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淺談中國人物畫筆墨與造型的關系——陜西教育
作者:白瑜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06-15人氣:951
作為中國畫的視覺藝術語言,筆墨是傳統(tǒng)水墨畫的主要語言與技巧方式,是由傳統(tǒng)水墨畫工具材料性能所規(guī)定,筆墨不僅是中國寫意畫的造型工具,它本身還具有相對獨立的審美價值①。而作為造型是指使用一定的物質材料,通過塑造可視的靜態(tài)形象來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藝術家情感的藝術形式。其主要審美特征是直觀具象性、瞬間永恒性、空間表現(xiàn)的差異性及凝聚的形式美。
中國最早發(fā)展起來的人物畫是以線描的形式存在的,早在南北朝,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過線條與色彩塑造形象。謝赫在六法論中也提到“骨法用筆”,這里所說的“骨法用筆”就是線條的表現(xiàn)方式,并把“骨法用筆”排在“應物象形”之前。這就說明他對中國畫在用筆方面的重要性給予了肯定,而在筆墨方面的表達提及很少。直到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作了有意義的討論,他總結了陸探微作一筆畫借鑒王子敬的一筆書,張僧繇用筆參照衛(wèi)夫人筆陣圖,吳道子曾“授筆法于張旭”因而得出結論: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②。五代兩宋時“筆墨”精神大大拓展,荊潔在用筆、用墨方面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由山水發(fā)展到人物畫領域,石恪的《二祖調心圖》中,以變形、夸張簡化人物形象,以適應水墨特質的充分自由性,以強勁飛動和豪不經(jīng)意的草草逸筆開了寫意人物畫的先河。中國的水墨人物畫正是從石恪的《二祖調心圖》開始,人物畫的形象就一直追求“似與不似之間”、“離形得似”這一造型原則。為了適宜于筆墨棲息,并充分發(fā)揮它的表現(xiàn)力,造型一味地退讓、遷就。清代水墨寫意人物畫有所發(fā)展,把傳統(tǒng)寫意人物畫推向一個高峰的是任伯年,他的《酸寒尉像》巧妙地把花卉畫的沒骨法融會于人物畫中,色中用筆,淡濃得意,一氣呵成。造型與筆墨在他的畫中得到了很好的平衡。20世紀以來,新文化運動時期一批中國畫家向西方學習造型觀念,出現(xiàn)了徐悲鴻學派,他們重理性輕感覺的素描方法成為培養(yǎng)水墨畫家的主要途徑,畫家寫實造型能力空前加強的同時,筆墨能力迅速減弱。
從水墨人物畫的發(fā)展及歷代大量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水墨人物畫中最基本的矛盾關系應該是筆墨與造型之間的關系,筆墨是人為假定性的繪畫語言,而造型是從客觀中經(jīng)畫家理性的觀察而來的,二者本不是原配,所以,筆墨與造型之爭最為激烈的“從象物必在于形似”到“作畫第一論筆墨”這種斗爭幾乎持續(xù)了上千年。目前,水墨人物畫所使用的筆墨語言基本上是由傳統(tǒng)山水、花鳥、語言借用和轉換而來的,這種借用語言不是水墨人物畫自己真正的語言,所以有時往往辭不達意,而水墨人物畫的造型一般運用西方的寫實、形似的造型方法,所以說,現(xiàn)代水墨寫意人物畫,它的技術方法來自雙方。西方的造型方法與中國山水、花鳥繪畫的筆墨語言方式以及其連帶的似與不似的造型標準,這些不同的技術,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論標準與審美規(guī)范。筆墨的趣味、筆墨的情感、情緒是中國畫品位的評價標準,筆墨的價值追求多是求用筆無拘無束,逸筆草草,即興揮灑,以求水墨淋漓。中國畫的筆墨乃是一種抽象的表現(xiàn),其中包含著作者的情感與意境,而造型是通過一些有規(guī)律的造型方法來制造形狀,含有模仿復制的因素在內,是對客觀物象的真實描繪,形神兼?zhèn)涫撬脑u價準則。從各自獨有的審美來說,筆墨以主觀因素為主,造型是以客觀因素為主,兩者是矛盾的,也是相互抵觸的。
在人物畫中,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畫,筆墨意趣就少了,注重了筆墨的追求,形象的具體性就少了,這種矛盾是天然的。但是這二者是可以統(tǒng)一可以協(xié)調的,在我們的繪畫創(chuàng)作當中,不管是以造型為主還是以傳統(tǒng)筆墨為主都可以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二者不存在高低,對錯之分,只是存在畫家的個人愛好,有些畫家在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側重于寫實,關注生活,關注人生,那么,他的作品內涵就應取向深刻的社會內容,在人物的塑造當中也應注重于形象的具體性、深刻性。蔣兆和的《流民圖》就是以西方素描的造型語言為主,《流民圖》里沒有炫眼的豐富筆墨,但是畫面上每一個人物形象無疑感染了每一位觀眾。與此同時,有些畫家追求逸情雅性的,那么他就要注重于筆墨的藝術價值,那么在形象的塑造當中意到即可,如,周思聰?shù)摹兜V工圖》,郭全忠的《西部漢子》,他們以結構性的筆墨而非素描性的筆墨塑造形象,即從相對自由隨意而內含生命力的筆墨組合,而非服從于素描法則的筆墨描寫捕捉對象。另外一種就是,既注重客觀形象的準確,又注重筆墨的趣味性,以筆墨語言塑造形象,同時,又能使筆墨自身的審美價值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揮,要達到筆墨與人物造型的完美統(tǒng)一,是有一定難度,正因為有難度才更能體現(xiàn)出其藝術上的價值。
注 釋:
①郎紹君.筆墨論稿,水墨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
②歷代名畫記(卷一)[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論現(xiàn)代中國美術[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藝術教育學院 陜西西安
中國最早發(fā)展起來的人物畫是以線描的形式存在的,早在南北朝,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過線條與色彩塑造形象。謝赫在六法論中也提到“骨法用筆”,這里所說的“骨法用筆”就是線條的表現(xiàn)方式,并把“骨法用筆”排在“應物象形”之前。這就說明他對中國畫在用筆方面的重要性給予了肯定,而在筆墨方面的表達提及很少。直到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作了有意義的討論,他總結了陸探微作一筆畫借鑒王子敬的一筆書,張僧繇用筆參照衛(wèi)夫人筆陣圖,吳道子曾“授筆法于張旭”因而得出結論: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于立意而歸于用筆”②。五代兩宋時“筆墨”精神大大拓展,荊潔在用筆、用墨方面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在創(chuàng)作實踐中由山水發(fā)展到人物畫領域,石恪的《二祖調心圖》中,以變形、夸張簡化人物形象,以適應水墨特質的充分自由性,以強勁飛動和豪不經(jīng)意的草草逸筆開了寫意人物畫的先河。中國的水墨人物畫正是從石恪的《二祖調心圖》開始,人物畫的形象就一直追求“似與不似之間”、“離形得似”這一造型原則。為了適宜于筆墨棲息,并充分發(fā)揮它的表現(xiàn)力,造型一味地退讓、遷就。清代水墨寫意人物畫有所發(fā)展,把傳統(tǒng)寫意人物畫推向一個高峰的是任伯年,他的《酸寒尉像》巧妙地把花卉畫的沒骨法融會于人物畫中,色中用筆,淡濃得意,一氣呵成。造型與筆墨在他的畫中得到了很好的平衡。20世紀以來,新文化運動時期一批中國畫家向西方學習造型觀念,出現(xiàn)了徐悲鴻學派,他們重理性輕感覺的素描方法成為培養(yǎng)水墨畫家的主要途徑,畫家寫實造型能力空前加強的同時,筆墨能力迅速減弱。
從水墨人物畫的發(fā)展及歷代大量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水墨人物畫中最基本的矛盾關系應該是筆墨與造型之間的關系,筆墨是人為假定性的繪畫語言,而造型是從客觀中經(jīng)畫家理性的觀察而來的,二者本不是原配,所以,筆墨與造型之爭最為激烈的“從象物必在于形似”到“作畫第一論筆墨”這種斗爭幾乎持續(xù)了上千年。目前,水墨人物畫所使用的筆墨語言基本上是由傳統(tǒng)山水、花鳥、語言借用和轉換而來的,這種借用語言不是水墨人物畫自己真正的語言,所以有時往往辭不達意,而水墨人物畫的造型一般運用西方的寫實、形似的造型方法,所以說,現(xiàn)代水墨寫意人物畫,它的技術方法來自雙方。西方的造型方法與中國山水、花鳥繪畫的筆墨語言方式以及其連帶的似與不似的造型標準,這些不同的技術,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論標準與審美規(guī)范。筆墨的趣味、筆墨的情感、情緒是中國畫品位的評價標準,筆墨的價值追求多是求用筆無拘無束,逸筆草草,即興揮灑,以求水墨淋漓。中國畫的筆墨乃是一種抽象的表現(xiàn),其中包含著作者的情感與意境,而造型是通過一些有規(guī)律的造型方法來制造形狀,含有模仿復制的因素在內,是對客觀物象的真實描繪,形神兼?zhèn)涫撬脑u價準則。從各自獨有的審美來說,筆墨以主觀因素為主,造型是以客觀因素為主,兩者是矛盾的,也是相互抵觸的。
在人物畫中,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畫,筆墨意趣就少了,注重了筆墨的追求,形象的具體性就少了,這種矛盾是天然的。但是這二者是可以統(tǒng)一可以協(xié)調的,在我們的繪畫創(chuàng)作當中,不管是以造型為主還是以傳統(tǒng)筆墨為主都可以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作品,二者不存在高低,對錯之分,只是存在畫家的個人愛好,有些畫家在人物畫創(chuàng)作中側重于寫實,關注生活,關注人生,那么,他的作品內涵就應取向深刻的社會內容,在人物的塑造當中也應注重于形象的具體性、深刻性。蔣兆和的《流民圖》就是以西方素描的造型語言為主,《流民圖》里沒有炫眼的豐富筆墨,但是畫面上每一個人物形象無疑感染了每一位觀眾。與此同時,有些畫家追求逸情雅性的,那么他就要注重于筆墨的藝術價值,那么在形象的塑造當中意到即可,如,周思聰?shù)摹兜V工圖》,郭全忠的《西部漢子》,他們以結構性的筆墨而非素描性的筆墨塑造形象,即從相對自由隨意而內含生命力的筆墨組合,而非服從于素描法則的筆墨描寫捕捉對象。另外一種就是,既注重客觀形象的準確,又注重筆墨的趣味性,以筆墨語言塑造形象,同時,又能使筆墨自身的審美價值得到進一步的發(fā)揮,要達到筆墨與人物造型的完美統(tǒng)一,是有一定難度,正因為有難度才更能體現(xiàn)出其藝術上的價值。
注 釋:
①郎紹君.筆墨論稿,水墨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7.
②歷代名畫記(卷一)[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參考文獻:
[1]陳傳席.中國繪畫美學史[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論現(xiàn)代中國美術[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
作者單位:陜西廣播電視大學藝術教育學院 陜西西安
欄目分類
熱門排行
推薦信息
- 徐州蘇軾紀念館數(shù)字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與產(chǎn)業(yè)鏈研究
- 互聯(lián)網(wǎng)下地域文化特色融入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
- 復興與困境:“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漫畫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意義生成
- 基于環(huán)境育人的高職院校教學環(huán)境設計提升的路徑探索 ——以設計專業(yè)教學樓空間改造為例
- 理性與詩性的交融:富蘭克林·布斯鋼筆墨繪畫風格的形成與影響
- AIGC技術助力藝術設計類職業(yè)人才“專精特新”培養(yǎng)路徑研究
- 定格動畫在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yè)美術課程中的應用——以石頭畫為例
- 由藝造記憶談中國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與欣賞
- 基于審美素養(yǎng)提升的美術鑒賞路徑探索
- 民間非遺工藝美術的現(xiàn)代化傳承創(chuàng)新研究
期刊知識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