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化學教學論文
一、化學實驗觀察能力的意義
觀察是通過感官對外界現象或信息的感知活動,它是認識活動的起點。觀察能力是科學地進行觀察活動的本領,不僅是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能力,也還是學習自然科學的一種專業(yè)能力。
化學觀察能力是以獲得關于物質和化學變化的感性認識為目的、有計劃、有選擇地知覺以及對化學實驗的模型、圖像的知覺等內容?;瘜W實驗的觀察能力則是化學觀察能進行化學知覺活動的能力,化學知覺包括對構成觀察對象的物質的性質、變化和實質的力中的一個主要內容。
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既是結合化學學科的教學特點來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一條主要且有效的途徑,又是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實驗操作技能和進行化學學習的基本條件。
二、化學觀察能力的基本品質
1、化學觀察能力的基本品質
(1)觀察的客觀性。及實事求是地記錄、描述觀察結果。
(2)觀察的目的性。即選擇性。觀察的目的明確、突出重點和中心。
(3)觀察的系統(tǒng)性。即全面性。綜合運用多種感官,有序的進行觀察,多方面地獲取化學現象信息,從而形成整體印象。
(4)觀察的敏銳性。能夠抓住化學變化中稍縱即逝的現象,能夠通過對比觀察具有微小差別但卻能反映本質的實驗現象。
(5)觀察的理解性。即思維性。在觀察過程中,能夠積極開通腦筋,使頭腦中的認識結構積極影響觀察,以理解觀察對象,使觀察更為深刻、全面。
(6)觀察的審美性。即能夠用審美和鑒賞的眼光和興趣去觀察實驗室和大自然的物質及其變化的奇異現象,進而增強學習與探索的內在動力。
2、學校在實驗觀察品質方面的障礙
(1)觀察的目的不明確。中學生容易接受那些只有強烈刺激的現象。產生那種比較自然的、輕松的、不易疲勞的“無疑注意”。例如:“在演示鎂帶燃燒的實驗時學生的注意力被產生的耀眼的白光所吸引,而忽視對燃燒后產生的新物質顏色、狀態(tài)的觀察。
(2)不能進行完整的全面的觀察。學生在觀察實驗時總是以局部帶整體,分不清觀察的主次關系,容易觀察到明顯的現象二忽視較為隱蔽的本質特征。
(3)忽視稍縱即逝的現象。例如:“氫氣的火焰,再點燃時火焰是藍色,但很快變?yōu)辄S色,如果沒有及時地進行觀察,就可能得出錯誤的結果“。
(4)當多種現象并存時,觀察缺乏選擇性,如果化學反應同時出現多種現象,學生在觀察時由于缺乏選擇性而不能很好地分配觀察注意力,對明顯的現象容易產生興奮,而忽略對其它現象的觀察。
三、對學生觀察能力的要求和培養(yǎng)方法
1、對學生實驗觀察能力的要求
(1)根據觀察的目的迅速對儀器裝置、物質及其變化進行全面觀察。
(2)分清主要和次要現象微弱或容易消失的主要現象。
(3)在化學教學中需要求學生養(yǎng)成認真、細致、有始有終地觀察化學實驗,這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觀察能力和學學習習慣而且也是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反環(huán)節(jié)。
2、化學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
(1)要使學生有明確的觀察目的和科學態(tài)度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感知活動。在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前,要有充分的準備,要教育學生有科學地態(tài)度,逐步學會真實的、系統(tǒng)的、周密而精確地觀察。養(yǎng)成在觀察中運用思維的習慣,能把觀察到的現象與已有的化學知識聯(lián)系起來,是指“同化”。
(2)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所進行的各種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主要方法。
(3)要有明確的目的、周密的計劃、進行有序的觀察
對每個化學實驗都必須使學生明確要觀察什么和怎么進行觀察。最好能給學生列出觀察的順序提綱,以指導學生進行有序地觀察化學實驗中的各種現象。
(4)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化學實驗的觀察方法,一般有一下幾種:
①全面觀察法,根據實驗目的,從實驗事實出發(fā),觀察實驗對象變化的全過程。
②重點觀察法。根據實驗的目的不同 ,對某一實驗條件或實驗現象的典型性、代表性進行重點觀察,力求排除一些表面實驗現象,抓住問題實質的觀察方法。
③用相似的化學反應物質或用同一化學反應物質二改變不同的條件,利用類比的方法,使不易分辨或不易觀察的細微反應現象在對比中得到明顯變化的觀察方法。
④重復觀察法。典型的重點實驗或學生在觀察實驗現時容易發(fā)生錯誤的實驗,教師可以重新操作,讓學生重復觀察,以獲得正確的觀察結論。
(5)要培養(yǎng)學生四種觀察心理品質
①細心。不細心就不能進行深入的觀察,不細心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記憶,不細心就不能概括出事物的規(guī)律。所以,觀察不僅要親眼看,還要深入看,要善于識別假象,二姐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這樣才能得出科學的結論。
②耐心。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實驗觀察或對創(chuàng)新性實驗的觀察,往往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需要有頑強的毅力,因為有的現象不易觀察或現象少瞬即逝,這就需要重復的觀察,又因為現象變化緩慢,而又需要進行長時間的觀察等等,這都需要耐心。
③求實。對于觀察的結果一定要堅持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記錄要真實,不要憑主觀想象任意修正或人為地編造“數據”。如果實驗觀察的結果與預期的不一致,要查找原因,認真分析,改進后重新再做,直到成功。
④求新。對于實驗中發(fā)生的現象要認真研究分析,不能憑主觀想象。在化學史上曾有德國化學家李比希憑“經驗”把從食鹽母液中分離出的一種紅棕色液體錯認為是“氯化碘”而錯過發(fā)現一種新元素“溴”的故事。這件事告訴我們,在科學研究中不能有半點粗心,對于出現的一些新現象、新問題要細心的觀察、周密的思考、客觀的分析,絕不能進行主觀猜測,因為那里往往是科學發(fā)現的關鍵所在,是通向成功之路的橋梁。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