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符號學視角下繪本傳統(tǒng)文化符號的表意構成
當前中國原創(chuàng)繪本多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事等為內容,結合各種中國美術表現形式,呈現出獨特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風格,蘊含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內涵,成為兒童獲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的重要媒介。本文采用圖像符號學結合繪本設計學研究繪本中的文化符號類型與表意構成,以符號在繪本中的表意作用為出發(fā)點,梳理了傳統(tǒng)文化符號體系及其表意特點,基于文化符號與兒童繪本設計的適配性,進而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從角色設計、色彩運用、技法和構圖等方面在繪本中的表意運用進行分析和解讀,探討中國文化符號在中國原創(chuàng)傳統(tǒng)文化繪本中文化價值的引導作用,理清了中國當代原創(chuàng)繪本創(chuàng)作中利用文化符號突出傳統(tǒng)文化特征的運用問題。
一、符號在繪本中的表意作用
圖像學是一門交叉學科的研究領域,融合了多種學科的知識和方法以解釋視覺圖像中所蘊含的意義,并形成視覺文化的符號。西方許多學者一直致力于試圖從對圖像的表面研究轉向深入挖掘圖像的內涵內容和價值。圖像符號學主要是從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志理論為基礎。20世紀初索緒爾以語言學為基礎的結構主義符號學(Semiology),?爾斯實?主義的邏輯符號學(Semiotics)與卡西爾的?化符號理論都影響了潘氏圖像學。尤其卡希爾認為藝術即為?種符號形式,是感性記號和精神含義完美結合,使潘諾夫斯基受到啟發(fā),并開啟以“圣像學” 為術語進行圖像學研究。1949年,貢布?希著述將潘式圖像學視作“圖像符號學”,自此圖像學的研究開始向“圖像符號學”這一領域靠近。
符號是構成藝術的不可或缺的?部分。符號論美學家蘇珊朗格提出了藝術符號的概念,認為藝術符號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創(chuàng)造,是“一種表現性形式”。藝術作品也可以當作文本,以結構主義符號學進行分析。索緒爾認為文本中符號系統(tǒng)可以分為兩大體系:“能指”體系和“所指”體系。
能指也稱為意符,通常以聲音或圖像為表現形式,可以激發(fā)受眾對特定對象事物的概念聯想;所指也稱為意指,即意符所指代的對象事物的概念或意義。能指、所指和符號三者緊密相連,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皮爾斯發(fā)展了索緒爾理論,按照符號與它所指涉的對象的表征關系分出三種類型:圖像符號、指示符號和象征符號。
圖像符號的主要特征是與所表達的事物具有肖似性,使得受眾在視覺思維中能夠將兩者聯系到一起,即可直接表意。指示符號與圖像符號相似,但指示符號與代表意向之間的關系不是肖似性的,而是具有一定邏輯的功能關系。例如數字、紅綠燈等都屬于指示符號。象征符號與其所指向的意義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但可以通過公眾的認可和接納形成的約定俗成,使象征符號的視覺元素與意識世界產生對話,形成認識,得以傳達其指向意義。例如國旗象征著中國。
我國“繪本”一詞是“picture book”的譯文。?本圖畫?師松居直認為繪本是“拋開?字,可以獨?敘事的圖畫”。也就是說繪本本質上是一種多模態(tài)的圖像敘事文本,它結合了人類的思維模式,表現為對視覺圖像符號的感知過程。每個繪本都由一定的畫面和文字構成,充滿造型、色彩、技法等美術語言,形成了整體的視覺符號系統(tǒng),構成了豐富的“能指”體系,通過讀者的視覺思維感知,形成“像似”屬性的“所指”體系,完成作者的創(chuàng)意傳達。
若將繪本中的圖畫和文字視為視覺符號,那么文字主要作為指示符號,而圖畫則以圖像符號為主,同時兼具象征符號和指示符號的功能。考慮到兒童的認知心理特征,兒童繪本通常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因此主要依賴圖像符號、象征符號來傳達信息。
對于以認知為主要目標的兒童繪本,圖像符號可以直接表達意義,指向具體的客觀存在的事物畫面,主要以再現性表現為主要形式。然而,對于以抽象性內容為主的繪本,如涉及文化、情感等類型的繪本,通常會出現非寫實或虛構的形象,這些形象具有一定的意象性或象征性。在這種情境下,此類繪本的圖畫形象往往同時具有圖像符號、象征符號甚至指示符號的多重表意功能。正如滕守堯所言:“任何一種意義,無論它有多么抽象、深刻,只要將它轉變成圖像符號,它們也就比較好理解了?!蓖ㄟ^將抽象的文化價值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圖畫形象,可以突破兒童讀者的認知障礙,使他們更容易理解文化符號所傳達的意義。
擱置文字符號,繪本視覺符號系統(tǒng)可以從能指系統(tǒng)的建立和所指系統(tǒng)兩個途徑來呈現。如圖:
二 傳統(tǒng)文化視覺符號的多重表意構成
當下信息科技的發(fā)達產生了全球性文化同質化的危機,我國也不外乎與此,因此“文化自覺”成為了文化的使命意識,傳統(tǒng)文化需要傳承、創(chuàng)新和重構,更需要以中國兒童為傳達主體的有效途徑。而具有文化符號屬性的藝術對于個體的文化認同在其中起著重要作用。習近平多次提到“中華文化符號”概念,指出長城、黃河等文化符號“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從符號學角度解讀,文化表現為一個國家或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并共同認可、共同使用的抽象性或象征性符號。
數千年來,歷史更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出了瑰麗????多彩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覺符號體系,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造型、色彩、技法和風格,具有中華民族獨特的美學特征,同時具有強烈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表意特征。中國自古以來就是視覺符號的國度,而且獨具多重指向表意的特點。上溯遠古時代的象形文字就具有圖像符號、指示符號和象征符號的多重指向意義。漢字具有形和音雙重屬性,漢語音節(jié)少,所以就出現了同音不同字、指向意義也相對不同的多音字現象,形成了中國漢語中獨有的諧音修辭。兼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以物表意”、“借物抒情”是中國人獨特的表達方式,每個事物都會賦予一定的意義,而相應產生的圖像也具有同樣的意義,正所謂“紋必有意,意必吉祥”,因此中國老百姓往往借用民間藝術紋樣用直接表意、諧?寓意、會意等手法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祝福,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也體現了民間藝術紋樣的多重表意特點。比如“龍”紋樣,可以是圖像符號直接表意為中國古老傳說中的神獸形象,也可當作象征符號指代中華民族這一抽象概念。
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形象中也有同樣的符號。如“墨竹”,就是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代表了我國古代文人精神的高潔形象。墨竹以水墨技法創(chuàng)作形神兼?zhèn)涞闹褡印靶は瘛?,以墨色替代竹子綠色,凝練出挺拔矍鑠的竹子形象,并借竹子“寧折不彎”的習性賦予其君子品格,使一草木成了高潔品格的象征。同時水墨技法又是中國獨有的繪畫技法,具有濃厚的國風美感。一個墨竹的符號就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內涵。諸如此類富有藝術特點又兼具多重表意功能的傳統(tǒng)文化符號匯集在一起就成為了中國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視覺符號體系。
三 傳統(tǒng)文化符號在繪本中的表意運用
(一)角色設計文化符號在繪本中的表意運用
在以文化價值為導向的繪本中,作為文化符號的角色設計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特征,才有利于傳達和傳承。
繪本中的角色形象首先由美術語言構成,通過藝術手法使其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形成具有高度視覺識別性的文化符號。例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傳說中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上古神獸形象,是由中國勞動人民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來的形象,具有鮮明的傳統(tǒng)文化特征。繪本《山海經》通過根據藍本插圖創(chuàng)作出它們獨有特征的形象,這些形象成為這些神獸的特定圖像符號,而這些圖像符號也帶著自身的文化意義傳達到讀者的思維中。
在創(chuàng)新性繪本中繪本角色設計也要依據具有文脈的原型,汲取原型造型特點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提煉出角色的文化符號屬性,才能成為具有文化傳播價值的文化符號,才能保證其在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有效性。熊亮的原創(chuàng)繪本《小年獸》從文本到形象造型都進行了大膽創(chuàng)新。小年獸的形象脫胎于民間藝術形象“年獸”?!澳戢F”原型在民間故事里屬于“反派”人物,年畫中的年獸形態(tài)夸張,恐怖可怕?;诶L本的讀者主要是兒童,熊亮創(chuàng)作了一個溫馨感人的新民俗故事,年獸不再是反派,而是一個“小可憐”,所以造型采用了Q版卡通式比例、線條簡潔,形態(tài)近似萌寵,產生親切感,使其更容易被兒童讀者接受,讓兒童讀者更容易接受新民俗故事的文化價值觀。但是小年獸的造型依然保留了原型的“頭上長角”、“血盆大口”、“巨齒獠牙”的特征,使其和原型保持文化意義的延續(xù)。
(二)以色彩為主體的文化符號在繪本中的表意運用
當色彩當作符號解讀時,有時是指示符號,有時是象征符號。色彩在不同文化語境下呈現出不同的象征意義,呈現出象征符號的特定表意功能。例如大紅色可以象征為“中國紅”,代表中國文化,而西方卻在特定的日子把它稱為“圣誕紅”,體現了西方文化的特點。中國人的傳統(tǒng)色彩意識源自“五色觀”,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審美觀、哲學觀和文化觀,因此中國傳統(tǒng)色彩也具備了鮮明的傳統(tǒng)文化符號屬性。中國傳統(tǒng)文化色彩符號體系可以從院體畫、文人畫水墨以及民間藝術這三大藝術體系汲取分為“院體畫色彩符號體系”、“文人畫色彩符號體系”和“民間藝術色彩符號體系”三大類,從色彩屬性到配色方式在中國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設計等方面發(fā)揮著文化價值導向的作用。
在中國原創(chuàng)繪本設計中,三類色彩符號體系都有著不俗的表現。
院體畫色彩符號體系暗合上古樸素哲學“五行說”,以五色為源,“隨類賦彩”,“以色貌色”,體現了古人“道法自然”觀,表現了色彩的客觀性,色彩搭配也豐富多彩。比如兒童繪本《二十四節(jié)氣》每一冊的封面色彩都體現了相應的季節(jié)性,春天萬物復蘇,封面采用了綠色調;夏天是火熱的季節(jié),封面采用紅色調;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封面采用黃色調。內頁畫面結合二十四節(jié)氣詩歌,以符合節(jié)氣的自然風貌色彩為主,把富有中國特色的歷法文化科學地又絢麗地呈現出來。
文人畫色彩符號體系以墨色為主,“墨代五色”,追求棄艷求真,清凈素雅,結合水墨技法獨有的筆墨語言,往往呈現出明快、清凈的畫面,極富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魅力。繪本《施氏食獅史》基本上都是采用文人畫色彩的黑白分明的色彩構成,畫面簡潔明了,主次分明,適合兒童讀者的認知特點,文化傳播效果很好。
中國民間藝術色彩體系上承五色體系,下融民俗色彩需要,呈現出五彩斑斕的地域色彩面貌。色彩鮮明、造型夸張的民間藝術風格也符合兒童的讀圖心理。最近中國以推廣民藝為內容的繪本中民間藝術色彩符號運用甚多。比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畫書大系》,整套共6冊,包含了豐富的中國非遺文化,每本繪本都運用了和該書內容相一致的民間藝術色彩符號體系?!队白訝敔敗罚ū狈狡び皯颍┡c《小小虎頭鞋》(北方布藝)色彩以飽和度高的對比色為主,畫面絢麗多彩,呈現的是中國北方民間藝術色彩特征,;而《藍花坊》(南方蠟染)以靛藍色為主調,色調素雅,呈現出中國南方民間藝術色彩特征。兩者繪本圖文并茂,通過色彩符號體現了具有鮮明的地域民間藝術文化特色。
(三)技法作為文化符號在繪本中的表意運用
根據符號學概念,符號不僅僅是單一的視覺圖形,也可以是一套具有視覺語言特征的表意系統(tǒng)。繪畫技法是基于特有的工具和材料形成的產物,往往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產生一套鮮明的技法視覺特征。繪畫技法也往往伴隨著文化屬性,成為文化價值傳達的符號,兼具圖像符號和象征符號的功能。
許多中國傳統(tǒng)藝術技法借用中國特有的繪畫工具材料表現中國獨有的審美意趣,形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色的技法視覺特征。在傳統(tǒng)文化繪本設計中,結合一定的內容,運用適當的自帶文化屬性的技法可以更有效地表意。繪本《白羽飛衣》用工筆畫中“絲毛”法,描繪了纖麗細膩的花鳥畫面,呈現“師法自然”的文化屬性。同時創(chuàng)造性采用卡通角色造型,潛移默化間提高讀者中國古典審美意識的同時,有效地傳播出“與人為善”的文化價值觀。早稻的繪本《松風》是以中國古代志怪小說為藍本創(chuàng)作的俠士“鴉牙”的故事,傳達了中國“俠文化”中“除妖濟世”的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創(chuàng)作者并沒有借用圖像符號的直接表意,而是充分運用水墨材料的表現形式,大量運用“潑墨”和“破墨”等技法,呈現出酣暢淋漓、水墨氤氳的“快意江湖”的意象畫面,傳達出中國獨有的風骨和力量,形成了該繪本特有的文化符號。
另外,具有中國審美特征的構圖形式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中獨有的視覺符號,有機融合在繪本中的版面設計和圖文結構中,也能起到文化傳達的表意功能,不一一贅述。總之,具有鮮明地域性、傳統(tǒng)文化性特征的視覺符號有機融入繪本中,可以使繪本呈現更多的價值內蘊和文化認同感,為繪本提供更多的文化價值導向的表意空間。
結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體系豐厚博大精深,本文認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繪本設計要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視覺符號體系中積極汲取營養(yǎng),兼容適當的文化符號,整合在繪本畫面中,使繪本保持傳統(tǒng)文化內容和藝術形式的統(tǒng)一性和完整性,那么繪本自身也會成為融文本符號、圖像符號于一體的傳統(tǒng)文化符號,在提高兒童讀者審美意識的同時激活文化自覺意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兒童讀者建立自身的文化價值認同符號體系,提高兒童讀者中國文化自信,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繼承和發(fā)揚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本文來源:《文化產業(yè)》http://m.xwlcp.cn/w/wy/32640.html
- 白族甲馬藝術中“夸張”手法的運用及其審美價值
- 傳統(tǒng)筆墨在當代山水畫中的表現方法分析
- 探析石魯少年時代的鄉(xiāng)村學習生活對其藝術成長的影響
- 數字媒體藝術與平面設計的關系分析
- 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跨學科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策略研究
- 現代社會平陽木版年畫的現狀與發(fā)展
- 童韻稚趣——繪畫創(chuàng)作中的探究與實踐
- 惠州市博物館館藏文物元素在文創(chuàng)產品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探究
- 高職院校美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反思與重構 ——以《書法審美與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為例
- 交叉學科視域下動畫專業(yè)與其他學科深度融合策略探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