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論吳冠中油畫的藝術特色及當代價值

作者:王征來源:《芒種》日期:2015-01-02人氣:3982

一、前  言

    吳冠中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油畫家和美術評論家。吳冠中1936年考入杭州藝專,師從李超士、王子云等學習西洋油畫,后跟隨常書鴻、關良國、潘天壽等學習中國畫,1947年吳冠中到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學習,潛心研習印象派與現(xiàn)代派油畫,1950年吳冠中從海外歸來,先后任教于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學院等,曾任中國美術家常務理事、全國政協(xié)常務委員等職,油畫作品有《長江三峽》、《魯迅故鄉(xiāng)》、《小鳥天堂》、《北國風光》、《黃山松》等。[1]

    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吳冠中致力于風景油畫創(chuàng)作,力求將歐洲油畫的生動、直觀、細膩等與傳統(tǒng)繪畫精神、審美理想結合起來,用油畫技法表現(xiàn)初春新綠、水邊村舍、黑瓦白墻、薄薄霧靄等,創(chuàng)作出清新、寧靜、淡美的審美意境。70年代之后,吳冠中開始嘗試用傳統(tǒng)繪畫材料表現(xiàn)現(xiàn)代精神,用點、線、面的交織表現(xiàn)詩情畫意的景象,令觀者耳目一新。長期以來,吳冠中深入探究中西方繪畫美學觀念的差異,堅持不懈地推進油畫民族化,獨自完成了由西方走向東方審美體系的構建。法國學者瑪麗·德萊士·波波曾言,吳冠中是聯(lián)結東西方藝術最具魅力的標志,“吳冠中若非最偉大的,也許是今天唯一的,能成功地融會了東西方兩種文化的畫壇巨人”。

二、吳冠中油畫的藝術特色

    吳冠中一生致力于油畫民族化探索,他對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內容決定形式”提出了質疑,力求將西方繪畫形式融入傳統(tǒng)藝術精神之中,他認為,繪畫的形式美具有相對獨立性,應該努力尋求繪畫形式的突破。在吳冠中油畫中,比例與尺度、節(jié)奏與韻律、對稱與平衡等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這種形式美主要體現(xiàn)于構圖、造型、色彩等方面。

    (一)整體構圖。在繪畫構圖上,吳冠中善于打破常人的經營套路,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描繪對象,執(zhí)簡馭繁,去蕪存菁,強化了作品的形式美感與主題意蘊。第一,生動飽滿的小景。吳冠中喜歡生動形象的小景,常用飽滿的構圖方式凸顯對象的形式美,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如油畫《石榴》的整個畫面似乎成了石榴的天堂,果實累累的石榴或大或小,疏密有致,參差錯落、彩點斑駁的枝葉充滿朝氣,到處洋溢著生命活力;油畫《碩果》中向日葵位于畫面中心,繁密的、漩渦狀的線條表現(xiàn)了葵花籽結實豐滿的果實,極富重量感。[2]第二,疏密有致的遠景。傳統(tǒng)繪畫講究“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即要通過張弛有度的對比展現(xiàn)畫面的旋律和節(jié)奏,吳冠中油畫就有著“疏處不散、密而不死”的特點,例如油畫《魯迅故鄉(xiāng)》中,前景的樹木、水鄉(xiāng)屋舍等構成了繁密的景觀群,與平靜的江面、零落的房屋、散落的帆船等形成鮮明對比,整個畫面就像飛燕掠過江面,視野非常開闊。油畫《青島紅樓》以“密”取勝,畫面中紅樓林立,場面宏大,厚重的色塊依次鋪開,不留絲毫空隙,遠處的藍天、河道與繁密的城市高樓形成對比,使畫面顯得視野開闊、場面宏大。第二,和諧穩(wěn)定的中景。吳冠中善于運用“縱橫之術”保持畫面穩(wěn)定。如《嶗山松石》中的巨石方圓突兀,橫臥、矗立或斜倚,形成富有凝聚力的整體,細瘦堅挺的松樹從石縫間頑強伸出,灰紫色的遠山與云海相接;《嘉陵江邊》依靠動靜互補實現(xiàn)畫面的和諧穩(wěn)定,陡峭的石壁位于畫面左側,江河從低處緩緩流出,峭壁上長有幾顆青松,與逆流而上的船艇相互映襯。

    (二)面塊與線條。塊面是油畫造型的重要手段,塞尚曾言,“要用圓柱體、圓錐體和球體來表現(xiàn)自然”。吳冠中借鑒了西洋油畫的塊面造型,并將中國畫的平涂手法用入油畫創(chuàng)作之中,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如油畫《英國民居》中房屋呈天然幾何結構,褐黑色的屋頂、白色的橫臥石和赭灰色的墻磚使房屋顯得古樸厚重,黑色粗線分割出不同形狀的塊面,帶給人無盡的遐想。吳冠中喜歡表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的白墻黑瓦,他的許多油畫作品都是不同塊面組合起來,能帶給觀者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稇浌枢l(xiāng)》中灰色的屋頂、白色的墻相互穿插,黑色的烏篷船點綴于畫面中,將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南小鎮(zhèn)展現(xiàn)于觀者眼前,秀美的江南水鄉(xiāng)盡在不言中?!肚镨示印分歇M長的黑屋頂和灰白色的長墻被黑門從中間分開,墻根由許多小塊面組成,墻外的點線上棲息著幾只燕子,畫面中疏朗與細密、沉寂與生氣對比鮮明,帶有濃重的悲劇性意蘊。

    在傳統(tǒng)繪畫中,線條不僅是造型的重要手段,也是表現(xiàn)思想情感的重要載體,“吳冠中繼承了林風眠流暢、迅疾的露鋒線……并成為精神自由流動的基本承載形式”,他擅于用柔中帶剛的線條表現(xiàn)質感和力度,毫無做作、僵硬之感,展現(xiàn)出獨特的形式美。[3]其中,樹木草叢是吳冠中油畫的重要內容,瘦矮堅俏的小樹、萬條垂下的楊柳、身姿曼妙的新柳、蒼勁虬曲的古柏、剛勁鋒利的灌木等都是吳冠中的表現(xiàn)對象。例如,油畫《魯迅故鄉(xiāng)》以寬整厚實的線條勾勒出參天大樹,以細筆書寫勁健舒朗的樹枝,高處的樹枝猶如春蠶吐絲般隨風飄搖,相鄰的楊柳藤蔓細密,蜿蜒柔韌,產生一種耐人尋味的意境。《扎什倫布寺》中,畫家用線條勾勒寺院圍墻、房屋和樹木,輕松瀟灑的用筆將山水畫的氣韻靈動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渡勘葋喒世铩返漠嬅娉錆M音樂節(jié)奏感,橫豎線條和斜線組成了線條織體,畫中的房屋抽離了具象元素,變成了房屋的結構框架,展現(xiàn)了獨特的形式美。

    (三)潑墨風韻。筆墨問題是吳冠中最引人爭議的地方,許多傳統(tǒng)畫家將筆墨情趣作為畢生追求,過于注重樹法、云法、水法等筆墨技巧,一味講究墨氣和線條,似乎有了這些就能創(chuàng)造出完美的藝術品,吳冠中大膽對八股式的“筆墨”開刀,抽離了附加于筆墨之上的思想觀念、情感表達,他認為,“筆墨是情,脫離了具體畫面的孤立的筆墨,其價值等于零……筆墨倒反成了作品優(yōu)劣的標準”。[4]吳冠中對筆墨形式的獨特見解源于他對中西方繪畫藝術的深刻理解,也是對石濤的“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的進一步發(fā)展,在當代油畫界有著深刻的影響。中國傳統(tǒng)繪畫講究墨分五色,擅于用墨色的濃淡變化詮釋自然萬象,吳冠中喜歡用墨色和彩色表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的白墻黑瓦,勾勒山石的形狀、樹木的枝葉,使畫面顯得清新明麗、沉著堅實,如《青島紅樓》、《雙白楊》、《故宮白皮松》、《江南人家》等。如油畫《四合院》以黑白二色分割畫面,在黑白交合處起伏變化,相互依存的黑色與白色顯得均衡、協(xié)調,增強了畫面的視覺審美效果;《荷塘春秋》中,畫家以黑灰入調,用奔放而凝重的筆墨,展現(xiàn)了殘荷枯死敗落的景象,抒寫了殘荷不“殘”的生命跡象。

    (四)色彩運用。吳冠中油畫不拘泥于環(huán)境的干擾,色彩浪漫而感性,“銀灰有兩面性……有一定的現(xiàn)代包容性”,忠實地表達了畫家的主觀情感。吳冠中油畫中的灰色樸實典雅,清新純凈,和諧沉靜,如油畫《苗圃白雞》中灰褐色的樹林與山坡掩映一體,赭灰色的土地流露出溫和的暖意,幾只小雞安詳靜謐地臥著,展現(xiàn)出一種和諧自然的氣氛;《童年》以冷灰色調表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空明恬淡、清瑩透徹,將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此外,吳冠中還喜歡使用厚重的色彩,“黑吞噬了人間的悲歡離合……而且被運用為各種色彩的調和色”。油畫《惡之花》以灰黑色為主色調,用濃重的煤黑色表現(xiàn)力罌粟花朵,隱喻了罌粟花“惡”的一面,充滿了濃重的象征意義。此外,吳冠中喜歡用銀灰和素白表現(xiàn)北國風光,展現(xiàn)大氣磅礴的粗獷之美?!对谔煅摹分幸豢美蠘渫α⒂诋嬅嬷虚g,畫家以蒼勁凝重的黑色渲染了枯藤纏繞的老樹,幾只喜鵲輕輕飛過,絲毫沒有“斷腸人在天涯”的悲涼氣氛。[5]

三、吳冠中油畫的當代價值

    油畫是一種源于西方的繪畫材料和樣式,它有著注重表現(xiàn)技法、光色運用等特點,自達·芬奇之后,西方畫家將“摹仿”作為油畫創(chuàng)作的真諦,鄒一桂曾言,“西方油畫筆法全無,雖工亦匠,故不入畫品”,雖有嘲笑西方油畫之嫌,但也道出了西洋油畫缺乏筆墨意趣的缺陷。中國畫將“氣韻生動”作為基本準則,講究“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保⒅貙徝酪馓N的表達和審美意境的營造。在探索油畫民族化的過程中,吳冠中將東西方繪畫結合起來,以西洋油畫技巧表現(xiàn)民族傳統(tǒng),顯示出獨特的審美個性,大大拓寬了中國油畫的表現(xiàn)領域。

    點線面是繪畫藝術的基本語言,“色彩是琴鍵……就會觸動心靈最深處的悸動”,吳冠中將傳統(tǒng)繪畫與西洋油畫結合起來,以西方油畫的形色展現(xiàn)東方文化之神韻,以強化形式對比的方式增強油畫的藝術效果,他以江南小鎮(zhèn)為繪畫題材,其油畫中的小橋流水、春風細雨、黑瓦白墻等充滿了詩情畫意,頗具吳氏風格的形式感令人心曠神怡。吳冠中油畫是個性情懷的自然流露,既有賞心悅目的外貌,又有高貴樸實的涵養(yǎng),實現(xiàn)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結合,正是因為吳冠中不因循守舊,不斷追求藝術形式的創(chuàng)新,才使他的油畫始終洋溢著一種新鮮感。[6]

    吳冠中汲取西方現(xiàn)代繪畫理論之精髓,又借鑒了傳統(tǒng)繪畫的美學思想,將兩者融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出以中西融合為特色的“吳體”,為油畫民族化、中國畫現(xiàn)代化進程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金丹元,杜薛唯.從吳冠中的“中西融合”所想到的[J].文藝理論研究,2008,(5).

[2]蔡曉騮.從塞尚到吳冠中——解析吳冠中油畫風景中的“形式結構”[J].文藝評論,2008,(1).

[3]胡成明.吳冠中“水陸兼程”經營灰白黑[J].美術大觀,2006,(8).

[4]呼喜江.論吳冠中油畫風景的特色[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3).

[5]何冰,翟墨.論吳冠中——吳冠中研究文選[M].桂林:廣西美術出版社,1999:39.

[6]李春艷.吳冠中繪畫藝術中的東方意味——吳冠中繪畫中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解讀[J].藝術百家,2008,(7).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