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高墩翻模施工的技術控制措施
根據(jù)相關資料,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就開始進行空心高墩橋梁建設,一般采用50-80cm壁厚橋墩,采用封閉式結構,配以鋼筋,墩身設水平板和縱向板,與傳統(tǒng)方式相比,鋼筋減少了兩層,有效地實現(xiàn)了工程量的減少,對于減少項目成本起到了積極作用。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翻模、爬模等技術的逐步完善,橋梁施工技術也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進一步縮短了橋梁施工工期,取得了較好的施工質量和效率。 此時,我國橋梁高墩已達100多米,成為一個非常普通的橋梁。大型鋼模板材料大量的運用到了橋墩外膜?;炷猎诜D模板過程中,對于橋梁的基礎起到了較為重要的作用。下層標準接頭和接頭接頭拆除后,可通過相應的吊裝設備進行垂直吊裝,完成標準接頭和第一層頂接頭的對接,促進標準接頭位于接頭下層,然后安裝內支撐推螺絲對接完成,第二層模板安裝完成。 在此前提下,混凝土澆筑應自下而上,交替進行?;炷翝仓仨毰c設計高度一致后才能完成,這也意味著橋墩施工已經完成。采用翻模施工技術,可以達到較好的抗變形能力,同時減少接縫數(shù)量,對于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也能保證混凝土結構的外觀,有效防止錯臺的發(fā)生。
1 翻模技術在橋梁高墩施工中的應用
1.1 施工準備
在進行翻模施工前,應進行充分的施工準備,在每個橋墩的位置設置電梯,保證工程相關人員的上下方便。施工單位迅速掌握具體施工情況,在使用相關技術前,應安排專人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徹底清理,確保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清掃。應有專人對施工設備等進行相應的維護,為了保證工程的順利實施,要注意機械設備的故障排除。采購物資在使用前,應按材料使用標準,結合項目設計要求,進行相應的檢驗,驗收合格后方能進場。
1.2 施工平臺
施工時,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平臺出現(xiàn)斷裂的危險,因此施工單位在施工平臺施工時要重點對連接部位進行檢驗,保證精度。此外,應注意提高施工現(xiàn)場布局的靈活性。至于施工平臺的高度,需要在施工前,依據(jù)設計與規(guī)范的要求,在施工現(xiàn)場進行確定,保證工程順利安全的實施。
1.3 翻模過程
(1)模板安裝時,要選用外模面進行拉裝,并用模板保證整個橋墩墩身外模第一節(jié)拼裝完成。相關組裝工作完成后,用螺栓連接內模,進行安裝工作,吊起拉桿和圍帶。在加固模板過程中,當橋梁墩身較高時,應安裝鋼絲繩作為索風。一旦頂面出現(xiàn)偏差,就可以進行地錨糾偏工作。
(2)內、外模板的圍帶和固定架位置應設小吊籃。在第一階段拆除內外模板固定架后,使用手動提升機,將其固定在相應位置。然后將一期施工材料通過塔吊運送到下一個施工平臺上,同時使用脫模劑進行模板的清洗工作。模板清理完畢后,通過放線的要求,開始下一期的模板安裝工作,然后將安裝好的模板繼續(xù)運送到施工平臺上進行施工。按以上步驟逐步實現(xiàn)模板的爬升,最終實現(xiàn)高墩翻模施工效果。
1.4 翻轉模板的固定
通過固定模板,可以保證模板的支撐性能穩(wěn)定。在此基礎上,通過拉桿對內模進行相應的調整工作,確保內模厚度處于最佳狀態(tài)。最后,通過一些剛性骨架,如腳手架,對模板的壓力進行相應的轉移工作。模板上的壓力隨后轉移到成品混凝土上。
1.5 翻模提升
塔機的使用是提高橋梁高墩施工質量的必要手段。拆除外門板時,塔吊一般從側面開始,逐步完成吊裝工作。 塔機施工過程中,內墻會對內模板產生壓力。因此,在提出這三種模式的過程中,要對其施工工藝與流程進行詳細的論證,重點控制內膜與鋼架間的位置。
1.6 控制測量誤差
橋梁施工必須在高精度測量的基礎上進行,這對于保證施工與后期使用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施工單位應采取有效措施,將施工誤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重點調整塔柱位置,這對于控制施工誤差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時要注意橋梁整體美觀度的把握,對橋梁施工過程進行相應的優(yōu)化調整。
2 實例分析
2.1 工程概況
某橋梁施工與地面的垂直高度為72m,雙向四車道,橋墩基礎深度為31米。橋墩最大高度為64.5m,橋身部分需設置50m×50m直角倒角,橋墩體頂、底需設50×200m倒角。
2.2 翻模技術的應用
2.2.1 施工準備
在施工前,要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結合設計要求,做好充分的施工準備,每個橋墩處設置電梯,保證施工人員的上下便捷,了解施工情況。在平臺施工前,有必要準備塔式起重機的加固,尤其是埋設工作,并連接塔吊基礎框架加固前的承臺基坑回填,確保混凝土澆筑施工的正常進行。翻模施工速度按照4.5m/節(jié)進行。一段、二段橋墩施工采用30t車輛供電。塔機組裝完成后,從墩身三段、四段開始進行翻模施工。
2.2.2 鋼筋的制作和安裝
根據(jù)設計中對于墩身的要求,本工程鋼筋控制在9m/節(jié)。 在施工過程中,應先進行墩身前兩段施工。施工完成后,對空心墩身直徑進行一定的控制,按照直螺紋切割,尺寸控制為長度78mm,內外徑分別為30mm、48mm,使用套筒進行加固處理。對鋼筋使用弧電補強,這樣能夠使得焊點更加牢固,保證了鋼筋工程質量。橋墩使用套筒進行加固,使其滿足設計與規(guī)范中的要求。在每300個套管的基礎上,選擇三個套管進行檢查,以確保它們的靈活性和可靠性。使用塔吊對鋼筋進行吊裝定位。主筋在進行套筒施工后,使用16mm的螺紋鋼進行加固處理。在施工中,因為橋梁施工距離較大,對于塔吊的抗扭轉和穩(wěn)定性要求較高。 一般來說,塔機埋件宜按20米的間距埋設,使其與主筋連接后能一起受力,保證了塔吊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穩(wěn)定。
2.2.3 翻模施工
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內外模以及平臺等位置進行合理的控制,在模板周圍要進行腳手架施工,通過塔吊將施工材料吊裝到指定位置。施工人員要求和塔吊保持同樣的移動速度,這樣對于從模板安裝到混凝土澆筑一系列施工的質量具有較好的保障作用。首先,進行首層模板的施工,在其安裝到指定位置后,先吊至第二層模板,再進行糾偏安裝,并進行混凝土澆筑,以促進工程的順利進行。①模板安裝需要人工配合塔吊完成模板安裝。組裝完成后,外模面與內模采用螺栓連接結合,并跟蹤拉桿的安裝,在模板安裝完成后,需要根據(jù)設計位置對其施工進行相應的復核,特別要注意安裝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檢查合格后固定吊裝模板。如果施工中出現(xiàn)偏差,我方工程部將用10 mm圓鋼錨定索風,以糾正位置。②小掛籃的設置應考慮翻模施工便捷的需要,同時需要針對內外模板的位置進行設定。首先,將內外模板進行固定,在固定架進行解除后,應使用手動提升機進行固定。在這一階段的施工完成后,需要對內外模板及其附件進行拆除,拆除的材料使用塔吊運送到下一個施工平臺上,準備進行施工。使用脫模劑進行相應的清洗作業(yè),達到較好的清洗效果。然后,根據(jù)測量尺寸,進行四段模板安裝,然后運送到以上施工平臺,模板按照這樣施工順序不斷進行爬升,完成翻模施工作業(yè)。
2.2.4 混凝土澆筑
在橋墩翻模施工技術進行后,需要馬上進行混凝土澆筑。本工程使用泵送劑、325號水泥、碎石等為原材料進行混凝土生產。根據(jù)墩身高度分段澆筑,每澆筑墩身高度在4.5m以內,為加快施工進度,需在空心墩身內加入早強劑和混凝土。為更好地實現(xiàn)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可提前運至腳手架平臺,通過導向筒澆筑,保證落差在2m以內,每次澆筑前,水泥砂漿按1:2的比例進行配比,并在舊混凝土接縫處進行鋪設,振動并進行分層施工,每層施工厚度為30cm左右,振搗需要與模板保持在10cm以內的距離。模板在翻升到頂部后,按照爬升的流程進行下行拆除施工,需要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要求,對承重構件完成拆除,保證工程的安全順利實施。
3 結語
綜上所述,高墩翻模技術在橋梁工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該技術具有較高的施工工藝要求,因此應在施工過程中加以控制,本文以實際工程為例,介紹了高墩翻模施工技術及控制要點,希望為相應工程提供技術參考。
本文來源:《企業(yè)科技與發(fā)展》:http://m.xwlcp.cn/w/kj/21223.html
- 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與融合性探討
- 數(shù)字轉型與價值共生: 教育強國視域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 精準翻譯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 文化自信視閾下孟良崮紅色精神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的融合與轉化
- 社會工作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介入途徑研究
- 鄉(xiāng)村旅游資源與游客體驗需求的空間配適性研究
-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 產教融合視域下 非遺工藝美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究
-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高校美育的融合實踐探索
- 文旅融合背景下 河南紅色文化文創(chuàng)設計實踐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