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杭州六和塔八棱平面設計手法探究

作者:吳潔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11-09人氣:1780
 一、八棱平面的設計尺度
正八邊形,亦稱八棱。正八邊形平面形式的塔是印度佛塔建筑與中國文化的進一步融合,是經(jīng)過長期建塔經(jīng)驗積累的結(jié)果。
八棱構成上的相關要素是邊、直徑和斜徑。①只要明確了這3個要素的數(shù)值,確定構成八棱的邊、直徑、斜徑之間的比例關系,八棱形建筑就能得以設計與實施。在建筑營造上,八棱形的比例構成直接記載于《營造法式》之上。在《營造法式》補遺“取徑圍”中對八棱模式有這樣的記載:“八棱徑六十,每面二十有五,其斜六十有五;六棱徑八十有七,每面五十,其斜一百。”②也就是說,八棱徑六十,每面二十五,其斜六十五,其直徑為六十,邊為二十五,斜徑為六十五。由此看出八棱邊、直徑、斜徑之間的比例關系為25:60:65,化簡之后為5:12:13。八邊形是宋代最盛行的建筑模式,《營造法式》中所記載的應是當時通用的八棱建筑的取值方式。
宋代是八邊形建筑最興盛的時期,出現(xiàn)了大量的大角殿堂與樓閣,尤其是佛塔形制由唐至宋從方形轉(zhuǎn)為八角,八邊形成為最廣泛使用的一種建筑平面形式。③六和塔塔身是南宋原物,平面為八棱形是這一時期建筑的發(fā)展趨勢。六和塔又是與《營造法式》相近時期八棱平面較典型和重要的實例,其八棱塔身平面設計的比例構成,亦是運用《營造法式》中記載的傳統(tǒng)八棱模式方法取值。
二、六和塔八棱平面設計原因
塔建筑在東漢時由印度隨佛教傳入中國后,由單層圓形平面的印度“窣堵坡”演變成了融合中國文化的中國式多層方形平面塔。之后,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又慢慢演變成了八邊形平面塔。中國式塔由印度單層塔演變成多層塔,使得其在縱向上得以發(fā)展。塔有了一定高度之后會受到大風、地震等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其形狀就成了決定能否堅固長存的重要因素。塔平面由圓形到方形再演變成八邊形,這是隨著經(jīng)驗的積累與技術的嫻熟,其為了減弱風力、抵抗地震危害和堅固自身的結(jié)果。
印度圓形平面塔“窣堵坡”具有很好的防風、抗震性能。但中國式古塔中卻極少看到有圓形平面的塔,多為方形特別是八邊形平面塔。六和塔經(jīng)過多番修葺之后平面仍為八邊形,是有諸多原因的。
首先,“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代人對宇宙的認識。古人認為,天是圓形的,地與天相對應,乃是方形的,天與地之間有著和諧的聯(lián)系,世間萬物則順應其中。在地上的建筑,不應是和天同形,應以一種與天的形狀相對應的形式出現(xiàn)。所以,地面上的建筑一般都以方形存在,六和塔亦是如此。
其次,中國古代建筑在選址和規(guī)劃上極其注重方位的選擇,格外重視風水理論。在中國文化中以正南、正北、正東、正西為四個正方位,城郭、皇宮、園林、寺院、住宅等建筑建設時都要求按一定的方位進行建造規(guī)劃。圓形平面的建筑幾乎無方位可言,六和塔在初建時平面選擇正八邊形也是此理。
最后,塔傳入中國后,受到了中國“陰陽五行說”的影響。陰陽五行說中,偶數(shù)為陰,單數(shù)為陽,中國式塔的邊數(shù)取四邊、六邊、八邊、十邊、十二邊等偶數(shù),層數(shù)取一層、三層、五層、七層、九層等單數(shù)。六和塔取八邊形平面,高十三層,符合我國傳統(tǒng)的“縱為陽,橫為陰,陰陽結(jié)合,陰陽一體”的思想觀念。
三、六和塔八棱平面設計意義
在唐與唐之前中國式塔平面大多是以方形存在。到了唐宋之交,便出現(xiàn)了平面為八邊形的磚塔,至宋代,八邊形的塔已經(jīng)成為高大磚塔的基本形態(tài)。④六和塔是宋代的產(chǎn)物,其八棱塔身是經(jīng)過幾毀幾修保存下來的,它的存在有一定作用與意義。
首先,正八邊形的平面形狀莊嚴肅穆,與六和塔初建時的功能與作用非常匹配。六和塔初建時是以鎮(zhèn)服錢塘江潮為目的的,清代修筑的外檐十三層逐層向上收攏,形成下寬上窄的建筑樣式,給人一種敦實、莊嚴、神圣、敬畏的感覺。
其次,六和塔八棱平面幾乎接近圓形,既有方位感,又可以四面八方全面觀賞,將人們的視野擴大到了360度。八棱平面每一層八面辟窗,使人視野開闊,可眼觀四面八方風景,讓游客登塔遠眺有一覽無余的感覺。
再次,六和塔八棱平面形狀簡單、規(guī)則、勻稱,對減弱風力、抵御地震從而堅固自身十分有利。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和對所受風力大小的不同,正八邊形平面的塔是相對其他形狀的塔抗風力相對較強的平面形狀。
綜上所述,六和塔正八邊形平面是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古代造塔技術和實踐經(jīng)驗為基礎,是古塔建造中比較理想的平面形狀。在古代建筑上,佛塔平面形制的演變,正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體現(xiàn)。杭州六和塔是體現(xiàn)中國古代建筑平面構圖特色的典型之一,其八棱構成模式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