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莎士比亞看文學的偉大-文學論文
一、喜劇之迷人
魯迅說過:“悲劇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是將無價值的東西撕破給人看。”莎士比亞的喜劇正是如此。他每每廣搜笑料,左右騰挪,不是“添油加醋”,就是“節(jié)外生枝”。其四大喜劇或歌頌新人新風,或嘲諷舊理舊事,在一個個“撕破”的過程中,一展他的喜劇才華。
比如我們熟悉的《威尼斯商人》,全劇以年輕人的愛情為線索,歌頌友誼,針砭狡詐無情。安東尼奧為幫助朋友巴薩尼奧獲得愛情不惜向高利貸者夏洛克借錢,但因貨船觸礁無法如期還債,導致夏洛克堅持要按借約從安東尼奧身上割下一磅肉。這里一個為朋友可以不顧一切,一個為尋仇竟要割肉報復。情感的天平毫不費力地分出了美丑,其結果當然也就是粉碎陰謀,善有善報。而“割肉”的舉動,不僅帶出了高利貸者的冷酷,更有受眾會心的一笑,其喜劇效果,頓然而生。
《仲夏夜之夢》把幻想與現(xiàn)實結合,仙界與人間勾連,歌頌真愛,贊美真情。既有“亂點鴛鴦譜”的故事,又有“風馬牛不相及”的穿插。其中起碼讓我們重新品嘗了一回諸如“愛是不能制造的”“強扭的瓜不甜”“愛還有煩惱”,以及“有情人終成眷屬”等。
所以文學首先就是“文”學,它需要渲染,需要鋪墊,需要“旁敲側擊”,需要撒開手地讓它“自由”,讓它“纏綿”,讓它“嬉鬧”,甚至讓它“狂歡”,只有這樣人們才會喜歡它,接受它。而莎翁的喜劇正是如此。作者充分調(diào)動或者說利用了諸如誤會、巧合、相似、改扮、錯位、圈套、玩笑等一系列讓人忍俊不禁的喜劇手法,人為地制造出了一個個“無事生非”、陰差陽錯的戲劇情節(jié),使整個故事離奇曲折而又變幻莫測,收到了既滑稽可笑又意趣橫生的效果。所以我想說,正是由于這么多的喜劇因素,或者說是經(jīng)過這么多的“修飾”,莎翁的喜劇才顯得如此迷人。
二、悲劇之諧謔
莎士比亞的悲劇一向被看做是莎翁最有分量的作品,所以與喜劇比起來也就更加被人關注和欣賞。而悲劇是什么?是崇高,是悲壯,是視死如歸,是氣壯山河!所以在表述上一般說到悲劇,那只有莊嚴,只有“肅然起敬”。而且好像除此之外,不會再有什么別的表述,否則,“悲”從何來?
但莎士比亞的悲劇卻并非如此,他往往莊中有諧,悲中帶喜。他總是把諧謔元素貫穿在他的悲劇當中,即使是天大的悲哀,也不讓它一悲到底。因為他知道,喜劇元素可以升華悲劇,笑過之后,才知道當初為什么會哭。正是出于這種對悲劇的深刻理解和運作,莎士比亞的悲劇是人類成就的巔峰,他帶給人們的是比一般沉痛更豐富的“悲喜交加”的感受。而他那一部部不朽之作,現(xiàn)在看來也就不屬于那種只配陳列在博物館的古董,而是歷經(jīng)歲月沖刷卻生命力愈加旺盛并常看常新的經(jīng)典。
比如《麥克白》,是莎翁悲劇中被譽為最“極端”而又最“恐怖”的一部名劇。它通過一個屢建奇功的英雄如何轉(zhuǎn)化為弒君篡位的暴君的蛻變過程,鞭笞和拷問了人類的欲望。全劇彌漫著陰郁可怕的氣氛,述說著野心、誘惑(迷信)以及殘忍一步步導演出的罪惡。作者不時通過劇中的罪人讓我們深思和反省,其批判的深度也就油然而生。
但就是一個如此“嚴肅”的“正”劇,從始至終作者卻以戲謔的口吻道出,純?nèi)惶隽恕耙槐菊?jīng)”的敘述模式。劇的一開始,三個女巫的出現(xiàn),她們沒有妖魔鬼怪通常給人的“恐怖”,反倒“唱著歌”而給人一種“有趣”“討人歡”的感覺。而當劇情發(fā)展到麥克白已經(jīng)篡位,并要進一步殺掉心頭之患班柯的時候,作者又寫了一段對話,其文學的幽默更是達到彌漫四溢的程度!(可參見第三幕第一場中間的一段)
原本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但賓主雙方卻“滔滔不絕”,盡顯“斗嘴”之能事,仿佛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吹降摹稗q論賽”似的。然而它不僅化解了“殺人”的“恐怖”,而且巧妙地觸及了“刺客”的良知、“野心家”的狡詐,讓受眾在笑聲中“接受”,進而思索,遠勝通常的“正面表達”。
莎翁的悲劇,是讓我們不帶任何精神負擔欣賞的悲劇,是比一味沉重更令我們喜愛的藝術。他帶給我們的感受更豐富,也更精彩!而這統(tǒng)統(tǒng)源自他的詼諧或者幽默。正因如此,英國當代著名導演保羅·斯特賓甚至這樣指出:“莎士比亞創(chuàng)作后期徹底摒棄了悲劇,認為悲喜劇乃人類生存狀況最完美的鏡像?!?/p>
三、歷史劇
我們知道,莎士比亞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英倫三島的史實為題材的歷史劇,構成他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部分。所以對作家這個領域的表現(xiàn),我們當然應該給予關注。
顯然,在“歷史問題”上絕對應該保持嚴肅,但保持嚴肅是否就一定要“正經(jīng)”到底、“不茍言笑”呢?這方面莎翁又給我們做了很好的示范。
寫于1597年的《亨利四世》,是莎士比亞歷史劇的代表作,它以歷史為依據(jù),圍繞“叛亂”,用文學的語言描寫了亨利四世時期一個英明君主(即亨利五世)讓人感動的成長過程。全劇分上下兩篇。上篇主要寫青年亨利游手好閑,終日吃喝玩樂。他結交了一個朋友叫福斯塔夫,兩人臭味相投。由于他整日與這樣的人為伍,使得老國王頗為擔憂。下篇主要寫他聽從父王教誨,親臨前線,領兵殺敵。當父王亨利四世病逝后,他繼承了王位,成為亨利五世。他謹遵父王遺囑,勵精圖治,痛改前非,終于成為一代明君。
總的看,全劇不論上篇或下篇,都是圍繞“叛亂”寫的,因而“平叛治亂”也就無疑是劇本的“主情節(jié)”。哈利親王(即青年亨利)和福斯塔夫等人的喜劇性故事是在“平亂”事件中滋生出的,所以是“次情節(jié)”。因此若從反映的“主題性”方面衡量,作品“主次分明”,以國家大事為重,所以完全符合歷史劇的定位(厚重)。但是,若從篇幅的比重來看,卻正好相反,即“次情節(jié)”超過了“主情節(jié)”。而這樣的結構,正是莎翁歷史劇的特色。正是由于這樣的表現(xiàn),莎翁把歷史劇的創(chuàng)作提升到了一個新階段。他讓“歷史”變得不再那么“乏味”,古人又“活”了過來。其中福斯塔夫的“吹?!焙凸H王對其的“捉弄”等情節(jié),讓人看著就樂!通過這出劇,我們看到了什么才是文學家筆下的歷史,它不缺厚重的內(nèi)涵,有著鮮活的人物,莊嚴中有詼諧,戲謔中含神圣,因而讓人喜歡看,愿意看。
最后我還想說到一點,就是我們知道,莎翁是個全方位的戲劇大師,他不僅是個編劇,而且還能“自編自演”,據(jù)傳莎士比亞曾親自出演亨利四世國王,劇團內(nèi)的一個著名丑角則演福斯塔夫爵士,因此該劇在當時即引起了人們極大的興趣。由此可見,文學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讓人喜歡。
文章來源于《名作欣賞》雜志2012年下旬刊第10期
欄目分類
- 壯族非遺文化融入高職美術教育的路徑探索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廣西民族文化的“出圈”傳播
- 鄂南文化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應用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與意義衍生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與意義衍生
- 文化自信自強視域下推進縣域文化建設研究
- 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 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浙學與當代浙江精神發(fā)展路徑探索
- 從“三蘇”文化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表現(xiàn)形式
- 從湘西苗繡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難題 ——— 一種社科法學的視角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