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元素的化用:甄嬛傳臺詞古典意蘊的形成-電影文學
(一)化用古典詩詞歌賦
筆者在對《甄嬛傳》臺詞的收集和整理過程中發(fā)現(xiàn),全劇出現(xiàn)的古詩詞竟然多達60多首,所涉及的范圍則從詩經(jīng)漢樂府到唐詩宋詞元曲令人目不暇接。這不能不說是《甄嬛傳》臺詞的一大特點。也是其迅速走紅,為觀眾所喜歡和追捧的重要原因。
《甄嬛傳》臺詞的古樸意境、典雅詞句,很好地服務了劇中人物的塑造和后宮題材的歷史感,而這一成功來自劇作者對中國古典詩詞的深刻理解和融會貫通。《甄嬛傳》的作者流瀲紫本人即對古詩詞頗有研究,在其網(wǎng)絡小說《后宮·甄嬛傳》中即大量地引用古典詩詞。而作為電視劇《甄嬛傳》的編劇,流瀲紫也非常注重人物臺詞的古典韻味。
首先,《甄嬛傳》的臺詞大量化用古典詩詞來進行人物形象氣質的塑造。劇中主要人物甄嬛的刻畫尤為突出。甄嬛無論是自解名字,自道心愿還是面對險惡環(huán)境對愛情理想的堅持,都呈現(xiàn)出典雅的詩意美。如第一集甄嬛出場時,自解名字蘊意“嬛嬛一裊楚宮腰”,即取自宋代詞人蔡伸《一剪梅》:“嬛嬛一裊楚宮腰。那更春來,玉減香消 ”?;实刍貞鐙植⒎Q贊她時則稱:“柔橈嬛嬛,嫵媚姌嫋。你果然當?shù)闷疬@個名字! ”這兩句則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司馬相如寫給漢武帝的一篇天子游獵賦中的一段:“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絕殊離俗,姣冶嫻都,靚莊刻飭,便嬛綽約,柔橈嬛嬛,嫵媚姌嫋……”[3]。這些詞句凸顯了甄嬛體態(tài)輕盈、苗條柔弱的美好形象,同時也給人無限的遐想,遠比直白的對白更有詩意和令人回味。劇中第五集甄嬛初入宮中慘遭冷落,除夕夜一人前往倚梅園,在梅花枝頭掛自己剪紙小像祈福,并說出:“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這句詩原出自唐代詩人崔道融的《梅花》,意思是寒風如果能夠理解梅花的心思,就不會再用寒冷摧殘它了。劇中由甄嬛說出,不僅展現(xiàn)其清雅之本性與氣節(jié),更借詩句表達了甄嬛的心愿:初入皇宮的她只是單純的希望在能充滿爭斗暗藏殺機的后宮里,平平安安的度過一生。此時甄嬛的話語配上淡雅而精致的服飾以及滿園紅梅映雪的背景都呈現(xiàn)出一種空靈澄明的詩性精神和審美趣味,讓觀眾經(jīng)歷了一次唯美詩意的審美感受。再如第四十五集中,甄嬛獲知自己于皇帝只是純元皇后的替代品,又加父親遭人陷害,心灰意泠毅然決定準備出宮修行。臨行前與皇帝訣別說道:“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這首詞原本出自于卓文君的《訣別詩》,甄嬛借此詩句表達了內心的失望、苦痛、決絕,更在藝術效果上平添了幾分詩意的苦楚,遠比直接表達更能觸動人。另外《甄嬛傳》在其他人物的塑造上也莫不如此。比如為了凸顯沈眉莊的不俗不艷不媚不屈的性格特點,劇中第四集沈眉莊喜歡菊花的氣節(jié)即吟出“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這句詩出自宋代詩人鄭思肖的《畫菊》,此詩名為畫菊,實為借頌贊斗霜凌寒、于百花凋零后傲然獨開的菊花表明潔身自好、不趨炎附勢、孤傲絕俗的志向和操守。人如其詩,劇中的沈眉莊正是有著菊花的氣節(jié),所以遭到華妃陷害假孕事件后她不是不知道皇帝權利比天大,但偏偏對皇帝的薄情心灰意冷。明明知道后宮中的女人,沒有皇帝的寵愛在后宮很難生存,仍然堅持自己的傲骨,不愿低頭乞憐。不趨炎附勢、孤傲絕俗的性格氣質,在眉莊初吟詩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時就已經(jīng)奠定了。而觀眾對這個人物的接受與喜歡也勢必和菊花聯(lián)系在一起,這不能不說是古典詩詞的魅力。其他如:果郡王對情感執(zhí)著和專一就讓他說出《牡丹亭》中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的詞句;安陵容總是利用美貌、歌聲、身段等等一些色相或才藝類的方式打動皇帝,所以由她口中唱出唐代杜秋娘的《金縷衣》:“花開堪折直須折,莫等無花空折枝”,也是言由心生,頗合她不自覺地把自己定位為歌妓、舞娘的身份與地位?!墩鐙謧鳌分兄T如此類密切結合人物性格身份化用古典詩詞的例子舉不勝舉,在此不再贅言。
其次,《甄嬛傳》臺詞善于用古典詩詞營造出清雅唯美的詩意,于后宮殘酷的現(xiàn)實爭斗中更好地凸顯人物對真善性情的堅守。例如,甄嬛的初戀情懷在姜夔《杏花天影》中開啟,又借宋代女詩人張玉娘的《山之高》寄托自己的純情理想。她與果郡王之間舉步維艱而又真摯純美的真愛更是通過《詩經(jīng)·鄭風》中的《出其東門》、晉曲和李后主的《子夜歌》、李商隱的《代贈》等詩篇委婉纏綿地加以表達?!霸娫~意境的空靈雋美與周遭生存環(huán)境的陰冷殘酷,構成了人物情感脈絡的復雜張力”[4]。同時也給觀眾以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和富有韻味的審美感受。
(二)化用歷史典故
所謂歷史典故,目前認為其含義有二:一是典制和掌故;二是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出處的詞語。此處所論典故,乃就第二義而言,主要指《甄嬛傳》臺詞嫻熟地改造和化用歷史積淀下來的詞語典故,不僅增強了電視劇的藝術表現(xiàn)力,更提升了該劇的文化品位,同時對于觀眾來講,在得到審美快感的同時,也獲取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以及語言修養(yǎng)和表達技巧的提升。通觀76集的《甄嬛傳》,猶如徜徉于中國古代文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的海洋里,名人雅事,成語謠諺,歷史典故等等,俯拾皆有。茲舉例如下:
第六集抱病多日的甄嬛在春天來臨之際決定到御花園吹笛消解情懷,不料偶遇身穿常服的皇帝,皇帝卻故意隱瞞身份自稱果郡王品評甄嬛的笛藝,甄嬛應答如下:
曲有誤,周郎顧,王爺耳力堪比周公瑾。
“曲有誤,周郎顧”,典出《三國志·吳書·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有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由此可知“周郎顧曲”原指周瑜業(yè)于音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又唐代詩人李端有《聽箏》一詩“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此詩刻畫了一位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琴弦撥錯的彈箏女形象。所以“曲有誤,周郎顧”也早已不僅指對音樂的鑒賞,更暗喻男女間的思慕。甄嬛用此典故可謂一語雙關,一方面不漏聲色地贊揚了皇帝對音樂的鑒賞力,另一方面也表達了甄嬛內心中對知音之交的純真情感的追求和向往。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甄嬛傳》的臺詞不僅直接引用歷史典故,而且能根據(jù)劇情需要和人物塑造進行翻新改造。最典型的是第十九集:甄嬛夜探被禁足的眉莊在回去的路上得果郡王相助,二人同乘一舟,遂借此機會互探心曲,對白如下:
果郡王:今日與美同舟才是真正的樂事,竟讓小王有與西施共乘,泛舟太湖之感。
甄嬛:范蠡是西施的愛侶,卻親手將西施送去吳國為妃,何等薄情,縱然后來西施摒棄前嫌,與之泛舟太湖,想來也不復當年初見的少女情懷了吧。
果郡王:世人或嘆西施,或罵吳王,卻從無人責范蠡,貴人妙思,小王自嘆不如。
這一段對話典出范蠡西施的歷史傳說。眾所周知,該傳說的基本情節(jié)圍繞吳越之戰(zhàn)中西施被范蠡選中作為美人計送給吳王夫差以打敗吳國展開,以范蠡功成名就之后和西施泛舟同游江湖為結局。范蠡在這一故事中歷來都是作為“忠以事君,智以保身”的光輝正面形象出現(xiàn)在人們的閱讀和接受視野中。而《甄嬛傳》從女性主義的角度重新解讀了這一傳說,站在西施的立場上指責范蠡的薄情和自私,這種對歷史原有典故的翻新改造通過甄嬛的口中說出,一方面進一步展示了甄嬛的才情和獨到的見解,另一方面也暗含甄嬛可能如同西施一樣也會成為權利斗爭下犧牲品的命運,很好地服務了人物塑造和劇情需要。
其他如第二十二集甄嬛為開悟皇帝所引用的歐陽修的《朋黨論》,為挽回皇后的面子打擊華妃的囂張氣焰而引用《南柯記》警醒其現(xiàn)在顯赫權勢不過是南柯一夢;第三十六集勸皇為徹底扳倒年羹堯首先要忍辱負重,引用了“漢景帝為平七國之亂,不得不殺了晁錯”、“光武帝劉秀為了復興漢室,連自己兄長被殺也要忍耐”等歷史典故。凡此種種,足可見出《甄嬛傳》的臺詞極富文學修養(yǎng),其化用歷史典故或語出有據(jù),或借題發(fā)揮,或翻新改造……貌似信手拈來,實為苦心營造。最值得肯定的是,典故化用恰到好處,無不與全劇人物塑造和劇情發(fā)展相合。
(三)模仿《紅樓夢》的語言風格
古裝戲的語言如何符合歷史時代特征一直是困擾創(chuàng)作者的難題?!墩鐙謧鳌返脑髡吡鳛囎媳救酥敖邮苡浾卟稍L時曾提及自己苦讀紅樓十幾遍,作品文風潛移默化受《紅樓夢》的影響很深。針對這一點,流瀲紫曾直言說:“電視劇的語言風格是以《紅樓夢》為學習樣本”[5]。正如作者所言,《甄嬛傳》語言半文半白,從《紅樓夢》的語言中得到不少借鑒。比如“你仔細著”、“你這小蹄子”、“你好生著”、“主雅客來勤”、“登高必跌重”等,讀過《紅樓夢》的觀眾看到此處,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試舉幾例以饗讀者:
如對《紅樓夢》語言的直接套用:第五集甄嬛剛剛入宮入住碎玉軒就領略到了宮中險惡,害怕自己得寵后遭他人謀害,便假稱受驚染上風寒不便侍寢。原本趨炎附勢的太監(jiān)宮女們紛紛另謀出路。其中服侍甄嬛的小太監(jiān)小允子被甄嬛真心對待下人的舉動所感動,決定死心塌地服侍甄嬛,然后說出了下面一番話:
奴才兄弟受常在這等恩惠,一定盡心侍奉。今生報不完的,將來死了變個大青牛,馱著小主成菩薩去。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艷曲警芳心”描寫賈寶玉與林黛玉共讀《西廂記》,寶玉借曲辭“多愁多病身”和“傾國傾城貌”暗比他和林黛玉的愛情關系,沒想到唐突到黛玉,寶玉慌忙向黛玉賠不是,說了下面的話:
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原是我說錯了。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里,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忘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6]
兩相比較,小允子的這句臺詞明顯脫胎于《紅樓夢》,只是變換了幾個詞匯,具體意思的表達卻是如出一轍。
另外該劇在語言上還不僅僅簡單引用《紅樓夢》,更是深入挖掘《紅樓夢》語言韻味的精髓,在很多地方透露出典雅哀婉的色彩,有一種格調美的魅力。比如,第六集甄嬛初遇皇帝時,兩人討論起花。甄嬛贊杏花“不似桃花艷麗,又不似寒梅清冷,格外溫潤和婉”。可謂對白雅致,用詞考究,格調不一般。后甄嬛又說“杏花雖美,可結出的果子極酸,杏仁更是苦澀,若做人做事皆是開頭美好,而結局潦倒,又有何意義。倒不如像松柏,終年青翠,無花無果也就罷了?!北瘧懓裰袧B透著對生命的達觀和徹悟,也給觀眾別樣的審美感受。
通過上述這些途徑,《甄嬛傳》在臺詞和意境上很好地吸收了古典詩詞、歷史掌故及《紅樓夢》語言的營養(yǎng),從而在內容上和情感上避免了空洞無物之弊,在意蘊上增加了婉轉悠揚、纏綿含蓄之美,因此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得以廣泛傳播。
欄目分類
- 2025年中科院分區(qū)表已公布!Scientific Reports降至三區(qū)
- 官方認定!CSSCI南大核心首批191家“青年學者友好期刊名單”
- 2023JCR影響因子正式公布!
- 國內核心期刊分級情況概覽及說明!本篇適用人群:需要發(fā)南核、北核、CSCD、科核、AMI、SCD、RCCSE期刊的學者
- 我用了一個很復雜的圖,幫你們解釋下“23版最新北大核心目錄有效期問題”。
- 重磅!CSSCI來源期刊(2023-2024版)最新期刊目錄看點分析!全網(wǎng)首發(fā)!
- CSSCI官方早就公布了最新南核目錄,有心的人已經(jīng)拿到并且投入使用!附南核目錄新增期刊!
- 北大核心期刊目錄換屆,我們應該熟知的10個知識點。
- 注意,最新期刊論文格式標準已發(fā)布,論文寫作規(guī)則發(fā)生重大變化!文字版GB/T 7713.2—2022 學術論文編寫規(guī)則
- 盤點那些評職稱超管用的資源,1,3和5已經(jīng)“絕種”了