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李清照《烏江》的平仄和拗救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p>
這首《烏江》是李清照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之一。研究者多從內容方面予以探討,而對其形式方面,尤其是平仄很少評判。本文試對其平仄進行分析,以期引起重視。因為此詩是五言絕句,故文中談到近體詩的平仄,只涉及五言詩。
近體詩與古詩相較,特點有四:(1)句數(shù)固定;(2)押韻嚴格;(3)講究平仄;(4)要求對仗。從《烏江》一詩來看,全詩一共四句,其中第二、四句以平聲的“雄”、“東”押韻,屬于平水韻中的“東”韻,而且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都用對仗,這已符合上面所說的近體詩的三個特點。如果平仄也符合近體詩的規(guī)律,那么就是名副其實的絕句了。
一、《烏江》的平仄
平仄是近體詩中最重要的要素,講究平仄是近體詩的本質特點。因此前人有“學詩先要知平仄”的說法。平,就是指中古的“平聲”,包括普通話里的陰平和陽平,從入聲分化來的讀平聲的字在分析近體詩的時候仍按“仄聲”對待。仄,就是指中古的“上、去、入”三個聲調?!捌健?、“仄”這兩類聲調在詩詞中交錯使用,讀起來就會產(chǎn)生一種抑揚頓挫的美感,顯得富有音樂特色,從而增強了藝術效果。
眾所周知,近體詩以兩個音節(jié)為一個音步,每一音步的第二字是節(jié)奏點所在,不能隨意變更;偶句末一字要押韻,而且限用平聲韻(用仄聲者則為例外);原則上禁忌出現(xiàn)“三平調”(一句之中的最后三個音節(jié)如果都是平聲)和“三仄調”(一句之中的最后三個音節(jié)如果都是仄聲)。近體詩的平仄律概括有三:即一句之中,平仄相間;一聯(lián)之中,平仄相對;各聯(lián)之間,平仄相粘。所謂“一句之中,平仄相間”,就是平聲音步和仄聲音步間隔出現(xiàn);所謂“一聯(lián)之中,平仄相對”,就是近體詩每一聯(lián)的出句和對句平仄對立,如果違反了就叫做“失對”;所謂“各聯(lián)之間,平仄相粘”,就是下聯(lián)出句第二字的平仄必須與上聯(lián)對句第二字的平仄相同,如果違反了,就叫做“失粘”。如果我們以仄聲開始,那么近體詩的基本句式就是以下四種:
(甲)仄仄平平仄(乙)平平仄仄平(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
一首律詩的平仄其實就是這四種基本句式的變換構成的。分析一首律詩的平仄,先要確定它的首句開始和結束的音步是“平聲”還是“仄聲”,然后再依據(jù)上面所說的“對”、“粘”規(guī)律去寫出整首詩的平仄譜。以《烏江》為例,首句“生當作人杰”第一個音步“生當”的聲調都是平聲,而且節(jié)奏點“當”屬“平聲”,那么該句開始的音步的“平平”,結束的音步是由“杰”(入聲字)單獨構成的,屬仄聲。這樣首句按照“平仄相間”的規(guī)律,就是用了“(丙)平平平仄仄”這種句式。接下來按照“一聯(lián)之中,平仄相對”的規(guī)律,第二句第一個音步“死亦”都是“仄聲”,尤其是節(jié)奏點“亦”是去聲,屬“仄”,因此該句就是“仄仄”開頭,同時按照近體詩的押韻特點,第二句末一字要押韻,必須是“平聲”,那么此句就是用了“(?。┴曝曝破狡健边@一基本句式。詩的尾聯(lián)的首句也就是第三句要符合“各聯(lián)之間,平仄相粘”的規(guī)律,上一句第一個音步是“仄仄”,那么該句第一個音步也應該是“仄仄”,因為第三句不要求押韻,最后一字必須是“仄”,那么就可以確定該句用了“(甲)仄仄平平仄”這一基本句式。接下來再看最后第四句,因為出句第一個音步是“仄仄”,那么此句按照“一聯(lián)之中,平仄相對”的規(guī)律,第一個音步就應是“平平”;又第四句末一字要押韻,必須是“平聲”,那么此句就是用了“(乙)平平仄仄平”這一基本句式。該詩符合規(guī)律的平仄譜就當是:
(丙)平平平仄仄(?。┴曝曝破狡剑祝┴曝破狡截疲ㄒ遥┢狡截曝破?/p>
然而對照《烏江》,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實際平仄并不完全相符。具體如下:
(丙)平平仄平仄(?。┴曝破截破剑祝┴破狡截曝疲ㄒ遥┴曝曝破狡?/p>
其中有些地方(斜體顯示)與按規(guī)律所寫出的平仄譜不一致,甚至是有些節(jié)奏點的字也不符合平仄譜。這是否意味著這首詩不講究平仄呢?如果真是這樣,那么就不能稱為絕句了。
二、《烏江》的拗救
平仄格律是人為的、機械的,而詩歌創(chuàng)作卻是充滿活力、富有生機的。要使詩歌的語言一一適應人為的格律,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為了使詩的形式與內容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只能對平仄格律加以調整改進。人們在實踐中認識到,只要節(jié)奏點上的平仄能夠達到“相間”、“相對”、“相粘”,就可以收到平仄錯綜協(xié)調的效果,所以便要求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其平仄必須分明,即不可以隨意變動。至于一、三、五位置上的字,由于是非節(jié)奏點所在,并不影響大局,因此可以從寬處理。這就是前人所說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盡管這樣,詩人為滿足寫作實際的需要,仍然會出現(xiàn)不符合平仄規(guī)定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拗”?!稗帧北闫茐牧似截频膮f(xié)調性,于是人們又設法調整其平仄關系,以便保持其協(xié)調性,便又有了所謂的“救”。拗救的基本原則是以平救仄,以仄救平,從而實現(xiàn)平仄協(xié)調的目的[1]。
上面我們說過近體詩原則上禁忌出現(xiàn)“三平調”和“三仄調”。就《烏江》首聯(lián)的平仄來說,出句應為“(丙)平平平仄仄”,實際卻是“(丙)平平仄平仄”;對句應為“(?。┴曝曝破狡健?,實際卻是“(?。┴曝破截破健?。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詩人是為了避免觸犯這兩種禁忌。先看出句“生當作人杰”,末三字中“作”是去聲,屬“仄聲”,“杰”是入聲,也屬“仄聲”,如果中間位置按照平仄譜也用一個“仄聲”的字,那么就會出現(xiàn)“三仄調”,從而觸犯禁忌,故詩人在第四個字位置上,也就是節(jié)奏點上用了一個“平聲”的“人”字加以補救,即“三拗四救”。當然這里也有學者認為應該這樣解釋:第四個字位置應該用“仄聲”卻用了“平聲”的“人”字,也就是“拗”了,不“分明”了。按照上面“以仄救平”的原則,因為第三個字位置不屬于節(jié)奏點,可以“不論”,因此就用了“仄聲”的“作”來補救,即“四拗三救”。這兩種分析和解釋都有一定道理,讀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予以采納。再看對句“死亦為鬼雄”,末三字中“為”和“雄”都是“平聲”,如果中間位置按照平仄譜也用一個“平聲”的字,那么就會出現(xiàn)“三平調”,從而觸犯禁忌,故詩人在第四個字的位置,也就是節(jié)奏點上,按照“以仄救平”的原則,用了一個“仄聲”的“鬼”字加以補救。出句和對句補救的結果,不僅避免了觸犯禁忌,其妙處更在于實現(xiàn)了“出句”與“對句”句內的“平仄相間”,兩句之間的“平仄相對”。
就《烏江》尾聯(lián)的平仄來說,出句按照平仄譜應為“(甲)仄仄平平仄”,實際卻是“(甲)仄平平仄仄”;對句應為“(乙)平平仄仄平”,實際卻是“(乙)仄仄仄平平”。為什么會這樣呢?原來尾聯(lián)出句“至今思項羽”中,在第四字位置該用“平”的地方,因為使用了人名“項羽”而使用了“仄”,這就“拗”了,不“分明”了。為了使平仄協(xié)調,詩人把句內第二字位置該用“仄”的地方,使用了“平聲”的“今”來補救。同理,在尾聯(lián)對句“不肯過江東”中,在第四字位置該用“仄”的地方,因為使用了地名“江東”而使用了“平”,這就“拗”了,不“分明”了。為了使平仄協(xié)調,詩人就在句內第二字位置該用“平”的地方,使用了“仄聲”的“肯”來補救。出句和對句皆是第四字節(jié)奏點位置上“拗”了,由前一音步節(jié)奏點上的字即第二字來“救”,不但符合“以平救仄,以仄救平”的拗救原則,而且仍然“一句之中,平仄相間”和“一聯(lián)之中,平仄相對”的平仄規(guī)律。至于此句中“不”的位置該“平”卻用了“仄”,因為是非節(jié)奏點位置,可以“不論”。所以《烏江》雖然出現(xiàn)了“拗”,但經(jīng)過“救”,仍然達到了協(xié)調平仄的目的。
《烏江》這首詩提倡生作人杰,死為鬼雄,字面上表達了對末路英雄項羽的稱頌,實際上旨在譏諷不圖恢復的南宋朝廷和宋高宗的逃跑主義。其內容發(fā)人深省,形式也不拘泥常規(guī),實現(xiàn)了內容與形式的完美結合。宋代文人生在詩、文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的強大的唐朝之后,他們勤奮寫作,力圖有所超越。女詞人李清照在《詞論》中言“詞別是一家”,詞乃“詩余”,在她心中,作為正統(tǒng)文學代表的詩要超越前朝,自然也應“別是一家”。這種膽識和氣魄于《烏江》這首小詩中可見一斑。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m.xwlcp.cn/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
- 職稱話題| 為什么黨校更認可省市級黨報?是否有什么說據(jù)?還有哪些機構認可黨報?
- 《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論文投稿解析,難度指數(shù)四顆星,附好發(f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