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下電影聲音媒介的審美接受特征-藝術論文
黑格爾指出:“藝術美是訴之于感覺、感情、知覺和想象的……我們在藝術美里所欣賞的正是創(chuàng)作和形象塑造的自由性。”[2]受眾在對電影聲音的審美接受中,接受主體會根據(jù)自己生活閱歷、情感體驗、個體興趣等,對電影藝術作品進行鑒賞。對電影聲音藝術的審美接受是隨著技術發(fā)展的不同階段而使主體有著不同的審美嬗變。從早期聲音記錄技術發(fā)展中對于電影聲音感知到模擬技術下的聲音對于畫面的視覺延展再到以主體參與為主的沉浸式體驗,已充分讓我們感受到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接受的主體審美過程是對于電影聲音藝術二度體驗的過程。在電影聲音的二度體驗過程中,作為電影聲音的創(chuàng)作主體和電影聲音的審美接受主體都是在體驗著影片中的情與境,感受著真與理,將我們自身無論是創(chuàng)作者還是接受者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到電影聲音藝術中,充分調動接受主體情感、知覺、想象等,從而獲取較高的審美體驗。由眾多的對于電影聲音審美接受主體構成的共同感悟所創(chuàng)造出的審美體驗,恰恰體現(xiàn)出作為藝術鑒賞的大眾性,而大眾接受體驗出的豐富的含義遠比創(chuàng)造主體給予電影作品的意義要全面與深邃。無論是對于電影聲音的設計還是接受者對其能夠進行鑒賞,一定是建立在聲音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前提之下,因此聲音記錄與還原的媒介技術就已然能夠成為電影聲音設計者與受眾審美接受的橋梁與紐帶。
一、“入乎其內”:追求技術本位中電影聲音聽覺感知的審美接受別林斯基曾經認為,欣賞美應該具有“美學情感”,如果只是一味地“用腦子去感受藝術,而沒有心靈的參與”,那就“幾乎比用腳去理解藝術還更壞”[3]。對電影聲音藝術的審美接受過程中也是達到創(chuàng)作者與鑒賞者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過程。如果沒有接受主體對于聲音在電影藝術中表達的正確理解,就不能夠引發(fā)受眾的共鳴,如果沒有創(chuàng)作者對于聲音元素的理解與加工,就不能讓接受主體感知影片的主題與情緒,因此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與接受者的鑒賞就密不可分?!叭牒跗鋬取弊匀灰簿统蔀樵缙陔娪皠?chuàng)作者對于聲音元素的設計和接受者對于電影聲音審美接受的平衡點。
在世界電影史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聲音元素的加入,1927年出品的電影《爵士歌王》中當男主人公唱完一首歌曲后,說了兩句臺詞。無論是創(chuàng)作者無意的創(chuàng)作,還是其有意的存留,就是這兩句話卻讓接受者感同身受般地感悟著主人公所說言語的內涵,加強著我們對影片的深刻理解。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與命運似乎在他的臺詞中更強地表達出來。“入乎其內”就是創(chuàng)作者在利用聲音元素創(chuàng)作的時候,希望能夠達到和接受者同樣的情感共鳴,而實現(xiàn)對其畫面內涵的感知。實際上早期即使沒有臺詞的電影藝術作品,也利用了聲音的另一個組成元素音樂來達到“入乎其內”的共鳴作用。像影片《戰(zhàn)艦波將金號》中雖沒有對白與臺詞,但是卻有其音樂的伴奏。早期的電影沒能夠做到把聲音記錄到媒介上,但是在現(xiàn)場為了營造其不同的氣氛,現(xiàn)場會請來樂隊根據(jù)畫面的播放而配上不同旋律的音樂,情緒的感染就在于音樂中不斷地加強,更符合了接受者觀影時的心理期待和情感體驗。但當時僅限于聲音技術的發(fā)展,還不能夠把聲音元素作為獨立的創(chuàng)作元素而考慮,因此此時對于聲音的接受也只能夠停留于“入乎其內”,既電影聲音的接受者通過聲音達到對于畫面的感知接受。
二、“出乎其外”:模擬技術中電影聲音對于畫面視覺延展的感悟接受對于電影聲音藝術的鑒賞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作為電影聲音鑒賞的接受者不是被動地、消極地接受著電影藝術的感染,而是積極地、主動地調動著自身的思想認知、生活感悟,再通過接受者的理解和聯(lián)想,完成對電影聲音藝術的二度創(chuàng)作,從而更好地完成對電影作品的“再評價”的鑒賞過程。離開“再評價”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將失去電影藝術在大眾傳播過程中的反饋渠道,從而失去了對電影藝術的鑒賞。電影創(chuàng)作者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并且憑借著技術的東風,把電影聲音的創(chuàng)作進一步推動,實現(xiàn)了接受者在利用聲音感知影片的內涵同時,達到對畫面視覺延展的感悟接受,而能夠達到感悟接受的前提也必然是聲音能夠被記錄的技術的發(fā)展。
20世紀30年代早期,當科學家能夠意識到雙耳效應的作用時,也就是人耳識別出聲音是有方向感的,于是在實驗室里對于立體聲錄音和雙耳錄音裝置開始研究與設計,同時還研究出能夠對聲音進行記錄的立體聲音話筒,它們的出現(xiàn)都為聲音在影片中能夠被記錄提供了技術準備,同時更獲得了再創(chuàng)造的聲場特性,更加確信聲音對白是隨著畫面的移動而變化著。1952年出品的全景電影《這就是西尼拉瑪》中為使其146度水平視野中還原的影像更加真實,將7路聲音分別給了8路的揚聲器,這種多路立體聲還音裝置的運用,使場景中“傘狀”聲音分別給了左墻、右墻和后墻中間的音箱,實際上也就是在制造著聲音從頭頂穿越,使觀眾感受著畫面真實感的同時,更使我們的視域從畫面內延展到畫面外。
電影通過電影聲音體現(xiàn)著影片生命的律動,而電影聲音技術更是受眾感受與影片主題再現(xiàn)的媒介與紐帶。90年代前模擬技術下從光學記錄技術到磁性錄音技術都能夠更好地還原影片的內涵,而且在擴展影片內涵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影片《悲情城市》中,利用錄音技術模擬錄制了日本投降時的廣播聲音,火柴的聲音,女人與孩子的啼哭聲,這些聲音在配合畫面中黑幕與近景中的男人時,雖然我們看不到女人與孩子的畫面,但我們憑借聲音,已深深感悟到光明隨著孩子的啼哭,新生命的來到,一切將重新開始,更讓我們看到了希望。
三、“入內”與“出外”:數(shù)字技術下電影聲音沉浸式體驗的共鳴“20世紀80年代的中后期,人們漸漸地不滿足于在電影院里傾聽電影模擬立體聲的聲音了,觀眾們認為他們有權享受更高質量的聲音水平?!豹?]電影從無聲到有聲,從單聲道到立體聲,再從模擬技術到數(shù)字技術,每一次變革都體現(xiàn)著受眾主體對于電影的體驗方式在不斷地進步中?!凹夹g的發(fā)展使電影聲音的質量由粗糙發(fā)展到今天細膩、動態(tài)范圍大、頻響寬、信噪比高、表現(xiàn)力強大的數(shù)字立體聲,它所體現(xiàn)的方位感、臨場感更是達到了完美的境地,挖掘了電影聲音的功能和潛在的表現(xiàn)力。”[5]數(shù)字化技術的聲音頻率響應更接近于人類聽覺范圍,聲像定位越來越準確,層次感就越來越強。受眾為影片主人公真實、清晰的對白而動情,為豐滿、寬厚的音樂而陶醉,為充滿整個空間的、震撼人心的音響而激動。[6]災難性大片《2012》中,利用數(shù)字技術下的多軌多路輸入輸出設計出的聲音在加強畫面真實感的同時,更讓受眾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真實感。當在畫面中看到“杰克遜”帶著家人逃離房屋時,音響效果在車內外間相互切換,當加大汽車車輪和公路的摩擦聲,而延遲了房屋倒塌、玻璃碎裂、地裂的聲音,在加強畫面真實感的同時,也使我們的思緒延展到了畫面之外,加大了緊張的氣氛,從而調動觀眾情緒。
數(shù)字技術下聲音對于影片的“入內”與“出外”相疊加的效應更像中國的漢字一樣,不同的偏旁組合后會產生不同的含義,讓受眾在對電影聲音的審美接受中,接受主體能夠被超真實性的聲音與畫面的融合所打動,接受主體同電影藝術的情感表達、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感表達都產生相通的沉浸式的體驗,達到電影聲音藝術的表達與接受主體的體驗合二為一的效果。通過數(shù)字化聲音達到接受主體對電影審美接受是在精神上、情感上、真實上的認同和欣賞過程,達到對于影片超真實性的沉浸式體驗的共鳴。
接受主體對于電影藝術聲音審美也已不再是早期模擬技術下的被迫接受,而是沉浸于數(shù)字化影院中不自主地去接受電影聲音,感同身受般感受著畫面的超真實性。數(shù)字影院中先后出現(xiàn)的電影數(shù)字立體聲的三種制式,SR·D制式、DTS制式、SDDS制式,它們的技術指標均各有所長,電影《拯救大兵瑞恩》《蜘蛛俠3》等多部影片采用了SDDS制式,而《侏羅紀公園》等影片更是因為令人震撼的DTS數(shù)字環(huán)繞音效征服了觀眾。獲得沉浸式體驗最佳場所是在數(shù)字影院,影院中的三種不同的數(shù)字立體聲制式的運用,都能還原出6或8個聲道的聲音,還音設備能夠使受眾身臨其境感受影片中驚天地、泣鬼神,這種基于數(shù)字化觀影環(huán)境下的沉浸式體驗的共鳴使受眾獲得了完美的視聽體驗。
電影聲音藝術的審美體驗是電影審美接受過程中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接受主體在視覺盛宴的審美基礎上,運用情感與自己對生活的體驗等心理感應,外加沉浸式數(shù)字化聲音的縈繞,更使接受主體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審美接受狀態(tài),使接受主體和電影藝術創(chuàng)造的主體產生的藝術形象共鳴,更使接受主體在沉浸式體驗中對于影片中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等人群產生同樣的心理感受,從而產生超時空的審美魅力。電影聲音藝術的審美接受是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而發(fā)生著改變,而且需要接受主體審美心理活動的積極主動參與。劉勰《文心雕龍·知音》中有云“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也只有接受主體有了更多的觀影體驗后,才能夠更好地形成沉浸式體驗的共鳴,而受眾的審美接受能力也才會不斷提升。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