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文化差異、禮貌原則與語用失誤-文化論文

作者:陳榮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2-04-28人氣:1426
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際的過程就是跨文化交際。跨文化交際隨時隨地都在進行:商務談判、出國留學、旅游、訪問、政治會議、乃至閱讀外國小說或者觀看外國電影電視等等都是在從事跨文化交際活動??缥幕浑H的形式多種多樣,而言語交際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使用某種語言進行交際,總是回避不了語用上的差異,而這種語用差異往往是由不同的文化差異造成的,這些差異會對交際造成影響,會導致出現(xiàn)信息錯誤、信息誤導、信息障礙等等,即所謂的“語用失誤”,進而產(chǎn)生誤解、冒犯他人,就會被認為不禮貌。因為禮貌原則是制約言語行為的規(guī)范,是進行溝通與交流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盡管語用失誤現(xiàn)象會出現(xiàn)在方方面面,但是禮貌原則卻是制約語用的關鍵所在。
以下例子是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學習者出現(xiàn)的語用失誤現(xiàn)象:
(1)老人家,你幾歲了?
(2)謝謝你們鼓掌,拍馬屁我。
(3)她說話很幽默,我都笑掉大牙
(4)清潔工,你早??!
(5)A:我要找老師——B:你找哪個老師?
(6)老師,廢話少說,快點上課吧。
A:閱讀老師——B:閱讀老師叫什么名字?
A:不知道,老的女人,女的……,老女人。
(7)算了算了,老師,我不想知道這個語法,不要說了。
對于在英美文化氛圍中成長起來的英美學生而言,他們?nèi)狈Ρ匾臐h文化背景知識,在與中國人進行交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用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社會習俗去理解對方并表達自己,因而產(chǎn)生失誤??梢?,文化差異是導致學習者語用錯誤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二、文化差異
具體來說,漢語和英語的文化差異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詞匯中的文化差異
作為語言的基本要素之一,詞匯是是語言系統(tǒng)的支柱,對社會歷史文化的變化也最為敏感,因此,文化差異在詞匯層次上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涉及面也最為廣泛。
(1)文化含義不相等的“非等值詞語”——國俗詞語
漢語中的國俗詞語是中華民族特有文化的反映,種類很多,如:名物詞語、專有名詞、固定短語、制度詞語、征喻詞語等等,其中,固定短語等又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難點以及學生學習的難點。固定短語包括:成語、慣用語、歇后語、諺語,如拍馬屁、走后門、開夜車、鐵飯碗、打包票、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等。這些詞語很難在英語中找到相對應的等值詞語,有些詞語即使能夠翻譯出來,也往往是詞不達意。比如最近在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主席說到的“不折騰”一詞,就難倒了眾多翻譯,各種翻法五花八門:像“翻來倒去”(don'tflipflop),“別走岔路”(don'tgetsidetracked),“別反復”(don'tswaybackandforth)、不躊躇(nodithering),還有翻譯成“沒有重大變化”(nomajorchanges)的,但這些都沒有把“不折騰”一詞中蘊含的“混亂、自我消耗”之意表達出來。
(2)英漢理性意義相同或者相近,但是比喻意義、聯(lián)想意義、搭配意義不同或者差異比較大的詞語:
這些詞語主要包括:動植物詞語、顏色詞、數(shù)詞等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漢語中“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龍的傳人”讓國人引以為豪,因而漢語中有很多詞都含有“龍“字,如:龍飛鳳舞、龍鳳呈祥等,且都為褒義;但對于英美人來說,“龍”卻是兇惡的象征。再比如:貓頭鷹在漢語中是兇事出現(xiàn)前的征兆,但是在英文中卻是智慧的象征。
(二)、語用中的文化差異
(1)稱呼語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差異
中國人“上下有義,長幼有序”的觀念在稱呼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中國,老師一般不允許學生對他直呼其名,以維護尊嚴,而英美人正好相反,希望學生稱呼他們的名字,以示平等、親切。在中國,稱呼別人時,稱此人當時所擔任的職位,前面再加上他的姓,如:李局長、陳校長、汪主任等,但英美人很少稱別人為:Mangersmith(史密斯經(jīng)理),PrincipalJackson(杰克遜校長)。只有少數(shù)職業(yè)或者職務可用于稱呼,比如醫(yī)生或者有博士學位的人稱作Doctor~等等。
(2)日常寒暄用語的語用差異
語言在社交應酬方面的差異也鮮明地反映出各民族的文化特點,在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它們是高度約定俗成的行為。寒暄是朋友或者熟人之間的一種會話活動,其目的在于通過少量的信息最大程度地推動雙方關系的融洽,而不在于向對方提供具體的交際內(nèi)容,寒暄用語在不同民族中的表達方式并不相同。在中國熟人之間或者初次相識的人之間發(fā)問很隨便,常常直接詢問對方的年齡、工資、婚戀情況等等,比如:吃飯了嗎?上哪兒去???去買菜???等等,明知故問,以示關切;中國人關心他人的方式與口吻也常常給英美人“教訓人”的感覺,比如:“感冒了?你怎么那么不小心呢?多喝點水,多穿點衣服……”這樣的寒暄用語令西方人很不能理解,因為英美文化注重隱私,不希望自己的隱私暴露于大庭廣眾之下,這一點在日常的寒暄用語當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顯,人們可以隨便談論天氣、業(yè)余愛好、地方以及全國性的事件,而隨便詢問收入、婚戀等則會讓人感到厭煩和不愉快。
(3)社交應酬語的文化差異
在社交方面,漢文化中,接受對方的邀請或者參加晚會時,往往不是爽快地答應下來,而總是半推半就地應承;家中來客人時,不管是不是實際的需要,都要端茶送水殷勤招待,即便是陌生客人也同其拉家常,以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在宴請客人時,漢民族的熱情好客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飯桌上使勁勸酒、勸菜,唯恐招待不周,比如,主人常常會說:”今天沒什么好菜,大家多包涵;隨便吃,隨便吃,千萬別客氣;到了這兒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樣,多吃點啊……”。而在英美人看來,中國人的這種方式干預了個人自由,并非是誠心誠意的友善,顯得很虛偽。這些文化差異深刻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社會習慣、行為準則以及社交方式,即中國人的禮貌準則。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