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傳播時代下“撩文化”的解讀
“撩”從造字法上看是一個象形字,字從手從尞,尞亦聲。"尞"意為"長"、"遠"。"手"與"尞"聯(lián)合起來表示"伸長手",在眾多漢字中這個不起眼的漢字突然流行是因為它的另外的意思。“撩”是個多音字,有平聲和上聲兩個音調,在新華字典中上聲為挑弄、引逗之意?!傲谩睗h字古已有之,在《北齊書·陸法和傳》中“凡人取果,宜待熟時,不撩自”,這里的撩就是挑、撥之意,在《聊齋志異·促織》中“屢撩之”,這里的撩就是挑逗,招引之意?!傲谩痹谌缃竦暮x更偏向于“取向狙擊”,一切讓自己心神蕩漾的、滿足口味的、不論客觀存在的本意如何,都可以被一個“撩”字總結。以“撩”為核心的“撩文化”正在當下帶來一場新的現(xiàn)象沖擊。
一、“撩”現(xiàn)象
以“撩”為核心的“撩文化在當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景觀,“撩”文化可以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物質層面,即以“撩”為核心的商品,時下大熱的乙女游戲《戀與制作人》,這款游戲模擬戀愛情景,在游戲中,四種不同類型的男性同時對你開撩。自2017年12月20日上線,其熱度瘋狂上升。據(jù)業(yè)內人士反饋,《戀與制作人》的日流水已超500萬。隨著在社交平臺的持續(xù)發(fā)酵,其首月流水極有可能破億。詞條“李澤言的黑卡”“李太太”“李懟懟”“白起”等也經常出現(xiàn)在微博熱搜,《戀與制作人》無論是經濟收益還是話題都居高不下,“撩”的非常成功。第二層面是行動層面,即各種“撩行為”。“如果你的前男友和你的現(xiàn)男友同時掉進水里,你是否愿意讓我做你男朋友?”,最近一名叫做費啟鳴的“小哥哥”,以一則在宿舍用手機錄的15秒“撩妹”短視頻,在抖音收獲224.9萬個贊,抖音粉絲1300多萬,評論區(qū)的粉絲直呼我愿意,被“撩”的心甘情愿。第三個層面是精神層面,表現(xiàn)為精神文化現(xiàn)象,具體包括大眾心理,審美取向,價值體系的建構等?!傲谩钡呐d起,一方面是無數(shù)個個體情感無處安放,尋求情感寄托的心理,虛擬男友的陪伴,甘愿被“撩”的我愿意;另一方面則是膨脹的情感的宣泄,無數(shù)人的點贊評論也是一種出口。
二、特征解讀
(一)大眾性
“撩文化”屬于亞文化,具有一定的變動性,容易被社會大多數(shù)人所接受,它不同于高雅文化,為社會精英所熟知接受,它是一種草根文化,是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區(qū)別,但是它大眾化,傳播面積廣速度快,迅速躥紅發(fā)展壯大,占領大眾的視野,在各大社交網站爆火,話題熱度居于首頁,成為流量的觸發(fā)點,“撩”出各自熱度。
(二)反傳統(tǒng)性
“撩文化”并不屬于主流文化,而是一種亞文化,它具有強有力的生命力,沖擊著主流文化,它在大眾的視野中迅速躥紅,掀起全民消費熱潮,化妝品嬌蘭邀請楊洋成為“親親男神”,美寶蓮邀請陳偉霆,被冠以“楊洋色”、“陳偉霆色”的口紅色號一搶而空;資生堂代言人黃軒等,都是以男色“撩”出消費,不同于以往傳統(tǒng)的主流,女明星代言化妝品吸引女性消費的王道,“撩”出消費似乎也不錯。
(三)互動性
無論是虛擬的男友人物,還是現(xiàn)實中存在的“小哥哥”,他們的“撩”都與受眾之間存在著情感互動,“撩”與“被撩”拉近了屏幕兩端的具體,受眾獲得情感的滿足,“小哥哥”的男朋友請求,受眾會不由自動的互動“我愿意”,“李太太”們會在“李懟懟”的新年電話這端拼命點頭,通過屏幕情感的互動最為“撩”人。
三、“撩文化”盛行的原因
(一)被釋放的表達欲
在互聯(lián)網絡時代誕生的新一代群體,他們更注重自我意識的表達,他們不同于在電視廣播時代誕生的一代,安安分分的坐著觀看,網絡需要去探索互動,滿足個性化的需求,這使得他們更樂于去表達去追求,當他們成為時代的主力軍的時候,他們開始獨立,他們的束縛越來越小,主體意識逐步確立,他們高喊“我們不一樣”,他們需要通過某些介質來表達展現(xiàn)自己,他們渴望被社交接納與肯定。
(二)草根文化的發(fā)展
所謂"草根文化",就是大眾平民化的文化,以“記錄世界記錄你”為標簽的快手,就是草根文化發(fā)展的代表,快手中的用戶都是我們身邊可以看到的普通人,他們以拍攝他們的事件,分析他們的故事,在2018年1月移動APP TOP 1000排行中,快手排在18位,一月活躍用戶20230.6萬人。微博大V“土味挖掘機”、“土味老爹”等就是因為分享快手中的“土味”視頻而獲得上百萬的粉絲。
(三)互動性的需求
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的關系是需要互動來維持,受眾早已對單方面的被接受信息不感興趣,他們需要被關注,需要傳播者與之互動,變單向的傳播為雙向的互動傳播已經是傳當下不需要去明說的事情了,“撩”的對象主力軍是90后,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根據(jù)淘寶發(fā)布的《2017年中國空巢青年圖鑒》數(shù)據(jù),20-29歲空巢青年總數(shù)超過5000萬,其中90后占百分之60以上。他們在城市的角落工作、生活,以宅、佛系為代名詞,養(yǎng)蛙游戲和吃播的大火,說明他們這個群體需要陪伴與關注,他們有互動性的需求,他們需要“撩”與“被撩”。
(四)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
在互聯(lián)網迅速發(fā)展的當下,各種社交媒體層出不窮,在以微信、QQ為首的以文字為主的社交之后,又出現(xiàn)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社交軟件,2017年以來短視頻市場整體增速強勁,到12月短視頻綜合平臺與短視頻活躍用戶規(guī)模分別達到3.341億人與1.099億人,受眾的表達渠道與表達方式日趨多樣化、便捷化,各種軟件吸引、鼓勵受眾去表達自己表現(xiàn)自己,同時用戶群體的不斷增多,轉發(fā)點贊的增多,是“撩文化”迅速走紅,一傳十十傳百,在互聯(lián)網的傳播力度之下迅速獲得大量關注。
三、啟示
(一)拒絕媒介依存癥
媒介依存癥是現(xiàn)代人的一種病理現(xiàn)象,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過度沉迷于媒介接觸而不能自拔;價值和行為選擇一切必須從媒介中尋找證據(jù);滿足與媒介中的虛擬社會互動回避現(xiàn)實的社會互動;孤獨、自閉的社會性格等。無論是《戀與制作人》還是“小哥哥”他們與受眾都是通過網絡連接的虛擬的情感互動,但是他們隨隨便便的的一句話就有大量受眾“被撩”,面對手機的世界越來越多,而與現(xiàn)實接觸的世界越來越少,甚至把現(xiàn)實世界與虛擬世界混淆,現(xiàn)實生活中帶入“李太太”的視角,這些都是典型的媒介依存癥。
(二)碎片化的情緒釋放
“撩”是一個小動作,通過一種小片段、小事件而“撩”,它并不是長篇幅的情感波動,它只是一時的,稍縱即逝,細微的感覺。當下受眾碎片化的習慣正是“撩文化”大熱的東風。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在用戶發(fā)布視頻及文字是會有時間和自述的限制。微博超過140字之后文章折疊點擊閱讀全文才會顯示的特點,各種大V大多選擇將內容縮減在140字之內,以迎合微博受眾“太多不看”的習慣,以微博受眾為代表的人群形成了碎片化的閱讀習慣,并且人群的數(shù)量正在增加。 受眾在接受信息時往往只是看最核心的信息,而對于有過多敘述的往往只看標題或者摘要。如某部電影或者小說出來之后往往會出現(xiàn)一張圖看某電影或者小說,電影視頻制作者古阿莫正是靠著五分鐘講解電影而走紅網絡,現(xiàn)在已經有上萬粉絲。現(xiàn)代人的關注點越來越喜歡短視頻短內容。碎片化信息易于情感的表達和釋放。
(三)女性意識的高漲
無論是《戀與制作人》還是“小哥哥”他們所面對的受眾大部分都是女性,游戲市場不在是戰(zhàn)爭打架式的以男性玩家為主,從最初的“撩妹”,滿足傳播者自身的情緒需求,到現(xiàn)在的“撩”迎合女性受眾需求的轉變,這種新的邏輯和話語,背后是新思想的鼓動,學者李銀河提出“腐女”是對“男色的消費”并認為這種現(xiàn)象的大量涌現(xiàn),說明“當今社會女權意識十分高漲”“撩文化”的大量涌現(xiàn)也是社會女權意識不斷高漲的表現(xiàn)。
本文來源:《視聽》:http://m.xwlcp.cn/w/qk/9501.html
- 館藏《(增修)施南府志》的修復與保存
- 紙媒介在平面設計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與教學方法探討
- 廣電媒資從紙質向數(shù)字化轉型中的敘事重構研究
- 空間設計教學中紙藝技術的創(chuàng)意應用與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 人工智能驅動下的紙質出版智能化轉型:技術融合與創(chuàng)新路徑
- 非遺傳統(tǒng)手工藝中紙張應用的技術體系與活態(tài)傳承策略
- 紙藝術的跨文化符號:中西方剪紙的英譯對比研究
- 數(shù)智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路徑——以河南剪紙為例
- 基于環(huán)保視角的紙制品企業(yè)廢物管理與再利用策略
- 圖書館紙質文獻數(shù)字化存儲平臺的優(yōu)化設計與文件管理方法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