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SCI期刊中雙向匿名評審的期刊多嗎?為什么一些好期刊(如ES&T等)會讓審稿人知道作者是誰?你支持單向匿名還是雙向匿名評審?
“環(huán)境領(lǐng)域較好的期刊,如ES&T、Water research等,審稿人都知道作者是誰。這很不利于審稿人客觀地審稿吧?”
你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疑問?
同行評審是確保論文質(zhì)量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而單盲審稿和雙盲審稿則是兩種較為常見的評審模式。目前SCI的審稿制度:分為三種情況,單盲審,雙盲審,公開審稿。單盲審審稿人不知道論文作者信息,即匿名審稿,雙盲審,顧名思義就是審稿人不知道論文作者信息,論文作者也不知道審稿人的信息。公開審稿,公開審稿即審稿人知道論文作者信息,論文作者也知道審稿人的信息。
如何確保同行評議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在學術(shù)界一直是備受關(guān)注的話題?!犊茖W》雜志曾曝光學術(shù)審稿潛規(guī)則:作者名氣越大,稿件評分越高
整個過程邀請了3300名研究人員參加。當一篇論文的唯一作者不為人知時,只有10%的審稿人建議接收這篇論文,但當同一篇論文的署名者是諾貝爾獎得主時,59%的審稿人表示贊同。
單盲審很容易因作者身份而造成的審稿偏見,來的影響是:強者愈強、弱者愈弱,地位高的研究人員往往能不成比例地獲得更多研究成果。雖然部分期刊已經(jīng)采用雙盲的評審方式,但大部分期刊還是以單盲為主。
單盲的弊端是:如果作者中有大牛,就增加了一層Buff,有助于論文通過審稿。而雙盲也不是完全就能規(guī)避這個問題,它同樣也存在弊端,那就是盡管雙向匿名,在垂直領(lǐng)域里,審稿人還是能夠根據(jù)研究內(nèi)容和文風來推測出作者的身份。因此有學者提出:應采取公開評議報告,有以下幾種好處:
3.推動期刊多樣化發(fā)展。
目前,已經(jīng)有外文期刊采用了公開審稿,但還不多。不過大家真遇到了單向盲審,也不用太過擔心,一般來說,SCI有2-4個審稿人比較常見。SCI邀請的審稿人最少2個,但也可能3-4個,甚至5個。因此即使是采取單盲審稿,但是審稿人不止一個。編輯最終還是會參考多個審稿專家的審稿意見。
再加上還有推薦審稿人和規(guī)避審稿人制度,作者可以推薦合適的審稿人,也可以提高自己文章的接受率??梢酝ㄟ^這個方式來尋找:
1、從雜志官網(wǎng)的編委名單中尋找
期刊的編委成員無疑對本刊宗旨和符合本刊出版要求的文章了如指掌,遇到不適合在本刊發(fā)表的肯定會拒掉,但只要給返修,錄用的幾率非常大,不會在返修之后給拒稿的。
為什么有些期刊即使審稿人給了錄用,也會被主編拒稿,這可能是審稿人的鍋,對期刊喜愛發(fā)表哪些文章不甚了解。畢竟人的看法是主觀的,審稿人認為可以發(fā)表的,但主編認為不可以,如果你推薦的編委建議改后接受發(fā)表的話,錄用的曙光就近在眼前了!
以Elsevier旗下的某個期刊為例,找到期刊官網(wǎng),在首頁找到“About the Journal”,進去后點擊“About”,接著找到“Editorial board”(編輯委員會),這個頁面里有50+位編輯:Chief Editors(主編)、Senior Editors(高級編輯)、Associate Editors(助理編輯)。期刊一般會讓作者推薦2-5位審稿人,這里的編輯足夠你挑了。
2、論文參考文獻的作者
你引用參考文獻的這些作者,大部分跟你是同一個研究領(lǐng)域的,那就是說,他們是最懂你文章的人,是好文還是水文,他們能很快甄別出來,并且能給到貨真價實的反饋。如果你想讓文章更上一個臺階,那就找他們當審稿人吧。但是你也要做好心理準備,他們的意見或許一針見血,會毫不客氣地指出問題所在,如果你接受能力強和抗打擊能力強,可以推薦他們做你的審稿人。
3、學術(shù)會議中交流過的學者
你以為的學術(shù)會議就是吃吃喝喝嗎?那你肯定會喪失很多機會!學術(shù)會議里的拔尖人才不在少數(shù),會議上吃飽喝足之余,你要多跟他們交流,不管是分享研究成果還是生活的小事,給他們留下不錯的印象,互相留下交流方式,這樣推薦他們作為審稿人的話,他們也會樂于接受。雖然這個方法沒有前兩個奏效,但是能跟大牛交流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呢。
4、在數(shù)據(jù)庫中尋找相關(guān)研究領(lǐng)域的作者
這個跟方法二比較像,不過更加細化了,基本上是找自己的小同行了。小同行跟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加對口,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專業(yè)背景和研究方向。不言而喻,他們能真切地了解稿件的理論價值和意義,他們提出的問題更具有針對性,不會提那些普適的意見,如果你想讓文章有質(zhì)的進步,不妨邀請他們審稿,經(jīng)得住小同行考驗的文章,那必屬精品。
▲圖為推薦審稿人界面,需要輸入審稿人的姓名,郵箱,單位等信息
欄目分類
- 論文終審被退稿,是期刊嫌棄我身份低,還是文章質(zhì)量真的不行?難道期刊在耍我嗎?
- C刊創(chuàng)始人:C刊的標準已經(jīng)被破壞,背離初衷,已經(jīng)走遠了......細數(shù)C刊是怎么從學術(shù)標桿變成"學者噩夢"的?
- 3個月快速出書!企事業(yè)單位專屬ISBN書號申請通道已開啟!
- 我們很多科研成果明明都已經(jīng)領(lǐng)先全世界,為什么我們的科學家還非要把論文首發(fā)到國外的期刊雜志上去?中國距擁有自己的頂級期刊還有多遠?
- 第一次投期刊被直接拒稿,建議轉(zhuǎn)投,這是委婉的說寫的太爛了還是真建議選適合的期刊?
- C 刊已成少數(shù)大佬的自留地了嗎?人文社科博士畢業(yè)需至少2篇C刊,但許多期刊拒收博士生獨作投稿。如何破局?!
- 坐不住了,全體青年學者、碩博生集體開麥!這一次中科院分區(qū)更新為什么惹了眾“怒”?
- 博士畢業(yè)、教師評職稱:這些黨報理論版發(fā)文等同核心期刊!全國省級黨報理論版名稱匯總,發(fā)黨報抵核心期刊的作者注意了,只能發(fā)這些版面!
- 為什么即便是很前沿的論文,引用文獻也有很多來自普刊而非核心?
- 《新華網(wǎng)》主流媒體理論論文發(fā)表注意事項,有稿費!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nèi)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shù)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