在任何心理負擔和心理障礙,讓網民在相互溝通交流中可以坦率地分享隱私,獲得與現實生活交流中完全不同的釋放和滿足,同時也能增加交流的真誠度,在相互交流中取長補短,而反觀自身,找到更為豐富的精神生活借鑒。微博的"自媒體"特性讓寫作成為日常行為習慣的一部分,那些以前看起來沒有意味極易被忽略的事物和現象在寫作中產生了審美趣味,創(chuàng)作主體在備受認可的互動交流中獲得成就感和創(chuàng)作自信,從而促動積極健康的日常審美觀念發(fā)展。
第三,他人隱私的獵奇心態(tài)。除上述對自我隱私的寫作外,對他人隱私的揭露也是微博客文學的主要內容體現,微博客文學寫作的過度隱匿自由容易造成寫作者對寫作規(guī)范和社會責任感的無視。有的寫手慣以暴露他人真實隱私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不惜把別人的私密信息暴光以致引發(fā)不良影響,這種寫作行為已經侵犯了別人的權益,應當予以制止或想辦法進行引導。對于這一類的文學寫作,需要加強文學審美特性的注入,運用典型化和虛擬化方式方法對表現對象進行合理的藝術處理。此外,微博客文學創(chuàng)作與傳播的便利容易形成大眾扎堆閑聊,相互"灌水"的局面,降低了文學的實際影響力。博主們在展示自我和"追捧"別人的同時會有意無意的產生從眾心理,把個人展示變成了集體曝曬。通過集體揭示社會現象、人際關系中的隱秘和問題來滿足獵奇心態(tài)。對某些社會問題,博友們爭相聚集曝露內幕,揭示真相,發(fā)表看法,在狂歡式的互動中尋找共鳴點。例如反腐、犯罪、災難、民生、經濟等熱點社會問題,博友們在互動中踴躍跟帖"爆料",極力想挖掘現象背后不為人知的信息,也讓更多人有了發(fā)表個人看法的機會,寫作成了集體性的發(fā)聲,而大眾的普適性價值觀也在其中得以鮮明體現。
三.心靈世界的喧嘩與躁動
首先,眾聲喧嘩的自由場域。微博客文學寫作重現了"勞者歌其事,饑者歌其食"的民間文學盛況,普通大眾在虛擬的民間社會中充分掌握了話語權,只要有興趣便可隨時隨地親身參與文學活動,像哼唱小曲一樣盡情抒發(fā)內心情感,以向世界宣布自己的存在。微博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同時面對虛擬和現實兩個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主體以明確的身份在現實世界中,通常因為面對各種生活壓力、情感糾葛和人際關系等復雜因素,使其不能隨意表露真實心性。微博主體則可以同時扮演多種角色,沒有了現實因素約束而沒有了任何顧忌,話語表達上顯得肆意無阻,寫作變成情感宣泄的自由場所。為尋求現實無法實現的情感平衡,創(chuàng)作主體更愿意在微博中肆無忌憚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欲望,充分感受兩個世界帶來的不同心靈待遇。"如巴赫金論及狂歡節(jié)活動所說的‘以丑角弄人身份褻瀆神靈’,假面話語用數字符號溝通貧富、雅俗和高低的對立,讓充滿歡笑的怪誕、嘲弄、調侃、滑稽、耍貧嘴、假正經,以及各種民俗民間文化來顛覆尊貴和典雅,把傳統(tǒng)的文學經典范式和文學價值理念弄得‘兜底翻’(insideout)。"[]
第二,狂歡式情感宣泄和娛樂消遣。讓普通網民獲得狂歡式的情感宣泄?jié)M足的同時,微博客文學從某種程度上觸發(fā)了主體的創(chuàng)作自覺意識覺醒與自我心靈凈化欲求。在文化多元發(fā)展的數字化時代中,人們面對的文化生活空前復雜多變,既是較為異化的,也是最為人性化的。生活中的真假美丑善惡,生命中的悲歡離合等復雜的社會現象和內心情感,都能從虛擬網絡世界找到對應的解脫和宣泄方式。正所謂"骨梗在喉,不吐不快",恰如其分的情感生發(fā)需要有適當的表達方式予以引導,微博客為大眾情感表達提供了較為貼切的平臺,不管是誰,也不要求文化素養(yǎng)的高低,亦不論審美還是審丑,其情感宣泄的過程實際上都是一場心靈凈化和情感升華的過程。也就是說,大眾化的審美趣味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宣泄情感和娛樂消遣來實現的。董學文認為:"讀者通過文學閱讀宣泄其情感,是超越現實困境和精神束縛獲得暫時性心理平衡的重要方式,否則人將會因為被壓抑而逐步轉化為自我壓抑。倘使找不到自我宣泄方式,便會產生精神危機,嚴重之時可能會導致精神崩潰。"[]微博文學主體間的審美理念在互動交流中總能較快達成互融,主體間交互參與創(chuàng)作和審美,根據各自的審美觀念進行點評、接龍或改寫,實現情感的雙向互動和宣泄承接。讓即興化創(chuàng)作,普泛化審美模糊文學性邊界,傳統(tǒng)文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美學要求不再適用,將文學與生活進行平等映現則成為微博文學的寫作習慣。在這里,直接的現實原態(tài)表達成為創(chuàng)作和審美的中心,文學在悲喜交加,自由愜意的眾聲喧嘩中,文學成了現實的傳聲筒和情感慰藉的良方。
第三,文學性重構和藝術魅力復歸。微博客文學的興起,一定程度體現出文學活動的文學性重構和藝術魅力復歸。馬克斯·韋伯認為,當事物中的非理性因素被科學主義和理性主義清理之后,其中的神圣感和魅惑力逐漸祛除,即其所謂的"世界的祛魅"(thedisenchantmentoftheworld)[]。與"祛魅"(disenchant)所對應的詞是"返魅"(rechantment),如果說媒體演變直接導致了文學活動的"祛魅"后果,我們發(fā)現,處在新媒體發(fā)展中的微博客文學卻又獲得了"返魅"的藝術表現。微博客文本以新媒體技術的多媒介呈現造成對傳統(tǒng)文學詩性的顛覆與重構,達成對文學審美的技術性祛魅。從網絡文學到微博客文學,媒體技術的不斷更新和普及,使得文學更多的滲入大眾日常生活審美活動之中,在挑戰(zhàn)文學慣例過程中,新媒體文學文學性似乎也在一步步消解,而文學精英時代的神圣光環(huán)也因此逐漸消隱。歐陽友權認為:"正如任何解構都蘊含著特定觀念的建構,網絡文學對傳統(tǒng)的文學詩性予以技術祛魅的同時,也在實施電子詩意性對傳統(tǒng)文學詩意的置換,打造虛擬世界的新的技術靈境。計算機網絡的祛魅方式可以引發(fā)高科技時代的文學裂變,但衰微并不是網絡文學在這個時代的藝術宿命,詩性祛魅更不會導致文學性的終結。因為技術本體的審美遮蔽已經預設了藝術認識論的"返魅"(rechantment)路徑,蘊藏著電子詩性的開發(fā)潛能,并可能在新的語境中拓展出新的文學審美空間。"
結語
微博客文學以平等、自由、共享、兼容的新媒體傳播和文化特性為基點,其詩性回歸從幾個方面體現:首先,顯現了文學自由精神。自由的媒體特質成就了自由的抒寫方式,游戲娛樂和非功利價值追求的率性表達,體現了返璞歸真的原生品質。其次,民間文化審美理念的更大范圍撒播。微博客借助新媒體傳播優(yōu)勢更大范圍的傳遞民間話語權,再次喚醒網絡賦予的民間身份平權意識,彰顯文學寫作的自由平等理念,促成文學本真狀態(tài)書寫。第三,契合了數字文化消費審美的觀念變革。微博客文學的興起與當下快節(jié)奏信息文化消費現狀息息相關,是新媒體技術和數字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產物,另一方面也是大眾文化在經濟高度繁榮,人們的精神文化追求向率性閑暇回歸的趨勢體現,文學因此充分發(fā)揮出撫慰心靈的這一部分功能作用。微博客文學活動方式的靈活多樣性,這再次拉進了科學與藝術的關系融合。福樓拜說:"藝術愈來愈科學化,科學愈來愈藝術化:兩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會在山頂重逢"
我們知道,不論在現實世界還是數字化虛擬世界,文學活動都是基于"真善美"的人文價值追求展開。微博客文學在新文化語境中顯現了全新的人文精神狀態(tài),在與眾不同的形態(tài)特質中逐漸形成自身的人文價值體系,相信還會在其發(fā)展成熟的過程中不斷實現自身的審美價值和詩性旨歸。
本文來源:《聲屏世界》:http://m.xwlcp.cn/w/xf/24481.html
- 館藏《(增修)施南府志》的修復與保存
- 紙媒介在平面設計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教學方法探討
- 廣電媒資從紙質向數字化轉型中的敘事重構研究
- 空間設計教學中紙藝技術的創(chuàng)意應用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人工智能驅動下的紙質出版智能化轉型:技術融合與創(chuàng)新路徑
- 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中紙張應用的技術體系與活態(tài)傳承策略
- 紙藝術的跨文化符號:中西方剪紙的英譯對比研究
- 數智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路徑——以河南剪紙為例
- 基于環(huán)保視角的紙制品企業(yè)廢物管理與再利用策略
- 圖書館紙質文獻數字化存儲平臺的優(yōu)化設計與文件管理方法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