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藝術論文 > 正文

疍民舞蹈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方向分析

作者:李樂來源:《尚舞》日期:2024-04-26人氣:487

疍民,這個以海為生、以船為家、以漁為業(yè)的水上族群,曾經被官家歧視和欺凌,終生不允許其上岸生活,他們每日漂泊于海上,社會地位處于底層,過著窮困、危險的日子。然而,他們是最偉大的航海家,他們熟知海上生活的技巧,依靠勤勞的雙手,通過采珠或捕魚生活。

民國開始,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開放政策下,疍民們逐漸告別生活多年的“連家船”,上岸生活定居。盡管疍民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成為歷史,越來越多的疍民完全融入了漢族陸地居民的生活當中,但他們在困境中為后人留下了很多海洋知識、航海經驗及海上勞動技能,同時,也留下了“哭嫁歌”和“咸水歌”這樣廣為流傳的藝術表演形式,以及豐富的生活文化題材,可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源泉供我們進行藝術加工及創(chuàng)作,從而為后人加深對疍民的了解,提供更多的途徑及可能性。

1.疍民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現(xiàn)狀

雖然疍民為我們留下了廣為流傳的“哭嫁歌”和“咸水歌”這樣的音樂藝術表演形式,但是為后人留下的傳統(tǒng)舞蹈形態(tài)和反映疍民日常生產生活的舞蹈藝術種類數量卻不多。通過查找已有音視頻相關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尚未產生能夠反應疍民日常生活、性格特征、生產勞作、民俗風情、祭祀活動等傳統(tǒng)文化特點的代表性舞蹈作品,同時,能夠被疍民廣泛接受并認可的、流傳度較廣、影響力較強、具有較高藝術水平的舞蹈藝術作品更是寥寥無幾。

現(xiàn)存的疍民舞蹈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一,為具有原生態(tài)性質的民俗儀式性活動中的舞蹈元素,其具有祭祀性、儀式性、模式化等特征,是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民俗活動,如“舞草龍”、“送王船”等。其中,舞蹈元素所占比重較少,活動的主要功能在于民眾精神上的寄托,且需遵循的固定套路進行,群眾通過廣泛參與,祈求獲得神靈庇佑、一切順利等良好的生活愿景,從而獲得心理上寄托和愉悅感,而非是通過對舞蹈藝術美的欣賞,而獲得賞心悅目的觀感體驗。從這個角度來看,該類民俗活動的主要社會功能與舞蹈藝術的主要社會功能并非完全一致。

其二,為順應時代發(fā)展,少部分舞蹈作品是由現(xiàn)代人民創(chuàng)作的,以現(xiàn)代化的舞蹈語匯為作品構成,選取以反應疍民堅韌的性格及水上生活場景的素材為題材,并非是有歷史、有傳承、有深厚文化積淀和動作來源的傳統(tǒng)疍民舞蹈種類。這類作品多由現(xiàn)代人提取疍民生產生活中的個別要素,而進行創(chuàng)作的舞蹈,主要以抒情性舞蹈為主。選用的道具多為海笠、船槳和漁網等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舞草龍”的習俗在我國廣東和浙江等沿海地區(qū)流傳較廣,并被列為區(qū)、市、省三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舞草龍”主要是一種民俗儀式性活動,其中的舞蹈元素并非在“舞者”身上,而是主要集中在“龍”的舞動上,是多名群眾通過集體配合手中的龍型道具,使“龍身”達到舞動的效果。

“送王船”儀式并非是疍民專屬的民俗活動,據傳此俗源于臺灣,主要流行于我國福建、浙江和臺灣等沿海地區(qū),在馬來西亞也有相應的民俗活動。但它作為“漳州疍民習俗”,被列為了漳州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它也被列為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然而,“送王船”與“舞草龍”兩項民俗活動對于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而言,最大的區(qū)別在于,“舞草龍”中舞的主體是“龍”,“送王船”中舞的主體是人?!耙勒展哦Y,‘送王船’活動維持5天,齋醮、歌仔戲表演等漢族民俗活動交叉進行。大鼓涼傘、舞龍、歌仔戲等精彩節(jié)目陸續(xù)上演?!薄拔枵摺痹凇八屯醮眱x式過程中所充當的角色,主要是通過藝術化的手段達到為“王船”助興的目的,同時對于民眾而言,能夠增強儀式的熱鬧感和觀賞性。

目前于疍民而言社會影響力最大的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要非粵劇《疍家女》莫屬。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除了題材選擇來源于疍民的生活外,劇中還選用了很多疍民生活的民間文化元素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的素材融入劇情。然而,粵劇《疍家女》其中的舞蹈元素展示甚少,所出現(xiàn)的舞蹈動作也主要是為了配合粵劇藝術表演形式而進行,或是為了烘托主角所表演情緒的氛圍而設置了簡單的舞蹈調度及造型性的動作元素,并未出現(xiàn)獨立的、表演性強的舞蹈藝術表演段落。

此外,多家單位和團體以疍民的日常生活和人物性格為出發(fā)點進行舞蹈作品編排。這其中,多數表演者為群眾性文藝團體,專業(yè)性團體所占比例較小,參與專業(yè)舞蹈比賽、擁有較高藝術水平的作品更少。 

2.疍民舞蹈藝術匱乏原因

疍民的傳統(tǒng)舞蹈在現(xiàn)有資料留存當中,未能發(fā)現(xiàn)珍貴作品或傳統(tǒng)套路,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2.1生活環(huán)境不適合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

傳統(tǒng)疍民常年居住在船上,生活范圍狹窄、生產生活工具單一、生活清貧勞累等實際情況,都制約了疍民舞蹈的發(fā)展。

連家船空間狹小。連家船長度多為5-6米,寬約3米,首尾翹尖,中間平闊,并有竹篷遮蔽船艙為居所。在如此有限的空間范圍里,連家船承擔了臥室、餐廳、倉庫、勞作場所、飼養(yǎng)家禽等多重功能。此外,竹蓬遮蔽的船艙也限制了疍民們直立行走的可能性,因此從物理空間上來看,疍民不具備充分的進行舞蹈的條件。

以家庭為單位缺乏藝術氛圍。疍民所生活的連家船為一船一戶,出海勞作時相對獨立,與其他船只、疍民來往較為不便。休息調整時,“沙坦搭幾間茅棚,為公眾活動場所,茅棚為疍家人聊天議事或節(jié)氣拜祭用?!币虼巳狈ハ嘈蕾p、熱鬧喧囂的藝術氛圍。

生產勞動負擔過重。疍民主要依靠捕魚和水上運輸維持生計,且?guī)缀?/span>“靠天吃飯”,生產生活經常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和威脅。低賤的社會地位,使得疍民成為最廉價的勞動力,因此他們的生活十分清貧、生產勞動的負擔十分繁重。而舞蹈藝術屬于上層建筑,是人們在滿足身體基本機能的需求后,用以娛人娛己的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疍民經常面對吃不飽、穿不暖、住不好的惡劣環(huán)境,也自然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進行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和流傳。

2.2疍民社會地位低下

歷史中的疍民不允許上岸、不允許穿鞋、不允許參加科舉考試、不允許與岸上人通婚……同時,岸上人也視疍民為賤民,這些制度和人的主觀觀點,限制了疍民對舞蹈藝術的追求。

2.2.1創(chuàng)作者難以關注——難創(chuàng)作

疍民生活的連家船,從客觀條件上限制了疍民對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作,疍民對自身社會地位的認知和遵從,也從主觀條件上限制了疍民對舞蹈藝術的追求。由于官家從制度上直接將疍民的社會地位打至最底層,且疍民因缺乏學習的機會而沒有知識、更加相信媽祖和神靈等精神寄托保佑,使得疍民不得不接受自己的社會地位,產生自卑、低微、貧賤、容易認命的心理,從而難以有意識的進行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作。

2.2.2觀賞者難以欣賞——難傳播

從傳播途徑來看,舞蹈藝術屬于視聽覺綜合性表演藝術,它不同于歌曲藝術,能夠做到“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傳播距離和傳播效果,而是需要表演者和觀賞者保持較近的距離空間,才能產生舞蹈自身擁有的社會功能。

同樣由于身份地位的懸殊,疍民在岸上人、甚至平民百姓的眼中都是最低賤的人群,一方面,疍民不允許上岸,從客觀條件上,岸上居民沒有機會去近距離接觸和觀賞疍民的舞蹈藝術表演。另一方面,身份地位懸殊導致的心理距離,也從主觀條件上,使得岸上人不屑于將疍民的娛樂文化生活,作為愉悅個人及群體的生活資料去傳承。因此,從這一角度看,疍民舞蹈少之甚少的原因也有可能受此影響。

3.疍民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開發(fā)

3.1傳統(tǒng)疍民舞蹈形態(tài)挖掘

曲腿。“老一輩居船的傳統(tǒng)福州疍民比較獨特的體征就是膚色較深、下身較短并且腿部彎曲,即羅圈腿……這種體征的形成與這些疍民常年在狹窄低矮的船艙中屈膝睡覺、盤腿坐地、叉開雙腿作業(yè)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關系?!币虼耍趯鹘y(tǒng)疍民舞蹈形態(tài)的挖掘過程中,必須保留曲腿的形態(tài),避免腿部動作過于僵直或用力,應當始終保持在松弛或適當彎曲的基礎上,開發(fā)上肢舞蹈動作元素。

赤腳。疍民在“船上行走不穿鞋,亦不準穿鞋者登船?!币虼耍趯鹘y(tǒng)文化進行保存性挖掘的過程中,應當尊重疍民這一生活習慣,在表演、教學、演示等過程中,注重此細節(jié)。

身體前傾。由于疍民長期漂泊于海上,首先,面積并不大的連家船,承擔了生產、生活、祭祀、倉庫等多種用途,生活面積相對擁擠,且連家船的高度受船蓬高度所限,這使得生活在連家船艙內的疍民,經常要在伏身、弓背的體態(tài)下進行移動。其次,疍民最重要的經濟來源就是依靠捕魚而生,撒網、拉網、撈魚、叉魚等最基本的勞動方法,都需要勞動者身體前傾以配合勞動需要。最后,連家船在水面上漂泊,受風、浪、潮等自然現(xiàn)象的影響,難以像陸地房屋那樣平穩(wěn)和固定,因此,需保持上身略微前傾的身體狀態(tài),才能保持身體重心的穩(wěn)定。

重心下沉。同樣受連家船相對不穩(wěn)定的原因所限,在船艙內行走、移動,身體重心需要適當下沉,同時配合屈膝,以加強人體重心的穩(wěn)定性。

坐位。疍民在狹窄的連家船空間中,吃飯和勞動(如織網、販漁等)時,都習慣于盤坐于地面,常年的生活習慣使得疍民的雙腿不像陸地居民那樣筆直,因此可見坐位在疍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2傳統(tǒng)疍民舞蹈動律挖掘

搖擺動律。連家船,經常要經受暴風海浪擊打船面的考驗,其船體的承受能力,相對于現(xiàn)代化輪船而言,其搖晃程度肯定更為嚴重。因此,在水波、海浪、風暴、潮汐等因素的影響下,結合疍民生活的實際情況,受水文化的影響,應當將搖擺動律作為該種類舞蹈中的核心動律之一。主要包括站姿和坐姿位置上,上身的前后方向搖擺和左右方向搖擺;站姿、蹲姿和弓箭步位置上,身體重心的前后方向搖擺和左右方向搖擺;手臂動作中模仿風浪、搖船、水波、魚等要素的前后方向搖擺和左右方向搖擺等。

上下動律。清朝期間,隨著政府逐漸允許疍民上岸圍墾開發(fā)、耕種沙田,他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用簡樸的智慧圍海造田,造出了灘涂沃野,創(chuàng)造了咸水種植方法,修筑海邊基圍養(yǎng)蝦種植莞草”。生產方式的轉變,使得疍家人逐漸離開狹窄的連家船,到陸地上展開勞動。盡管如此,疍民們的生活條件依然清貧。由于物質生產資料不夠豐富,不能像現(xiàn)代種植業(yè)和養(yǎng)殖業(yè)一樣,依靠現(xiàn)代科技技術和機器來完成勞動過程,因此,疍民要靠自己的雙手和雙腳,去丈量和改變他們自己創(chuàng)造的基圍和沙田。一方面,上肢動作可從種植菀草、收獲菀草、捕捉基圍蝦、為基圍蝦投食等勞動過程中提取動作元素,發(fā)展成為上下動律;另一方面,由于疍民在陸地上的勞動區(qū)域多為近海的田地,或是咸水和淡水的交界處,不像陸地上的普通土地耕種那樣,而是以堤圍為主要形式,經常需面對水患的風險。且基圍蝦的養(yǎng)殖環(huán)境,要求既非深海養(yǎng)殖、又非淡水河流,而是深度為一米五左右為宜。這些因素使得疍民在地上勞動時,行走時不能像在陸地上那樣自如自在,而需要配合上下抬腿動作,以適應在水面和泥地當中的行動便利要求。

劃圓動律。撒網捕魚是疍民日常勞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依據撒網時,人體動作的基本運動規(guī)律,可以提取出雙手、上身及身體重心的平面劃圓動律。此外,在拉網動作過程中,也可以提取出雙手依次從外至里的劃圓動律,用以表現(xiàn)雙手輪流拉扯漁網的動作內涵。 

3.3疍民生產生活文化要素挖掘

盡管,因為各種原因所致,由傳統(tǒng)疍民創(chuàng)造并流傳的傳統(tǒng)舞蹈形態(tài)及動律少之又少,甚至可能根本沒有傳統(tǒng)疍民舞蹈種類可以傳承,但是這一特殊的群體仍然是舞蹈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要關注的源泉。

我們有可能無法再現(xiàn)有資料中窺探到疍民傳統(tǒng)舞蹈的痕跡,但卻可以通過細致的研究和深入的觀察,從疍民生產生活的經歷過程中,挖掘要素和素材,來創(chuàng)作疍民題材的舞蹈藝術作品。這些作品,可以是以舞蹈肢體語言為載體、以舞蹈藝術為形式,同時結合哭嫁歌、咸水歌等疍民傳統(tǒng)文化要素,來展現(xiàn)疍民的性格、生活場景、祭祀儀式、生產過程、婚戀文化、服飾文化、捕魚文化、海洋文化、飲食文化、水文化等等多重文化要素的內涵。如粵劇《疍家女》就是以粵劇為藝術載體,融合了多種疍民傳統(tǒng)文化要素,展現(xiàn)了疍家女人的堅毅性格。

如此一般,不僅能夠將疍民的生活以舞蹈藝術化的手段搬上舞臺,讓更多的人了解并關注這一群體,了解曾經那段艱辛但卻勵志的歷史,起到宣傳疍民文化的目的,同時還能將舞蹈與其他文化要素結合起來,以視聽覺綜合藝術的手段,增強觀眾的可視性和豐富性。

4.結語

   盡管傳統(tǒng)疍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已經在政府政策的引導和扶持下消失了,人們對于疍民的歧視也在歲月的長河中消失了,使得疍民在生活方式、人際交往、居住環(huán)境、教育制度等方面幾乎完全融入岸上人的生活當中,但是對于傳統(tǒng)疍民與連家船那段生存歷史的保護工作,要從客觀的視角進行保護。對疍民舞蹈以藝術化的手段進行創(chuàng)作和表演,不僅能夠使這段歷史以更豐富的形式保留下來,為后人所知,更能夠將疍民堅毅不屈的性格,展現(xiàn)給后人,并以此將疍民這種淳樸、不懼困難的精神傳承下來。


文章來源:  《尚舞》  http://m.xwlcp.cn/w/wy/26862.html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