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風景藝術的民族精神
作者:孟憲德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11-05人氣:1203
一、水彩風景藝術的精神回歸
當代水彩風景藝術家把傳統(tǒng)與現代之爭的焦點放在了回歸中華民族藝術精神的道路上,道家評判山水畫的標準逐漸成為品評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理論基礎,藝術家也引進了西方藝術創(chuàng)作的審美特性,使得當代水彩風景藝術創(chuàng)作不斷發(fā)展。水彩風景藝術源于西方,并以其完整獨立的姿態(tài)在西方世界存在了幾百年。我國當代水彩風景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應了解,關于水彩風景的全部信息及系統(tǒng)知識源于兩個主要體系,即西方傳統(tǒng)繪畫體系與西方現代繪畫體系。
上個世紀初,我國較早接觸西方傳統(tǒng)繪畫的老一輩藝術家向國內引入了具有較強模仿意味與寫實精神的水彩畫,這使得本土藝術家接受了完全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觀念。這種觀念以形象的真實性和題材的現實性為特征。對寫實性的關注改變了許多創(chuàng)作者與欣賞者對于自然風景的表現方式與接受方式。然而,這種寫實藝術也體現出了其局限性,對表象的模仿使水彩風景孤立地成為對客觀自然進行普遍認知的單一媒介,而水彩繪畫藝術自身具備的審美價值與客觀自然所蘊含的人本價值被粗暴地掩蓋了。面對這一局限,當下的水彩風景畫創(chuàng)作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有效地解決西方水彩藝術的寫實性與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深刻性之間的矛盾。
自上個世紀起,西方現代藝術大量涌入我國,其中包括現代水彩藝術。同西方傳統(tǒng)藝術相比,現代水彩藝術更多表現為現代理念、材料和藝術語言的更新,明顯地呈現出與傳統(tǒng)具象藝術大相徑庭的抽象形態(tài)和意味,這使得從事水彩藝術創(chuàng)作的畫家感受到了形式語言日趨豐富的態(tài)勢。
二、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挖掘與重塑
儒家和道家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雖各有積極與消極的方面,但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和滲透面之廣是顯而易見的。水彩風景與中國山水畫之間存在著水與色之間的自然聯(lián)系,這正是西方的水彩藝術在東方被接受和認可的真正原因。而儒道思想作為一種明確的文化取向,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水彩藝術的表現方式和藝術風格。
首先,從道家山水精神中所強調的人生體驗來看,將這種體驗表現出來并得到所謂的“悟道”時,就是徹頭徹尾的藝術精神。這也正是筆者強調的從藝術家個人精神感受中獲取水彩藝術精神建構的原因。
其次,是道家精神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一”,即藝術精神的主、客體兩忘的天人合一境界。在今天看來,儒家思想中所謂人心對萬物的情感關切,即“宇宙心靈”也可以用來解釋“一”的概念。這造就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中國水彩風景與西方風景畫的本質區(qū)別。“物我一體”的自然觀使得我國民族藝術將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點放在“物化”上,即主客合一,物我兩相忘的境界。
再次,中華民族所獨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從本質上講,并非為了創(chuàng)造或接受藝術作品而做出的思考,而是人生理想的藝術表達?!蔼毰c天地精神往來”不僅是天人合一觀念的體現,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自由精神的體現。
三、水彩風景作品的價值結構及相關問題
水彩風景藝術價值的判斷、意義的闡釋、理想的確立及其對于人生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都可歸納為價值結構。這種結構至少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形式美價值、抽象美價值和情感美價值。
第一,形式美價值是通過畫面的組織來實現的。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當下城市的人文景觀,在一張水彩風景畫中都作為一種獨立的系統(tǒng)而存在。這種“自成一體”的方式實際上就是創(chuàng)作主體面對客觀現實的解脫。
第二,抽象美價值并不意味著水彩風景藝術就沒有寫實精神。中華民族藝術中并不缺少寫實精神,中國藝術精神從來都遵循從“寫實”到“傳神”,再到“造境”的創(chuàng)作方式。意境的創(chuàng)造是中國藝術區(qū)別于西方藝術的重要標志,而塑造意境的第一步便是對客觀世界的理解與模仿。顧愷之“以形寫神”的思想闡明了“傳神”這一哲學范疇是繪畫的最高審美原則,更為重要的是,在其看來,形的概念才是真正與視覺藝術發(fā)生本質聯(lián)系的重要范疇。總之,中國藝術精神中的寫實精神是傳達神韻與塑造意境的真正出發(fā)點。
第三,情感美價值是水彩風景藝術的意蘊所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所要表現的心境與情感究竟可以怎樣表述,是關乎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鍵性問題。中國繪畫所要表現的既不同于西方藝術以研究世界為目的的崇拜性質的模仿,也不同于現代藝術面對無窮的世界所表現出的苦悶喧囂與惶恐不安,其是一種與自然相融合之后所表現出的深沉與寧靜。
結語
風景畫雖源于西方,卻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有著共通之處。首先,二者最早都是源于對地形、地貌進行描繪的圖經性質的繪畫。其次,人們之所以樂于接受這兩種繪畫,都是因為其具備獨立的審美價值。西方風景藝術注重模仿客觀個體的表象以及其給予人的感受,而中國山水畫則看重山水的靈性,這種靈性便是使人精神飛揚的山水間的共性之美,在畫面上物化為一定的符號,正所謂“臥以游之”就源于其“澄懷味象”。因此,用民族的藝術語言來表達個性精神,重新塑造民族藝術精神無疑是一種必然選擇。
當代水彩風景藝術家把傳統(tǒng)與現代之爭的焦點放在了回歸中華民族藝術精神的道路上,道家評判山水畫的標準逐漸成為品評中國水彩畫藝術的理論基礎,藝術家也引進了西方藝術創(chuàng)作的審美特性,使得當代水彩風景藝術創(chuàng)作不斷發(fā)展。水彩風景藝術源于西方,并以其完整獨立的姿態(tài)在西方世界存在了幾百年。我國當代水彩風景藝術的創(chuàng)作者應了解,關于水彩風景的全部信息及系統(tǒng)知識源于兩個主要體系,即西方傳統(tǒng)繪畫體系與西方現代繪畫體系。
上個世紀初,我國較早接觸西方傳統(tǒng)繪畫的老一輩藝術家向國內引入了具有較強模仿意味與寫實精神的水彩畫,這使得本土藝術家接受了完全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觀念。這種觀念以形象的真實性和題材的現實性為特征。對寫實性的關注改變了許多創(chuàng)作者與欣賞者對于自然風景的表現方式與接受方式。然而,這種寫實藝術也體現出了其局限性,對表象的模仿使水彩風景孤立地成為對客觀自然進行普遍認知的單一媒介,而水彩繪畫藝術自身具備的審美價值與客觀自然所蘊含的人本價值被粗暴地掩蓋了。面對這一局限,當下的水彩風景畫創(chuàng)作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有效地解決西方水彩藝術的寫實性與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深刻性之間的矛盾。
自上個世紀起,西方現代藝術大量涌入我國,其中包括現代水彩藝術。同西方傳統(tǒng)藝術相比,現代水彩藝術更多表現為現代理念、材料和藝術語言的更新,明顯地呈現出與傳統(tǒng)具象藝術大相徑庭的抽象形態(tài)和意味,這使得從事水彩藝術創(chuàng)作的畫家感受到了形式語言日趨豐富的態(tài)勢。
二、傳統(tǒng)藝術精神的挖掘與重塑
儒家和道家思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雖各有積極與消極的方面,但其深入人心的程度和滲透面之廣是顯而易見的。水彩風景與中國山水畫之間存在著水與色之間的自然聯(lián)系,這正是西方的水彩藝術在東方被接受和認可的真正原因。而儒道思想作為一種明確的文化取向,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水彩藝術的表現方式和藝術風格。
首先,從道家山水精神中所強調的人生體驗來看,將這種體驗表現出來并得到所謂的“悟道”時,就是徹頭徹尾的藝術精神。這也正是筆者強調的從藝術家個人精神感受中獲取水彩藝術精神建構的原因。
其次,是道家精神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一”,即藝術精神的主、客體兩忘的天人合一境界。在今天看來,儒家思想中所謂人心對萬物的情感關切,即“宇宙心靈”也可以用來解釋“一”的概念。這造就了中國傳統(tǒng)山水、中國水彩風景與西方風景畫的本質區(qū)別。“物我一體”的自然觀使得我國民族藝術將藝術創(chuàng)作的重點放在“物化”上,即主客合一,物我兩相忘的境界。
再次,中華民族所獨有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從本質上講,并非為了創(chuàng)造或接受藝術作品而做出的思考,而是人生理想的藝術表達?!蔼毰c天地精神往來”不僅是天人合一觀念的體現,也是藝術創(chuàng)作自由精神的體現。
三、水彩風景作品的價值結構及相關問題
水彩風景藝術價值的判斷、意義的闡釋、理想的確立及其對于人生和社會文化的影響都可歸納為價值結構。這種結構至少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形式美價值、抽象美價值和情感美價值。
第一,形式美價值是通過畫面的組織來實現的。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當下城市的人文景觀,在一張水彩風景畫中都作為一種獨立的系統(tǒng)而存在。這種“自成一體”的方式實際上就是創(chuàng)作主體面對客觀現實的解脫。
第二,抽象美價值并不意味著水彩風景藝術就沒有寫實精神。中華民族藝術中并不缺少寫實精神,中國藝術精神從來都遵循從“寫實”到“傳神”,再到“造境”的創(chuàng)作方式。意境的創(chuàng)造是中國藝術區(qū)別于西方藝術的重要標志,而塑造意境的第一步便是對客觀世界的理解與模仿。顧愷之“以形寫神”的思想闡明了“傳神”這一哲學范疇是繪畫的最高審美原則,更為重要的是,在其看來,形的概念才是真正與視覺藝術發(fā)生本質聯(lián)系的重要范疇。總之,中國藝術精神中的寫實精神是傳達神韻與塑造意境的真正出發(fā)點。
第三,情感美價值是水彩風景藝術的意蘊所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所要表現的心境與情感究竟可以怎樣表述,是關乎當下藝術創(chuàng)作的關鍵性問題。中國繪畫所要表現的既不同于西方藝術以研究世界為目的的崇拜性質的模仿,也不同于現代藝術面對無窮的世界所表現出的苦悶喧囂與惶恐不安,其是一種與自然相融合之后所表現出的深沉與寧靜。
結語
風景畫雖源于西方,卻與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有著共通之處。首先,二者最早都是源于對地形、地貌進行描繪的圖經性質的繪畫。其次,人們之所以樂于接受這兩種繪畫,都是因為其具備獨立的審美價值。西方風景藝術注重模仿客觀個體的表象以及其給予人的感受,而中國山水畫則看重山水的靈性,這種靈性便是使人精神飛揚的山水間的共性之美,在畫面上物化為一定的符號,正所謂“臥以游之”就源于其“澄懷味象”。因此,用民族的藝術語言來表達個性精神,重新塑造民族藝術精神無疑是一種必然選擇。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 徐州蘇軾紀念館數字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與產業(yè)鏈研究
- 互聯(lián)網下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
- 復興與困境:“互聯(lián)網+”時代漫畫的發(fā)展現狀與意義生成
- 基于環(huán)境育人的高職院校教學環(huán)境設計提升的路徑探索 ——以設計專業(yè)教學樓空間改造為例
- 理性與詩性的交融:富蘭克林·布斯鋼筆墨繪畫風格的形成與影響
- AIGC技術助力藝術設計類職業(yè)人才“專精特新”培養(yǎng)路徑研究
- 定格動畫在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中的應用——以石頭畫為例
- 由藝造記憶談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
- 基于審美素養(yǎng)提升的美術鑒賞路徑探索
- 民間非遺工藝美術的現代化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