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呼蘭河傳》中時間的“裂”痕——文學論文
《 呼蘭河傳》文章開篇就用了一小段描寫自然環(huán)境的文字,在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簡單的幾句話勾勒了一幅北方極寒天氣下大地的表象。作者從不同的視角用了有8處“裂”來描寫了地“裂”的狀態(tài),但在接下來的段落中沒有再這樣集中的用過這個字,筆者認為作者所刻意強調(diào)的“裂”字雖然在后文中并未集中體現(xiàn),但是這種意象和感情基調(diào)貫穿了全文,并在全文有著更深層次的作用和深刻的內(nèi)涵,這種意象集中表現(xiàn)在時間上“裂”。米克.巴爾所說“時間與空間之間的關系對于敘述節(jié)奏是很重要的。當空間被廣泛描述時,時間次序的中斷就不可避免,……并因此而能被看作事件。”①也就是說“時間順序總是因空間顯示而被破壞?!睍r間的發(fā)展由于對于空間的表現(xiàn)和描繪而被中斷,時間被空間所切割,這是敘述中的某種不可避免性。葛浩文認為:“由于蕭紅的作品沒有時間性, 所以她的作品也就產(chǎn)生了‘持久力’ 和‘親切感’?!雹诘P者認為《呼》具有時間性內(nèi)涵,而這種時間性的表現(xiàn)是斷裂的,這種斷裂的時間性使小說充滿了神秘的內(nèi)蘊。
一、四季變換的“裂”
小說中作者多次提到了春夏秋冬,這四季似乎成了作者對于呼蘭河城人生活獨特的闡釋依據(jù),也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深刻領悟。“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雹邸八麄冞@種生活,似乎也很苦的。……脫下單衣去,穿起棉衣來地過去了。”④“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把一個人默默地一聲不響地拉著離開了這人間的世界了。”⑤小說第一章中重復了三次關于呼蘭河人春夏秋冬的生活狀態(tài)描寫,季節(jié)的轉換,是一種封閉循環(huán),不是波浪式前進的狀態(tài),使這種轉換變成了一種抽象的假定性的時間。呼蘭河人就在這種封閉的時間狀態(tài)下周而復始的向死而生。蕭紅深刻的體悟到了這一點,她試圖打破這種封閉的時間循環(huán)狀態(tài),希望它可以朝著波浪式前進的狀態(tài)轉變,所以小說在不同的章節(jié)都沒有按照正常的春夏秋冬這樣的時間變換來描寫和敘述文本,而是跳躍式的,作者根據(jù)自己的童年視角的回憶性時間來隨意的安排這四季的變換,這就造成了文本中時間的斷裂感。
如小說在第一章開篇就描寫了“嚴冬”這一具有明顯季節(jié)時間性的場景,這一季節(jié)的設置為全文奠定了一種冷色調(diào)。接著描寫“大泥坑”是夏季。到第二章在描寫呼蘭河的盛舉時,時間的跳躍和斷裂就更明顯。跳大神夏季居多,七月十五的放荷燈是秋季,野臺子戲也是秋季,但是到了第二章的結尾,作者卻寫了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這是在初夏季節(jié)。第三章開頭以夏季為背景,描寫敘述人與祖父在后園勞作的場景,接下來描寫了秋天、冬天,在這一章里作者在第四節(jié)里又一次描寫了夏天。第四章作者又以夏天開篇最后結尾處寫到秋天。第五章以小團圓媳婦為敘述對象描寫了其悲慘的生活遭際,作者依然以夏季為開篇,并在小團圓媳婦的死為結束,但是時間卻截止到“還沒有到二月?!币簿褪钦f小團圓媳婦沒有活到春天就死了。第六章中作者以有二伯為主要的描寫對象,也是以夏夜晚飯后的閑聊為開篇,中間秋末有二伯偷東西被我發(fā)現(xiàn),結尾冬天一片白雪。第七章作者以馮歪嘴子為主要描寫對象,以夏季植物攀爬了馮歪嘴子的窗戶為開篇,接著就是在寒冬里敘述人發(fā)現(xiàn)馮歪嘴子的兒子和女人。尾聲作者所懷念的依然是夏秋之時的后園。從以上描寫看出作者敘述小說事件大多發(fā)生在夏季,夏季似乎對于蕭紅來講有著特殊的意義。無論是夏季的后園,夏季的院子,還是作品中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都以夏季為出場背景,在這樣繁盛的季節(jié)里向讀者展示自己的生命的狂歡,可是這生命隨著秋冬的來臨而變得消散荒蕪,這種生命的意義被季節(jié)所消解。而季節(jié)時間的斷裂也造城了文本中人物生命的終結。在作品中作者沒有關于春天的描寫,作者為何有意回避描寫春天?春天是萬物復蘇的時節(jié),可是作者并沒有對它做描繪,而是在開篇之時以冬季為時間背景來進行敘述,是否在作者眼里看不到春天,作者對于呼蘭河城鄉(xiāng)間的生死并沒有感覺到生的希望,所充斥的都是繁華到敗落的悲涼過程。這與作者對于中國鄉(xiāng)土的想象密切相關,作者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鄉(xiāng)間是沒有生機的,甚至連死都沒有任何的激情,如死水一般無法泛起任何漣漪。作者刻意打亂了時間的排序,采用的孩童的視角,這使得作者對于童年的記憶停留在了最繁華和熱鬧的季節(jié)里,并主觀的認為事件的發(fā)生時間都集中在夏秋的季節(jié)里,使時間具有了想象性、虛構性的特點。
二、女性成長時間的斷裂
小說里我們很少看到敘述人成長時間的準確過程,時間和年齡大多以虛寫的方式呈獻給讀者,并且這種成長的時間大多集中于小說的第三章:“我生的時候,……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快七十了?!雹蕖拔蚁?,……我三歲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⑦“我記事很早,在我三歲的時候?!雹唷拔以谝粌蓺q的時候,大概……可是長到四五歲,反而不認識了?!雹?nbsp;“等我生來了,……等我長大了,祖父非常地愛我”⑩從所給的信息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敘述者對于自己三、四、五歲時的記憶多與祖父有關,在其余的六章里,都沒有關于敘述者年齡的表述。祖父作為家族的大家長給了敘述者無限的愛和庇護,在作者的成長記憶里這段時間是最為美好,也是對作者影響最深的一段真實記憶。敘述者說自己在三歲時就開始記事,長到五歲時應該就已經(jīng)相對懂事了,在這個時間過程中敘述者已經(jīng)從無知嬰童時代向女孩的過度。作者沒有具體的提出年齡的階段,只是用模糊的時間來概括成長歷程,在第三章的結尾處作者說“祖父再也抱不動我了”,這暗示了我作為獨立個體成長的開始,我對祖父的依賴隨著我歲數(shù)的成長而漸漸疏離,然而時間并沒有往前推進,而是在這里停止斷裂,蕭紅刻意在此將時間截斷,希望時間停留在年幼時與祖父在一起的時光里,鎖住美好的記憶。她拒絕成長,拒絕成為女人,因為就作者的成長經(jīng)歷來看,在隨后的日子里,作者一直過著“逃荒”似的生活,這與祖父在一起的快樂和穩(wěn)定是截然不同的,作者失去了快樂,只剩下寂寞與荒涼。但是時間是流動的,雖然文本中沒有提到隨著敘述者年齡的增長,我與祖父的關系如何,但是我從女孩到少女的成長已經(jīng)悄然開始了。
尾聲中“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jīng)六十多歲了,……祖父一過八十,祖父就死了?!?nbsp;⑪小說從六歲開始到二十歲之前的時間都沒有做任何描寫,而是在結尾處有重復了在第三章第一次提到的年齡。作者習慣性的重復敘事,為了強調(diào)對祖父的記憶同時也是對時間做了一個封閉的回旋,讓時間重新回到了四五歲的年齡時間段,將讀者的記憶拉回到后園中,拉回到與祖父的時間里,同作者一同回味記憶中美好的但消逝的時間,但是作者沒有止于此,而是說自己沒有長到二十歲,這就說明在祖父與敘述者從一直相處到了祖父去世,在這段時間里是敘述者成長的關鍵時間,也是敘述者的少女時代,祖父作為大家長的庇護和愛也止于祖父的死亡。時間在此再一次斷裂,直到現(xiàn)在成年的“我”回憶起那段呼蘭河的日子所經(jīng)歷的時間也都是虛無的,但時間的過程卻是真實存在的,祖父的死預示著我美好的少女時代的結束??死锼苟嗤拊?jīng)說:“如果女性主體置身于‘男性’價值的構建之中,那么,就某一時間概念來說,女性主體就成了問題。這一時間概念是:計劃的,有目的的時間,呈線性預期展開:分離,進展和達到的時間。這種時間內(nèi)在于任何給定文明的邏輯的及本體的價值之中,清晰地顯示其他時間試圖隱匿的破裂,期待或者痛苦,這已經(jīng)得到充分證實?!蚧貞泴е碌鸟。腥说幕蛘吲说模└嗟?nbsp;從先前的時間形式(循環(huán)的或永恒的)中識別自身?!?nbsp;⑫作品中的時間斷裂都是在回憶之中完成的,最終這種時間的斷裂止于了祖父的死,作者將記憶切割了,將時間的盲點置于無邊的荒涼之中?!霸谝欢ǚ秶鷥?nèi), 故事中的時間如果在向度上屬于‘過去’便常常會賦予文本一種感傷的色彩” ⑬。寫《呼》時的蕭紅已是疾病纏身,她將成長中的時間盲點與她自身的現(xiàn)狀聯(lián)系起來,用模糊的方式展現(xiàn)給讀者,這種隱秘性充滿了對女性個體成長痛苦難于直說的無奈之感。
三、歷史時間的“裂”
蕭紅對時間的理解與當時大多數(shù)人的理解有所不同,她所寫的不是全民族共有的歷史時間,而是一種寂寞的個體時間, 在這里社會性時間基本是缺席的。這里的“個體”不僅僅是蕭紅自身, 也是另一種眼光下的苦難鄉(xiāng)土中國。
作品中唯一提到的歷史事件就是日俄戰(zhàn)爭,有二伯所回憶的毛子人屠城的故事。有二伯不厭其煩的對別人講這個故事,似乎在炫耀著自己的是一個有血性和有膽量的人,“有二伯常常說……那真是殺人無數(shù)。見了關著的大門就敲,敲開了,抓著人就殺?!钡窃谧娓该媲皡s又用這個故事求得祖父的幫助和救濟“人是肉長的呀!人是爹娘養(yǎng)的呀!……眼看著那是大馬刀,一刀下來,一條命就完了?!?nbsp;⑭。作者在安排這個歷史事件時并沒有把它的整個歷史過程展現(xiàn)給讀者,或是以這個歷史事件為整個敘述故事的時間背景,只是截取了一個時間的片段,而這個時間片段是充滿血腥的沉痛的歷史記憶。這是一段回憶中的回憶,時間里的時間,作者將這種斷裂的歷史時間消解在呼蘭河人普遍的日常生活之中(有二伯講故事和祖母房間的擺設)。小說在第三章描寫祖母房間時,提到“很古怪很古怪的掛鐘”,在這個掛鐘里面有一個“毛子人”, “毛子人”在這個具有時間象征意義的掛鐘里永久的“呆著”,“毛子人”所做的事情已經(jīng)隨著時間的流逝被停留在了過去中也逐漸被人所遺忘,作者將這段歷史時間物化到了某個特定的空間里,展現(xiàn)給讀者?!皻v史的空間化不僅在于小說敘述話語的有意設置和使用,同時被引進了‘輪回’、‘再生’的民間文化概念,……顯然消解了歷史的時間含義。”⑮。時間的延展性被切斷,事件停留在被切割的時間段中不斷的重播,就連有二伯對于毛子人屠城的事情也只是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種趣味奇談式的口吻講述給大家,缺少了莊重與悲苦感。就如同茅盾所說“在這里, 我們看不見封建的剝削和壓迫, …… 在呼蘭人民生活的比重上,該也不會輕于他們自身的愚昧保守罷? ”⑯
時空是一種束縛,蕭紅遠隔萬里,似是思念家鄉(xiāng),卻也排斥家鄉(xiāng),有人說蕭紅向往回到故土,可我不這么認為,在她經(jīng)歷了如此多的滄桑和等待以后,家或者家鄉(xiāng)這個概念對于遠在香港病痛纏身的蕭紅來講不再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她所向往的不再是在荒涼的院落中等待,在寂寞中枯萎,她渴望生如夏花般的人生,可是那所謂的繁華并沒有帶給她預想中的幸福,當繁華脫去它華麗的外衣,剩下的也只是一片秋風帶過的碎屑,所以蕭紅帶著那顆充滿裂痕的心緩緩前行,在呼蘭河城外的世界里過著與城內(nèi)一樣的生活,這種傷感和裂痕最終都無處彌補。
①(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述理論導論(第二版)[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64頁
②葛浩文, 蕭紅評傳[M], 哈爾濱: 北方文藝出版社, 1985 年版,第184頁
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⑭蕭紅,呼蘭河傳[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81、86、94、111、113、114、119、120、207、177頁
⑫張京媛,當代女性主義文學批評[M], 性別差異,露絲·依利格瑞,朱安譯,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2年一月第一版,第351頁
⑬徐岱, 小說敘事學[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頁
⑮蔡翔,日常生活的詩情消解[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版,第137頁
⑯茅盾,呼蘭河傳序[M], 哈爾濱: 哈爾濱出版社, 1991年版,第705頁
欄目分類
- 壯族非遺文化融入高職美術教育的路徑探索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廣西民族文化的“出圈”傳播
- 鄂南文化在文創(chuàng)設計中的應用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與意義衍生
- 探討數(shù)字時代文學經(jīng)典的價值重構與意義衍生
- 文化自信自強視域下推進縣域文化建設研究
- 非遺文化在文旅融合中的作用研究
- 傳承與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浙學與當代浙江精神發(fā)展路徑探索
- 從“三蘇”文化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傳統(tǒng)文化中的表現(xiàn)形式
- 從湘西苗繡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難題 ——— 一種社科法學的視角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