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wǎng)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文學作品中中西方的文化差異分析——文學論文

作者:李智來源:《名作欣賞》日期:2014-09-24人氣:9164

     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明確指出文化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 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在社會上獲得的能力和習慣。隨著民族和國家的產(chǎn)生發(fā)展,文化具有了民族性和國家性。不同的社會形態(tài)會產(chǎn)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所以文化的發(fā)展也和社會發(fā)展保持一致。而文學作品則是對社會和文化發(fā)展進行記錄的一個重要部分。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都得到了體現(xiàn),其中思想文化和愛情婚姻文化在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中西方文化差異較為明顯,以下分別對其進行分析。

一、 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中西方思想文化差異

(一)神話作品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文學作品一般都起源于神話傳說,在人類文明剛剛開始的時候,因為不能對各種自然現(xiàn)象做出合理的解釋,所以便將這些不能解釋的現(xiàn)象都歸為自然的力量,這樣就產(chǎn)生了神話傳說,東西方文化也就是從此時發(fā)生了差異。在中國神話中,盤古因為是天尊地卑的設立者、創(chuàng)始者,所以居于高位。盤古是勞動之神,自然只是神的活動場所,而不是神創(chuàng)造出來的;而在西方神話中,自然就是神的家族,是絕對的權威和力量。中國神話中,神和人是和諧相處的,人是女媧造出來的;而在西方神話中,人是普羅米修斯為了報復眾神創(chuàng)造出來的,人會受到天神的威脅和懲罰,同時在西方的伊甸園傳說中,人生生世世都要贖罪。所以在文學開始的階段,東西方文化之間就已存在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在中國,人和自然聯(lián)系密切,會有天人感應,所以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對自然缺乏征服的欲望;而在西方,自然高于人類,人們希望去了解自然,探索自然。

(二) 中西方傳統(tǒng)文化作品中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中西方文化經(jīng)過發(fā)展達到了歷史上的首個高峰,此時,西方文學作品的代表是《荷馬史詩》,中國文學的代表是《詩經(jīng)》。
《荷馬史詩》是對歷史的記錄,但也有很多的傳說,有一定的神話意味,可是和之前的神話傳說相比,與人類更為接近。《荷馬史詩》主要是對戰(zhàn)爭和戰(zhàn)爭中的英雄進行記載,描述了英雄的行為和勇敢不屈的精神,對英雄充滿了崇拜,其主要體現(xiàn)的西方文化中的特點和價值取向有:
(1)崇拜英雄,特別是戰(zhàn)爭中的英雄?!逗神R史詩》塑造了英雄的形象,同時展現(xiàn)了英雄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2)崇拜神力和信仰神?!逗神R史詩》中有些英雄雖然沒有神的血統(tǒng),卻擁有神賜予的力量,會在歷史發(fā)展的重要時刻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后來崇拜神力逐漸發(fā)展為信仰神,接著發(fā)展為信仰宗教。
(3)崇尚武力,《荷馬史詩》主要是頌揚戰(zhàn)爭中的英雄,體現(xiàn)出了西方文化對武力的崇尚,這與其地位位置和地理環(huán)境相關。
    而《詩經(jīng)》體現(xiàn)的則是另一種文化。與西方文化相比,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以宗族家長制為核心,缺乏天神的觀念,即使殷商時代神學盛行,人民也是將自己祖先作為崇拜對象,這和西方文學作品中的天神崇拜有著很大的差異。《詩經(jīng)》主要分為風、雅、頌,其精華是國風,它是對當時人們勞動生活的真實反映,和西方文學作品中對壯烈戰(zhàn)爭場面的描述比較,《詩經(jīng)》反映的更多是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個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其主角并是英雄,體現(xiàn)了一種現(xiàn)實主義精神。文學作品對這一現(xiàn)實主義精神進行升華就形成了中國人和中國精神,尤其“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逐漸發(fā)展為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這種精神注重整體,輕視個體,與西方文化中重視個體的英雄主義是有極大不同的。

(三) 西方近代文學作品和中國明清文學作品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15世紀的文藝復興促使西方文化發(fā)展到了黃金時期,此時的文學代表作是但丁的《神曲》,體現(xiàn)出了濃濃的宗教文化和人文主義思想,它充滿了隱喻和象征,但也呈現(xiàn)出了現(xiàn)實主義精神,它不再一味地頌揚天神,開始體現(xiàn)出西方文化到目前仍然大力提倡的人道主義精神。《神曲》以后,西方文學開始批判對人的思想進行摧殘的宗教主義思想和騎士精神。薄伽丘的《十日談》通過精短的故事對宗教的虛偽腐朽和禁欲主義進行了批判。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用反諷的語言對西班牙封建社會的缺點和衰敗進行了揭露,同時用堂吉訶德悲慘的結(jié)局對封建社會下的騎士精神進行了批判。而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喜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更是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主義精神,其作品對愛情、貪欲、野心、嫉妒、仇恨、責任等各種情感進行了描述,充分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體會。這些作品都充分體現(xiàn)了近代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義思想和自由主義精神。
    與西方文化不同,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學逐漸變得保守。和西方文學中體現(xiàn)出的自由主義和人文主義相比,中國文學就差多了,特別是清朝中期的“文字獄”,對文人的創(chuàng)造性摧殘很大。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文人多以參與政治、報效國家為理想,可是其參與政治的唯一途徑就是參加科舉考試,但隨著這一模式在明清時期的僵化,對文人的思想產(chǎn)生了極大的限制,導致此時期中國文學作品接近空白,與西方文學的繁盛形成了鮮明對比,但也有一定的亮點。此時期,中國的小說作品居多。因為受到限制,很多文人不能從政,所以就轉(zhuǎn)向小說創(chuàng)作,通過小說來批判腐朽的封建制度,表達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中國的四大名著都是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的。后來,隨著西方思想逐漸進入中國,中國的文化受到了沖擊,但同時中國的文化也開始對世界產(chǎn)生影響。
二、 文學作品中愛情婚姻觀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不朽的話題,而愛情的升華就是婚姻。中西方的文學作品都對愛情和婚姻進行過描述,通過對中西方文學作品愛情婚姻觀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異同。

(一) 傳統(tǒng)思想導致中西方不同的愛情觀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而儒家思想中的三綱五常很大程度上對人們的情感進行了限制,尤其對青年男女之間的交往限制更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提倡“發(fā)乎情,止乎禮”,這在中國文學作品中多有體現(xiàn)。如《西廂記》中,雖然崔鶯鶯第一次見張生就產(chǎn)生了愛慕之情,但卻沒有大膽地表達出來,只是將喜歡之情放在心里,如果沒有紅娘的牽線,崔鶯鶯和張生也不可能走到一起。同時,中國人在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忠貞時,也不會直接用“愛”來表達,如《玉樓春》:“天涯海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痹娙藢⒆约旱南嗨贾楹吞煅暮=亲鞅容^,天涯海角有窮盡的時候,可是自己的相思之情卻沒有窮盡,借物抒情,含蓄蘊藉。西方文化則不同,從文藝復興開始,人本主義思想盛行,人性得到了解放,這對封建主義思想有很大的沖擊作用。所以,西方的男女在交往和戀愛時地位是相對平等的,限制也相對較少,這導致西方男女的愛情觀非常開放和大膽,如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描寫了朱麗葉愛上了羅密歐,即使有自己家族的阻撓,她仍然以命相爭去追求自己的愛情,朱麗葉對愛情的大膽追求充分體現(xiàn)了西方的愛情文化。

(二) 文學作品中女性的婚姻觀體現(xiàn)的文化差異
    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對男女之間的交往方式和愛情婚姻觀有很大的影響。通過對中西方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中國封建社會中的女性幾乎依附于男性,具有較低的社會地位,而西方女性則獨立性較強,社會地位也較高。
在中國,封建社會占據(jù)了歷史很長的時間,封建社會中儒家的倫理觀念對中國人的行為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和極大的限制。在封建社會中,男性社會地位很高,女性社會地位很低,女性被當作男性的附屬品,對于自己的婚姻更沒有做主的權利,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導致中國的女性缺乏獨立的愛情觀和婚姻觀。如樂府詩《孔雀東南飛》中的主人公劉蘭芝遭到婆婆的嫌棄,被遣回娘家,然后他的哥哥又將他嫁給他人,雖然劉蘭芝以死相逼,卻也無法改變被操控的命運。再如宋代女詩人朱淑真,在年輕時和一個有才華的書生相戀,但卻不被父母和社會接受,最后她不得不妥協(xié),嫁給了他人,即使婚姻不和諧,她也無力反抗,只能借詩詞來表達自己的煎熬和痛苦:“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后到黃昏”,朱淑真愛情婚姻得不到滿足的痛苦在《斷腸集》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朱淑真的背劇是當時所有女性的悲劇,是那個時期中國女性社會婚姻地位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
    而西方文化中大都是尊重婦女的,這主要受基督教的影響,因為耶穌是童貞女瑪利亞受孕于圣靈生出的,人們對耶穌有信仰之情,也就會尊重圣母瑪利亞,進而尊重所有的婦女。同時西方文化中的騎士,其精神偶像就是婦女,而他們建功立業(yè)的動力就是愛情,騎士精神對西方的思想文化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在西方女性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自由支配財產(chǎn)。同時基督教提倡一夫一妻制,大大維護了西方女性在婚姻中的人格尊嚴。因此,西方女性具有很強的獨立性,也會主動維護自己的尊嚴,大膽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如《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就大膽拒絕了柯思林的求婚,她對達西的幾次求婚也表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這充分體現(xiàn)了她對人格獨立和權利平等的追求,最后和達西以真摯的感情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婚姻。與劉蘭芝、朱淑真相比,伊麗莎白擁有絕對的婚姻自主權。類似的還有《玩偶世家》中的娜拉,當她發(fā)現(xiàn)丈夫真正關心的只有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名譽,對自己的所謂的“愛”并非出于真心,自己只是丈夫的玩偶時,她勇敢地和丈夫斷絕婚姻關系,這充分體現(xiàn)了女性對平等、尊嚴、自由、幸福的追求。無論是伊麗莎白,還是娜拉,她們都有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勇敢地維護自己的尊嚴、權利和幸福,甚至沖破現(xiàn)實的枷鎖,無論成敗,都體現(xiàn)了西方文化中女性的社會地位。

    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體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思想文化、價值取向、禮儀文化、愛情婚姻等,這里只是對文學作品中體現(xiàn)出的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差異和愛情婚姻文化差異進行了比較和分析,給文學作品中中西方文化差異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參考文獻

[1]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M].書海出版社,2004(3).
[2]陳惇.西方文學史[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8).
[3]敏澤.中國文學思想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4).
[4]余嘉.接受視域下中西文學的婚姻觀比較[J].昌吉師專學報,2001.
[5]張麗麗.文學作品中的愛情觀對中西文化差異的體現(xiàn)[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
[6]田占敏.《玩偶之家》中娜拉性格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
[7]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6.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