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數(shù)字調色技術對電影畫面表現(xiàn)力的影響
電影畫面的表現(xiàn)力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電影制作流程的改善一直產生著或多或少的改變。在這個過程中,光影和色彩決定了影片畫面的視覺表現(xiàn)和情感傳達,由于當今電影工業(yè)化的改革成果,數(shù)字中間片和后期調色成為能夠影響畫面光影效果和色彩表現(xiàn)的重要技術形式。本文通過探討數(shù)字調色技術在電影中的實際運用,結合電影畫面語言在光影和色彩上的相關理論知識,討論數(shù)字調色技術為電影畫面語言呈現(xiàn)帶來的改變和影響,重新認識數(shù)字調色技術在當代電影制作流程當中的藝術價值。
一、引言
光影與色彩一直是電影畫面語言表現(xiàn)的主要載體,在一部影片當中,不管是客觀物件景觀的展示,還是演員們的表演,都與光影和色彩密不可分,可以說影調和色彩決定了電影畫面語言的表達,情感的傾向以及整體影片風格的塑造。在現(xiàn)代工業(yè)化的電影制作流程中,由于電腦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它與傳統(tǒng)電影制作技術的融合早就了很多依靠數(shù)字技術制作的影視制作流程,后期調色正是其中尤為關鍵的一環(huán),如今大多數(shù)的電影都開始采用log模式的拍攝,經過后期調色后才完成最終的電影畫面。本文探討的問題就是在電影制作過程中,數(shù)字調色技術是如何具體運用的,以及該項技術為電影畫面的表現(xiàn)帶來了哪些具體的提升和改變。
二、電影畫面表現(xiàn)的演變
電影誕生之初,影片的畫面是由黑白兩色組成,因為黑白畫面并不能真實的呈現(xiàn)人們肉眼所見的世界,所以就黑白電影來講,畫面語言承擔的責任是敘事為主,同時表現(xiàn)影片畫面主題物之間的關系和互動。在光影運用方面,最初的黑白電影以自然光為主,畫面的明暗關系也以寫實為主。可以看出,在電影發(fā)展的最初階段,色彩和光影都是更偏向于客觀條件的存在,電影制作者并沒有對他們加以利用來增強電影的畫面表現(xiàn)力。盡管如此,一些優(yōu)秀的導演已經開始他們借助光影和色彩表達畫面語言的嘗試。比如在希區(qū)柯克的電影當中,不同于對光影習慣性的象征性質——光明代表著正義、放松、美好,黑暗代表著危險、未知、邪惡。而他的電影中,明暗的象征是與之相反的,觀眾眼中可怕的黑暗之處往往沒有威脅著影片人物的危險,反倒是在明亮開闊的場景中突然遭到晴天霹靂般的厄運。除此之外,許多黑白電影的畫面表現(xiàn)并不是拍攝時的真實色彩,一些電影通過膠片著色的方法,在原始膠片上用顏料涂抹以改變電影整體畫面或是某個具體部分的顏色,可以將這種方法視作是最初的電影調色技巧。
隨著20世紀40年代彩色電影的出現(xiàn),黑白電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彩色成為了電影畫面的主流形式。電影制作者們開始意識到對于影片來說,光影了和色彩在畫面表現(xiàn)中極為重要,隨著好萊塢大制片廠時代的發(fā)展,電影的前期制作已經無法跟光影與色彩的運用分割開來了。三點燈光法的誕生,代表著在電影畫面拍攝時,人為的改變光影條件成為可能,同時這種布光手法仍舊是局限于自然條件之中的。燈光對于影片畫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再現(xiàn)現(xiàn)實場景,將自然的光影畫面展現(xiàn)給觀眾,通過燈光運用的技巧讓原本因為材質問題無法被真實展現(xiàn)在畫面中的被攝物恢復原貌。同時也有導演使用明暗的象征意義表達自身的情感,豐富畫面語言的內容。如同前文所說,希區(qū)柯克喜歡用別具一格的明暗表達來與影片情節(jié)做出強烈的反差感,而在其后的光影運用上,有了一些更細微的使用方法,最常用的技巧就是透過人臉的明暗來體現(xiàn)演員在畫面中的情緒,身份和立場。例如許多電影中反派角色的臉部特寫總是有著大面積的暗部的,其光源也往往來自下方或后方。
隨著數(shù)字中間片的產生,讓影片的光影和色彩不再局限于拍攝前的準備和布置,客觀的顏色和光照已經變成了為影片后期調色進行的準備和先決條件。采用數(shù)字中間片技術拍攝的影片,其畫面在曝光、飽和度、明暗關系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后期調整中間,通常我們將這種素材稱為log素材或灰度素材。在這樣的電影制作流程當中,導演和攝像師需要更多的思考,拍攝時的畫面雖然決定了一部分電影成片的光影和顏色因素,同時后期調色成為了影片畫面誕生的最后一步。
三、調色技術對光源的重塑
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僅僅依靠自然光和布光技巧無法完成導演所需要畫面,又或是因為拍攝的物體對光源的吸收程度不同,在畫面上產生了不自然的光影效果。數(shù)字調色技術的出現(xiàn)讓解決這些問題都成為了可能。
首先,數(shù)字調色技術可以改變電影畫面的曝光度,同時也不會對畫面質量造成損傷。在影片拍攝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意外情況,造成畫面的整體曝光度出現(xiàn)問題,往往是針對大場景的拍攝,此時能依靠的光源多屬于自然光,當自然光過強或過弱的時候,造成了光源的不可控制,無法通過拍攝得到曝光度滿意的畫面。在這種情況下,調色軟件可以通過直接對拍攝畫面的元數(shù)據(jù)進行修改來讓畫面曝光度調整到正常的數(shù)值,讓影片畫面達到導演要求。
如果說改變曝光度僅僅是對畫面的修正和現(xiàn)實的還原,那么模擬光源可以說是對影片畫面的二次創(chuàng)作了。調色軟件可以在灰度素材中根據(jù)導演的需求添加一些模擬現(xiàn)實燈光的光源,是由于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局部光源在與主光源有著較大的差異,無法被統(tǒng)一記錄在鏡頭中,抑或在昏暗的大環(huán)境中,圍繞被攝物的主光因為客觀需要不能太過強烈,而導演又希望局部光源能夠體現(xiàn)畫面中的一些重點,此時就可以通過模擬并夸張一些畫面中存在的光源來實現(xiàn)這個效果。與后期特效不同,這種技術在現(xiàn)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中也不少見,例如在影片《狼圖騰》中,演員在雪地里遭遇狼群,由于場景限制是無法進行燈光布置的,此時影片透過畫面中演員所帶的油燈,以此為光源模擬燈光,加強了畫面中光的強度,于是在鏡頭中偏暗的部分通過后期光源的加強后呈現(xiàn)出明亮的效果,突出了影片畫面中的重點。模擬光源的技術讓影片在制作過程中的許多困難迎刃而解,影片在畫面表現(xiàn)上能夠更加真實,同時能夠遵照導演的意愿為畫面表現(xiàn)帶來更多的重點和細節(jié),更清晰的表達影視語言的信息。但需要注意的是后期模擬的光源必須要遵照現(xiàn)實的基本規(guī)律。也就是說調色師在進行后期光源制作時,需要掌握基礎的光學知識,不能違背光學的基本法則,做出無中生有的光源效果。
四、調色技術對影片明暗的調整
調色技術對于電影語言的改變,還體現(xiàn)在能夠局部或整體的改變畫面的明暗和對比度上。從影片整體的角度上來講,影調的明暗應該是較為統(tǒng)一的,可是在拍攝過程中總會遇到一些意外因素讓不同場景的畫面間存在著影調的差異。例如在外景中因為時間的推移天空的自然光亮度會一直改變,這在后期調色的過程中,就需要進行畫面間的統(tǒng)一。再調色軟件中,畫面分為亮部,中間調,暗部三個部分,調色師要做的就是將影片連貫畫面中的這三項亮度水準調整到同一位置,尤其是對于相同場景的畫面,如果有著影調上的明顯差異,那么影片在視覺語言上的表達是非常不流暢的。
除了影調的統(tǒng)一之外,通過對影片中某個畫面明暗的局部調整,能夠在畫面中形成強烈的對比,從而營造出高反差的影片畫面,賦予被攝物體更強的張力和視覺焦慮感。這種明暗調整的原因往往來自于對影片情感表達的要求,在同一個畫面中,兩個被攝人物具有不同的明暗關系,例如其中一方沐浴在光明之中而另一方則隱藏在暗處,兩者的交鋒帶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沖擊,也是對觀眾情感的暗示,在一些具有較強沖突的電影類型中,這種明暗的后期調整非常常見,觀眾在高反差畫面的帶動下不自主的進入緊張對立的情緒環(huán)境當中,并受明暗的象征意義影響,對光明的、正義的事物抱有好感而去排斥黑暗中的東西,那么此時對于導演來說他想要表現(xiàn)的影片的情感傾向就很容易被觀眾所接受了。
五、調色技術對畫面色彩的改變
得益于數(shù)字技術的發(fā)展,數(shù)字中間片搭配調色軟件可以讓影片的色彩產生真實的變化。在獲得了一級校色的畫面之后,調色師將與導演乃至攝像師一同完成二級校色的工作。針對影片中的每一個畫面,導演都有著不同的初衷和想法,調色師要做的就是將導演所希望達到的畫面表現(xiàn)力通過色彩的調整實現(xiàn)。
對于一部影片來講,畫面帶給觀眾的第一感覺是基于視覺美感層面上的,所以通過調色讓畫面更具有美感是調色過程的基礎。那么如何增強畫面的美感,則需要調色師本身有著一定的色彩科學基礎和審美水平,同時也要與導演進行溝通,對影片畫面中的不同物體進行顏色的調整。這一操作同樣是建立在被攝物固有色規(guī)律的情況下的,但是一些細微的調整可以讓畫面的色彩感增強,同樣也提升了美感。例如影片畫面中的天空顏色呈現(xiàn)灰色,就可以對天空進行局部的調整,讓天空變得更加湛藍,質感更為飽滿。經過調整的畫面在色彩方面既保有了原來的真實感,同時也進行了一定的藝術優(yōu)化,影片的畫面色彩表現(xiàn)更強,在視覺沖擊力上也給了觀眾更多美的感受。
六、調色技術對電影色彩風格的塑造
要做到前文所說的形成影片的整體色彩風格,是調色師最后一部需要完成的事情。影片整體的色彩風格,通常與影片所表現(xiàn)的情感基調相吻合?!厄饌b:黑暗騎士的覺醒》在色調上采用偏冷的藍灰色系來突出影片陰郁的氛圍。塑造影片整體色調是與前期拍攝一同完成的,例如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歸來》,影片絕大多數(shù)的畫面是采用灰色色調。在拍攝過程中,導演以灰磚樓和老房子為主要場景,演員腐蝕的選擇上也偏向灰白的風格,還有影片中出現(xiàn)的雪天場景,都是為了經過后期調色之后能夠形成鮮明的色彩風格。這部電影中,調色師做的是將飽和度盡量降低,讓畫面中的色彩對比不再強烈,突出畫面整體渾濁壓抑的氛圍?;疑珟Ыo觀眾的心理暗示也是如此,缺乏希望、抑郁、悲痛的感情直接的傳達給了觀眾,讓他們能夠體會到電影中角色的掙扎與痛苦。電影整體色調的塑造可以說影像了電影的情感表現(xiàn)力度,一部具有強烈色彩風格的電影必然在情感表現(xiàn)力上更突出。當然也有一部分電影的色調風格是為了題材服務的,最著名的當屬好萊塢科幻類電影的調色風格,好萊塢科幻電影一直偏向于使用橙藍搭配的色彩風格,橙色和藍色在色輪上是對比色,與此相同的還有紅跟綠。不同的是橙色與藍色能夠營造遠比紅綠更具有美感的畫面色彩風格,同時藍色與科幻題材中大量的金屬、太空元素也相得益彰,而橙色則表現(xiàn)著激烈的爆炸與戰(zhàn)斗。盡管一直為影評人所詬病好萊塢科幻大片在影片色調上一成不變,但我們不能否認這的確是一種能讓電影畫面語言表現(xiàn)大為出彩的色彩風格。
七、結語
透過對光影和色彩的再次創(chuàng)造,數(shù)字調色技術完成了對影片的二次創(chuàng)作。我認為調色技術已經與攝像、場面調度、剪輯一樣,成為電影制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數(shù)字技術的支持下,影片畫面的色彩變得更加豐富和細膩,能夠讓電影制作者的情感寄托和思想表達與觀眾的思考和感悟達成更直接的交流。調色技術就像神筆馬良一般神器而富有創(chuàng)造力,讓電影的畫面表現(xiàn)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本文來源:《視聽》:http://m.xwlcp.cn/w/qk/9501.html
- 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要性、形成邏輯與價值內涵
- “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導向下的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淺談
- 基于黑磷烯材料的全無機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研究
- 勞動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性與融合性探討
- 數(shù)字轉型與價值共生: 教育強國視域下高校紅色文化教育的創(chuàng)新路徑
- 精準翻譯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
- 文化自信視閾下孟良崮紅色精神在藝術設計類課程中的融合與轉化
- 社會工作在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中的介入途徑研究
- 鄉(xiāng)村旅游資源與游客體驗需求的空間配適性研究
-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藝術設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絕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