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翻譯淺談
一:中醫(yī)翻譯面臨的困境
(1)文化障礙
中醫(yī)承載著中國很深的文化底蘊。脫離了中國文化,中醫(yī)的很多理論和治療方法都是無法解釋的。就像是陰,陽的概念,要想向外國人解釋清楚,就必須從中國古代文化說起,陰陽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國人民的自然觀。古人觀察到自然界中各種對立又相聯(lián)的大自然現(xiàn)象,如天地、日月、晝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學的思想方式,歸納出“陰陽”的概念。早至春秋時代的易傳以及老子的道德經都有提到陰陽。陰陽理論已經滲透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學,歷法,中醫(yī),書法,建筑堪輿,占卜等。而在中醫(yī)方面,我國古代醫(yī)學家,在長期醫(yī)療實踐的基礎上,將陰陽五行學說廣泛地運用于醫(yī)學領域,用以說明人類生命起源,生理現(xiàn)象,病理變化,指導著臨床的診斷和防治,成為中醫(y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和發(fā)展,起著極為深刻的影響。所以如果中醫(yī)翻譯脫離了中國文化,那就像魚脫離了水一樣,是無法生存的。而這樣也給中醫(yī)翻譯增加了相當大的負擔。
(2)中醫(yī)語言復雜性。
中醫(yī)理論體系是在中國古典哲學的基礎上逐步形成的。中醫(yī)原文往往是古文寫成,比如黃帝內經,像這樣的書恐怕連中國人也沒有多少能看得懂,而要把這樣的語言翻譯成古文,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所以必然在翻譯過程中還需要一個中間步驟,那就是先將古文翻譯成比較簡單的白話文,再將白話文翻譯成英語,然而這樣復雜的過程更容易產生誤會和錯譯。
(3)對等術語的缺乏。
由于中醫(yī)翻譯歷史的短暫和翻譯風格的不統(tǒng)一,中醫(yī)術語一直缺乏標準的翻譯,甚至有外國人把中醫(yī)里分指身體3個不同部位的‘三焦’翻譯成‘三個加熱器’,把‘五臟六腑’翻譯成‘五個倉庫和六個宮殿’,‘白虎歷節(jié)’(關節(jié)腫痛,歷節(jié)就是‘遍歷全身關節(jié)’的意思)譯成了‘白色的老虎在奔跑’,人體穴位‘公孫’翻譯成‘爺爺和孫子’。中醫(yī)翻譯到底是音譯好,還是意譯好,還是音譯加注釋好,這樣的爭論至今還存在。
由于中醫(yī)翻譯面臨的這些困難,不同的翻譯家提出了不同的翻譯策略,異化或是歸化,直譯或是意譯,仿詞還是音譯。這樣的爭論還是層出不窮。而本文認為下面的目的論可能能給譯者一些啟示。
二:翻譯目的論
翻譯目的論skopostheorie是由漢斯·弗米爾(Vermeer)提出的,其核心概念是:翻譯過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體翻譯行為的目的。Skopos這一術語通常用來指譯文的目的。在弗米爾的目的論框架中,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眾——譯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以及交際需求。每一種翻譯都指向一定的受眾,因此翻譯是在“目的語情景中為某種目的及目標受眾而生產的語篇”。弗米爾認為原文只是為目標受眾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見原文在目的論中的地位明顯低于其在對等論中的地位。
目的論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擺脫出來。該理論認為,評判翻譯的標準不再是“對等”,而是譯本實現(xiàn)預期目標的充分性。弗米爾還提出了翻譯委任的概念,即應該由譯者來決定是否,何時,怎樣完成翻譯任務。也就是說,譯者應該根據不同的翻譯目的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而且有權根據翻譯目的決定原文的哪些內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調整或修改。費米爾認為,翻譯中的最高法則應該是“目的法則”。也就是說,翻譯的目的不同,翻譯時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
三:翻譯目的論在中醫(yī)翻譯中的應用
中醫(yī)翻譯中,不同的作者在翻譯時都有不同的目的,而這些目的就決定了他們的翻譯策略。例如朱明在其翻譯的“黃帝內經英文版”中寫道:我相信,當外國讀者掌握了一些經常出現(xiàn)的術語—(比如qi (氣), yin (陰), yang (陽), zang-organ(臟), fu-organ(腑), triple-warmer (三焦), nutritive qi (營), and defensive qi (衛(wèi)) 后,就能很容易的理解這本書的意思.將這本書翻譯的清晰易懂,讓即使沒有任何中醫(yī)知識和中國文化背景外國人也能輕松明白它的意思就是我致力要做的事情。所以根據他的這一翻譯目的,他采用了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的方法, 他在書中提到,直譯原則貫穿了我的整個翻譯過程,當然我也進行了詞匯的增減,以便使讀者能夠正確充分的理解意思。
相比之下,李照國對于黃帝內經的譯本與前者不盡相同,因為李照國的譯本作為《大中華文庫》之一,是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等單位的領導下編選翻譯的。旨在系統(tǒng),準確的將中華民族文化經典翻譯成外文,介紹給全世界,因此面向的是來自各個領域,各種層次的讀者。在這種情況下,李的譯本就必須準確,權威,不能隨意添加原文沒有的內容。因此,他的譯本多采用音譯加注解的翻譯方法。
因此,在我們爭論應該用什么翻譯策略的時候,不如先想一想我們的翻譯目的是什么,這樣可能我們的視野才會更清晰。
結論
中醫(yī)翻譯至今還不過區(qū)區(qū)幾十年歷史,要想真正達到一個高的水平,讓全世界都能通過中醫(yī)翻譯了解中醫(yī),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條路上我們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和理論來指導我們前進。
本文來源:《文學教育》:http://m.xwlcp.cn/w/wy/63.html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