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賣花女》社會語言學賞析

作者:欒義敏來源:《芒種》日期:2015-07-09人氣:8896

1. 引言

《賣花女》的作者是19世紀的劇作家蕭伯納。蕭伯納的作品關注社會問題,豐富、俏皮和幽默的語言也反映了豐富的思想內容。《賣花女》中的女主人公伊莉莎在一次賣花的過程中遇到了語言學家希金斯。希金斯對這位來自社會底層的女孩所運用的語言非常感興趣,他記錄了伊莉莎語言中的發(fā)音特點。之后,他與朋友平柯林打賭在幾個月內他可以將伊莉莎訓練成為語言規(guī)范且舉止優(yōu)雅的窈窕淑女, 而伊莉莎也找到希金斯并希望他改變自己的語言。面對英語元音發(fā)音不準確和語言節(jié)奏混亂的伊莉莎式的粗糙英語,希金斯與平柯林運用各種方法,最終將伊莉莎培訓成為可以說一口純正地道英語的名媛閨秀,就連希金斯的高徒也沒能辨別出伊莉莎的身份。[1]

社會語言學是20世紀60年代在美國首先興起的一門科學。它將語言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相結合,從不同的的角度研究語言的本質和差異。社會語言學主要從兩個方面對語言進行探索:第一,從社會諸因素的變化探索語言的變化;第二,從語言諸因素的變化探索社會的變化。在這兩個方面中,語言和社會的關系緊密結合,社會為語言的使用提供了語境,語言則是社會的一面鏡子,反映了社會的不同方面。[2]

本文將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分析《賣花女》,探索其中的語言與社會各因素的關系,從而為欣賞該作品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2. 語言與社會階層

語言與社會階層的關系一直是語言學家關注的焦點。人類語言作為交際的工具會反映語言使用者的特點和語言使用者所屬社會團體的特點,使用同一種語言變體的人則屬于同一個言語社區(qū)。因此,不同社會階層的語言使用者也就屬于不同的言語社區(qū)。威廉姆·拉波夫對語言與社會階層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他發(fā)現(xiàn)在紐約的不同社會階層中存在不同的語言變體。上層社會的人會清楚地保留[r]的發(fā)音,而底層社會的人則省去了[r]的發(fā)音。拉波夫得出結論, 社會階層是影響語言使用者語言變體的主要因素。

《賣花女》中的伊莉莎和希金斯同樣生活在英國,也都說著流利的英語,但是他們的發(fā)音、語調、用詞和文體形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賣花女伊莉莎生活在英國社會的最低層,她的發(fā)音、語調、用詞和文體形式都反映了下層勞動人民的特點。比如,伊莉莎會把“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中的雙元音[ei]發(fā)成[ai],因此,這句話就被她說成了“The rine in Spine sties minely in the pline”。 伊莉莎還會把[ə:]發(fā)成[ə],把[z]發(fā)成[t],因此,“close”

變成了“cloth”,“breeze”變成了“breethe”,而[h]的音則發(fā)不出來。 伊莉莎有她自身的發(fā)音系統(tǒng)和特點,這與她自由的生活環(huán)境和賣花女的身份有密切的關系。來自下層勞動人民的伊莉莎在出場時操著一口不地道的英語,言語粗魯且語調怪異的伊莉莎只想謀求生計,不可能去顧及語言是否優(yōu)雅動聽。

——————————

作者介紹:欒義敏(1981-),女,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事實上,伊莉莎所屬語言社區(qū)的人也使用不規(guī)范的英語進行交流,他們都操著很濃的鄉(xiāng)音。而希金斯則不同,作為一個語言學家,他是英國社會上層階級的代表,他的語言使用體現(xiàn)了上層社會階層人士的特點。希金斯認為“一個英國人說英語的方式絕對會影響到他的社會地位”。 在《賣花女》的開場部分,希金斯無情地批判了伊莉莎所使用的語言。在希金斯看來,伊莉莎之所以成為“下層人士”是因為她所運用的語言。伊莉莎錯誤的發(fā)音被他怒斥為“無情地謀殺了英語”,因為希金斯所屬的上層社會階層的言語社區(qū)都使用較為標準和規(guī)范的發(fā)音。

在持續(xù)了三個月多的語言訓練中,希金斯使盡渾身解數(shù)幫助伊莉莎改變了英語元音。在伊莉莎清楚地發(fā)出“西班牙的雨主要落在了平原上”這句話之后,希金斯終于成功了。他成功地幫助伊莉莎改變了語言,也成功地幫助她改變了身份。之后,希金斯與平柯林為了檢驗對伊莉莎語言改變的效果,帶她參加了上層社會的舞會。在去舞會之前,他們還擔心伊莉莎可能會被揭穿。結果,他們大獲成功。在舞會上,希金斯的高徒卡帕錫試圖通過語言來判斷伊莉莎的身份,結果,卡帕錫卻得出了一個伊莉莎可能是匈牙利公主的結論。由此可見,語言與社會階層是密不可分的,語言反映著社會階層。

3. 語言與地域

語言與地域的關系也是語言學家關注的一個語言研究的側面。語言學家認為語言與地域也是密不可分的關系。地域影響著語言,語言又反映了不同的地域。許多語言學家對語言與地域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方言與地域的關系。馬林諾夫斯基提出的言語社區(qū)的概念也反映了來自不同地域的人會使用不同的語言。生活在同一地域的人會遵循同一套語言規(guī)則,但是又與其它地域的人使用的語言有所不同。

在《賣花女》中的開場部分,希金斯能準確地判斷出叫計程車的貴婦是來自一個有錢人的社區(qū),那里的人說著地道的倫敦腔。從伊莉莎的“[ei]發(fā)成[ai]、[ə:]發(fā)成[ə]和[z]發(fā)成[t]”的英語中,希金斯也很準確地說出了伊莉莎來自利紳格來沃這個地方。后來,伊莉莎的父親找到了希金斯并向其詢問女兒的情況,希金斯馬上判斷出伊莉莎的父親在宏士羅洛長大。隨著希金斯和伊莉莎父親對話的進行,他還根據(jù)伊莉莎父親語言的文體特點“我會告訴你;我要告訴你;我等著要告訴你”,將其推薦到道德委員會工作,因為希金斯認為伊莉莎的父親會使用特定的自然修辭法,他說話的原始腔調屬于威爾士腔調。因此,伊莉莎的父親所使用的語言明顯地反映了他出生和成長地域的語言特點。

在《賣花女》中還有一位希金斯的高徒卡帕錫,他精通32種語言并自詡為神童??ㄅ铃a說自己認識每一個歐洲人。也就是說,卡帕錫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音、語調和詞匯的使用等語言特點來判斷該人來自什么地方。雖然卡帕錫在《賣花女》這部作品中并非重要人物,但是他的特點卻反映了一個事實,即語言與地域之間是存在一定的關系的。當卡帕錫受人指使要查明伊莉莎來自哪里時,他卻失敗了,他認為伊莉莎所說的如此標準英語只能說明她是一個貴族而且可能是一位來自匈牙利的公主。

的確,伊莉莎在沒有被希金斯訓練之前,一直生活在下層勞動人民的集聚地。這樣的地域環(huán)境也逐漸變成一種文化和語境環(huán)境,而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伊莉莎的語言就不可能呈現(xiàn)出標準的倫敦腔特點。隨著伊莉莎進入上層人士的居住區(qū),周圍的人都在使用標準的英語,這樣的語言大環(huán)境也對她標準英語的塑造起著重要的作用。

4. 語言與性別

除了研究語言與社會階層、語言與地域的關系,語言與性別的關系也是社會語言學家研究的重點。社會語言學家發(fā)現(xiàn)男女性別的差異也會影響語言的使用。對語言與性別的系統(tǒng)研究始于社會語言學家羅賓·拉考夫。在20世紀70年代左右,羅賓·拉考夫發(fā)現(xiàn)了美國英語中的性別差異現(xiàn)象并并逐步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受她的研究啟發(fā),之后的語言學家繼續(xù)對性別語言進行研究,最終總結出了女性語言文體形式的特點。在女性語言文體形式的特點描述中,女性更傾向于使用一些花哨的顏色詞,如“淡紫色的”和“淺灰色的”。女性會使用較少的詛咒詞和較多的程度副詞,如“非常”和“很”。此外女性還會使用較多的附加疑問句和陳述疑問句,并且她們的語言也會更間接和禮貌。

在《賣花女》中,伊莉莎在第一次拜訪希金斯教授時,開門的男管家和女管家都說了句“稍等”。不同的是,男管家用的是降調 “等一會兒!”,而女管家用的則是升調“等一會兒?”,即陳述疑問句。在對伊莉莎訓練的過程中,希金斯多次因為失去耐心而接連使用“該死的”,這符合男性語言會使用較多詛咒詞的特點。當伊莉莎因為練不好發(fā)音為自己辯解的時候,希金斯也毫不留情地打斷了她的話使用了“閉嘴”。與女性語言的間接相比,這體現(xiàn)了男性語言直接的特點,而這樣直接的特點在人際交往中有時卻顯得不那么禮貌。盡管伊莉莎地位地下,她在稱呼別人時還是會使用“先生”、“紳士”和“請”等禮貌稱呼。

   希金斯總會發(fā)出“為什么女人不能和男人一樣?女人容易多變、易怒;而男人卻慷慨大方”的感慨。希金斯的感慨既反映了男女性別的差異,也反映了男女語言之間的差異。

5. 結語

英國戲劇家蕭伯納的作品《賣花女》是一部有影響力的作品,其中的語言豐富且人物特點鮮明,很多的情節(jié)也與語言學知識緊密相關?!顿u花女》反映了社會語言學中語言與社會階層、語言與地域及語言與性別的關系。從這三個方面對該作品進行賞析,為我們更深入地研究和欣賞其中的語言提供了新的視角。

參考文獻:

1. 蕭伯納. 賣花女[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2001.

2. Wardhaugh, 祝畹瑾 . 社會語言學引論[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4. 郭玲.戲劇《賣花女》對話中的會話含義分析[D]. 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5. 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 于根元. 社會語言學噶理論 [M]. 北京:商務出版社,2000.

本文來源:http://m.xwlcp.cn/w/zw/1534.html  《芒種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