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高等師范教育鋼琴教材編寫觀探索

作者:詹藝虹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3-10-30人氣:837
 一、研究現狀述評
進入21世紀,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師范教育的教材建設得到了教育部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編寫高質量的音樂教材,尤其是鋼琴教材重新受到教育管理部門、學校和專業(yè)教師的關注。高等師范鋼琴教材改革的相關研究可以分為兩個時期:
一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2002年以前的研究,也就是新一輪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標準正式出臺以前的研究。其主要觀點是改變高等師范教育鋼琴教材編寫采用專業(yè)音樂院校鋼琴教材編寫模式,編寫理念中加強師范性、人文性和研究性,確定現代獨立的教育價值,在于為所有學生服務而不僅僅是為精英學生服務,隨之的課程標準也就是一個基本標準,而不是培養(yǎng)精英的標準。由此,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院校根據自己的教學特點編定教材。其代表文獻如《教材建設與管理》《課程改革政策基礎》《論高師鋼琴教學的轉型》《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學改革座談會紀要》等。
二是2002年至今,基礎音樂教育改革以來所進行的相關研究。這一階段的鋼琴教材研究已進入了一個變化與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一方面,在編寫觀念上不斷探索符合國情、校情,逐步開始注意學科間的相互觀照;另一方面,指出高等師范專業(yè)教材要在積極擴大種類的同時,不斷提高質量,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力求在整體規(guī)劃中保持思想性、科學性與研究性相統一。其代表文獻如《音樂學科教學法概論》《論數碼鋼琴教學的學科建設——兼述武漢音樂學院鋼琴基礎教研室的教學實踐》《中國鋼琴教材歷史沿革與發(fā)展之探索與研究》等。[1]
本文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試圖轉換研究視角,在明確其實踐價值、多元教育價值,尤其是鋼琴學科外延與內涵相互促進與發(fā)展的整體的基礎上來認識研究的旨歸,探討教材編寫的發(fā)展趨勢和促使編寫觀念發(fā)生變化的動因。
二、發(fā)展趨勢與相關問題思考
高等師范教育鋼琴教材的發(fā)展,可謂是經歷了從無到有的歷史蛻變。1949年以前的鋼琴作品少之又少,高質量教材出版幾乎可以說是空白;新中國成立以后,國內音樂界陸續(xù)引進了一些歐美常用的鋼琴教材,但僅限于個別專業(yè)院校和少數幾個版本。直到上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以后,鋼琴開始在大中城市普及,相關的鋼琴教材才得以大批量地出版和運用,這其中凝聚了我國一代又一代的鋼琴作曲家、教育家和演奏家們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從宏觀角度分析,不難看出伴隨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fā)展,從改革開放前少之又少鋼琴教材的出版,到改革開放后初步形成與具備普遍意義的、適合于高等師范教育鋼琴教學使用的系列教材的相繼出版,充分證明了教材編撰者在專業(yè)學科意識上的積極探索與突破,這對鋼琴教學與教材建設的發(fā)展完善提升具有相當重要的指導性和操作性。
本文通過梳理以往教材編寫的相關文獻與經驗,深感部分教材尚存一些問題需要得到研究性的思考與理性分析,具體體現:其一,部分教材對當下以科學研究作為專業(yè)課程指導思想的教育觀念仍認識不夠、領悟不深,導致學科中的部分教師習慣性地把教材、教學與研究剝離區(qū)分;其二,教材編寫缺乏對高等師范鋼琴學科的全局觀照,對各學科音樂教學間的發(fā)展與聯系考慮甚少;其三,教材所選材料沒能更好、更全面地站在音樂教育更為寬泛的領域進行精篩細選,內容呈現較為單一,系統性不夠;其四,現行部分教材編寫質量有待提高,教材內涵式建設必須加強與完善;其五,教材出版數量雖然逐年大幅提高,但編寫理念中仍有部分教材過多停留在對技術的關注,較少考慮藝術與文化的平衡是教材編寫與專業(yè)教學的一個基礎,等等。[2]
三、學科意識與建設性建議
鋼琴音樂源起、發(fā)展與其相關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密切關聯,而教材編寫在當下音樂教育事業(yè)得以蓬勃發(fā)展的轉型階段,已出現種種此前沒有想到的一系列深刻變革。學科意識的覺醒,要求教材的編寫理念必須與教學、演奏凝聚歸納為同步,以清晰的方向感把科研優(yōu)勢和音樂文化發(fā)展的新成果及時應用性地展現到教材中。那么為完成高質量的教師教育工作,構筑課程體系的重建過程,需要圍繞以下緯度展開研究與探索。
(一)教材、教學與研究的互融
教材作為傳承音樂文化的重要載體,它不僅能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的能力,更能對教學實踐起到不可替代的指導性作用;教材聯結教學與科研,教材反映科研成果到教學中,使教學與科研很好地結合并帶來新的科研成果,新的科研成果又將把更新的內容補充進教材,不斷充實與完善教材內容,使這些先進的教材內容又反過來不斷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與完善。
作為高等師范教育專業(yè)的重要科目《鋼琴》,多年來教材編寫在某些方面仍脫離不掉沿襲專業(yè)院校教材編寫模式,跳不出傳統的傾向選擇歐洲鋼琴音樂作品中練習曲、復調、奏鳴曲、樂曲這種固定的編寫框框。多數教材并沒把亞洲、美洲、非洲等多元鋼琴音樂作品納入教材編選范圍,致使學生誤認為西方音樂就是歐洲音樂。誠然,作為世界音樂文化重要組成部分的歐洲音樂,以其毋庸置疑的地位,受到教材編寫者一貫的高度重視。而如今,面對教育改革與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國際潮流,中國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東方大國,教材編寫觀念無疑要以全球化的音樂文化視角審視這一新的音樂教育思潮。音樂教育的中心材料,必須從民族音樂、古典音樂和現代音樂三個方面來選擇。但首先必須立足于對本國民族音樂的高度重視。
回顧教師教育改革以來,人們似乎不斷在強調教師的教育觀念應得以轉變,卻較少注意教材的定位和教材內容的科學設計對教師及學生所產生的深遠影響。事實上,那種不進行研究分析,理論與實踐又不能貫通,僅憑慣例及既有習慣,選擇僅重視外在的表現技巧,忽略對音樂內涵和審美學習的把握,尤其是誤讀音樂教育的本質,這種編撰教材的指導思想,只會使教材退化為蒼白的炫技,而失去自身的存在價值。鋼琴藝術中,技術不是出發(fā)點,也不是目的,技術只是藝術的組成部分。
(二)目標、特色與原則的確立
高等師范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任務是音樂師資,師范性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它與專業(yè)音樂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區(qū)別。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文化與教育持續(xù)發(fā)展所帶來的地區(qū)間不平衡與差異,亦逐漸影響到高校音樂教育。地區(qū)性差異及教育差異的事實使高校音樂教育面臨新的挑戰(zhàn),主要來自三方面:
首先,是人才質量規(guī)格的社會性與招生選拔專業(yè)標準的地方性之間的反差;其次,是高等教育需求的大眾化與音樂教育資源的地方性之間的反差;再次,是學科知識的學術性(前沿性)與教育知識的實用性(地區(qū)性)之間的反差。面對不斷發(fā)展的新形勢,我們在編寫高等師范鋼琴教材時,還必須考慮全國的這種地區(qū)性差異及教育反差的事實,教材體系不僅要加強本學科的縱向銜接和照應,更要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與綜合,避免脫節(jié)和不必要的盲目重復。[3]
例如,傳承與吸收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我國鋼琴教材編寫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同時總結教訓。這些對我們站在學科整體意識上對高等師范專業(yè)鋼琴教材進行全面了解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參考;要注重把科研優(yōu)勢和音樂文化發(fā)展的新成果、新成就轉化為優(yōu)質教學資源及時地補充到教材中,以充分體現我們利用先進音樂文化教育資源的要求。誠如《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綱要》中指出:學校教材要反映中國和世界的優(yōu)秀成果以及當代科學技術文化的最新發(fā)展……高等學校教材要在積極擴大種類的同時,不斷提高質量,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力求思想性與科學性統一。這不僅僅是就事論事,而是需要結合高等師范音樂教育的現狀,尤其是鋼琴學科外延與內涵相互促進與發(fā)展的整體,來緊扣定位。具體思路詳述如下:
第一,人才培養(yǎng)目標:為國家音樂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專業(yè)化一流師資,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專業(yè)應用能力、一定的科研能力,具備樂教、懂教、會教和善教的能力,是高等師范教育鋼琴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總目標。由此,教材編寫的切入點要放在怎樣提高鋼琴專業(yè)學生的教師教育專業(yè)素質,體現人才培養(yǎng)體系。同時,在注重專業(yè)深度的同時拓展知識廣度,尤其是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為學生積極投身于基礎教育的音樂課程改革實踐奠定基礎。
第二,教師教育特點:打破專業(yè)壁壘,吸收各科精華,形成縱橫交織的知識面,體現以鋼琴音樂文化學習為出發(fā)點,基本技能掌握為基礎,綜合素質培養(yǎng)與編配能力提高為教學指導思想。同時,提倡學科知識的綜合,從文化脈絡中來理解多元鋼琴作品,充分發(fā)揮鋼琴作品的教育職能、研究職能,使師生在有限的時間與空間,知曉數百年來鋼琴音樂的發(fā)展歷程,繼承遺產,研究音樂的未來;了解與掌握已經被提煉成概念、范疇的理論范型,多元鋼琴音樂與結合專業(yè)多學科的研究視野與基本思路。
第三,教材編寫原則:面對開放性的教學指導綱要,鋼琴教材的編寫已成為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概念,既代表教育發(fā)展的總體趨勢,也預示教育深化改革的發(fā)展方向。要提供多元鋼琴音樂作品并行,強調演奏、分析與研究等綜合能力的互動;要通過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鋼琴教材編寫的經驗與不足,提出與以往鋼琴教材編寫觀念不同的研究范型及新的探索思考。
(三)教材編寫觀念的闡發(fā)
當下高等師范教育的鋼琴教材選編視野必須立足國情,并強化教師教育特色和優(yōu)勢,實現內涵式建設。也就是說,要在承前啟后中深入研究教材間的繼承與發(fā)展,使教材在質量上有新的突破;在形式與內容上要逐漸開始從歐洲音樂轉向全球視野,從單一文化的、單純的選材觀念,轉向與多元鋼琴音樂、交叉學科文化互融的綜合選擇,整體結構布局力求有新的優(yōu)化與突破。同時,理念中明確編寫規(guī)律,即在音樂本體及作品結構中進行分析;也闡明選編意義,即在文化意義及外部結構中進行理解。
落實到更具體的研究過程,首先是進行教材的全方位搜集、整理,然后將鋼琴教學體系(練習曲、復調、中小型樂曲、大型樂曲、聯彈樂曲、中國樂曲)中的首選作品進行分級并歸類,最后再根據高等師范教育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要求,合理進行分析、研究與選用。同時,圍繞高等師范教育鋼琴專業(yè)課程標準建構體系,通過吸收與整合前人研究成果,使已成過去的東西鮮活起來,從而增強教材的時代性與實用性,滿足廣大師生對高質量教材的需求。教材整體構思要具有學科意識,作品要綜梳世界各民族不同地域、風格、時期,尤其是體現本土風格及融匯多種表現形式與體裁的鋼琴音樂。與此同時,不同類型的教材均可按系列類(多卷)進行編寫,每集分門別類獨立成卷??紤]當下音樂專業(yè)理論的學科綜合與技術交融的發(fā)展趨勢,還可以編寫符合時代特色的綜合類(單集)鋼琴教材;中、西方不同時期、不同流派作曲家個人創(chuàng)作的(專集)系列鋼琴教材,等等。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高等師范教育鋼琴教材的發(fā)展歷程進行考察,分類歸納整理相關文獻,在厘清各種對鋼琴教材編寫觀念解讀之成果的相互關系上,尋找內聯性與統一性,以期闡明當下鋼琴教材在編寫上如何使理論性得以進一步加強與完善,使內容選擇更趨于不斷更新與形成系統;如何使研究視野逐漸從單一品種的、追求發(fā)展數量的傳統發(fā)展模式,轉到注重拓展品種、追求質量和注入改革發(fā)展新動力的內涵式跨越;尤其是根據國情和音樂教育實際,在吸收一切合理的外來音樂觀念中,對鋼琴教材的價值觀等內在特征,以及所擔負的傳承豐富音樂文化內涵的使命進行了詮釋與解析,對逐步建立起具有教師教育特色及創(chuàng)新理念的系列鋼琴教材多方問題進行了綜合探索與表述。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