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情到“聲”處更動人——評廣播新聞專題作品《信訪局長的最后24小時》

作者:達潔玉來源:《視聽》日期:2017-09-18人氣:1295

“你的足跡踏遍了遼中大地,你的心與上訪者如影相隨;你的一腔熱血啊,灑在信訪的崗位;你的公仆精神啊,樹起一座巍峨的豐碑?!边@是遼寧省新詩學會副會長郎恩才為遼中縣信訪局長潘作良所作長詩《眼淚與豐碑》中的一節(jié)。字字情深,句句意濃,一個高尚的人民公仆形象凝結在數(shù)百字之中,令人動容。

遼寧廣播電臺的廣播新聞專題作品《信訪局長的最后24小時》(榮獲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廣播新聞專題一等獎),以強烈的現(xiàn)場感和細膩的情感表現(xiàn),抓住了聽眾的耳朵。本文將從結構、表達方法、語言、主題四大方面,深入評析此作品,分析廣播媒介的優(yōu)越性并提出建議。

一、結構: 采用縱式結構,時間順序、線索清晰

作品在謀篇布局方面,巧妙利用一條“時間線”,將整篇報道完整有序地穿插起來。首先,作品的題目指出,報道內容即敘述信訪局長潘作良去世前最后24小時的工作,使聽眾得以縱覽報道的整體格局。其次,作品中多次出現(xiàn)的時間節(jié)點,如“5月9號凌晨2點左右”、“下午1點”等,不僅起著引導聽眾聆聽的作用,而且使整篇報道時間順序更強,便于聽眾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白詈?4小時”的時間主線,同時是潘作良日常工作的縮影。

在廣播新聞報道作品中,由于受眾只是通過耳朵來接受信息,所以一條清楚明晰的線索尤為重要。這就要求廣播新聞編輯樹立一種聽眾意識,從聽眾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受眾的收聽習慣,了解受眾的收聽需求。

二、表達方法:敘述、描寫、抒情和議論

(一)敘述方面:靈活運用錄音材料,且過渡巧妙成為兩大亮點

首先,在作品開頭,作者借潘作良老父親壽誕之日翹首盼望兒子歸來為切入,引出潘作良去世的消息。緊接著安排一段潘作良大姐的錄音,把聽眾拉入出殯場景中,使聽眾迅速進入情景。多次靈活運用錄音材料的片段,為整篇報道增色不少。其次,報道中“潘作良用他的真誠換來了百姓的信任,據(jù)統(tǒng)計,在縣信訪局任職一年零八個月,他親自接待上訪群眾3848次,其中重大疑難案件107件,息訪104件?!币欢畏Q得上極具代表性的過渡段。簡短的一句話,不僅交代了潘作良上任近兩年來的顯著功績,也暗示了其工作量之大,為下文工作中突發(fā)病情埋下了伏筆。

(二)描寫方面:多用白描來表現(xiàn)場景和細節(jié)是一大特色

廣播作為一種用聲音傳遞信息的媒介, 是一種“說”的藝術, 因此白描一定要“說”得到位,“說”得精當,“說”得傳神, 以增強新聞報道的美感和可聽性。在環(huán)境的渲染上,“5月13號遼中縣上空的雨時下時停,就像人們送別潘作良嗚咽的淚水時斷時續(xù),哀樂低回,淚花飛濺。人們向潘作良的遺體默哀,做最后的告別?!边\用白描,引人入勝,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大有深意。

(三)抒情和議論方面:巧用“藏舌頭”,借人之口議論抒情

新聞作品最忌諱的一點即凌駕于事實之上的空發(fā)議論。作者采訪了大量與主人公有關的人物,如上訪對象劉玉蘭,女兒潘鶴,縣委書記張東陽等,借人之口表達對潘作良的敬仰之情和崇敬之感。

三、語言:多用質樸與素雅的語言,平凡中蘊藏著震撼人心的力量

   利用聲音藝術化地表現(xiàn)主題,讓廣播新聞專題在眾多的媒體中先聲奪人,就是廣播語言之美的具體體現(xiàn)。采訪對象的話語, 往往包含著新聞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關鍵細節(jié),通過這些話語來凸顯新聞事件, 常常更加真實自然。同時, 好的人物的語言層層揭示新聞的主題,使新聞變得厚重, 有嚼頭, 耐人回味。例如潘作良妻子賈麗娟的話:“我后悔呀,以前總抱怨他不管家里的事,是不是給他壓力了,可他沒有啊,每次抱怨他,他都是憨憨的一笑?!蓖ㄟ^采訪對象真摯的話語,從側面表現(xiàn)了潘作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的公仆精神。

四、主題:立意精準,以小見大

第一,作品反映的是一位積極投身于信訪工作的領導干部的日常工作和感人事跡。多少年來,我國信訪工作推進難度之大可想而知,而潘作良卻不畏艱難,迎難而上,顯示了其鐵了心為百姓謀福利的決心。主題立足于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信訪工作,具有極高的現(xiàn)實意義。

其次,作品以一位信訪局長去世前的24小時作為切入,切口小,意義大。潘作良去世前24小時的工作強度即為他上任近兩年來每日的工作強度,這短暫的24小時即是他日常生活中為民服務的一個縮影。主題在表現(xiàn)上以小見大,更為震撼人心。

五、結語

用“聲音”傳達的信息,更富有現(xiàn)場感;用“聲音”抒發(fā)的情感,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廣播媒介為受眾提供了更多現(xiàn)場的體驗感和動人的畫面感,在信息傳達和情感表現(xiàn)方面更勝一籌。

在傳統(tǒng)媒體競爭激烈,新媒體異軍突起的當下,要想滿足聽眾強烈的獲取信息需求,廣播新聞報道在以鮮明、獨特而有見地的論點引導輿論的同時,更需要在整個節(jié)目的編排上下功夫。讓廣播新聞在節(jié)奏上更符合聽眾的聽覺習慣和審美需求,這才是廣播新聞報道能夠沖出重圍、抓住受眾的關鍵所在。


本文來源:《視聽》:http://m.xwlcp.cn/w/qk/9501.html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