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中的學生自我檢核
在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課程取向下,新課程的教育教學評價改革改變過去過分注重分數(shù)、注重等級、注重量化的做法,強調質性評價,定性與定量結合,實現(xiàn)評價方法的多樣性,除紙筆測試以外,還包括平時的課堂行為記錄、學習日記、作業(yè)等開放性的方法。
為此,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我們嘗試引導學生學會自我檢核。實踐證明,學生的自我評價檢核表是教師了解學生實驗過程,調控實驗操作行為的重要工具。下面僅舉兩例。
實例一: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蛋白質(直接觀察)
(一)還原糖的鑒定
(二)脂肪的鑒定
(三)蛋白質的鑒定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我們編制檢核表時可主要根據(jù)學習水平和學習效果兩個緯度進行。
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水平評價主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外顯行為特征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
是否積極參與——加入試劑振蕩后,我看到的顏色是怎樣的?
是否獨立思考——為什么要水浴加熱,加熱多少時間?我應注意什么?
是否主動探索——新制斐林試劑如何配制?我會配嗎?
是否自由表達——我觀察的結果說明了什么?我最大的收獲或疑問是什么?
是否敢于否定——這和上面實驗斐林試劑的加液方法有什么區(qū)別?我注意到了嗎?
是否興趣濃厚——我還看到了其他現(xiàn)象嗎?
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則主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最終定位于三個學習目標的達成:
知識目標:學會了嗎?——我已經(jīng)在低倍鏡下找到了要觀察的目標嗎?
能力目標:會學了嗎?——我應怎樣蓋上蓋玻片?我會正確地切片操作了嗎?
情感目標:學得有情趣嗎?——我最大的收獲或疑問是什么?
雖然在嘗試的過程中受到了眾多條件的限制,但總的說來,只要我們努力去嘗試,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不同于過去的區(qū)分等級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其實就伴隨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采用檢核表,判斷學生是否已達到了學習目標,是否具備了進入下一節(jié)內(nèi)容學習的條件,由此來修改教學方案和調整教學進度,等等。這些都充分說明,在實驗教學中,學會運用一些評價技術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