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接骨師的女兒》中的男性人物分析

作者:王宇來源:日期:2014-01-03人氣:1872

摘要: 華裔女作家譚恩美以描寫母女關(guān)系見長,《接骨師的女兒》是她最近一部反映該題材的作品。其中,不同國度中的男性角色命運(yùn)迥異:中國故事中的男人或陰險狡詐或命運(yùn)悲慘;美國故事中的男性都是彬彬有禮、衣著體面、健康熱心的正面角色。本文著眼于探討在《接骨師的女兒》中不同時代及文化背景下男性角色的形象及命運(yùn)產(chǎn)生極大反差的原因。

關(guān)鍵詞:東方主義;他者化;邊緣化;《接骨師的女兒》;譚恩美

 

譚恩美是當(dāng)代備受矚目的美國華裔文壇的新星之一。1989年她的處女作《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 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9個月之久。此后,她又陸續(xù)發(fā)表了《灶神之妻》(The Kitchen God’s Wife,1991)、《百種秘密感官》(The Hundred Secret Senses,1995)、《接骨師的女兒》(The Bonesetter’s Daughter,2001),以及《拯救溺水魚》(Saving Fish From Drowning,2005).

作為最近一部反映母女題材的作品,《接骨師的女兒》被公認(rèn)為自傳性最強(qiáng),“對母女之間痛苦而復(fù)雜的感情和男女間微妙而又尷尬的關(guān)系的洞見甚至超過了《喜福會》”(Edwards 2002)?!督庸菐煹呐畠骸饭舶ㄈ糠郑渲械谝徊糠趾偷谌糠謴呐畠郝督z·楊的角度以第三人稱敘述自己和母親在美國的生活;第二部分由母親劉楊茹靈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和母親寶姨在中國北京郊區(qū)周口店的故事。文學(xué)評論屆多從女性主義角度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關(guān)系,或運(yùn)用跨文化交際理論來解釋其中母女關(guān)系從沖突走向融合所蘊(yùn)含的文化意義,卻忽略了故事中出場不多、隱身為配角的男性角色。

在女兒的部分提及的男性角色有9位,其中與露絲有直接關(guān)系的3位:亞特(現(xiàn)任男友)、保羅·辛(前男友)、蘭斯(露絲幼時情竇初開的鄰居);其余6位都與露絲有偶爾接觸:泰德(露絲為之代筆寫書)、艾德蒙(露絲姨夫)、許大夫(母親茹靈的主治大夫)、馬蒂(男友亞特的父親)、帕特爾(養(yǎng)老院管理者)以及唐先生(母親茹靈自傳的譯者)。9位男性角色都是正面形象。亞特在故事開始時與露絲感情淡漠,雖然同居,但明確表示不想結(jié)婚;露絲搬去跟母親同住后,亞特感受到對露絲的依戀,故事結(jié)尾處正式向露絲求婚,并要一起照顧母親茹靈。前男友保羅借工作調(diào)動甩掉露絲,但在她眼中也是和平分手,對他并無厭惡。鄰居蘭斯是幼年露絲心中的白馬王子,她對性的無知使得蘭斯妻子誤會他與小露絲有染而分居;蘭斯與露絲的談話雖間雜粗俗的玩笑,但并不令讀者反感,蘭斯的形象還是年輕、健壯、性感、幽默的。幾位華裔男性艾德蒙、許大夫和唐先生都是中產(chǎn)階級,工作體面,舉止文雅。唐先生將茹靈的自傳完整的翻譯成英文,并通過文字愛上了茹靈,也為露絲架起了理解母親的橋梁。

母親劉楊茹靈的故事發(fā)生在抗日戰(zhàn)爭前后的中國,共涉及8位男性角色:潘開京(茹靈先夫)、潘老師(茹靈公公)、周口店的接骨大夫(茹靈生母寶姨的父親)、劉滬森(茹靈父)、劉晉森(茹靈大伯、養(yǎng)父)、張福男(茹靈妹高靈丈夫)、棺材鋪張老板(高靈公公)、老魏(劉家車夫)。8位男性均命運(yùn)悲慘:潘開京被日本人打死;接骨大夫在寶姨婚禮當(dāng)天被劫道的打死;劉滬森在婚禮當(dāng)天接親途中被驚馬踢死;劉晉森破產(chǎn);張福男吸食鴉片過量死;車夫老魏病死;潘老師孤獨(dú)終老;張老板為獲得龍骨搞得劉家家破人亡,是一個大腹便便、貪婪陰險的形象。

在吳冰、王立禮主編的《華裔美國作家研究》中,按照故事的內(nèi)容進(jìn)行分類,將華裔美國小說粗略地分為“中國故事”和“華裔美國故事”兩類。“前者的敘事中心在中國,主人公移民到美國后的經(jīng)歷在故事中處于次要地位;后者的主人公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裔,故事內(nèi)容聚焦于華裔在美國社會中的生活,較少涉及中國”(吳冰 王立禮 2009:544)。按照這個標(biāo)準(zhǔn),《接骨師的女兒》是典型的中國故事和華裔美國故事的合體。經(jīng)過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在女兒露絲講述的美國故事中,男性都是彬彬有禮、衣著體面、健康熱心的正面角色,都獲得了令人滿意的結(jié)局。而反觀母親茹靈講述的中國故事,其中的男性或命運(yùn)悲慘、不得善終,或優(yōu)柔寡斷、陰險小人。本文著眼于探討在《接骨師的女兒》中不同時代及背景下男性角色的形象及命運(yùn)產(chǎn)生極大反差的原因。 

一、 東方主義“閹割”華人男子

關(guān)于“東方主義”, 愛德華·賽義德在他著名的《東方主義》一文中有詳盡的闡釋,即,東方主義是西方世界用殖民主義的偏見將東方描寫成他們想象中的東方,把“東方”他者化,描繪成愚昧、落后、野蠻,東方人比西方人低劣,這樣做的目的是證實(shí)西方征服、控制東方的合理性。(Said 1978:212)蒲若茜指出:“在湯婷婷、譚恩美的小說文本中,中國被定格在一段處于‘前工業(yè)社會’的落后時空中,是饑荒和災(zāi)害肆虐、充滿戰(zhàn)爭傷痛的苦難國度。在譚恩美的前四部小說中,美國的時間是處于20世紀(jì)80或90年代的‘現(xiàn)在’,而中國的時間卻是20世紀(jì)初到40年代的‘過去’。這就為其‘他者化’中國的東方主義敘事奠定了基調(diào)”(蒲若茜 2006:157)。

《接骨師的女兒》的中國故事中,對家族男人的第一句描述便是:“可是家里的男人們總是心高氣傲,想賺更多的錢?!?nbsp;大約1920年的時候,我父親,幾個叔父,還有堂兄弟們,都到北京去做生意,在瓷器口一帶開了家店,打那以后,大多數(shù)時間他們都住在店堂后面的房子里。”而女人們“在我們家,制墨是女人的事。我們留在家里,人人都干活,我的嬸子姑媽,堂姐妹們都一樣,就連小娃娃和家里的老太太都有事做。”(譚恩美:133)

    在譚恩美對其母親的中國家庭的講述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兩性的不均衡(Gender Asymmetry)”。但與男權(quán)社會意義上的“不均衡”恰恰相反,這里女性成為了家庭的中堅(jiān)力量— 她們堅(jiān)韌勇敢、樂觀團(tuán)結(jié),更多地承擔(dān)了生活的重?fù)?dān)。這樣的刻劃延續(xù)了美國少數(shù)族裔女作家對女性力量的弘揚(yáng)(如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和艾麗斯·沃克;華裔作家黃玉雪、湯婷婷等人作品中的堅(jiān)強(qiáng)女性形象);同時也強(qiáng)化了美國讀者心目中中國男性軟弱無能的負(fù)面印象。

    陳愛敏先生認(rèn)為:“一些在美國出生長大的華裔作家……,有意識地站在西方立場上,用白人的眼光看自己的父母、前輩,‘審視’中國文化,盡力向西方人呈現(xiàn)東方人丑陋、落后的形象,來迎合西方讀者的獵奇心理?!保悙勖簦?006)在作品的中國故事部分,家里的男人們眼高手低,不肯在家勞動,在北京開的店又被一把火燒光;最后要靠嫁女兒逃避債務(wù)。這種對在生長在中國文化中的華人男子表現(xiàn)出的“無能”、“懦弱”的渲染,正是作者與“東方主義”的一種自愿合作。

    反觀在美國故事中的中國男性:茹靈自傳的譯者唐先生“經(jīng)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國的解放戰(zhàn)爭,文化大革命,還有一次心臟搭橋手術(shù)”(譚恩美:143),看起來“人很瘦削,滿頭白發(fā),臉上有深深的笑紋,面容非常和善?!?譚恩美:150) 高靈第一次在信中描述給自己和姐姐茹靈找的未來丈夫:“兩個都是美國公民,生在美國。大的那個正在攻讀博士學(xué)位,小的那個學(xué)牙醫(yī)。大的很聰明,性格嚴(yán)肅。小的長得帥,很會說笑話。”(譚恩美 2006:236)

    模范少數(shù)族裔是美國東方主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白人原本把亞裔美國人籠統(tǒng)地界定為不可同化的異族,為了做出平等的姿態(tài),成功融入美國社會的外國人被冠之以模范少數(shù)族裔的名稱,而事實(shí)上,這是對東方主義的進(jìn)一步排斥。(E.M. Kim 1975: 140)作者在描述幾位男性的優(yōu)點(diǎn)時,標(biāo)榜了“美國公民”這一身份,特意與中國故事中的男性做了明顯的區(qū)分,更是凸顯了主觀上將人物形象與命運(yùn)與所在的環(huán)境文化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二.歷史原因“他者化”華裔男性

在淘金熱之后,由于美國建造橫貫東西的鐵路急需勞工,又有大量華人入境。19世紀(jì)60年代,建造中央太平洋鐵路的華工人數(shù)曾高達(dá)1.23-1.5萬人之多。然而,鐵路建成后,絕大部分華工被解雇。大量失業(yè)的華人流落到勞工市場上,有的到聯(lián)合太平洋或其他鐵路段上工作,有的成了礦工,更加激化了華人和原來競爭不過他們的白人工人之間的矛盾。華人逐漸被擠出采礦和鐵路這兩個工業(yè)領(lǐng)域之后,只有在競爭不激烈或白人不愿干而要求資本不多的餐飲和洗衣業(yè)中找出路。在中國,洗衣、做飯傳統(tǒng)上屬于婦女們在家里的工作;大批華裔男性找不到工作,不得不從事這些女性的工種:到洗衣房去洗衣服,到飯店去端盤子、洗碗。這些都象征著華人男子氣概的喪失,強(qiáng)化了華裔男性在美國主流社會的刻板化形象——陰柔、無能、低劣。大量白人主流文學(xué)作品中都對華人帶有歧視性的刻畫:狡詐、陰險、兇殘、低劣、娘娘腔味十足的華裔男性形象長久的滯留在美國人的頭腦里。

美國在1882年頒布了《排華法案》,這項(xiàng)歧視性的的法令以及1884年的追加限制幾乎把華人赴美移民的大門徹底關(guān)閉了60多年。直到1943年才由羅斯??偨y(tǒng)簽署《馬格達(dá)森法》,廢除了此項(xiàng)法案。但長達(dá)61年的排華法卻帶來了災(zāi)難性的后果?!八谷A人作為一個群體,融入美國文化的時間被耽誤了?!保ㄍ旭R斯 1992:182)

《接骨師的女兒》中,妹妹高靈先到美國,想盡辦法幫助姐姐茹靈也到美國,“有一種辦法是你申請移民簽證??墒牵o中國難民的簽證名額實(shí)在太少,……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我先成為美國公民,然后給你,作為我姐姐,作擔(dān)保;……還有第三個辦法就是,我嫁給一個美國公民,這樣我就可以很快成為美國公民?!保ㄗT恩美 2006:230)一個月后,高靈再次來信,講到找到兩個美國公民單身漢,一個在讀博士,另一個學(xué)牙醫(yī)。茹靈的反應(yīng)卻是“哪個快就嫁哪個!”(譚恩美 2006:236)

在這兩個急于成為美國公民的姐妹心中,博士,牙醫(yī)的體面身份,都不如能幫她們獲得公民身份的功能重要。而兩位華裔男子已經(jīng)獲得了高學(xué)位和體面的工作,仍然無法在美國公民中找到體面地妻子,只能在初來乍到還沒獲得身份的中國女孩中找到一起生活的另一半。在這里作者故意不提兩位華裔男士的社會作用,高尚的身份和職業(yè)不光難以幫助兩位華裔男子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認(rèn)可,成為美國人的“他者”;在兩位中國姐妹眼里也只是能幫她們獲得身份的“美國公民”。

經(jīng)過這樣一段艱辛曲折的歷史,美國華人就更希望能夠保存本國的文化與習(xí)俗,留住他們的根。但是,多年的海外生活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并改變他們的一些觀念。不僅如此,近幾十年來,許多華人經(jīng)過努力已走出了唐人街,它們?nèi)缤匙右粯由⒙湓诿绹鐣母鱾€角落,逐漸失去了個性,自愿或不自愿地被同化了。

三、美國主流文化“邊緣化”亞洲男人

以趙健秀為代表的的一批編輯《哎呀!》文集的亞裔作家們尖銳的指出:“白人眼中無論是可以接受還是不能接受的,亞洲人原型形象是完全沒有男人氣質(zhì)的。”(Chin: xxx)在許多好萊塢制作的影片中,亞洲女子總是愛上西方男子,卻很少有亞洲男人更夠娶白人女子為妻的。“在非常受主流文化歡迎的亞裔作家創(chuàng)作的文學(xué)文本與電影當(dāng)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diǎn):邊緣化亞洲男人?!保–heung:112)

    在《接骨師的女兒》的美國故事中,唐先生作為母親茹靈中文自傳的譯者,每次出場都是風(fēng)度翩翩,但作者對他的第一次介紹,即提到“當(dāng)年他在國內(nèi)是位著名作家,但在美國,因?yàn)樽髌窙]有英文譯本,他的名字并不為人所知?!保ㄗT恩美:243)愛德華·帕特爾是養(yǎng)老院的管理者,露絲與他初次見面時,便認(rèn)為“此人大概三十出頭,相貌打扮倒像個股票經(jīng)紀(jì)人,真不像是一心惦記著治療便秘關(guān)節(jié)炎的醫(yī)護(hù)人員?!保ㄗT恩美:257)在作者的筆下,即便是在美國站住了腳的兩位亞裔男士,也或是“名字不為人所知”或是“像個股票經(jīng)紀(jì)人”,沒有混入主流社會。

小說中的亞裔角色其實(shí)都是白人至上的美國社會中的他者。移民的第一代還未全面接受了主流文化,仍時時被邊緣人的無歸屬感所困擾:移民的第二代既不被祖先文化也不為主流文化所接受,他們的黑頭發(fā)黃皮膚注定他們無法在美國社會中輕易混入大眾主流。因此,盡管他們生在美國,受美式教育,想做美國人,但卻由于他們的他者身份和昭示與主流迥異的外表而被排斥在邊緣。(E.D.Huntley 1975: 71)

    四、結(jié)束語

    在人類史上,男性和女性大部分時間都處于平起平坐的地位,或在某些時期或文化中,處于“男強(qiáng)女弱”的局面。但在譚恩美的作品中,男性、女性的地位被重新定義了。女性在家庭及社會中,獨(dú)立、自強(qiáng)、追求自我;男性角色則被模糊了社會身份和社會存在,集體被邊緣化甚至被“閹割”;無法融入美國主流社會,成為了美國人眼中的“他者”;身在異鄉(xiāng),也是中國人心中的“他者”。《接骨師的女兒》突破了之前《喜福會》和《百種秘密感官》中主要描寫母女感情的局限,增加了男性人物的數(shù)量和分量。但在這部作品中,男人們?nèi)匀皇チ酥鲗?dǎo)地位,將女性推向歷史發(fā)展舞臺的中心。男性角色的形象甚至命運(yùn)也由其所處的時代、文化來決定。

參考文獻(xiàn)

1. Chan, Jeffery Paul, et al., eds. The Big Aiiieeeee! An Anthology of Asian- American Writers[A]. New York: Penguin Group, 1991. 

2. Cheung, King-kok. “The Woman Warrior Versus The Chinaman Pacific: Must a Chinese American Critic Choose between Feminism and Heroism?” Critical Essays on Maxine Kong Kingston[A]. New York: G. K. Hall & Co., 1992.

3.Chin, Frank, et al., eds. Aiiieeeee! An Anthology of Asian-American Writers[A]. Washington, D.C.: How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4. David Morley Chenkuan-Hsing, Stuard Hall, Critical Dialogues in Cultural Studies[M], London Newyork: Routledge, 1996.

5. E.D. Huntley, Amy Tan: Critical Compaion[M]. Greenwood Press, 1998. 

6. Edwards, Jami. 2002.Review of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EB/OL]. [2009 - 10]. http:∥www.bookreporter.com/reviews/0804114986.asp.

7. E. M. Kim, The Myth of Asian American Success, Asian American Review, 1975: 140-141;

8. Ling, Jinqi. An Interethnic Companion to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A]. Identity Cirisis and Gender Politics: Peappropriating Asian American Masculinity. (ed.) King-kok Cheu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9. Robert Young, Colonial Desire: Hybridity in Theory, Culture and Race[M], London Newyork: Routledge, 1995.

10. Said,Edward. Orientalism[M].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78. 

11 陳愛敏. “東方主義”視野中的美國華裔文學(xué)[J]. 外國文學(xué)研究,2006(6):112-118.

12. 蒲若茜.族裔經(jīng)驗(yàn)與文化想象:華裔美國小說典型母題研究[M]. 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2006.

13. 譚恩美著,張坤譯. 接骨師之女[M].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2006.

14. 托馬斯·索威爾.美國種族簡史[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2.

15.吳冰、王立禮主編. 華裔美國作家研究[A]. 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9.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zé)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