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不可靠敘述的運用與解讀——以威廉·??思{的《喧嘩與騷動》為例

作者:焦桂蘭來源:《芒種》日期:2015-08-20人氣:5924

    敘述化的(不)可靠性是文本創(chuàng)作的特征之一,作為一種虛擬的文本范式,小說中的敘述者一般都肩負兩種責任:傳達作者的真實意思;另一方面喬裝打扮對故事或人物進行主觀加工形成不可信的話語。這就需要讀者不能簡單順從或相信敘述者而要有自己的見解,挖掘出掩蓋于文本表層下的真實意義。產(chǎn)生巨大藝術(shù)魅力的這種獨特的敘事策略即為“成為敘述界研究‘中心話題’” [1]的“不可靠敘述”。

    “不可靠敘述”這一理論概念首先由美國學者韋恩·布斯提出。他認為“當敘述者為作品的思想規(guī)范(亦即隱含作者的思想規(guī)范)辯護或接近這一準則行動時,我把這樣的敘述者稱之為可信的,反之,我稱之為不可信的?!?nbsp;[2]布斯認為如果敘述者在思想規(guī)范、價值取向與隱含作者達成一致,那他是可靠的,否則便是不可靠的,當讀者發(fā)現(xiàn)敘述者話語的不可靠時,文本便會產(chǎn)生反諷效果。修辭法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費倫將不可靠敘述從兩個層面擴展到三大軸并細化出六種亞類型:事實/事件軸上的“錯誤報道”和“不充分報道”;價值/判斷軸上的“錯誤判斷”和“不充分判斷”; 知識/感知軸上的“錯誤解讀”和“不充分解讀”。修辭性方法聚焦于敘述者、隱含作者、作者和讀者之間的發(fā)展式互動,從而使作品產(chǎn)生反諷效果。認知方法的代表人物雅克比和A·紐寧對“不可靠敘述”有著不同的觀點。在紐寧看來,“不可靠敘述與其說是敘述者的性格特征,不如說是讀者的閱讀策略?!保?]他們一致認為讀者規(guī)范高于隱含作者的規(guī)范,因此,在認知方法的不可靠敘述判斷標準中,文本規(guī)范已變成了讀者規(guī)范。

    在不可靠敘述這一問題上,修辭法和認知法都具有片面性,因此“在分析作品時,若能同時采用這兩種方法,就能對不可靠敘述產(chǎn)生的各種語用效果達到較為全面的了解?!?nbsp;[4]本文擬以??思{的《喧嘩與騷動》為例,對文中不可靠敘述的運用和解讀進行分析。

    《喧嘩與騷動》講述了康普生一家在退勢的南方舊秩序和新秩序的夾縫中進退維谷而逐漸沒落的故事。福克納在這篇小說中采用了多角度敘述方法,讓三兄弟班吉、昆丁和杰生以第一人稱視角分別講述自己的故事,然后通過黑人女傭迪爾西以全能視角串聯(lián)起整個故事。

    第一人稱的選擇在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為“甚至是那些最緘默的敘述者,一旦把自己作為‘我’來提時,……與創(chuàng)造他的隱含作者往往根本不同”。[2]由于第一人稱敘述所帶來的極大反諷和張力,許多著名作品都頻頻出現(xiàn)了或靠近或偏離(隱含)作者的“我”?!缎鷩W與騷動》的敘述者班吉、昆丁、杰生和迪爾西都是以“我”的身份進行故事情節(jié)的建構(gòu),由于他們自身的情感意識和對某些場合或事情的缺席,讀者不禁懷疑:他們的話能都相信嗎?在得知凱蒂失貞之后,昆丁告訴父親他與凱蒂發(fā)生了亂倫之事:“我犯了亂倫罪我說父親啊是我干的不是達爾頓·愛密斯”。這兒的“我”可靠嗎?讀者通過后面會發(fā)現(xiàn)“我”是不可靠的,完全遠離了隱含作者的規(guī)范。這里的不可靠敘述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加以解讀:第一,從文本的內(nèi)部層面上,昆丁向父親承認“我當初害怕這樣做我害怕她會同意”,昆丁在事實∕事件軸做了錯誤的報道;第二,從(隱含)作者的規(guī)范層面上,??思{及他創(chuàng)造的“第二自我”眼中的昆丁是狹隘膽小且視家庭榮譽為生命的人,雖然與凱蒂有特殊的超越兄妹的關(guān)系但不會做出亂倫之事,其實這里只是昆丁的幻想而已,想以此減少甚至是逃避因凱蒂失貞給家族帶來的恥辱,從這個層面上,他在價值∕判斷軸上做了錯誤的判斷;第三,從讀者的規(guī)范層面上,根據(jù)認知法,一個敘述者的(不)可靠除了取決于與隱含作者之間的距離,還與讀者的閱讀范式有關(guān)。一個有正常家庭倫理和社會價值倫理觀的人都會認為昆丁在此時是不可靠的。??思{正是通過昆丁這一人物形象的描述達到一種不可靠的敘述效果:讀者在隱含作者、敘述者以及人物意圖之間撲簌迷離的關(guān)系中難以辨析文本中真實的聲音,以此形成強烈的反諷效果和巨大的文本敘述張力。

    費倫注重研究敘事的動態(tài)進程,認為敘述者的(不)可靠性是動態(tài)變化的。昆丁在這件事情上并不總是不可靠的,在他敘述的后半部分向父親承認他不敢做時,他又是可靠的,對事實做了充分的報道,也從幻想中醒悟過來,從而在價值軸上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思{通過描寫昆丁與凱蒂不正常的關(guān)系批判了產(chǎn)生這種關(guān)系的社會傳統(tǒng)和家庭,以此探索人性的弱點,從而增加了小說的歷史和傳統(tǒng)分量。昆丁從不可靠到可靠,先將一些重要的場面和原因掩藏起來,再進一步將其揭開,增強了小說的戲劇性和神秘性,這正是??思{的一貫手法。

    費倫在論述第一人稱的不可靠敘述時,區(qū)分了“我”在人物功能和敘述者功能兩個層次上的不同作用,而且這兩種功能在敘事進程中是時而分離時而重合的。費倫對第一人稱“我”的人物和敘述者兩種身份的研究有助于讀者更清晰地把握作品中的不可靠敘述?!缎鷩W與騷動》中杰生在敘述母親對小昆丁的態(tài)度時說:“得了,您是管不了,您真管得了嗎?您從來也不想辦法約束約束她?!苯苌鳛楣适氯宋飿O其自私、刻薄,和(隱含)作者及其讀者的規(guī)范都是相悖的,此層面上他是不可靠的;但作為敘述者,他對母親的評價是客觀的,絲毫沒有受到他性格的影響,此層面上,他是可靠的。這種情況下“我”作為人物功能和敘述者功能是分離的。福克納通過分離人物功能和敘述者功能展示了杰生人物性格的復雜性,從而提升了杰生在小說中的藝術(shù)形象。

    我國學者申丹認為:費倫僅關(guān)注“我”在共時層面上的人物功能和敘述者功能,其實第一人稱“我”在回顧性的敘述中,其人物功能和敘述者功能是具有時間差距的。[4]在解讀這篇小說時讀者也會發(fā)現(xiàn)類似的不可靠敘述。例如下面的一個片段:“她倒允許吉拉德和我來往,因為我總算是天生高貴,投胎時投在梅遜—迪克遜線以南?!边@句話里的“我”(昆丁)總算是天生高貴與康普生家族沒落的現(xiàn)實是矛盾的,是不可靠的敘述。其實康普生家族在昆丁父親時期就已經(jīng)衰敗,逐漸淪落為“一座破敗的房子,一個黑人女傭和她的小外孫”。“我”作為敘述者自然明白這一點,只不過借用了當年作為人物的“我”的視角,而這兩種身份在歷時上的距離導致了“我”在敘述正在經(jīng)歷的事情時出現(xiàn)了偏差?;蛟S存在這種可能:敘述者無意違背(隱含)作者的寫作初衷,只不過暫時采用這種敘事策略達到某種修辭目的?!拔摇痹谖谋局惺且粋€沉迷于家族榮譽而膽小、不能承擔重任的人,處于傳統(tǒng)和變革、幻想與現(xiàn)實的雙重夾擊中,最終只能以自殺來逃避?!案呱小币辉~尤其與“賤胚”(“我”描述凱蒂時用的一個詞)形成鮮明的對比和沖突,映照出“我”作為敘述者的茫然和痛苦以及作為人物對舊秩序的偏執(zhí)。更為諷刺的是,讀者只有在(隱含)作者創(chuàng)造的幾個敘述者設(shè)置的重重彌彰中,一步一步地揭開所有真相之后,才能徹底把握此處“我”的不可靠敘述,而由此帶來的敘事效果也升華了小說的主題:處于新舊兩種秩序夾縫中掙扎的舊南方不可避免的悲劇性命運。

    敘述者的不可靠敘述是造成文本不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國內(nèi)外的敘述學者大都聚焦于此。但“敘述層面上人物的眼光也可造成敘述話語的不可靠”。[3]敘述者(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借助于他人視角對事物做出不可靠的敘述,這對人物的刻畫極其重要。比如杰生帶著小昆丁與凱蒂見面時的片段:“‘抽鞭子呀,明克?!艺f,于是明克狠狠地往馬身上抽了一下,我們像一輛救火車似的從她身邊沖了過去?!边@里的“我”為杰生,出于對凱蒂極端的憎恨和報復,他根本不可能把自己視為“救火者”去拯救凱蒂,更不愿讓凱蒂與小坤丁見面。其實“我”是借用了凱蒂的眼光去敘述,凱蒂的缺席使她無法直接表達自己在這種場合下的意識,讀者便可以在“我”的敘述中通過凱蒂的眼光直接和她交流,從而感知她此時想要見到女兒的急切心理,杰生便是她的“救火車”。由于凱蒂的眼光在敘述層上對讀者的影響,從而導致了“我”敘述的不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借用人物眼光在敘述層上會產(chǎn)生兩種極具張力和反諷之效果:“我”作為人物進行了不可靠的報道和判斷,“救火車”是凱蒂的心理認知并非杰生的;作為敘述者,“我”如實地敘述了凱蒂目前的意識,又是可靠的。由此人物和敘述者透過人物眼光達到了高度重合,讀者可能難以發(fā)現(xiàn)這種極為隱蔽的敘述陷阱,等幡然醒悟時,小說就會產(chǎn)生反諷,而文本的主題也得到了豐富和加強。

    綜上所述,不可靠敘述是作者、隱含作者、敘述者和讀者在文本中互動的敘事過程,而且是循環(huán)變化的。作為一種重要的敘事策略,它對深化作品主題、刻畫人物形象都是不可或缺的?!缎鷩W與騷動》可以說是不可靠敘述的典范之作。??思{運用第一人稱敘述,通過康普生三個兒子的內(nèi)心獨白和迪爾西的全知闡述制造了種種障礙,而小說的主題便在讀者解讀和識破各種不可靠敘述的過程中得到了升華和加深。

本文來源:http://m.xwlcp.cn/w/zw/1534.html芒種

網(wǎng)絡(luò)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quán)、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quán)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guān)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guān)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