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生命教育工作探究

作者:阮書云,黎意慧,甘春霞,姚紫燕來源:《視聽》日期:2015-06-27人氣:807

目前,在高職校園里,網絡已成為大學生們學習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由于網絡不乏大量的不良信息,在其侵蝕影響下,很多高職學生缺乏對生命的正確理解和把握,往往容易引發(fā)理想丟失、人生價值空洞、人生奮斗目標動力缺失、崇尚暴力或自我否定等漠視生命的事件,給高職院校大學生生命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課題。

一、網絡對高職學生生命觀的負面影響

(一)西方腐朽文化與不良信息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

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和普及,在方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們溝通與交流的同時,也使西方的所謂民主政治觀念、思想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得以在我國廣泛傳播。西方正是利用這一點,并憑借其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 妄圖分裂我國,大肆進行意識形態(tài)滲透和文化價值“侵略性”擴張。

高職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極易受到西方國家意識的沖擊和影響,以至于在思想認識、道德品質、價值觀念、個性發(fā)展等方面均可能出現被異化的新情況。對于國家意識和集體主義比較淡薄的大學生,他們?yōu)槿嗣穹盏淖谥季蜁菀讋訐u;而那些對政治和社會關注不高的學生,個人主義和享樂主義思想則會逐漸產生;另外,有部分學生在腐朽言論的蠱惑下,社會責任感開始降低,不再熱衷關心社會發(fā)展,甚至人生觀出現裂變,不講奉獻反而開始注重索取,沒有真正把民族復興和實現“中國夢”當作己任。

(二)網絡成癮綜合癥對學生人生目標的負面影響

網絡成癮綜合癥,又稱“網癮”或IDA,是指由于過度使用互聯(lián)網而導致明顯的社會、心理損害的一種現象。對高職生來說,主要表現為心理上對網絡過于依賴,行為上常常逃避現實生活。

高職生正處在生理、心理與思想逐步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獨立意識不強、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欠缺、抵抗外界誘惑的定力不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擾。部分高職生就因沉迷于網絡游戲,通宵達旦而不知疲倦,久而久之,置身其中無法自拔,最終形成網癮;部分高職生對網絡視頻、聊天、交友、購物、瀏覽、微博等過于熱衷,浪費了大量的寶貴時間和精神精力,對平常學習生活中的許多方面慢慢失去興趣和關注。

這些學生深受網絡的負面影響,思想變得松懈、生活變得懶散、理想變得暗淡、人生目標逐漸丟失。整天除了上網,就是無精打采,要么無所事事,要么力不從心。理想追求在這類學生的頭腦里早已成為過眼云煙,信念更是無從談起。

(三)網絡暴力與倫理失范導致學生生命觀缺失

在筆者的一項相關調查中顯示,“吸引當前高職生沉迷網絡的最大原因”就是“網絡游戲”,特別是那些帶有暴力或色情誘惑的游戲。網絡暴力游戲對高職大學生生命觀的負面影響尤為顯著,在虛擬的暴力游戲世界里,他們可以任意扮演角色,恣意地使用一切武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強奪、報復、侵害、殺戮等等,既無需任何的正當理由和借口,也無需承擔任何責任和后果。另外,他們可以隨時死亡,也可以隨意復活,生與死都是可以任意選擇的。在此情境中,他們對生命本質的理解與認識日益模糊,沒有了責任與道義,混淆了生與死的不可逆性。脫離了正常社會體制下的人生倫理,他們既體會不到生命的珍貴,亦無法獲知生命的精彩和意義,生命觀缺失現象嚴重。

(四)虛擬與現實的反差導致學生冷漠消極

在網絡虛擬世界的社交活動中,高職生們經常扮演著自己喜歡的、非現實的理想角色,可以跟陌生人暢所欲言,也可以跟從未見過面的“朋友”或者“戀人”敞開心扉,輕意相信別人。他們可以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恣意地做自己喜歡的事,而不必去過多考慮外在約束。

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之間雖不至于爾虞我詐,可矛盾沖突普遍存在;雖不至于每件事都不遂人愿,但不如意的常常有之。網絡世界盡顯美好,現實生活卻復雜殘酷,兩者反差太大,讓許多高職生無法適應。為了逃避現實的“無奈”,就往往選擇網絡虛擬世界來麻痹自己。久而久之,由于脫離了現實人際交往,長時間處于虛擬狀態(tài)而游離于集體和同學之外,在得到網絡情感認同與滿足的同時,對現實生活產生厭倦和漠然,逐漸訥于人際交往,處世態(tài)度冷漠消極。

(五)網絡弱化了學校生命教育的效果

網絡信息的不確定性、庸俗性、欺騙性、誘導性和腐朽性,在很大程度上會給高職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認知和生命意識等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比如西方的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實用主義、英雄主義等,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原先學校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效果。某些腐朽的、極端的、罪惡的,甚至是反社會反人類的信息(例如色情、暴力、兇殺、自殺、毒品、邪教等),更加混淆他們的生命價值觀念,左右他們正確領悟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另外,網絡中某些信息表面上看似新聞報道,實際上滲透著不良性質的氣息。它們無形中會給判斷能力、分辨能力、處理信息能力均不夠高的高職生帶來不可低估的負面影響。比如,婚外戀引發(fā)的家庭悲情、老板拖欠農民工薪酬而導致農民工跳樓慘劇、大學生失戀后傷害情敵、失業(yè)者生活無著落而冒險搶劫殺人等等,往往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他們造成思想認識上的混亂、行為選擇上的無所適從。這類高職生在現實中一旦遇到挫折或者失敗,就容易對生活感到困惑與迷茫,對生命感覺無趣、無助與無意義,往往自暴自棄、放棄自我,甚至放棄生命。

二、高職院校開展網絡生命教育的現實意義

(一)培養(yǎng)網絡認知能力,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馬克思說過,“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生命是第一位的,具有獨特性、唯一性和不可逆性。可網絡的誘惑致使獨立性差和控制力弱的大學生沉迷其中,不但浪費寶貴時間,還嚴重影響了身體健康。通過培養(yǎng)他們的網絡認知能力,可以幫助他們運用辯證的、客觀的觀點去認識網絡的正負影響,從而積極應對。

對待網絡,既要接納又要有防范意識,既要趨利又要避害,既要有陽光心態(tài)又要有防腐功力,既要有自主性又要克服從眾心理,從整體上提高網絡的駕馭能力。以此避免和減小網絡的負面影響,通過端正網絡態(tài)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

(二)培養(yǎng)網絡辨別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大學階段是人生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網絡對學生的思想影響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學生們必須善于辨別網絡的利與弊。網絡中不乏格調低下、內容庸俗、危害嚴重的信息,只有懂得辨別,才能做到正確選擇與取舍、防范與剔除。學校與教師必須正確引導大學生上網,培養(yǎng)他們具備良好的網絡辨別能力,能夠分辨網絡信息的真?zhèn)魏徒】蹬c否,從而自覺地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網絡人格完善的網民,從整體上樹立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正確的人生觀。

(三)培養(yǎng)網絡行為能力,樹立正確的社會觀

大學生良好的網絡行為包括:懂得正確上網,即上網既要守德又要遵紀合法,比如:誠信不欺詐、尊重他人隱私、尊重知識產權、維護安靜有序的上網環(huán)境、不破壞網絡安全與秩序、不做網上違法事情等;做到理性上網,即適時適度上網,不沉迷網絡,有健康的網絡心態(tài),具備理智的分析能力和正確選擇。

通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網絡行為,可以避免他們受制于網絡而不能自拔,同時養(yǎng)成善于融合網絡與現實的習慣,增強網絡社會(或虛擬社會)適應能力,促進社會形成以人為本,以網絡、人、社會三者和諧統(tǒng)一的新人文生態(tài)圈,從而樹立正確的社會觀。

三、網絡環(huán)境下高職院校生命教育的新舉措

(一)思想上高度重視,強化生命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學院領導、老師與學生都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需要認識到網絡的負面影響與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引導廣大大學生,使他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努力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強化生命意識,只有熱愛生命,熱愛自己,才能愛社會愛國家,進而提升民族精神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二)真抓實干,搞好校園網絡建設

學校應成為學生上網的主渠道,這是教育部制定的有關學校信息教育發(fā)展的目標要求。建立完善的校園網絡,學生既可以主動地在校園網上獲取所有學習資料,也可以通過外聯(lián)網站獲得更加豐富的知識信息。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了解其真實心態(tài),掌握宏觀導向的主動權,堅持主流價值觀,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因勢利導地給予學生教育和幫助,從而使學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不至于在網絡中迷失方向和喪失自我。

(三)加強對學生網絡行為的監(jiān)控和管理

由于網絡系統(tǒng)具有開放性,這為某些不道德者帶來了可乘之機,他們可能肆意在網絡傳播反動的和黃色信息,制造網上信息污染;或是發(fā)布虛假信息,隨意侮辱誹謗他人。學校有關部門必須做好網絡把關工作,把有害信息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同時,學校應增強校園網絡的服務功能,將網絡文化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格局進行規(guī)劃部署。要廣泛開展《大學生網絡文明公約》宣傳活動,積極引導大學生遵守網絡道德,不沉溺虛擬空間,努力創(chuàng)造干凈、健康、文明、有序的網絡環(huán)境。

(四)加強對學生的社會化教育

網絡時代的大學生生命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因此學校、社會、家庭、政府要協(xié)作聯(lián)動,以適應網絡發(fā)展需求。積極開展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們有更多的機會積極投身到社會改造的實踐中去,以此提高大學生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使他們能夠從容勇敢地直面現實世界,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面對當前網絡的新挑戰(zhàn),高職院校一定要努力探索生命教育策略,增強網絡生命教育工作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為大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各種生命關懷,幫助他們完善健全的人格與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人生觀,從而提升人生境界和生命質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做出最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鵬.網絡文化與青年[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關麗.關于新媒體環(huán)境下加強大學生生命觀教育的思考[J]. 教育教學論壇,2012(01)

3.黎文森(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08)

4.丁正員,韋志兆(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8(06)

本文來源:http://m.xwlcp.cn/w/xf/9501.html  《視聽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