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傳統(tǒng)士大夫的責任情懷——再讀《項脊軒志》

作者:傅振宏來源:《文學教育》日期:2017-06-30人氣:1641

《項脊軒志》是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代表作,一直以來都是高中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初讀之下,人們都會被其中飽含深情的文字打動,引起自己深深的共鳴,不知不覺潸然淚下。在高中語文課堂上,這篇散文一般都這樣被解讀成描寫親情的經(jīng)典。

文章一開始,歸有光就交代了“項脊軒”的由來,這是一間有上百年歷史的破舊老屋,是他讀書、學習和生活的地方。這個僅“方丈”之大的項脊軒給歸有光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可喜”與“可悲”。我們從作者平實的文字中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的“喜”與“悲”。

歸有光對項脊軒進行了適當?shù)难b修,開窗筑墻、種花植木,讓這個原本四處漏雨、半日昏暗的小屋煥然一新,有了勃勃生機,充滿著一種昂揚的生命氣息。他在這里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可以信手拈書,可以仰天長嘯,可以靜默端坐,聽“萬籟有聲”、看“小鳥啄食”,這真是一種可以令所有人神往的愜意逍遙!項脊軒雖然帶給了他無限的生活情趣,但同時也讓他體會到了人間悲情。原先“通南北為一”的“庭”院如今“內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當初完整、和諧的一個大家庭現(xiàn)在已經(jīng)分崩離析,變得混亂不堪了。這也就告訴我們,歸氏家族家道中落了。面對事實,長期接受傳統(tǒng)思想教育的歸有光,內心是無限的痛惜、失落和無奈。因為,這個大家庭昔日曾經(jīng)是風光無限的。歸有光的這種心情在文中的一處細節(jié)里可以體會到,“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睔w有光脆弱的心感受到了“籬”與“墻”的變化和不同,由“籬”到“墻”,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冷漠。當然,在這個大家庭內部,為這個家族的命運憂心忡忡的,不止歸有光一人,文中的“大母”就是其中一個。面對“吾家讀書久不效”的現(xiàn)實,她把希望寄托在“讀書軒中”的孫子歸有光身上,并用先祖上朝所執(zhí)的象笏激勵孫子。聰明的歸有光自然能從祖母的話中感受到沉甸甸的力量。這就難怪“瞻顧遺跡”想起祖母時,他會“長號不自禁”。

讀到這里,細心的讀者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疑問:回憶起自己的母親時,歸有光的情感表現(xiàn)是“泣”,而回憶起自己的祖母時,他的情感表現(xiàn)卻是“長號不自禁”,這豈不是有悖于常理?這兩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愛讓歸有光感動不已,流淚是人之常情,不過她們說話的內容并不相同。母親說的是“兒寒乎,欲食乎?”,是對子女日常生活的關心,而祖母的話當中包含了對孫子殷切的期望。這種期望在歸有光眼里就成了壓在他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

其實,他的母親和祖母一樣,也對他寄予了厚望。歸有光在《先妣事略》中寫道:“有光七歲與從兄有嘉入學。每陰風細雨,從兄輒留,有光意戀戀,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覺寢,促有光暗誦《孝經(jīng)》,即熟讀無一字齟齬,乃喜?!闭驗闅w有光要擔負的責任重大,母親才對年幼的他如此地嚴格要求。正因為如此,在真正實現(xiàn)長輩的愿望、完成他的使命之前,當歸有光回憶起慈祥的長輩時,他禁不住悲從中來,不能自已。

年輕的歸有光,已經(jīng)很自覺地將長輩的關愛與期望化為實際行動。在那個時代,要想改變現(xiàn)狀,要振興家族,最有效的途徑便是刻苦讀書,參加科舉考試。所以,他“扃牖而居”,整天默默地呆在項脊軒中,足不出戶,時間一長,甚至“能以足音辨人”。

原文在選入教材時被編者刪去了一段,或許從這一段歸有光的自述中能真切地把握他的心靈脈搏: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區(qū)區(qū)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寫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歸有光19歲,還沒有功成名就,不過,年輕的歸有光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覺得雖然眼下自己身處“敗屋”,“昧昧一隅”微不足道,可是完全可以像蜀清與孔明那樣,最終功成名就、揚名天下。

但命運之神似乎并不眷顧歸有光,20歲的他考中秀才之后直到35歲才考中舉人。在這期間,他再一次經(jīng)歷了人間的“可喜”和“可悲”,他23歲與妻子結婚,5年后妻子病逝,時隔多年之后大約在考中進士前3年,他又補寫了最后兩段文字,前后相隔至少13年。

此時的歸有光,已是過了而立之年的人了,但還是沒有功成名就,他還在項脊軒中埋頭苦讀,這個地方繼續(xù)給他以生活中的“可喜”和“可悲”,這點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但此時的歸有光似乎變得成熟了,對“悲”與“喜”的感慨似乎也沒有之前那么直接和強烈了,但我們依然能從他含蓄的表達中感受到他內心復雜的況味。那庭院中的枇杷樹已“亭亭如蓋”,睹物思人,怎能不讓歸有光傷感?歸有光曾經(jīng)這樣回憶他的妻子:

(先妻)嘗謂有光曰:“吾日觀君,殆非今世人。丈夫當自立,何憂目前貧困乎?”(《請敕命事略》)

可見他的妻子對他也是充滿了希望,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個女性:母親,大母,還有妻子,她們的殷切期望,都化為一種沉甸甸的責任感??扇缃瘢^了而立之年,還是功業(yè)無成,這怎不令他黯然神傷呢?

這篇經(jīng)典散文,是從作者心里“流”出來的,它是歸有光的一段內心世界的外化。字里行間所透露出來的,有摯愛親情,更有復興家族的責任感。這種思想情感,貫穿全文,也貫穿了歸有光的一生。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m.xwlcp.cn/w/wy/63.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