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春閨怨詞,子夜悲歌——賀鑄《憶秦娥·子夜》的生命喟嘆

作者:河南大學(xué)新聞傳播學(xué)院—孫韻來源:《短篇小說(原創(chuàng)版)》日期:2012-07-27人氣:4650

摘要:賀鑄是北宋晚期的著名詞人,其詞作多描寫閨思戀情,《憶秦娥·子夜》從時間、愛情、別離三個主題入手,表現(xiàn)了時空跨越下女子深深的哀思。時光流逝,女子青春不再,離別之后,情愛在女子心中依然重要,在生死面前,三大主題體現(xiàn)了超越生死的力量,表達了女子對生命喟嘆。

關(guān)鍵詞:閨怨,生命喟嘆,離別,時光

賀鑄,生于公元1052年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字方回,長在衛(wèi)州(今河南汲縣),祖籍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稇c湖遺老詩集自序》中提到,祖上賀知止的從祖兄為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賀知章在慶湖居住,故賀鑄自稱自號慶湖遺老,以示紀(jì)念。據(jù)《宋史》記載,賀鑄“長七尺,面鐵色,眉目聳拔”[1],故人稱賀鬼頭。賀鑄的六世祖賀景思之女嫁給了趙匡胤,成為北宋開國皇后,賀氏成為外戚。之后,太祖之第趙光義繼位,賀氏一族地位尷尬,成為為排擠、打壓的對象。到了賀鑄的祖父一輩,家族已經(jīng)衰敗,賀鑄終其一生,未能居高位而施展抱負。公元1125年賀鑄逝世,兩年之后,1127年,“靖康之變”,北宋被金所滅。

作為北宋后期的重要文人,賀鑄在詩、詞、文三方面皆有建樹,就成就而言,其詩詞高于文,而詞又高于詩。賀鑄的詞作風(fēng)格多樣,豪放、婉約的作品兼有,張耒在《東山詞序》中,贊賀鑄之詞:“盛麗如游金、張之堂,而妖冶如攬嬙、施之袂;幽潔如屈、宋,悲壯如蘇、李?!盵2]賀鑄的詞作中,多為描寫閨思戀情之作,賀鑄本人一生郁郁不得志,家族也處于衰敗之中,故而詞作中對生命的喟嘆較為普遍。

《憶秦娥·子夜歌》在春閨怨詞、子夜悲歌之中中所顯示的對生命的喟嘆,令人十分感傷。生死離別、情愛纏綿、時光流逝,生命主題的通過女主角對離別之苦的哀傷與歌唱得以全面展現(xiàn),賀鑄的對閨怨認識也更加豐滿。

一、時光流逝中的生命喟嘆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痹~的起手點出了時間、意象和情感。

三更,就是子時,即夜晚十一時至第二天一時。這一段時間,陰極而陽始至,是換日的時間,也對應(yīng)《子夜歌》之題。《子夜歌》本是樂府曲名,多以五言為形式,以情愛為題材,《樂府詩集·子夜歌》中亦有:“夜長不得眠,明月何灼灼”之句[3]。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中有:“月,闕也,大陰之精?!盵4]“月”是中國古代的文學(xué)作品中反復(fù)吟詠的意象,多借詠月來寄托憂愁、相思、哀傷的情懷。南朝劉宋文學(xué)家謝莊的《月賦》中有:“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唐代詩人張九齡《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白居易《江樓月》:“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詞中吟月之作,賀鑄本人就有《小梅花》:“相思無計堪相比,珠箔雕闌幾千里。漏將分,月窗明,一夜梅花忽開疑是君?!薄稜T影搖紅》:“半窗斜月,照人腸斷,啼烏不管。”等句。這些作品多表達戀人在月夜思念倍增之情。

三更時分,正直子夜,人們多半會熄滅燭火,進入熟睡狀態(tài),這會兒的月色,只有無法安眠之人才會看到。短短三個字,再無其他意象,但是愁怨不眠之情已經(jīng)開始初步呈現(xiàn)。時間在此時仿佛凝固,不再流淌;生命在此時放佛凍結(jié),不再向前。

中庭作為建筑內(nèi)部的庭院空間,古代大家多在此處種植花草樹木,未眠之人看到了如雪一般的梨花灑滿中庭,散落的梨花花瓣又增一層傷感。梨樹在我國多地均有栽植,梨花在我國中南部地區(qū)大多于二月開放,清明前后凋落。一年之計在于春,但是悲傷令看春景的心情都沒有了,晚春時節(jié),花朵再不似初春時生機勃勃,而是凋殘敗落,一如女主角凋落的青春。唐代詩人劉方平的《春怨》中有:“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秉S庭堅《壓沙寺梨花》:“寄語春風(fēng)莫吹盡,夜深留與雪爭光。”中國古典詩詞中,“梨花”為“離花”,多用來表達凋零離別之苦。賀鑄詞中,潔白的梨花散落中庭,皎潔的月光映照在梨花之上,如雪一般冷清,如雪一般純潔。如此純白的世界在子夜時分是多么的刺眼,如此純潔的感情,在女主角心中更顯得哀痛欲絕。滿地雪白,祭奠了女主角的愛情,也祭奠了她逝去的青春。

杜鵑在我國被視為蜀王杜宇的化身,杜宇為民喋血而死,故而有“杜鵑啼血”之說,杜鵑鳥的啼聲十分幽怨,酷似“不如歸去”,自唐代以來,杜鵑就被稱為“怨鳥”,象征著純潔、至誠和哀愁。李商隱的《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即說明杜鵑象征的典故。白居易《琵琶行》中:“杜鵑啼血猿哀鳴”之句,直接用典,訴說哀婉之情。《憶秦娥·子夜歌》中女主角在雪白的梨花世界中,正哀愁不已,此時,杜鵑悲切的啼聲傳來,“不勝凄斷”,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效果使得晚春的景象凄涼倍顯,不如歸去,不如歸去,這是女子泣血的心聲。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色竟至于此,女主角哀婉不已。情感或者如這春景一般,終將逝去;而青春更如流水般漸漸消逝。《離騷》之中:“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睙o論青春,亦或是情感,終熬不過時間,時光荏苒之中,詞人不禁發(fā)出生命的喟嘆。先哲孔子面對濤濤江水不禁感慨:“逝者如斯夫?!钡鞘耪咭咽?,生者更當(dāng)自珍重,佇立在中庭之中的女子,望著不可阻擋的大自然規(guī)律,追憶著往年的美好,春景會離別,人也會離別,哀悼離別的悲劇,新的生活可能就在不遠處。

二、情愛纏綿中的生命喟嘆

殘春景象之后,“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又讓女子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在庭院中,時空或許已經(jīng)跨越,晚春的凄美轉(zhuǎn)換成了初春的柔美景象。

王孫是女子的衷情之人,她或許是名貴族子弟,或許只是一介布衣。而柔桑則是柔美女性的代表,辛棄疾《鷓鴣天·鵝湖歸病起作》中:“誰家寒食歸寧女,笑語柔桑陌上來?!辈缮V硕酁榕?,而桑葉出發(fā)芽時的柔軟與細嫩更是女性所獨有的性格特質(zhì)。

那仍是一個春天,桑樹才剛剛發(fā)芽,桑葉柔嫩,恰似女子與王孫柔嫩的愛情。疏疏落落的田間小路旁,王孫就要離去,難舍難分之際,女子還是忍住了哭泣。“吞聲別”,離別之際,女子人仍然維持著自己的情緒,生生咽下了離別的哭泣之聲,她怕愛人會因自己的哭聲而更加悲痛,她怕在這分別之際,留給王孫的是“泣下沾襟”的愁容,她對王孫的體貼之情、眷戀之情躍然紙上。

愛情作為生命追求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古典詩歌的重要題材。從《詩經(jīng)·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我們看到了對愛情的奔放追求,從《詩經(jīng)·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中[5],我們看到了對愛人的美好向往。從《上邪》:“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中,我們看到了對愛情的執(zhí)著。

女子的愛情又在哪里。春去冬來春又逝,王孫音信未可知?!昂卧S”是多久,總之是很久,連女子這樣日日思慕之人也記不得了。人不在,愛情卻長存女子心中,這是怎樣的痛苦。但是從古自今,窮一生追求,偉大者為人稱道者,不過愛情與自由。庭院之中,封建禮教,自由對于女子似是不可得,,但是愛情呢,卻也無《詩經(jīng)》中人一般大膽,只能獨自思慕。情愛的纏綿本是熾熱的,濃烈的,但是在一地“梨花雪”之后,愛情竟也變的慘白、孱弱,不再是兩人的深情,而是一人的幽思,不再的“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只剩下對愛情的喟嘆,“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女子對王孫的愛慕幽思何時能化解開來,只盼杜鵑啼血,王孫有知,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三、生死離別中的生命喟嘆

但是相愛之人離別之后會是怎樣的痛苦?;砝实娜藭f“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以纖云傳書的人會說“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敝罒o法再見,豪邁的蘇軾也寫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哀愁。離別之后,不知何日再見,卻仍有些許期望的女子,她的愁思綿綿,訴與何人說?“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p>

隴頭,即隴山一帶,在今陜西省隴縣到甘肅清水縣附近,這一代在唐即為邊塞,后泛指邊塞,古典詩詞中多用此表達戍邊離家之苦。唐代詩人張籍的《隴頭》:“隴頭路斷人不行,胡騎夜入涼州城?!边吶鲬?zhàn)場面盡顯。隴山之上,有水汩汩流出,稱之為隴頭水,水順山勢而下,聲音嗚咽,似女子的哀嘆,水聲不斷,惆悵不斷。北朝樂府民歌《隴頭歌詞》其三有:“隴頭流水,鳴聲幽咽,遙望秦川,肝腸斷絕?!睗h樂府曲中即有《隴頭吟》,唐詩人翁綬《隴頭吟》:“隴水潺湲隴樹黃,征人隴上盡思鄉(xiāng)”表達思鄉(xiāng)之情。

女子與王孫離別之后,王孫去到邊塞戍邊征戰(zhàn)。這一別,日后生死難知,或許王孫還在邊塞,或許他已陣亡。庭院之中,滿地梨花,杜鵑哀鳴,女子觸景感懷,回憶了離別場景之后,思緒飛到了王孫所在的邊塞,隴山、隴水似乎為女子的幽思所感,潺潺流水,如泣如訴,嗚咽之聲不絕于耳。

時空跳躍,情景交融,生命之中離別之苦兩次得以體現(xiàn)。當(dāng)日的離別如今竟是生與死的別離,這又是生命之中最大的喟嘆主題。在生死面前,任何人和事都顯得渺小,但是在離別的悲愴之中,在恐懼死亡的情愛纏綿之中,女子與王孫的愛情無比凄美。人人都無法逾越生與死的界線,但是在時間、愛情面前,生離死別是這樣的生動而美麗。賀鑄對生命的體悟和反思,對閨怨的透徹理解,全部來自原生離死別的深刻情緒。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

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

王孫何許音塵絕,柔桑陌上吞聲別。

吞聲別,隴頭流水,替人嗚咽。[6]

閨怨,從來就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常見思緒;別離也是詩詞作品中的常見主題。無論當(dāng)時怎樣戀戀不舍,但是最終分隔,情愛纏綿,浸透人心,但在子夜,在時光流逝中,離別已經(jīng)注定,此時的歌聲必定哀婉、悲慟、此時的心緒必定幽怨、惆悵。晚春之中,落花紛紛,月色之下,不勝凄涼,遙想當(dāng)年,陌上一別,王孫竟至今音信全無,衷情已訴,悲歌已吟,但是悲歌之后,人生會怎樣,生命會如何?!半]頭流水”終不過“替人”嗚咽,賀鑄一身豪俠之氣,閨怨只不過人生一次感慨而已,悲歌之后,生命還將延續(xù),晚春之后,夏天即將到來,那里有更加茂盛的生命之樹,閨怨的愁霾終將散去,珍視時間,善待青春,才能無悔與生命。在一番自我哀怨、自我悲慟的吟唱之后,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生命的維度很多,離別只是其中一種,人生的價值不止與此,生命的更多意義有待我們繼續(xù)求索,女主角的生命意識或?qū)⑷嬗X醒。

參考文獻:

[1] 脫脫.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85.

[2] 賀鑄.東山詞[M].鐘振振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3](宋)郭茂倩.樂府詩集[M].北京:中華書局,1979.

[4]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5] 周振甫.詩經(jīng)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0.

[6] 王夢隱,張家順校注.慶湖遺老詩集校注[M].開封:河謝大學(xué)出版社,2008.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zé)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