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淺析古代蓮意象的產生及其在唐宋時期的演變

作者:陳頎、尤倩來源:日期:2014-01-04人氣:5941

一、蓮花意象最初的文化內涵

我們都知道蓮花是愛情的象征,而蓮花成為愛情的象征其根本原因在于蓮花最初是生殖崇拜的對象,以生殖崇拜為起點演化而成的生育、婚戀和繁衍是蓮文化最初的內涵。生殖崇拜是人類文明的源頭之一,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一方面源于本能,另一方面是因為生產力水平有限而對人口繁衍過分的追求。在文學作品中,蓮花最突出的體現(xiàn)就是對愛情的象征,漢朝時候,文壇上就出現(xiàn)了大量的采蓮詩,采蓮詩的內容大多都是描寫情愛的。例如漢樂府《江南曲》:“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聞一多先生解釋說:“用魚喻男,蓮喻女,說魚與蓮戲,實等于說男與女戲。”這種古老的民俗延續(xù)至今,在中原的婚姻禮俗中“魚兒戲蓮”、“魚兒鬧蓮”、“魚兒鉆蓮”等比比皆是。梁武帝《夏歌》:“江南蓮花開,紅光照碧水,色同心復同,藕異心無異”,表達了對忠貞愛情的贊譽。

蓮花最初的文化內涵以及與女性的淵源關系,使得文人對蓮花愛不釋手,出現(xiàn)了大量與蓮花有關的文學作品,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借蓮花來描寫女子的美貌,并且通常將蓮花比喻為美麗、純潔的女子。大詩人王昌齡的《采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痹娭须m并無一字描寫采蓮女的美麗,但采蓮女的美麗姿態(tài)通過蓮花盡露無遺。將蓮花比喻為美麗的女子,是美妙、美好的象征,也是文人千古絕唱的永恒主題。中國古代文人似乎有傳統(tǒng)的美人情結,從《詩經》、《楚辭》到梁宮體詩,吟詠美人的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水中荷花柔媚可人的嬌艷之態(tài)也恰恰擊中了文人心中最溫柔的一角。于是,人們用清水芙蓉形容女子之美,以蓮步輕移來描繪女子行動時的風擺荷裙,臨花照水,從古至今,以荷花比喻美人或以美人比擬荷花的詩作也不絕于耳。王昌齡《采蓮曲二首》:“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焙苫ㄅc笑臉相映俱紅,花人合寫,合二為一,何等的嬌媚!很難說是以花襯人,還是以人襯花,只覺得美麗女子與綠葉紅蓮渾然難辨。人美,花美,意境更美,充滿濃郁的芳菲和不盡的韻味。在多情的文人眼中,和凌波仙子的輕盈高潔、浣紗西施的傾國傾城相比,荷花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蓮荷的文化內涵由最初的生育、繁衍及婚戀開始分化并且逐步深化。蓮花在古時候被稱為瑞蓮,是祥瑞之兆,會給人們帶來榮華、安康、豐足,所以有“菩薩入大慈室,一切兵仗化為蓮花”一說,中國一些古籍對此也有許多記載?!短K州府志》:“成化辛卯,蘇州府學池中蓮一莖二花,明年吳寬狀元及第?!薄躲熘葜尽?“嘉靖二十四年南池紅蓮夜結雙蒂,滿池香馥,是歲年登大有?!边@的蓮花預兆著科舉高中,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蓮花的祥瑞之氣顯露無疑?!度A嚴經》記載:佛陀是化身六牙白象投胎的,而摩耶夫人也是因看見巨蓮而感孕的,釋迦摩尼出生時也正好落在蓮花上。中國的《北斗本生經》記載:天皇、紫薇二大帝與北斗七星是因為周御王愛妃在金蓮花溫玉池洗澡時有感孕,之后才降生的。哪吒也是生自蓮包、死后又復生于蓮花的傳說,這些都蘊涵著貴人生貴子的祥瑞之兆。直到今天,人們也仍然把蓮花看成是美好的象征,吉祥的征兆。

二、愛情象征意義上的蓮意象在唐宋時期的繼承

蓮荷的愛情意象特征自先秦時期就一直流傳下來,愛情之花在中國古代詩詞里是永開不敗的。蓮荷意象表達了對美好戀情的贊美、向往和追求,更多的出現(xiàn)在歷代的“采蓮曲”里。漢樂府中的采蓮意象是蓮花愛情象征的延續(xù),而到了魏晉時期,文學作品中還記載著采蓮的流風余韻。由于“蓮”與“憐”同音,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借寫蓮來表達愛情。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薄吧徸印奔础皯z子”,“青”即“情”。這里既是實寫也是虛寫,語意雙關,采用諧音雙關的修辭,表達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深長的思念。采蓮詩聲勢浩大,經久不衰,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到了唐宋時期,采蓮文學具有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從世俗文學的發(fā)展來看,唐宋時期采蓮歌的主題依然以宮廷為主,但也開始漸漸回歸民間。隨著封建政治、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封建士大夫的主流文化也得到蓬勃發(fā)展,道德教育、思想學術、藝術審美、生活情趣等各方面都顯著提升,許多文人雅士大興采蓮之風,使得采蓮文學進一步發(fā)展。而此時的采蓮文學依然沿襲著南朝時期的采蓮詩風格,主要以宮廷成分為主,略顯蒼白、病態(tài),而后王勃、李白等人的出現(xiàn)為采蓮文學注入了新的內容,增添了新的色彩。李白的《采蓮曲》:“若耶溪傍采蓮女,笑摘荷花共人語,日照新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陽,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躇空斷腸?!鄙鷦用枋隽撕影渡系男』锖退械牟缮徟忮讼喾旰碗x別后的惆悵,以蓮花之景來抒發(fā)男女愛慕之情。特別是王勃,他的出現(xiàn)為這個階段的采蓮文學帶來了健康、清新的空氣。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中認為王勃時代,詩歌“從宮廷走向了江山和塞漠?!倍蟮奶拼缮徳婏L格基本上是沿著王勃的路線發(fā)展的。

總之,采蓮詩歌經過唐朝一代的發(fā)展,尤其經過王昌齡、李白等人的創(chuàng)作已經成熟,采蓮也由一個意象上升為母題,采蓮已具備了豐富的象征功能。蓮花從最開始的《詩經》中以蓮起興,并被作為一種間接表現(xiàn)生殖崇拜的圖騰出現(xiàn),而后到漢樂府通過暗示或隱喻的表現(xiàn)手法,進一步將蓮的情愛意象定格;到了南北朝時期,在采蓮詩里,通過運用諧音手法(蓮諧音“憐”、“戀”),蓮的情愛意象得到了突出的表現(xiàn),并進而用來表達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唐宋時期的采蓮詩歌則由于有了文人逸士的加入,采蓮己具有了豐富的內涵、多重的象征功能,表現(xiàn)手法和吟誦技巧也有了進一步提高。

三、蓮花的人格內涵在唐宋的發(fā)展

荷花是中國傳統(tǒng)的“比德”之花,最早在《楚辭》中,荷花的原型象征著士大夫的芳潔之志,這是荷花人格象征意義發(fā)生的原點。此時的荷花尚處于審美活動的初期,荷花所象征的人格并沒有明確、豐富的界定、內涵。隨著審美認識的發(fā)展,荷花的人格象征意義逐漸明朗、豐富。白蓮人格象征意義的形成是唐朝咸通時期以皮日休、陸龜蒙為代表的蘇州詩人以及唐末以齊己為代表的廬山詩人的共同“結晶”。皮日休的“幽鳥見貧留好語,白蓮知臥送清香”、“白鳥白蓮為夢寐,清風清月是吾鄉(xiāng)”、“涼后每謀清月社,晚來專赴白蓮期。”白鳥、白蓮、清風、清月等“清白”意象成為隱居生活的伴侶,相親相近,成為高潔、淡泊之志的對象化載體,具備了人格象征意義。自此,白蓮成了隱士集會的信物、紐帶,具備了載體功能。陸龜蒙的《和襲美木蘭后池三詠·白蓮》:“素花多蒙別艷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覺,月曉風清欲墮時”。雖為和作,但卻后來居上,遠遠超過了皮日休,更加升華了白蓮的內涵。皮日休的詠白蓮作品,拘泥形似、僵硬古板,而陸龜蒙的這首詩已經略見行跡,后出轉精。陸龜蒙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清苦、孤寂情懷是皮日休詩中所缺乏的,白蓮的落落寡合、孤寂落寞,使得許多詩人以此為切入點,來寄托自己的情懷。

到了唐末五代,政治動蕩,戰(zhàn)亂不斷,許多詩人為了躲避戰(zhàn)亂,紛紛避世隱居,廬山就是其中的一個避難之所,而廬山風光也自然而然成為了許多詩人創(chuàng)作的主題。當時的廬山詩人當中,齊己無論是在詩歌選題還是在創(chuàng)作藝術上都首當渠首。自齊己之后,用白蓮來比喻心志成為詩人們慣用的手法。

宋代是蓮花文學意象的升華階段,蓮花文學空前繁榮,較之唐代,無論是詠蓮的規(guī)模還是水平上,詠蓮的深度還是廣度上,對蓮花自然美的展現(xiàn)和神韻美的挖掘上,都顯現(xiàn)了巨大的進步和提高。蓮花的人格象征在這個時期完成了確立,真正獲得了展示它外表和心靈美的舞臺。

在此期間,中國文學蓮花意象中出現(xiàn)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類型:“君子蓮”,它是以儒家文化為遺傳因子,在宋明理學的籬笆里培育出來的一種新蓮,它的標志就是周敦頤的《愛蓮說》。這篇文章是歷代中國古典文學中詠荷最著名的一篇小品文。蓮花成了倫理人格的象征,不容置疑,周敦頤將“蓮花”推上了一個新層次,象征著對高尚情操追求的人,即君子。而后出現(xiàn)的“花中十友”的說法,其中蓮花為“凈友”;“花中十二客”中蓮花為“靜客”,這些認識的產生,也正是由于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脫俗”般的神韻。

四、唐宋時期蓮花佛教寓意的演變

世界三大東教之一的佛教,相傳為公元前六世紀到五世紀古印度的邇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所創(chuàng),廣泛流傳于亞洲的許多國家,西漢末年傳入我國。據(jù)說,釋迦牟尼四月初八于藍毗尼園從摩耶夫人右肋降生,他有著“如蓮花的雙手”和“似出于淤泥的蓮花大眼”,剛出生就會走路,東南西北各走七步,每走一步腳下都會生出一朵美麗的蓮花。這些傳說,顯示出古印度對蓮花的特殊偏愛。

佛教主張解脫的過程是從此岸到達彼岸,從凡夫到圣人,從塵世到凈界,從眾惡到盡善的過程,這一點正和蓮花從淤泥中生出無比鮮美雅潔的花葉相似,這也就是佛教常用蓮花寓于特殊的宗教意味的原因。佛教傳入中國后,印度佛教的教義與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相結合,逐步將佛教世俗化了,蓮花的宗教寓意也為我國所繼承。在佛教中,諸佛、菩薩造像的身底或足下多有蓮花寶座作依托,故稱佛座為“蓮座”、“蓮臺”,以象征超凡脫俗、處于崇高的境地。我國稱寺院又叫“蓮境”,在佛教經典中、佛教寺廟內、佛教繪畫里,都少不了蓮花那超絕、圣潔的形象。蓮花被佛教經典賦予了這樣一種特殊的宗教寓意,披上了一道神圣的光圈。

佛教傳入我國以后,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廣泛傳播,到了唐宋時期,就已經正式走上了獨立發(fā)展的軌道。唐宋時期,詩歌可以說是最為繁榮的階段,在這個詩的國度里,許多文人就把佛禪融入到了詩歌創(chuàng)作中,而蓮花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首選,并且還有一些禪師也經常以蓮花為喻來作詩吟頌。例如李顧“從來不著水,清凈本因心”、皎然“蓮花天晝浮云卷,貝葉宮春好月?!钡鹊???梢哉f,鳥瞰唐代文壇,文人習禪之普遍性前所未有,佛教也因此賦予了蓮花更加豐富形象的內涵及意義。

到了兩宋時期,隨著宋代理學的發(fā)展,許多文人已經把佛教的蓮花與人的品性修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通過佛教從此岸到彼岸的出世修行對士大夫入世的影響,使得蓮花的內涵中植入了人的完美人格特點。雖然仍是討論蓮花的“出淤泥而不染”,但其中卻涉及了“根”、“性”的問題,是對其本體的思考。所以,唐宋時期的蓮花已并不單單是代表佛,代表禪,人們對蓮花的喜愛已經從一種集體無意識的形式美感和情感因素上升到了自覺的哲理高度,這是唐宋時期蓮花意象與佛教關系的最顯著特征。

結語:蓮花在不同的文學發(fā)展階段呈現(xiàn)出不同的意象,這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等一些因素都是分不開的。從最初《詩經》中的以蓮起興,從而奠定了蓮花與美麗女子的關系,進而又發(fā)展到了愛情的象征以及因離別而引發(fā)的傷感等意象。后又與文人、士大夫的修養(yǎng)品格聯(lián)系在一起,成為了君子的象征,代表著美好、高潔、人格的展現(xiàn)等等復雜的內涵。在佛教傳入我國之后,由于蓮花與佛教的特殊關系,使得蓮花文學的發(fā)展更加的繁榮,她不僅繼承了外來文化,更重要的是她有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有著中華本土的獨特韻味,中外文化的完美結合,使得蓮花的文學內涵有了更進一步的發(fā)展,并趨于成熟。

參考文獻

[1] 郭榮梅.蓮花的文學意象淺談[J].新余高專學報,2007(1).

[2] 劉麗丹.淺析古代詩歌中的荷花意象[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

[3] 馬倩,孫霞.蓮荷與中國文化[J].安徽電力職工大學學報,2000(1).

[4] 成其昌.中國古代詩詞中蓮荷意象的評述[J].社科縱橫,2005(2).

[5] 郭榮梅.宋前詩歌中蓮花文學意象研究[J].新余高專學報,2007(1).

[6] 俞香順.“無情有恨何人覺”—白蓮人格象征意義探討[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03(4)

[7] 孫秋海.“高雅 圣潔 美好 清新”—我國古代蓮文化初探[J].邢臺師專學報,1996(1)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