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王安石對杜甫的接受與推崇
王安石自從慶歷二年(1042)中進士起,十三年轉宦州縣,九年京官生涯,十年執(zhí)政當國,本著以“以天下為己任”的遠大政治抱負,他用三十多年的時間踐行著自己的理想,寫下了很多反映社會現(xiàn)實和同情人民疾苦的詩文。這種膽識和憂國憂民的可貴品質與杜甫的偉大人格理想一脈相承。
一、推崇杜詩關心現(xiàn)實的儒家特色
王安石最早即在其精心撰寫的《杜甫畫像》以詩傳的形式論杜甫的人格:
吾觀少陵詩,謂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浩蕩八極中,生物豈不稠。丑妍巨細千萬殊,竟莫見以何雕鎪。惜哉命之窮,顛倒不見收。青衫老更斥,餓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盜賊森戈矛。吟哦當此時,不廢朝廷憂。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寒颼飀。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死所羞。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從之游。[1]
王安石首將杜詩的“仁”性發(fā)掘出來,將其闡釋為忠君、愛國、病民的責任感。仇兆鰲評此詩云:“荊公深知杜,酷愛杜,而又善言杜,此篇于少陵人品心術,學問才情,獨能中其會,后世頌杜者,無以復加矣?!盵2]這雖不乏夸張之語,但也說明了其由衷傾賞之意。王安石對杜甫的人格作出高度評價,他在詩文中多處論杜,更積極提倡學杜,對杜集的收集和整理更是不遺余力,曾手編《杜工部詩后集》,其序云:“予考古之詩,尤愛杜甫氏作者,其辭所從出,一莫知窮極,而病未能學也?!盵3]
王安石在序中介紹了編《杜工部詩后集》的時間和原因,認為杜詩是“非人之所能焉”,對杜詩推崇到無以復加的程度,開啟了宋人獨尊杜甫的風氣,揭開了“圣化”杜甫的序幕。除此之外,王安石還編《四家詩選》,以杜甫為第一,李白為第四。在文學選本中,體類和作品的排序常常代表了選家的批評眼光。關于這種排序的緣由,魏慶之編《詩人玉屑》卷十四“杜甫光掩前人,后來無繼”條引《遯齋閑覽》云:
或問王荊公云:公編四家詩,以杜甫為第一,李白為第四,豈白之才格詞致不逮甫也。公曰:白之歌詩,豪放飄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于此而已,不知變也。至于甫,則悲歡窮泰,發(fā)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4]
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安石把倫理價值凌駕于藝術才能之上,作為品評詩人的首要標準。顯而易見,從人倫識鑒的角度出發(fā),王安石認為杜甫詩歌是無人可及的。
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見解獨特,對傳統(tǒng)和流俗均不輕易茍同,四家詩的先后次序,確實特異,綜合考察其對杜甫人格的揄揚和他的務實致用的詩學觀,王安石相比較于李白更加推崇杜甫是顯而易見的?!?/p>
王安石把杜詩的思想價值納入儒家的道德倫理框架,在他看來,杜詩與其說是“詩史”,不如說是“詩圣”。所謂“圣”,既有“集大成”的意思,更是指詩中體現(xiàn)出來的儒家的“性情之正”。這“正”不是《大雅》的溫柔敦厚所能概括的,更是其忠君憂國的精神,雄闊浩大的胸襟和體道見性的慧思。杜甫取代韓愈成為宋人詩學的典范,不僅在于藝術上的高明,更在于道德上的優(yōu)越。杜詩的精神已非韓愈的儒學道統(tǒng)所能局限,而是具有符合人類普遍追求的道德意義。宋人正是順著王安石的思路一步步將杜甫人格“圣化”的。
二、欣賞杜詩多樣化的風格特征
《瀛奎律髓匯評》談到荊公時曰:“煉字、煉句、煉意、煉格,皆以杜為宗。集中古近體詩,多有近杜者。然非形貌近杜,乃骨味神韻暗與之合也。詩不學杜,必不能高,而善學杜者,百無一二。唐之義山,宋之半山、山谷、后山、簡齋,此五家者真善學杜者也?!盵5]稱王安石為“善學杜詩者”。更有宋末劉將孫為《王荊公詩箋注》作序,將其譽之為“東京之子美”,王安石確實當之無愧。
王安石崇尚杜詩,對杜甫詩歌風格的多樣化尤為欣賞,他說:“至于甫,則悲歡窮泰,發(fā)斂抑揚,疾徐縱橫,無施不可。故其詩有平淡簡易者,有綿麗精確者,有嚴重威武若三軍之帥者,有奮迅馳驟若泛駕之馬者,有淡泊閑靜若山谷隱士者,有風流醞藉若貴介公子者。盡其詩緒密而思深,觀者茍不能臻其閫奧,未易識其妙處,夫豈淺近者所能窺哉!此甫之所以光掩前人,而后來無繼也。元稹以謂兼人所獨專,斯言信矣?!?sup>[6]王安石認為正是因為杜詩的風格多樣性,“無施不可”,所以其詩歌成就才能光掩前人,而后來無繼也。
首先,杜詩沉郁頓挫的現(xiàn)實主義風格對王安石影響最深。杜甫身處衰亂之際,入世很深,他“善陳時事”,往往結合時事,融入議論,其坎坷遭遇,形成了其詩風的沉郁頓挫,這已是學界公認的一個不爭事實。
作為知名于世的政治家,王安石退隱鐘山之前,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與其政治經歷和政治態(tài)度不可分割。詩歌成為他“言志”的主要載體,他在詩歌中表達其政治抱負和變法革新的思想;反映民生疾苦,提出尖銳的社會問題;寄托個人抱負,總結經驗教訓,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等等,創(chuàng)作了大量繼承杜甫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詩作。其飽含血淚的字句,透露出內心無比的沉痛和焦慮,和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詩相對照,就有逼近杜詩的“沉郁”韻味。詩人采取轉折累疊、漸層深入、對比寄慨等表現(xiàn)手法而形成文勢的跌宕之美,又可說具有杜詩的“頓挫”之妙?!妒整}》反映食鹽專賣制弊端甚多,逼得百姓只好鋌而走險;《省兵》針對北宋兵冗耗財和缺乏戰(zhàn)斗力的情況,提出縮編軍隊的問題。還有《兼并》、《感事》、《發(fā)廩》等等大量的政事詩更揭露土地兼并、豪強官吏盤剝給農民造成的深重災難。這些詩歌針對政治弊端提出尖銳的社會問題,來表達個人見解,具有改革的鋒芒和批判精神,正是由于詩人對杜甫的極度推崇,積極倡導并身體力行,潛心研究杜詩以及對天下蒼生的關心,成就了王安石詩歌這種感激悲憤風格。
王安石創(chuàng)作的六十四首集句詩中,用杜者多達二百多首,遠遠的超過了韓愈的52句和李白的30句,由此可見其對杜詩的熟知和喜愛程度。
三、贊美杜甫詩意之精、體制之妙、用字之工。
王安石把杜甫尊為詩學典范,其詩歌中有很多學杜詩的地方,其中之一就是對杜詩某一具體篇章在構思、立意和造語上的模仿。例如:杜甫《古柏行》云:“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安石《古松》云:“豈因糞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惫虐嘏c古松,都得天地造化之功力,王詩語意更重。杜甫《飲中八仙歌》言“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安石《謁曾魯公》曰“一觴豈足為君壽,愿賦長鯨吸百川”;杜甫《地隅》言“年年非故物,處處是窮途”,安石《答孫正之》曰“無才處處是窮途,兩地誰傳萬里書”;杜甫《酬郭十五判官》言“藥裹關心詩總廢,花枝照眼句還成”,安石《出城訪無黨因宿齋館》曰“花枝照眼春相映,山色侵衣晚自迷”。老杜花枝照眼添詩興,荊公則花枝與美景養(yǎng)目與怡情。杜甫《秋風二首》言:“不知明月為誰好,早晚孤帆他夜歸”,安石《北望》詩有“可憐新月為誰好,無數(shù)晚山相對愁”之句,一個是孤舟漂泊愁,思鄉(xiāng)情深;一個是罷職退居江寧,老來傷懷。王安石詩歌中,像這樣化用或篡改杜甫詩句的還有很多,有順承性對原句詩意的強化與拓展,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無論原句與改句,詩意常常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王安石“意與言會”,是其在不斷的錘煉過程中主動追求的結果。
《珊瑚鉤詩話》載:
王臨川詩云:“細數(shù)落花因坐久,緩尋芳草得歸遲?!贝伺c杜詩“見輕吹鳥毳,隨意數(shù)花須?!泵夂萎??[7]
此文指出荊公在意境的營造上與杜詩相同。如荊公《題齊安壁》云:“日凈山如染,風暄草欲薰。梅殘數(shù)點雪,麥漲一溪云。”整首詩只有四句,一句一意,這是學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之篇的,但師其意不師其辭,形象更為鮮明,生動靈活,富于魅力。他的《春日》詩中間兩聯(lián)“鶯猶求舊友,燕不背貧家。室友賢人酒,門無長者車。”査慎行指出:“如此詩三、四景中有意,乃為絕唱,老杜家法也?!盵8]
安石稱賞杜甫詩歌用意高妙,為求詩歌精工、詩意雋永深刻,注重煉字琢句也就自然而然、順理成章了。
宋嚴有翼《藝苑雌黃》載:
王介甫嘗讀杜詩云:“無人覺往來”,下得“覺”字大好?!邦ㄉ按撼睢?,下得“赴”字大好。若下“起”字,此即小兒言語。足見吟詩要一字兩字工也。[9]
可見荊公對一兩個字使用是多么用心的斟酌。
王安石還喜好學習杜甫的用迭字。杜甫詩常用“亭亭”“落落”“青青”“時時”“暄喧”“茫?!薄疤锰谩?。特別是在較短篇幅的絕句中用迭字,又能貼切自然,需要較高的駕馭語言的能力。
除了鍛煉詩意,斟酌用字之外,在句法結構上,王安石也學杜甫。俞弁《逸老堂詩話》云:
老杜《秋興》云:“紅稻啄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鼻G公效其錯綜體,有“操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盵10]
此處直接指出王安石在句法結構上學杜甫之處??偠灾醢彩趯Χ鸥υ姼栾L格全面把握的基礎上,對杜甫詩歌煉字、對偶、用典之法進行了初步的發(fā)見和總結,從而為以黃陳為代表的宋詩典范的形成,為江西詩派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學建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