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心理學視角解說《傲慢與偏見》中的人物性格形象
縱觀世界文學發(fā)展史,小說作為偉大的文學藝術作品,是對人的生存和體驗的表達和解說。而在《傲慢與偏見》這部傳世經典的小說中,作者通過對小說人物所表現出的自私、傲慢、偏見、庸俗、虛偽以及趨炎附勢等人性的弱點進行不遺余力的揶揄和鞭撻,以及細膩傳神的勾勒出各種人物出于自卑而追求卓越感來進行深層的心靈補償,從而對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意蘊進行深層的揭示。作者精心打造出充滿自卑心理的小說人物來洞悉現實社會的人性閃光點。通過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的角度來對這部傳世巨著的人物進行深層次的剖析,主要體現在:
首先,從心理學視角分析女主人公伊麗莎白的性格特點。伊麗莎白是班納特家的二小姐,也是小說中的女主人公,她在小說中所塑造出的形象是外貌美麗、舉止大方得體且機智詼諧、還有些叛逆心理的現代女性。對于這樣一位秀外慧中的理想新女性,通過在四鄰間的有口皆碑和社交場合的廣受歡迎,使其看上去毫無自卑感可言,然而,透過小說中的細微之處來分析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不難看出伊麗莎白的內心涌動著一股自卑的暗流。由于小說所塑造出的班納特夫人,也就是伊麗莎白母親的形象表現是缺乏智慧、時常流連于衣帽店、逢人就打聽、一生都在忙于嫁女兒,使得伊麗莎白時常感到無奈;同時,小說塑造的吉蒂和麗迪雅的形象是輕佻無知和愛慕虛榮的女孩,而且習慣與男子賣弄風情。對于這樣粗俗不堪的母親和妹妹,使得具有強烈自尊心的伊麗莎白難免不為之羞愧,并認為這是極大地恥辱,認為無論走到哪兒,別人都會指責她們,而且時常為有這樣的姐妹感到丟臉,這使得伊麗莎白的心理產生極大的自卑,而且對于自己家的近親,都是些闊人們所瞧不起的“下賤親戚”,因而基本上都不體面且無法依仗,從而大大減少了她所希望嫁給有地位的男人的機會;不僅如此,聰穎的伊麗莎白心中深知家中的經濟情況,對于自己缺少豐厚的嫁妝,使得自己的未來根本沒有有力保障,因而很難攀上稱心如意的婚事,這些都造成了她心理上的自卑和矛盾,通過小說對其言行舉止的描繪,從而不斷暴露出她的自卑心理和對所處環(huán)境的無奈。因此,從心理學視角上看,伊麗莎白存在著自卑、困頓和無奈的心理特點,從而使得她在母親反對的情況下,依然冒雨去看望自己的姐姐的叛逆行為。
其次,從心理學視角分析男主人公達西先生的性格特點。作為擁有諾大產業(yè)彭伯里莊園的主人,達西先生贏得了眾人的關注。通過小說對達西先生的形象描述,使得具有身材魁梧、舉止高貴且眉清目秀的達西先生獲得眾多女賓的愛慕,因此,達西先生是小說所塑造出的眾望所歸的紳士,透過作者出神入化的筆觸,我們可以窺視到這位有資格驕傲的達西先生,內心深處也存在著與眾不同的自卑感。這就是小說所描繪的達西先生對伊麗莎白的第一次求婚,由于其所用的方式不當,傷害了女方的感情而碰壁,并被意中人言辭數落,這使得傲慢的達西先生產生了自卑,同時,達西先生在受自卑心理作祟的情況下,表現的不敢追求真愛,在愛情面前畏手畏腳。作者以細致入微的對人物內心描寫,高度真實的把握住了達西先生的心理發(fā)展邏輯。從心理學視角看,達西先生的自卑心理使得小說情節(jié)在后來所塑造出的達西先生,表現出“見到伊麗莎白就害臊、沉默寡言、時常對著地面發(fā)呆”等性格特點。
最后,從自卑感的積極補償視角來解讀人物。在《傲慢與偏見》中,對克服內心深處的弱點,并超越生命障礙的積極補償典型人物的描述:由于家庭和財產因素使得伊麗莎白有著一定的自卑感,然而,它并未放任自流,怨天尤人,反而始終從內心對家人和朋友都愛護有加,并勇敢的與現實相抗衡;伊麗莎白沒有因為自己的自卑心理,對一向與自己親近的姐姐和好友不理不睬,反而處處維護、從滿關愛;雖然母親與妹妹們不盡如人意,但是伊麗莎白并沒有因其實自己感到自卑而表現的不聞不問,依然手足情深,并苦口婆心的加以規(guī)勸和引導。對于與上流社會的達官貴人的交往中,不僅不卑不亢、應答自如,而且保持了人格的完整和脫俗氣質的展現;而且伊麗莎白并沒有屈從于世俗的物質利益,而棘手柯林斯先生施恩式的求婚;雖然在婚姻市場上處于不利的地位,對于達西先生貿然的求婚敢于當面抗衡。從心理學視角分析,伊麗莎白所塑造出的人性的閃光點都是源于自身的自卑感得到了積極的補償?!栋谅c偏見》的小說情節(jié)中還體現出自卑與補償必須建立在雙方互相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之上。小說中的達西先生在求愛被拒絕后使其自尊受挫,一度在真愛面前表現出猶豫和退縮,然而,達西作為心胸開闊、不計前嫌的男子漢,他并沒有在愛情受挫后無法自拔,反而表現出對愛情的堅定追求和對意中人的不斷付出,并對意中人的感性生活力圖排除萬難,并寫信向伊麗莎白解釋對方對自己的誤解,從而消除意中人對自己的成見;同時,面對意中人的拒婚,他改變了自己傲慢、不可一世的作風,對伊麗莎白及其家人以禮相待,使其最終贏得意中人的好感;從心理學視角分析,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對自卑感的補償使建立在對生活意義的正確理解的基礎上的,他們都表現出通過腳踏實地的努力來改變環(huán)境。最后的結局是他倆成功地克服各自存在的傲慢和偏見,
小說最后伊麗莎白和達西先生成為幸福的一對,這仍然是種典型的情景反諷,即實際發(fā)生的事情超乎預料與想象:雖然伊麗莎白起初出自于個人的偏見加上意氣用事拒絕了達西,但最終她還是嫁給了有財富有地位的單身達西。金錢和地位仍是這樁婚姻的基礎。同時,在伊麗莎白和達西結合的整個過程中,反諷場景隨處可見。彬格萊小姐為了討好達西,對根本不喜歡的閱讀假裝很有興致,在達西面前捧著書本哈欠連天,卻還說閱讀是最令人愉悅的消遣方式。另一個典型的反諷人物就是咖苔琳夫人,奧斯汀特意安排了咖苔琳夫人親自到班府找伊麗莎白,要她澄清和達西訂婚的謠傳??α辗蛉舜诵械哪康氖亲柚挂聋惿缀瓦_西結合,結果反倒在兩人之間傳遞了愛的信息,堅定了兩人結合的愿望??梢?,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一書中把她的反諷技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奧斯丁對四樁婚姻和那個時代下具有典型特征的一些人物、事件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反諷,鮮明地表達了自己的婚姻觀:戀愛婚姻不僅與財產和地位相關聯,更應建立在感情和理智的基礎之上。奧斯汀曾把自己的創(chuàng)作比作“在二寸象牙上進行精心雕鑿”,因為她所寫的小說都是小題材,描寫的盡是鄉(xiāng)間村莊里三、四戶人家的家務事?!栋谅c偏見》也就涉及了幾戶體面人家間的交往,平凡而瑣碎,沒有慷慨激昂的抒情,也無驚心動魄的場面,卻深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奧斯汀通過對小說的四起婚姻和幾個人物反諷式地雕鑿,出乎意料般全面兌現了卷首那條“真理”,小說的藝術魅力在讀者面前一覽無余。這就是《傲慢與偏見》經久不衰,一直被后人津津樂道、學習借鑒的一個原因吧。
本文來源:http://m.xwlcp.cn/w/zw/1534.html 《芒種》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