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立足當代 源于創(chuàng)作 探究學理-音樂論文

作者:伍維曦來源:《人民音樂》日期:2012-08-29人氣:794
  金湘教授、賈國平教授和葉國輝教授分別從自身創(chuàng)作出發(fā),闡述了其獨有的和聲風格與創(chuàng)作思維。金湘教授對于內心音響的重視和“五度復合音程體系”的理論給與會者極大的思考,其富于藝術激情與人文關懷的理想主義創(chuàng)作觀念也引起了極大的共鳴與感動;賈國平教授則通過對自己的作品《梅》和《翔舞于無極之野》的講解,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音樂習慣思維與序列主義等西方現代技法相結合帶給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與廣泛空間。葉國輝教授的講座《感知和聲》提出了一個新的“命題”,跨越了繁復的技術屏障,將作品中深邃的音響存在形式與人的感性直覺相對,體現了對音樂本體、作曲技術與主觀認知的深入思索。

  通過專家委員會公開投票選出的6篇獲獎論文則代表了我國當今中青年音樂理論工作者在和聲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與學術傾向。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童穎的論文《融古今于一爐——中國版〈大地之歌〉的音高結構研究》以對葉小綱作品《大地之歌》音高素材及其特征的精彩分析獲得了一等獎;華南師大音樂學院教師魏揚博士的論文《金湘創(chuàng)作中的“純五度復合和聲體系”探究》和福建師范大學李向京教授的論文《簡練形態(tài)下的復雜理念——從瞿小松作品和聲形態(tài)看其創(chuàng)作思維與美學觀》分別對這兩位當代卓有成就的作曲家創(chuàng)作中最具個人特質的和聲技法及其美學背景進行了深入闡發(fā)與透視,共同獲得了二等獎;中國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師劉曉江博士的論文《江文也早期鋼琴作品的調域分析》、山東藝術學院音樂學院教師孫志鴻博士的論文《賈國平木管五重奏〈孤松吟風〉中的線化和聲研究》、廣西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王娟的論文《核心音集在音樂構成和發(fā)展中的主導作用——以羅忠镕的作品〈暗香〉為例》分別從獨特的視角,對江文也、羅忠镕、賈國平等三位不同時期的作曲家代表性作品的音高思維及和聲語匯進行了翔實的分析,共同獲得了三等獎。

  此外,在參會論文的交流與座談中,還涌現出了不少具有理論思維、又與創(chuàng)作實踐密切關聯(lián)的優(yōu)秀成果。如沈陽音樂學院王進的論文《論音高組織核心的控制與離散——徐占海歌劇創(chuàng)作中的音高組織觀念及表現形態(tài)研究》、西安音樂學院馮勇的論文《論音級集合[4—23]“和聲張力”的特殊性》、首都師范大學肖武雄的論文《第二交響樂〈臺風〉中的和弦設計》、汪戀昕的論文《大提琴協(xié)奏曲〈黎明〉的音高組織手法》、武漢音樂學院黃瑾的論文《民族風情與現代作曲家技法結合的成功探索——朱踐耳〈黔嶺素描〉及〈納西一奇〉之和聲研究》、左云端的論文《線性思維下的動力與色彩——鮑元愷〈炎黃風情〉和聲的深層結構》等,都從不同層面、運用不同分析視角與理論工具關注了我國新音樂創(chuàng)作中的和聲技法與風格的關系及其與中國民間音樂、美學傳統(tǒng)及當代文化背景的關聯(lián)。

  兩場精彩的當代作品音樂會展現了我國作曲家近年來在鋼琴音樂和室內樂方面的成就,為論壇增色不少。在“中國當代鋼琴作品音樂會”上,青年鋼琴家陳潔]繹了陸培的《遙謠》、金湘的《黑與紅》、朱踐耳的鋼琴組曲《南國印象》、楊立青的《九首山西民歌主題鋼琴曲》、周龍的《鋼琴鑼》、陳其鋼的《京劇瞬間》、陳怡的《八板》等優(yōu)秀當代鋼琴作品。這些作品的創(chuàng)作跨度極大——從“文革”前直至近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幾代中國作曲家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作曲技術、音樂觀念和美學思想的]進。作為閉幕式的“中國當代室內樂作品音樂會”則較為全面地反映了當代中青年作曲家的創(chuàng)新與突破,這些作品有的嘗試挖掘中國民族樂器的室內樂表現力(如許舒亞的《In Nomine (題獻)II》、陳牧聲的《品·相》、郭文景的《竹枝調》),有的則試圖在西方室內樂組合的形式中彰顯當代性、民間性與中國性的輝映(如沈葉的《音詩》、秦文琛的《太陽的影子VII》、葉國輝的《徒歌》、溫德青的《痕跡III》),這些作品對]奏者構成了巨大的技術與理解的挑戰(zhàn),其完美的]繹也體現了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家一流的室內樂表]水平。最后,為紀念剛剛去世的我國著名作曲家、音樂理論家、上海音樂學院前院長,對和聲研究與教學貢獻巨大的桑桐先生,音樂會還專門獻]了桑先生在1947年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與鋼琴的《夜景》,這部我國最早的無調性作品是中國新音樂發(fā)展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聆聽這一作品使我們在緬懷先哲之時,備感前路修遠,還需努力。

  本次論壇最大的亮點在于:牢固地立足于中國當代音樂實踐、理論與創(chuàng)作緊密結合,力圖從當代優(yōu)秀新音樂作品在和聲語匯及創(chuàng)作技法與美學意蘊上的突破中,去尋求具有中國特色的和聲理論的發(fā)展途徑,從而推動作曲家藝術實踐的發(fā)展與進步。這也是對中國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在和聲技法與理論研究方面厚重的思想、精湛的手法與精深的學養(yǎng)的全面檢閱,本次論壇必將有力地開拓與促進音樂專業(yè)院校和聲教學與研究的思維與水平,為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與音樂理論家提供助益!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