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
作者:曾菲菲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10-21人氣:1153
一、問題與現(xiàn)狀
(一)注重于古典舞“形”的模仿
中國古典舞基訓課是培養(yǎng)具備中國舞蹈審美規(guī)范的基礎訓練課,必須從中國古典舞特性需求和最終目標出發(fā),訓練方式遵循古典舞自身的運動規(guī)律,尋找和提煉直接有效的訓練手段,才能提高和加強訓練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最終達到古典舞的審美追求。然而在古典舞教學中,通常學生對所學動作的展示是在看似外在形態(tài)下完成的,對古典舞中的“形、神、勁、律”的特點領悟仍只停留在最表層的領域。如此周而復始的教學,始終無法引導學生抓住中國古典舞的內在精髓,達不到本科高素質舞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二)缺少古典舞精神層面的“神”的傳遞
這個現(xiàn)狀是與以上第一個問題相伴而生的必然結果。傳統(tǒng)的舞蹈課堂中,“教”與“學”的第一步驟就是學生對教師的動作的復制過程,完成組合學習后第二個步驟就是對音樂伴奏配合的掌握?;A能力訓練組合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可取的,它的作用主要是針對能力技術和舞蹈造型感的提升,是舞蹈外在形態(tài)的理性教學。但是對學生的感性引導則作用不大,在這樣長期的教學模式下,會使學生盲目并且麻木地訓練,阻礙了學生對自我情緒的內心傳遞,久而久之就忽略了學生對這門藝術真實意義的情感釋放。
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的重要性
(一)舞蹈學學科的教學目標
中國古典舞教學的宗旨是培養(yǎng)“高、精、尖”優(yōu)秀的舞蹈專門人才,促進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改革,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舞學有所用的精髓,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業(yè)務水準。中國古典舞基訓的學習作為舞蹈訓練的根基,其目的是為身體素質開發(fā)訓練最終有效運用于實踐作鋪墊,因此在課堂中加入表演性組合的訓練,通過表演性組合的訓練,努力在合理貫穿古典舞身韻元素的同時,使其真正成為用內心傳導肢體的運動藝術,對于專業(yè)型人才能夠更好地呈現(xiàn)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與教師個人能力培養(yǎng)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課堂上教師教授、學生學習是最常見的教學形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后,綜合表演性組合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邏輯的路線上合理引導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目的,充分開發(fā)學生對基本功課堂的激情和興趣。授課過程將理性分析與感性灌輸相結合,遵循從“單一動作”到“短句”再到“綜合表演性組合”的教學過程,不斷鼓勵學生攝取不同門類知識,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養(yǎng),提高審美感受和鑒賞能力。達到對學習者內外兼修的培養(yǎng),既保證了中國古典舞所需的能力支撐,又包含了中國古典舞的文化內涵。
(三)社會需求和教學實踐的導向
近年來,廣西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學生曾參加中央電視臺春晚、廣西電視臺春晚、廣西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等大型活動,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學院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課堂教學與改革中,將古典舞“風格化舞蹈”和“功能性訓練”有機結合滲入本科教學當中,依托“規(guī)范于課堂、升華于舞臺”的思路進行改革,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大意義。
三、改革內容
(一)實施方案
將本科古典舞教學的慣例教學模式提煉發(fā)展。在以往課程大綱訓練的基礎上突出對“演”的要求,包括外部形象的特征與內在心理情緒的誘導,使合理的配合訓練方式最終盡可能達到情緒控制肢體的效果。緊緊圍繞古典舞“形、神、勁、律”的精髓要求,整體而系統(tǒng)地結合到訓練當中,并遵循和強調古典舞審美的規(guī)范。加強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組合表現(xiàn)的性格與情緒的掌握與融入,強調綜合表演性組合的重要性。
(二)實施計劃
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首先對本科三年級男班和女班進行中國古典舞基訓的課堂改革實驗教學,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和課外練習相結合,通過對劇目的學習和分析,啟發(fā)學生理解優(yōu)秀劇目中與課堂表演性組合具有的共通規(guī)律,以成熟的劇目組合來引導學生走向更深層次的專業(yè)學習。筆者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的同時,不間斷地進行實踐檢驗,及時組織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演出,安排學生在實踐演出中運用課堂知識的練習,并以科學合理的調查方法(如問卷、座談等)與學生交流,反饋學生對教學改革的接受程度。并在學期末對學生課堂中學習的優(yōu)秀舞蹈組合在考試課中進行錄像保留,對學生參與的藝術實踐活動進行文字梳理和記錄。
結語
筆者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課堂與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抓住綜合表演性組合的特色教學,強化中國古典舞風格特征,確保學生能將專業(yè)技術能力與舞臺實際應用相結合,在與舞臺表演結合的同時又能夠保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繼而對中國古典舞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
(一)注重于古典舞“形”的模仿
中國古典舞基訓課是培養(yǎng)具備中國舞蹈審美規(guī)范的基礎訓練課,必須從中國古典舞特性需求和最終目標出發(fā),訓練方式遵循古典舞自身的運動規(guī)律,尋找和提煉直接有效的訓練手段,才能提高和加強訓練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最終達到古典舞的審美追求。然而在古典舞教學中,通常學生對所學動作的展示是在看似外在形態(tài)下完成的,對古典舞中的“形、神、勁、律”的特點領悟仍只停留在最表層的領域。如此周而復始的教學,始終無法引導學生抓住中國古典舞的內在精髓,達不到本科高素質舞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二)缺少古典舞精神層面的“神”的傳遞
這個現(xiàn)狀是與以上第一個問題相伴而生的必然結果。傳統(tǒng)的舞蹈課堂中,“教”與“學”的第一步驟就是學生對教師的動作的復制過程,完成組合學習后第二個步驟就是對音樂伴奏配合的掌握?;A能力訓練組合采取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可取的,它的作用主要是針對能力技術和舞蹈造型感的提升,是舞蹈外在形態(tài)的理性教學。但是對學生的感性引導則作用不大,在這樣長期的教學模式下,會使學生盲目并且麻木地訓練,阻礙了學生對自我情緒的內心傳遞,久而久之就忽略了學生對這門藝術真實意義的情感釋放。
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的重要性
(一)舞蹈學學科的教學目標
中國古典舞教學的宗旨是培養(yǎng)“高、精、尖”優(yōu)秀的舞蹈專門人才,促進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改革,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舞學有所用的精髓,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業(yè)務水準。中國古典舞基訓的學習作為舞蹈訓練的根基,其目的是為身體素質開發(fā)訓練最終有效運用于實踐作鋪墊,因此在課堂中加入表演性組合的訓練,通過表演性組合的訓練,努力在合理貫穿古典舞身韻元素的同時,使其真正成為用內心傳導肢體的運動藝術,對于專業(yè)型人才能夠更好地呈現(xiàn)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生與教師個人能力培養(yǎng)
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課堂上教師教授、學生學習是最常見的教學形式,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后,綜合表演性組合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邏輯的路線上合理引導學生能夠達到教學目的,充分開發(fā)學生對基本功課堂的激情和興趣。授課過程將理性分析與感性灌輸相結合,遵循從“單一動作”到“短句”再到“綜合表演性組合”的教學過程,不斷鼓勵學生攝取不同門類知識,以傳統(tǒng)文化為基養(yǎng),提高審美感受和鑒賞能力。達到對學習者內外兼修的培養(yǎng),既保證了中國古典舞所需的能力支撐,又包含了中國古典舞的文化內涵。
(三)社會需求和教學實踐的導向
近年來,廣西藝術學院舞蹈學院學生曾參加中央電視臺春晚、廣西電視臺春晚、廣西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jié)等大型活動,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學院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課堂教學與改革中,將古典舞“風格化舞蹈”和“功能性訓練”有機結合滲入本科教學當中,依托“規(guī)范于課堂、升華于舞臺”的思路進行改革,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重大意義。
三、改革內容
(一)實施方案
將本科古典舞教學的慣例教學模式提煉發(fā)展。在以往課程大綱訓練的基礎上突出對“演”的要求,包括外部形象的特征與內在心理情緒的誘導,使合理的配合訓練方式最終盡可能達到情緒控制肢體的效果。緊緊圍繞古典舞“形、神、勁、律”的精髓要求,整體而系統(tǒng)地結合到訓練當中,并遵循和強調古典舞審美的規(guī)范。加強中國古典舞基本功組合表現(xiàn)的性格與情緒的掌握與融入,強調綜合表演性組合的重要性。
(二)實施計劃
以筆者所在學院為例,首先對本科三年級男班和女班進行中國古典舞基訓的課堂改革實驗教學,進行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和課外練習相結合,通過對劇目的學習和分析,啟發(fā)學生理解優(yōu)秀劇目中與課堂表演性組合具有的共通規(guī)律,以成熟的劇目組合來引導學生走向更深層次的專業(yè)學習。筆者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驗的同時,不間斷地進行實踐檢驗,及時組織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演出,安排學生在實踐演出中運用課堂知識的練習,并以科學合理的調查方法(如問卷、座談等)與學生交流,反饋學生對教學改革的接受程度。并在學期末對學生課堂中學習的優(yōu)秀舞蹈組合在考試課中進行錄像保留,對學生參與的藝術實踐活動進行文字梳理和記錄。
結語
筆者在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課堂與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抓住綜合表演性組合的特色教學,強化中國古典舞風格特征,確保學生能將專業(yè)技術能力與舞臺實際應用相結合,在與舞臺表演結合的同時又能夠保持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點,繼而對中國古典舞進行傳承與創(chuàng)新。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 徐州蘇軾紀念館數(shù)字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與產業(yè)鏈研究
- 互聯(lián)網(wǎng)下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
- 復興與困境:“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漫畫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意義生成
- 基于環(huán)境育人的高職院校教學環(huán)境設計提升的路徑探索 ——以設計專業(yè)教學樓空間改造為例
- 理性與詩性的交融:富蘭克林·布斯鋼筆墨繪畫風格的形成與影響
- AIGC技術助力藝術設計類職業(yè)人才“專精特新”培養(yǎng)路徑研究
- 定格動畫在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中的應用——以石頭畫為例
- 由藝造記憶談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
- 基于審美素養(yǎng)提升的美術鑒賞路徑探索
- 民間非遺工藝美術的現(xiàn)代化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